

1993年生,四川大學藝術學院國畫系碩士畢業,現為成都文理學院專職教師。作品曾入選第六屆四川省工筆畫學會作品展、第八屆四川省青年美術作品展等多個省級重要展覽,發表論文可見《民間故事》《小時月刊》《文淵》等刊物。
我在創作這兩張人物畫時,都結合了當下的實事熱點,記錄下最珍貴且具有感染力的一幕。在《共贏》這幅作品中,題材上選取的是中國乒乓球隊總教練劉國梁與中國香港隊總教練劉國棟(同時也是他的哥哥)互相握手的場面。在這一刻,無論是哪一隊贏得了冠軍,都實現了中國的共贏。在肌理表現上采用了揉紙法和拓印法,最后貼少許金箔渲染畫面氛圍,同時與金牌相呼應。色調整體呈暖色調,以紅色、藍色、紫色為主,背景圈出半弧形,并通過明暗對比表現出聚光燈的效果。
在《抗疫夜班日》這幅作品中,題材選出的是外賣員給值夜班的醫護人員送餐的場景,采用垂直線構圖,技法上采用噴墨法,加強背景的肌理效果。作品上方用心電圖起伏的狀態隱隱約約描寫出“第一人民醫院”的字樣,將兩者結合更能突出疫情帶來的緊張與不安,同時又體現出基層人民群眾堅守崗位所帶來的心安。
《虹銷雨霽》這幅作品描繪的是雨天景象,靜默期間,平時熙熙攘攘的二環高架和樓下的馬路,都變得寂靜,只有少許車輛在街上行駛,通過噴灑膠礬水,使局部避開水墨和顏色,營造出水花和在水中倒影的效果。
中國畫要得到發展就不能只停留在程式化的技法和一種特定的規律上,而應該體現出一種藝術精神的寫照。這種寫照就使得中國畫本身在繼承自身發展的傳統性基礎上,又與藝術思維所帶有的當下性相融合,從而形成了中國畫的傳統性與當下性。同時還需要不斷融入社會實事,結合當下,與當代語境相結合,既要凸顯繪畫的當代性,又要追求繪畫語言的精神性,以提升中國畫的精神品質,拓展中國畫的表現空間,運用多元化的創作手段,從而為中國畫提供更多的發展可能和更大的創作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