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
對每個人來說,媽媽像是一門功課,我們與她相處,喜憂參半。
人什么時候最掛念母親?我想很少會是在高中時——那時只覺得她啰唆,無微不至得讓人煩燥。當高考這件人生大事橫在眼前,仿佛一切都不重要了。
然而,《媽媽!》這部電影卻在溫暖敘述的故事里修補了我們和媽媽之間的理解鴻溝。
夜幕降臨,女兒給母親讀詩,燈光如豆,一切看起來那樣柔軟;女兒將房間收拾得井井有條,母親像是孩子一樣不服管束,此刻母親像是女兒,女兒變成母親;女兒在公交車上被誣陷,顯露出阿爾茨海默病的前期癥狀,恢復平靜之后,她原諒了那些傷害她的人——那一刻,她仿佛是所有人的母親。母親的意義不僅是媽媽,更是一個春天,可我們懶得珍惜春光,所以可惜可嘆。
我們該如何善待這門功課?
電影沒有告訴我們答案。可它會讓我們安靜下來,用遠景鏡頭;它也會提醒我們該流淚了,用近景鏡頭。這些細膩的碎片,編織起了生命本質。生命是一個輪回,像考試那樣,總是一場接著一場,仿佛沒有止境。這些歲月里的母親多半是默默付出的,也是容易被我們輕視的,可是母親的牽掛從未停止。而高考帶來的壓力是有止境的,它是一個時間節點,過去了也便過去了。無論成功與否,母愛終歸會像電影里的小院子一樣,灑滿陽光,各種花朵和貓兒都聚集在這里,渾然天成。
電影里,我們仿佛忽略了一個重要問題,同樣是面對特殊年代的苛待,母親沒有走父親一樣的自戕道路,她空前堅韌,比男性還要剛強。女兒患病之后,母親很自然地重新健身,為母則剛,這種強大是超越年齡甚至性別的。她在漫長的歲月里,是母親也是父親。
誠然,這是一個父親慈祥、母親賢惠、女兒孝順的完美家庭,一家人通過動作密語愛著對方,充滿浪漫和童真。可是,這樣的完美被破壞了,作為旁觀者的我們心痛,而后悲憫。
從頭到尾,媽媽沒有一句抱怨的話,仿佛那些傷害和苦難都不曾有過。女兒常夢見用手打三下響指,這是一家人對彼此說“我愛你”的意思,或者意味著再深重的苦難,對心中有愛的媽媽來說,也不過是“三下響指”而已。
有一瞬間,我想到滅霸的能量手套,這響指是整個世界,是宇宙,是天地鴻蒙,也是媽媽的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