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鳳錦 練燦林
食品安全是關系到國計民生的話題。為了全面提高果蔬品類的產品質量,在種植過程中農戶往往會噴灑大面積農藥,但如果過度噴灑或者使用方法、使用種類不當,容易導致果蔬表面殘留的農藥超標,影響食用者的身體健康,甚至造成嚴重的腎臟功能損壞。我國消費者食品安全意識不斷提升,食品農藥殘留檢測工作愈發受到社會的關注和重視,在現有的檢測技術基礎之上還需要進一步改進,把握檢測技術的相關要點。本文圍繞著食品檢測中農藥殘留檢測技術要點研究展開論述,希望為有關工作者提供一些參考和建議。
1.食品農藥殘留危害
1.1急性、慢性中毒
食品中出現過量的農藥殘留最容易導致的問題就是人體的急性和慢性中毒。日常飲食中如果農產品含有較高毒性的農藥,人畜在食用之后可能會出現中毒死亡或者引發急性中毒現象。中毒之后人和動物會產生胃腸道的不良反應,紊亂神經系統,如果得不到及時治療會危及生命。隨著我國現階段農業產量和農業規模的不斷擴大,具有高毒性的農藥產量也在隨之增長,并且品種越來越多元化,急性中毒現象是常有發生的事情。對于慢性中毒而言,很多農藥都具有脂溶性這一特征,意味著它們可以長期存留于農產品之中,如果長期食用農藥含量過量的農產品可能會導致體內有毒物質不斷堆積,最終會產生質變,影響生理功能,引發慢性中毒。
1.2特殊中毒現象
很多學者經過動物實驗發現,部分農藥具有致癌性、致病性和畸變性,如果這一類農藥長期殘留并被人們所使用會導致特殊中毒現象,甚至會影響到終身身體健康,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
2.食品檢測中農藥殘留檢測常見技術要點
噴灑農藥能夠降低病蟲的侵害率,縮短農作物生長周期。所噴灑的農藥類型是多種多樣的,適量的使用農藥并不是壞事,可以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和品質,但是很多農戶在使用過程中對農藥的用量把握不精準,或者噴灑的季節有問題,會導致食品中含有大量的農藥殘留。它不僅會威脅到食物本身的品質,還會影響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給食品安全造成嚴峻的威脅。因此,食品檢測的農藥殘留技術已經成為判斷食品是否安全的關鍵標準和參考依據,現階段科學技術在不斷進步的同時,誕生了多樣化的農藥殘留檢測技術,為食品安全檢測提供了技術和安全保障。
2.1樣品前處理技術
在食品檢測中,樣品前處理技術可以分為固相萃取技術和溶劑萃取技術,固相萃取技術借助的是固體吸附劑的使用,可以對液體樣品之類的目標化合物進行吸附處理,讓干擾化合物和樣品氣體之間起到分離的效果,之后再使用洗脫劑進行洗脫;也可以采用加熱解吸附的方式讓目標化合物達到有效分離的效果,這就是固相萃取的基本操作步驟。當前在農藥食品殘留檢測中,這項前處理技術的運用范圍較為廣泛。對于溶劑萃取技術而言,它可以根據不同組分的溶解度不同這一原理分離混合物,經過凈化、提取等一系列流程,可以達到溶劑萃取的實際效果。在農產品科技不斷創新發展的過程中,溶劑萃取技術能夠得到更加細化的分類,延伸出逆流萃取、連續萃取等不同的形式,在分析樣品的時候萃取操作相對較為簡單,流程也不復雜。
2.2色譜質譜聯合使用技術
顧名思義,這項技術指的是把質譜分析技術和色譜分析技術結合在一起共同使用,成為了新型的色譜質譜聯合使用技術。這種技術運用的是色譜檢測和質譜檢測二者的共同優越性,達到檢測農產品農藥殘留適用性和應用效果的目的,把色譜質譜檢測技術運用在檢測中需要觀察食品的性狀、數量和特征,查看該項技術是否可行,是否能得到正確的結果。檢測人員可以利用檢測儀和記錄儀,對整個檢測過程進行實時觀察與監督,對顏色進行仔細比對,確認結果是否準確。運用色譜質譜檢測技術及關鍵在于掌握技術要點,比如,合理化導入方式,精準采集樣本、控制溫度、保持恒溫、選擇電離方式,提高整體分類效率。通過實踐可以發現,色譜質譜檢測技術靈敏度較高,能夠滿足定量檢測和定性檢測的共同要求。
2.3毛細管電泳技術
毛細管電泳技術是新出現的高效檢測技術,它需要利用高壓電場結合驅動力的作用對食品農藥殘留進行精準分析。利用毛細管電泳技術的分析方式能夠對不同參數數據進行測算,實踐運用中這項技術會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干擾和影響,比如添加劑、酸堿度、樣品的溫度等,因此,檢測人員需要對食品樣本做好預處理和采樣工作,并做好一切準備,查看電源和溫控系統,把它們安裝在可靠的位置上,提高農產品農藥檢測數據的精準性。這一過程中還要注意數據記錄和處理過程,對食品的農藥殘留量作出精準測算。本質上來說,毛細管電泳技術是電化學分析方法的代表,除了能夠提高樣品檢測的靈敏度之外還能夠對微量元素加以識別,對農藥的成分性狀進行確定,不需要耗費大量的檢測時間就可以全面得到檢測分析結果。近些年來毛細管電泳技術已經在領域內廣泛推廣,大量使用并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2.4免疫分析技術
免疫分析技術先對樣品進行標記之后再檢測農藥的材料情況。樣品標記是主要的檢測原理,在農藥殘留檢測工作中運用免疫分析技術,首先要對樣品上的農藥進行篩選和標記,之后再利用抗體生產不同類型的復合物,接下來對農藥的實際含量展開測試。這項技術需要檢測人員對溶液進行合理配置,確定農藥的種類,掌握抗原和抗體,一一匹配之后再把抗原和抗體投入到適當的凝膠中,根據介質擴散的規律對農藥殘留物進行檢測,最終得到精確的檢測結果。當前階段農藥殘留檢測技術分為酶免疫和放射免疫兩種類型。如果要檢測有機磷類型的農藥,這兩種檢測技術非常實用,它的關鍵點在于控制樣品數量,防止實驗過程中出現假陽性等干擾問題。
2.5生物傳感技術
生物傳感技術是一種生物類型的檢測技術,它可以利用生物的藥敏性把生物信號轉化為電信號。在實踐運用過程中,生物傳感器處具有高度的準確性和靈敏度,為食品農藥檢測提供了非常方便的條件。與其他類型的技術相比,生物傳感技術的操作步驟并不復雜,方式和手段都較為簡單,可以有效節約檢測的時間成本,短期內便可以獲得高度準確的檢測結果,不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干擾。在藥物材料檢測中,生物傳感技術具有較高的精準性和運用程度。除此之外,這種檢測方式還會運用到蛋白質和酶等不同的物質,利用蛋白質、酶的敏感單元達到預期的檢測效果。實踐運用時,檢測人員需要管理和控制生物電極設備,還要控制細胞傳感器,綜合考量農藥的用藥特點,對檢測物質和檢測設備需要交叉使用,交叉控制,提高實驗的準確性和全面性。
2.6活體檢測技術
活體檢測技術可以把食品和活體生物放置在同一個密閉空間之內,之后利用農藥和生物菌之間的相互作用,檢測農藥在食品中的具體殘留位置和實際存在數量。在農藥殘留檢測中運用活體檢測技術速度非常快,操作較為方便,肉眼可觀察,在短期內就可以分辨農藥的具體位置和數量,但有其不足之處和局限性,活體檢測技術準確性較為匱乏,不能夠判別出農藥具體屬于哪一種種類,因此,該項技術經常被運用在傳統食品檢測中。
2.7高效液相色譜檢測技術
這項檢測技術專業性較強,運用的范圍和適用的對象相對固定,其主要的檢測對象包括低活性物質和易分解物質。在傳統的食品檢測中,工作人員運用的是傳統手段,效率不高,準確性難以保證,而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檢測技術就能夠避免這一弊端,大幅度提高檢測效果的精準性。因此,這項技術擁有不錯的運用價值。通過實踐可以發現,這項技術能夠確保檢測數據的準確性,但是靈敏度不高,因此,高效液相色譜檢測技術的運用范圍稍有局限。在未來,有關工作者可以通過不懈的努力優化這項技術,使其功能得到不斷完善。
2.8酶抑制技術
酶抑制檢測技術屬于生化分析檢測技術,其原理是有機磷和其他物質會影響到酶的活性。利用這一生物學的特性,可以利用酶抑制法檢測農藥的殘留情況,如果檢測的食品樣本中不含有有機磷類農藥就不會影響到酶的活性,相反則會影響。如果檢測對象中含有有機磷物質,檢測人員可以檢測其吸光度,確定農藥殘留的具體情況,比如,在檢測樣本農藥殘留時可以采用分光光度計,參照獲得的激光度曲線對農藥殘存情況展開詳細測算。經過實踐可以發現,酶抑制法在食品農藥殘留檢測分析中的推廣性較強,結果也較為精準,不限制檢測對象,同時還可以大范圍的提高檢測工作的效率、縮短時間,很快就可以看到可觀的結果。但是,酶抑制方法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那就是缺乏一定的精準性,對檢測藥品也無法回收利用,環保性不佳。
2.9酶聯免疫法
酶聯免疫法已經被大多數地區的農藥檢測工作站所收用,這種檢測方法其原理在于抗原和抗體之間會發生特異性結合反應,工作人員對檢測目標進行觀察就可以得到結論。和抗原檢測方法、抗體檢測技術有所不同,酶聯免疫方法的主要檢測對象是酶的活性,在實際運用中,這種分析方式具有較高的使用價值,很快就可以出結果,滿足多次實驗的實際需求,但是選擇試劑的范圍卻不大,較為嚴苛,尤其是在檢測結構相似的化合物時可能會產生交叉反應,影響數據判斷。因此,酶聯免疫法不能夠適用所有的對象,大多數會被用在農藥檢測分析作業中。
2.10蛋白質組成分析技術
蛋白質組成分析技術能夠對食品的安全性進行進一步評價,從而為消費者提供真實可靠的消費建議。蛋白質組成分析技術是一種較為先進的檢測手段,它可以對農藥殘留的屬性數量多少進行有效測算,同時還可以對農藥的種類進行區分,確定不同部位的農藥實際殘留量。工作站會把蛋白質組成分析技術用來檢測轉基因食品,利用蛋白質外源因素對農藥的殘留實際情況進行檢查,其參照對象是蛋白質的組成成分和蛋白質性質,其目的是判斷農藥殘留量是否超過標準。
3.食品檢測中農藥殘留檢測過程把控
3.1樣品制備環節
在樣品的制備環節需要把控過程的精準性,要注意到吸附紙、溶劑、試劑的使用范圍可能會影響到色譜柱的測量結果,因此要嚴格控制過程,按照技術規范檢測空白試劑是否可用,其各項性能是否滿足檢測需求,把溶劑濃縮劑量控制在200毫升以下,定容劑量控制在一毫升左右,在分析檢測結果的時候要做好防護,防止發生溶劑交叉反應。對于低濃度溶劑而言,由于其穩定性較差,比較容易揮發,可以進行單個實驗之后再多組把單個實驗結果進行共同矯正。
3.2檢測環節
在具體的檢測流程也需要注意精準性把控。在食品樣品采集完畢之后,需要對樣品進行清理裝入專用的聚乙烯包裝袋之中。不同種類的樣品檢測方式也不一樣,在樣品流轉過程中需要嚴格遵守技術規范的要求,確保環節的規范性,防止由于操作不當影響檢測數據的準確性。在樣品的制備過程,如果檢測的是根莖類和塊狀類的樣品,要全面剔除表面淀粉,做好輔助處理;葉片類的樣品要剔除腐爛部位,采用四分法做好預處理,防止外界環境因素和物質污染樣品。在使用樣品之前,檢測人員還要反復對使用狀態和檢測的有效性進行確認,在樣品保存過程中要根據樣品的性狀和大小選擇合適的方式,做好混勻處理和縮分處理,提高樣品代表性。樣品經過縮分處理之后,需要分成相應的份數,檢測的時候取出一份樣品放在燒杯中檢測,其他的樣品需要放在密閉的聚乙烯容器中并放在冰箱冷存。
3.3實驗室環節
樣品被送到實驗室進行具體檢測時也需要做好精準性的把控。首先是抽樣環節,如果樣品之前已經冷凍,需要等待樣品融化并均勻混合之后才能計算其重量,同時要根據實際情況和檢測要求選擇精度合適的檢測工具和稱重儀器。在凈化提取環節需要注意控制勻漿階段的轉速和時間,在等待靜置分層的時候需要把控加鹽量和搖振的力度,在數值計算和數值分析環節需要做好對農作物代謝物的折算,比如,在檢測甲拌磷農藥時需要同時進行甲拌磷亞砜農藥代謝物的檢測,在檢測克百威農藥時需要檢測3-羥基克百威代謝物,在此基礎之上展開系數折算,確保結果的準確性。
結語
綜上所述,農藥殘留檢測是食品檢測的重要內容,直接影響著整個社會的食品安全。為了保證食品農藥殘留的準確性,就需要相關的檢測人員了解各項食品農藥殘留檢測技術的優缺點,從而根據具體檢測情況選擇相應的檢測技術,檢測過程也需要做好定量控制和變量分析,提高食品農藥殘留結果的精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