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是中國人最隆重的傳統節日,除夕是萬家團圓的日子,讓辛勞一年的人們在除夕品嘗到一頓豐盛的精神晚宴,享受濃郁的喜慶氣氛,這正是央視春晚誕生的重要緣由。1983年,中央電視臺成功舉辦第一屆春節聯歡晚會,40年來,“看春晚”已成為中華民族的“新民俗”。自2009年起,各地衛視也陸續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春晚大餐”,春晚舞臺從“一枝獨秀”走向“百花齊放”。春晚呈現出豐富的節目形態,其中語言類節目因其具備較強的現實性、諷刺性和娛樂性等特點,備受廣大觀眾的喜愛。
央視春晚與地方衛視春晚的敘事方式、創作定位和情感訴求均有不同。央視春晚有其更高定位的政治功能,地方衛視春晚則具有濃厚的地域特色;央視春晚以主流意識形態為中心,以宏大敘事主題為主線,地方衛視春晚則多以“小人物”的“小故事”訴說中國夢,多了些自在隨意的輕松氛圍;央視春晚是家國情懷的沉淀,是中國獨特文化身份與政治訴求的彰顯,地方衛視春晚則盡顯個性,張揚著娛樂性與本土性。節目的差異化呈現勾勒出央視及地方衛視春晚的不同圖景,展現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良好局面。
本期特別策劃以2023年央視及地方衛視春晚語言類節目為樣本,探究節目創作過程,評析作品藝術特色,闡述作品社會功能以及探索新時代曲藝傳播策略,以期達到推動新時代語言類節目健康有序發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