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慧



“我一定要幫家里守住這個老店鋪”是廣州“90后”芳芳近日在抖音電商“尋找同行者”分享專場中表達的靠電商救老店鋪的決心。她說父母經營了30多年的滋補食材批發店,受疫情影響老店鋪幾近倒閉,父母整天唉聲嘆氣。為了從千萬家店鋪中脫穎而出,2020年芳芳幾經考察后決定走懷舊型電商風格,結合時令在線煲靚湯、做地道廣東美食,喚起人們對廣式飲食文化的情懷。芳芳精心打磨的視頻受到很多人關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對她家食材感興趣,跟她學做廣式美食,食材銷路一下子打開了,客源由過去的本地客戶擴大到全國各地。
芳芳的故事,是新時代中國女性就業創業的縮影。邁入新時代以來,中國不僅在就業優先等多個戰略部署中謀劃婦女就業創業,還通過制定發展目標和策略措施、提供資金支持等方式,為婦女創造良好的就業創業環境。
亮麗的風景線
2021年,中國女性就業規模達3.22億,占全社會就業人員的43.1%。伴隨互聯網經濟和電商的快速發展,像芳芳一樣的網紅電商、直播帶貨女性越來越多。2022年僅在淘寶網就有女店主2358萬,比2016年增加了兩倍以上;在互聯網領域創業者中,女性占55%,互聯網成為新時代女性就業創業的亮麗風景線。
平臺用工、共享經濟、網紅經濟等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以下簡稱“三新經濟”)拓寬了女性就業渠道,增加了女性就業機會。2022年中國有5700萬女性在數字貿易、電商、直播等領域就業。特別是在鄉村振興中,昔日務農女性也在三新經濟中實現了非農就業。據《2021中國農村婦女就業調研報告》顯示,在支付寶云客服中,女性占72%;在人工智能訓練師和村淘電商主播中,女性分別占62.3%和53%。
在傳統觀念中,司機和外賣騎手一般屬于男性職業,但是隨著數字浪潮的蓬勃發展,越來越多的女性加入網約車和外賣行業,獲得了不菲收入。2020年以來,在滴滴平臺新注冊的女性網約車司機超過了26.5萬,2021年該平臺有237萬女性網約車司機,其中1.2萬名女性來自貧困家庭。伴隨外賣快餐業的快速發展,女性外賣騎手也越來越多。2020年北京外賣騎手中女性占9.06%,2021年增長到16.21%,2022年全國女性外賣騎手達到160萬。三新經濟拓寬了女性的工作生活場景,為女性帶來了全新的工作崗位和就業機會,提高了女性的工作效率和勞動收入。
即便在傳統的科技領域,女性從業人員也越來越多。202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報告顯示,中國科技工作者中女性占45.8%、人數近4000萬,高于全球33%的女性比例。2020年全國共有女性研發人員(R&D)198.4萬,比10年前增加了109萬。此外,在互聯網技術、研發類等“男性主導”崗位,女性比例不斷提高,2021年女性占19.5%,同比增長了1.6個百分點。
“她力量”
無論是像芳芳所在的發達地區城鎮,還是在欠發達的農村,女電商、帶貨女主播等已在全國各地開花,在銷售家鄉農產品增收致富中彰顯了“她力量”。
“這幾年做電商我把自家和鄰居家的蘋果都賣出去了,因為收入穩定、可觀,父母臉上的笑容也多了。”“90后”姑娘文洋洋出生在甘肅禮縣的一個農民家庭,由于家里困難,15歲就輟學打工了。2014年縣里吹響大力發展電子商務的號角,點燃了洋洋的創業激情。她通過參加電商培訓,學會了用手機通過互聯網賣蘋果,當年就把自產的600多箱蘋果銷售一空。2015年她把自家蘋果賣完后,還幫貧困戶賣出1500多公斤蘋果。2016年她開始發展代理商,目前已帶動20多名農村青年從事電商行業。
“一個單品一年賣爆1200萬,我也覺得不可置信!”廣西博白縣黃連將說,自2016年開通阿里巴巴國際站以來,她不但讓芒編搭上跨境快車,把村口做成了“數字化出海口”,還把非遺芒編賣到英國、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等60多個國家,就連迪士尼、無印良品等都是她的客戶。黃連將的公司目前有固定員工50名,有900多戶編織農戶與她合作,其中脫貧戶300多戶。她的跨境電商解決了當地女性家門口就業問題,用“指尖”藝術編織出1600多位村民的美好生活,同時還傳承了非遺芒編技藝,向世界展現了中國的編制文化。
太空探索和前沿技術也同樣屬于新時代女性。家喻戶曉的王亞平曾任空軍航空兵大隊長,安全飛行1567小時,被評為空軍二級飛行員。她數十年如一日艱苦訓練,取得了一個又一個舉世矚目的重要成就。2013年6月,她執行神舟十號任務,成為中國首位太空教師;2021年10月-2022年4月,她執行神舟十三號任務,成為中國首位太空漫步、首位進駐中國空間站、首位兩次飛天的中國女航天員;她還進行了三次太空授課,獲得了“英雄航天員”“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等多項榮譽稱號。此外,浙江大學胡海嵐教授因揭示抑郁癥發生的核心腦機制等研究,成為2021年“世界杰出女科學家獎”的最年輕獲獎者。這些青年女科學家以其科研經歷和杰出成就,鼓勵著更多年輕女性投身科學事業。
國家政策支持
新時代女性在就業方式、創業領域發生的重要變化,以及在科技領域取得的史無前例的重大成就,既離不開女性自身全力以赴地拼搏和鍥而不舍的努力,也在資金、技術、平等就業創業與科研環境上,離不開婦聯組織的幫助,離不開國家政策的支持。
資金不足、融資困難是很多創業女性在初創期面臨的難題,全國及各地婦聯組織通過推動相關部門給予貼息貸款政策支持和女性創業者專項貸款,促進婦女創業。截至2022年“母親創業循環金項目”累計超過4億元人民幣,為46.3萬多名女性創業提供資金支持和培訓賦能。分地區看,近年來,山東潤昌農商銀行與當地婦聯合作,累計發放巾幗創業系列貸款4000余萬元;浙江洞頭農商銀行與洞頭區婦聯合作,累計為745名創業女性提供5215萬元“巾幗共富貸”資金支持。此外,各地婦聯圍繞鄉村振興、共同富裕等重大戰略,與銀行等金融服務機構合作,陸續推出多個專項貸款,如安徽安慶市婦聯2023年與市農行合作,即將為女性企業提供4.35億元“巾幗貸”。各地持續不斷的金融支持,有效解決了創業婦女的急難愁盼問題。
缺乏就業創業能力、營銷管理知識和電商直播技能,是限制女性就業創業的屏障。2021年新疆哈密市婦聯為30名當地女性開設了為期4天的首屆“我家叫哈密”電商培訓班,邀請新媒體導師講解電子商務知識、網絡實訓操作、網店開設等現代媒體應用方法,為各族婦女提供創業空間和就業渠道,實現在家門口創業增收。哈密市婦聯開展的培訓是全國各地培訓的一個縮影,2020年全國婦聯直接培訓貧困地區婦女電商骨干1500萬人,組織帶貨主播專題電商直播示范培訓等,為新業態女性就業創業提供培訓服務,指導各地婦聯舉辦了電商扶貧培訓1萬多期。
針對就業性別歧視和女性平衡工作與家庭困難等問題,2019年,全國婦聯、人社部等九部門發布《關于進一步規范招聘行為促進婦女就業的通知》,明確列出在擬定招聘計劃、發布招聘信息、面試、體檢、錄用中禁止性別歧視的具體情形,發布舉報投訴熱線,為促進女性平等就業創造了有利條件。《中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2021年)明確延長生育假的獎勵、支持有條件的地方設立父母育兒假,有助于緩解女性工作家庭沖突。《婦女權益保障法》(2022年)不但規定了用人單位、政府及相關部門保障婦女平等就業的責任,而且通過對侵害婦女勞動權益的用人單位進行約談和經濟處罰,督促用人單位糾正性別歧視行為。
在促進女性科技人才發展方面,2021年,科技部、全國婦聯等13部門發文,明確堅持性別平等、機會平等,為女性科技人才成長進步、施展才華創造更好環境。北京等各地相繼出臺支持女性科技人員創新行動方案,釋放女性科技創新活力。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第十三、十四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綱要中均設置了“促進婦女全面發展”專節,同期國家就業促進規劃明確要努力消除包括性別在內的就業歧視。《國家人權行動計劃》和《中國婦女發展綱要》分別制定了努力消除在就業、職業發展等方面的性別歧視目標和促進婦女就業創業的策略措施,明確了完善落實黨委領導、政府主責、婦兒工委協調、多部門合作、全社會參與的工作機制,以及多渠道籌集資金、支持婦女發展的經費保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