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佳俊



“我是第一次選擇用這樣的方式來記錄自己的生活。”“看看我們這小區的環境,樹枝多嫩。”“美好的一天開始了。今天是我們的休息日,我需要先把凌亂的家收拾一下。”這些聲音來自一支攝影小組在2023年1月發布的原創紀錄短片《靜待花開》,集合了北京木蘭花開社工服務中心十多位攝影小組成員在2022年11月拍攝的生活片段。
北京木蘭花開社工服務中心(以下簡稱“木蘭花開”)成員均是外地來京打工人員,從事家政、保潔、餐飲服務等工作。她們在“木蘭花開”組織的活動中不斷找尋自我,勇敢表達自己,并與結識的同伴互相支持。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農村人口不斷涌向城市,欠發達地區人口流向經濟快速發展地區和大城市。流動打工者在此過程中產生,越來越多的女性也加入到這一人口流動大軍中。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中國大陸地區流動人口達3.7億人,較2010年增長69.73%。據相關統計,自2012年起,女性流動人口所占比重也持續上升,至2018年已達到流動人口總數的48.5%。
成立“木蘭花開”
“木蘭花開”的創始人之一齊麗霞曾是流動女工中的一員,經歷過很多外來打工者都曾面對過的困難和苦惱。她在深圳打工時,一次偶然的機會讓她接觸到幫扶打工者的公益機構,參加的眾多活動既滿足了她的精神需求,從生計的壓力中得到片刻解脫,又讓她結識了跟她一樣的女工友,并開始思考和探討她們面對的困難背后的社會問題。這也讓她感受到這一群體可以互相給予彼此的溫暖和支持。
后來她來到了北京,和三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于2010年成立了北京木蘭花開社工服務中心,主要關注和服務來京務工女性。她們在打工者聚居的社區內建立了活動中心,引入外部社會資源,為基層女工及其親屬和子女提供文化活動和精神生活的棲居之地。“木蘭花開”集結了居住在活動中心所在地附近10公里范圍內的打工姐妹,幫助她們擴大社交范圍,增強彼此的聯系和支持,從而拓展她們的生活空間,提高她們的獨立意識,更好地適應和融入城市生活。
活動中心目前坐落在北京市昌平區東沙各莊村居民區里的一排平房內,兩間屋子分別擺放著整齊的圖書、各種活動照片、精美的手工作品、干凈的排練道具。齊麗霞介紹,一年中至少有三百天開放活動室,為打工姐妹提供寫作、攝影、手工、舞蹈、音樂、親子閱讀等課程,還會組織她們到中心外的公園、景區、博物館等進行游覽體驗和親子活動。成立十余年間,齊麗霞和她的團隊憑借著一股熱情和使命感一路向前,通過賦能和發聲,促進基層女工的自主發展。“我們希望每一位姐妹除了是某個人的女兒、妻子、媽媽,也要記住做她們自己。希望每一位姐妹都像花木蘭一樣勇敢自信,像木蘭花一樣美麗綻放。”齊麗霞對本刊記者說。
在眾多姐妹們的自述故事里,“木蘭花開”就像她們的“娘家”,在這里她們結識了彼此,互相支持和幫助,通過參加各類活動培養能力,發展自己的興趣。在這里她們不再孤單,臉上洋溢著自信而燦爛的笑容。木蘭姐妹王貞去年參加了“木蘭花開”組織的攝影小組,這給從小就對繪畫感興趣的她提供了學習交流平臺,進一步激發了她對圖像美的追求。“我們在群里分享照片,討論交流,這種互動讓我非常有動力。攝影豐富了我的生活,讓它不再枯燥。重要的也不是技巧,而是要去拍攝,越拍越能找到感覺。希望能和大家一起繼續努力,繼續拍下去。”王貞說。
“木蘭花開”開設了基于訓練營等課程的培訓,組織打工姐妹組建文藝隊,排演歌曲、話劇、舞蹈、小品等,并用文字和攝影作品記錄生活,集成冊子在線上及線下展覽。在這些過程中“木蘭花開”所倡導的性別平等、自我獨立、團結互助的精神在參與的姐妹及家屬中得到認可和實踐。
看見“木蘭花開”
在“木蘭花開”成立的十余年時間,木蘭姐妹們還積極組織和參與了各種類型的活動,與相關領域的志愿者開展了近400次活動,并多次登上中國夢想秀、打工春晚等舞臺。其攝影作品曾獲2013年麗水國際攝影文化節大獎。齊麗霞為打工姐妹們獲得的成就自豪,并且深信,她們的能力和才華應該被發掘和展現,她們的聲音應該被聽見。
《生育紀事》是“木蘭花開”最近參與創作的一部話劇。2017年,一位學者開展了一項不同群體在育兒中對母乳與配方奶粉的選擇情況的社會調查,在與“木蘭花開”的姐妹們的討論中,其中一位姐妹談到了自己對生育的感受,這便勾起了在場其他姐妹們的回憶,大家互訴衷腸,比以往的活動時間延長了近兩個小時。齊麗霞受到姐妹們經歷啟發,與中央戲劇學院副教授趙志勇聯系,聯合招募志愿者,在近兩年的時間里采訪了29位打工姐妹,形成她們的自述材料。然后結合戲劇的形式編排了有關生育這一話題的話劇作品。
該劇的演員均來自“木蘭花開”的姐妹及她們的家屬。在劇中扮演女主角“小玉”中年時期的張梅珍回憶,起初她完全沒有演出經驗,在指導老師和其他姐妹的鼓勵下,她慢慢克服自己的羞澀和緊張,在角色和自己的生育經歷中找到共情,最后圓滿完成了每輪次的演出。經過一年多的準備,《生育紀事》于2019年1月在北京菊隱劇場首演,讓觀眾看到打工姐妹在面對生育時的所思所想以及實際困難和經歷,收獲了眾多的掌聲和共鳴。
延續《生育紀事》調研的線索,“木蘭花開”聯合趙教授和兩位志愿者又創作了“木蘭的故事”游戲劇場。這種新形式的互動體驗活動讓參與者抽簽扮演一位流動女工,依靠自己的判斷和選擇完成一系列在教育、工作、婚姻、生育四個人生階段所面臨的場景的游戲關卡,體驗流動女工的真實生命歷程,最終獲得一份專屬的人生報告和真實案例的自述人生經歷。
2021年,“木蘭花開”聯合北京悅 · 美術館推出了《個人史|游戲劇場+展“木蘭的故事”—基層流動女工敘事》綜合藝術項目,觀眾不僅可以通過游戲劇場真實體驗到基層女工的人生經歷,還可以在展覽中看到“木蘭花開”走訪收集的姐妹們的生活物品、自述文獻等具體資料。這場活動吸引了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和參與,一度延長展覽時間。北京悅 · 美術館的主理人感嘆說從沒見過任何一個展覽能如此吸引觀眾反復駐足觀看。該項目還推廣到成都、廣州等地,讓更多觀眾聽到基層流動女工的聲音,深入了解她們的生活處境。
從事基層工作十余年,齊麗霞一直重視用文藝作品豐富打工姐妹的精神生活,幫助她們挖掘自己的能力,在彼此互助中創作更多樣的作品,發出她們的聲音。“無論如何艱難木蘭都會一直堅持下去,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關注、關愛流動女工。”齊麗霞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