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娟
安順村推動紅色文化賦能鄉村振興,高質量建設“支部強、產業旺、村民富、生態美、民風好”的紅色美麗村莊。
春節期間,雅安市石棉縣西北方10公里的紅色旅游景點——安順村安順場景區人潮涌動,廣場上的歌舞表演,吸引不少游客駐足觀看,掌聲、叫好聲不時響起,村莊一派熱鬧祥和景象。
近年來,安順村黨總支傳承紅色基因、挖掘紅色資源、強化黨建引領,推動紅色文化賦能鄉村振興,高質量建設“支部強、產業旺、村民富、生態美、民風好”的紅色美麗村莊。
為產業發展注入紅色動能
“把所有物品、菜品再清點一下,看有沒有需要補充的。”1月16日,安順村古街上的紅安客棧窗明幾凈,老板張杰和員工正為迎客做準備。張杰在忙碌中告訴記者,店里生意很好,春節期間的客房早就被預訂一空。
近年來,隨著中國工農紅軍強渡大渡河紀念館建成開放,以安順場紅色旅游為中心的縣域旅游產業蓬勃發展,安順村抓住契機,大力發展特色民宿、餐飲和鄉村旅游,成為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
“2022年民宿、餐飲共收入40萬元,今年春節的訂單預計收入5萬元。”享受著紅色旅游發展帶來的紅利,張杰笑得合不攏嘴。
不過,吃上“旅游飯”并不是村黨總支的最終目標,如何在家門口把這碗飯端好、端牢才是關鍵。2021年,安順村被中組部、財政部納入推動紅色村組織振興建設紅色美麗村莊試點。安順村黨總支搶抓試點建設機遇,成立安順村集體經濟紅火勞務公司,采取村“兩委”班子“交叉任職”的方式強化黨總支引領作用,通過承接景區安保、環境整治、綠化維護等項目,拓寬群眾就業渠道,并融入四川長征干部學院雅安夾金山分院石棉校區管理服務,村級集體經濟突破100萬元。
“我報名!”“算我一個,家里的事情都忙完了,這段時間剛好有空。”臨近春節,游客與日俱增,安順場景區也需增派綠化維護人員。1月12日,安順村村委會副主任、村集體經濟紅火勞務公司負責人李靜在村微信群里發布了一條招工消息,村民們紛紛報名,“村民在家門口就能把錢掙了,也不耽誤家里的事,同時還能保護好景區環境,一舉多得。”
李靜是2021年村“兩委”換屆選出來的能人,為公司承接了不少景區的工程建筑項目。
“他搞工程承包,長期在外跑業務,眼界開闊又懂經營善溝通。”安順村黨總支書記劉偉認為,一個堅強的村“兩委”班子,必須有善治理、會干事、能夠團結帶領群眾謀發展的人,這樣的村子發展才有章法、有后勁。
努力實現村級集體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是安順村黨總支一直追求的目標。“我們村黨總支適時牽頭,組建農業產業和鄉村旅游2個專業合作社,吸引782名村民抱團發展、勇闖市場,讓村民的日子越來越紅火。”劉偉自豪地告訴記者,“2021年在中組部抓黨建促鄉村振興電視電話會議上,我們還作為唯一村黨組織代表發言呢!”
紅色故事育紅色新風
音樂緩緩而起,幽幽月色映照土樓,一位老人看著眼前的景致,想起了80多年前的故事……1月22日晚,大型實景音樂舞蹈史詩劇《安順記憶》在安順場古鎮的指揮樓前拉開序幕。現場精彩的情景劇和舞蹈表演,融合沉浸式聲光及激光全息等現代技術,讓觀眾仿若置身于18位紅軍戰士在驚濤駭浪中與敵人頑強戰斗的現場。
“紅軍強渡大渡河的場景讓我深受感動,沒有他們的犧牲,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好日子,我們要永遠銘記這段歷史。”來這里“觸摸”紅色記憶、接受精神洗禮的游客絡繹不絕,成都游客丁錦就是其中一員。
紅色資源讓安順村游人如織,而流淌在血液中的紅色精神激勵著石棉人自力更生艱苦奮斗。那么,如何讓紅軍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在安順接續相傳呢?
專屬安順場的《安順記憶》正是石棉縣用好紅色資源,充分挖掘安順場紅色文化、民族文化,講好紅色故事的生動體現。劇目在省內外的游客群體中形成二次傳播,“文化+”凝聚效應得以形成。春節期間,觀看?《安順記憶》史詩劇的觀眾累計超過1萬人次。
“除了‘紅色音樂劇,我們還組建‘永遠跟黨走紅色宣講隊伍,打造紅色黨史墻、紅色一條街,開展書記講黨課、黨員講初心、船工后代講傳承、講解員講歷史等活動,在強渡大渡河紀念地現場講解紅色黨史。”劉偉介紹道,“講好紅色故事的同時,我們將繼承紅色遺志、發揚革命傳統等寫入村規民約,引導群眾自發編排紅歌紅舞,不斷涵養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
如今,安順村正持續鞏固紅色村黨組織振興建設和紅色美麗村莊試點建設成果,助推安順場鎮紅色旅游發展再上新臺階。“過去的偏遠小山村換了新面貌,村黨總支成為全國唯一村黨組織代表,在中組部會議上發言。這是對安順村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肯定,也是對石棉抓基層黨建促鄉村振興工作的認可。”石棉縣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說。(責編/馮雅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