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賢鳳

人物名片:
陳紅,女,44歲,現任內江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黨委委員、醫政醫管科科長。2022年8月,榮獲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稱號。
對陳紅的三次采訪,都是在晚上進行。白天,她要對各項工作信息進行匯總、甄別、研判、回應、跟進、部署……忙得不可開交,只有晚上才能抽出點空閑時間。
1月12日21時,陳紅忙完手中的工作,坐在辦公桌前,端起同事三個多小時前幫她從單位食堂帶回來的晚餐。此時,原本熱乎的飯菜早已冰涼。
陳紅一邊吃飯,一邊和記者分享起自己的故事。中途,不時有同事來向她詢問某項工作細節。
行走幕后的“政策通”
“成為一名白衣天使”是陳紅自小的心愿,1999年,她如愿成為一名護士。2003年,參與抗擊非典疫情工作的陳紅接觸到醫院行政崗位,發現“行政崗位能服務更多人”。六年后,陳紅通過公務員考試,進入內江市衛健委。
“以前在病房,我直接面對病人和家屬。現在的工作主要和政策、文件打交道。”陳紅解釋,醫療技術應用、醫療質量和安全、行業管理的地方規范和標準,以及公立醫院績效評價、考核和審批制度方案等都是由她所在的科室(醫政醫管科)制定,“通俗地講,大部分工作內容就是為醫生做好服務。”
從“臺前”到“幕后”,陳紅肩上的擔子更重了,壓力也更大了。為了適應身份的轉變,陳紅給自己定下目標:吃透政策,讓方案有效轉化為醫療系統的戰斗力。
慢慢地,陳紅成為單位的“政策通”。
“碰到拿不準的政策問題,問陳紅準沒錯!”同事唐澤萍說,“不用翻文件,她都能講清楚某一個條款前后不同版本的變化。”
為民解憂不止步
陳紅的辦公室里有一個白色儲物柜,柜子里整齊擺放著兩排筆記本。這些筆記本里,記錄著她的工作足跡。2009年進入公務員隊伍以來,陳紅已經寫了48本工作筆記,字里行間都是她忙碌的身影。
2019年,陳紅擔任內江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醫政醫管科科長,全力奔走在為群眾排憂解難的路上。
幫助困難群眾王某找到穩定工作,化解李某與醫院長達5年的糾紛矛盾……三年時間里,1000余件群眾來信來電來訪問題的圓滿解決,讓陳紅覺得很是欣慰。
“工作中,讓你覺得很有成就感的還有什么?”聽到記者這個問題,陳紅眼角都帶著笑意。
“2021年,有近800個病人得到了及時搶救,沒有留下后遺癥。”推動內江建成兩個國家高級卒中中心和兩個國家標準版胸痛中心,讓陳紅特別有成就感,“我們實現了‘零的突破”。
“心腦血管疾病嚴重威脅著群眾的身體健康。其中,卒中,也就是‘腦中風,死亡率高、致殘率高。而高危胸痛發病后,死亡率同樣很高。”陳紅表示:“這些年,我們一直致力于提高內江這兩方面的醫療救治水平。”
為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陳紅持續動員內江有條件的大醫院按照政策要求配齊硬件與人才。同時,她積極對接媒體、公交公司和電梯廣告商等刊播公益廣告,以便讓更多群眾熟悉病癥特點,有相關癥狀能及時送醫治療。
護好“大家”也就守護了小家
“每天要接打幾百個電話。”去年,內江“9·08”疫情阻擊戰期間,陳紅整整23天沒有回過家,部署核酸檢測、統籌采樣人員、制定轉運救治方案……“需要協調、溝通的事情太多。”
2022年10月12日,高強度、快節奏的工作讓陳紅突感身體不適,領導、同事都建議她住院治療,但陳紅卻說:“我就不占用醫療資源了,在辦公室輸液治療一下就行。”輸液完畢,陳紅又投入工作中。
在陳紅和同事的努力下,《內江市定點醫院騰空方案》《內江市新冠肺炎患者醫療救治方案》等10余個方案相繼出臺,內江的疫情防控體系和制度越來越完善。
“她工作特別認真細致。”在疫情防控一線并肩戰斗多年,同事劉真兵對陳紅頗為了解。
有一次,在檢查新冠肺炎定點救治醫院建設時,按照要求重癥救治床位需要100張,床位旁也要匹配相應的醫療設備,陳紅當時不僅去科室數床位,還“突襲”醫院庫房,查看設備是否充足。“陳紅還叮囑我們,不能疏忽任何細節,只有醫院不斷改進,患者出現情況后,救治才能得到保障。”劉真兵介紹說。
“工作太忙,陪伴家人的時間自然就少了,覺得很虧欠他們。”說到這里,陳紅言語有些哽咽。不過,陳紅的家人很理解她、支持她,他們表示:“守護好‘大家,就是守護好我們的‘小家。”
2020年至今,陳紅沒有休過一天年假,很多個周末都忙得“昏天暗地”。前不久,陳紅的朋友約她去攀枝花市曬“陽光浴”,她拒絕了:“我得隨時待命,必須做到有突發情況十分鐘內能趕到單位。”在陳紅心里,能夠守護群眾的安康,她的生命就充滿陽光。(責編/王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