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萌 魏世杰
科學導報:茶業要發展,人才須先行。請問吳會長,當前應從哪些方面著手提升茶葉專業人才素養,為山西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蓄勢賦能?
? ? 吳鳳鳴:首先要大力推進茶產業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培訓建設,激勵從業人員能力提升。山西省茶葉學會開辟專門培訓通道,有效激勵和吸引了一批茶業專業技術人才投身制茶產業。截至目前,全省培養了茶藝師、評茶員3000多名。第二,舉辦茶產業職業技能競賽,加大技能人才激勵力度。山西省人社廳已將茶藝師、評茶員等項目列入省級一類職業技能競賽,認定相應的職業技能等級,對競賽成績優異選手,授予“三晉技術能手”稱號。第三,以藝提質,培養更多高素質茶產業人才。下一步,加大政策宣傳力度,加強相關職業(工種)培訓,辦好相關項目職業技能競賽,培育更多茶產業專業技術人才。積極開展教學科研與社會服務項目,努力為茶文化傳播和茶產業發展提供優質服務。
山西科技報:文化茶旅,茶味人生,我們不僅僅是飲茶,更是從茶文化中體味百態人生,希望冀曉峰調研員分享一下您的茶味人生。
? ? 冀曉峰:人生如茶,茶如人生。閑來無事,泡杯清茶,茶葉起起伏伏,漂浮不定,有的沉底,有的浮起,或濃或淡,或甜或苦。我們喝茶的過程不僅僅是飲茶,更是從茶文化中體味百態人生。真可謂一片茶葉,百樣人生,一杯茶水,一個世界。
我最欣賞茶的特點是它遇水而生的勃勃生機。無論是黑茶白茶黃茶綠茶,還是青茶紅茶花茶;無論它是生于高山、長于懸崖,還是生長在平川上,都會因為開水的沖泡煥發出自己新的生命。
人生何嘗不是這樣,清人祁寯藻有一副楹聯:“崇竹幽蘭靜觀得趣,和風朗日隨遇生欣”。我特別喜歡聯中的那份淡然,那份灑脫,尤其喜歡淡然和灑脫后面透露出的那份堅持和執著。喜歡聯中描述的與茶味人生如出一轍的那種意境。
?山西科技新聞網:以茶促旅,以旅興茶,推動“茶旅”融合發展,讓“詩和遠方”擁有新的駐足與活力,請問丁秘書長,下一步,山西省茶旅融合發展方面有哪些新的探索或者有哪些新的發展趨勢呢?
? ? 丁麗:未來茶旅的發展趨勢,目標就是高質量發展,讓人們有收獲。山西省茶葉學會進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幫助人們實現“三個獲得”。第一,獲得知識。茶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每個人應當熟悉和掌握的文化。在茶旅中,要駐足,要停下來,不是身體停下來,而是思維和感受要停下來,通過沉浸式的雅集,感受五千年茶文化的精髓。第二,獲得傳承。茶文化是國家文化軟實力,習近平總書記的外交茶敘被人們津津樂道。我們應弘揚與茶有關的中國非遺文化,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第三,獲得視野。茶源于中國,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山西省茶葉學會將在“茶馬古道”“西域茶路”“海上茶路”“草原茶路”等領域積極的開拓學術合作,其中包含對茶旅的考量。
智慧生活報:茶服茶禮與文旅的融合給我們傳統文化的弘揚提出諸多思考,請問王凱老師,您既是山西漢服漢禮研究的講師,也是山西漢文化社創始人,下一步有哪些新的思考,打算如何繼續講好漢服漢文化的故事呢?
? ? 王凱:無論是茶文化或服飾文化,最終落點都在文化兩個字上。中華千年文化的脈絡中包括茶文化與服飾文化,漢服唯美,希望大家的目光不要只停留在漢服華而有實的外觀上,而應去了解漢服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背景、感受漢服獨特的文化魅力;茶味幽香,希望大家不僅僅停留在品茶上,而是了解悠久的茶歷史、感受深厚的文化底蘊。最后希望大家能更多地了解我們中國傳統文化,相信茶文化、服飾文化的需求與價值將不斷被激發,迎來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