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旭光
黨的二十大報告在開篇部分強調“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為如何更好地譜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絢麗的華章提出了明確要求。回顧百年黨史,中國共產黨在頑強拼搏、接續奮斗、發憤圖強中形成并滋養了歷史自信。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共產黨人的歷史自信,既是對奮斗成就的自信,也是對奮斗精神的自信。”這份歷史自信,不僅使我們黨在千錘百煉中愈益強大起來,展現了偉大成就、經驗、能力和力量,更向黨內外、國內外展示了一個百年大黨的清醒和成熟,傳遞了黨對戰勝任何風險挑戰和走向新的勝利充滿信心。透過這份歷史自信,我們可以感知蘊含其中的奮進密碼,能看清楚過去我們為什么能夠成功、未來我們怎樣才能繼續成功,從而更加堅定、更加自覺地踐行初心使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歷史自信賦予中國共產黨走進新時代“山登絕頂我為峰”的雄偉氣魄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黨的百年奮斗成功道路是黨領導人民獨立自主探索開辟出來的。近代的中國,被西方列強蠻橫地撕開了裂口,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所幸的是,歷史選擇了中國共產黨,不僅讓中國自此改變了方向,也讓五千年的中國歷史改變了方向。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中國共產黨自1921年成立以來,便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實現民族復興為己任,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先后創造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成就、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成就、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不僅改變了中國人民的前途命運,還在維護人類和平、促進世界發展、推動文明進步等方面作出卓越貢獻。尤其是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僅僅用了幾十年的時間,中國共產黨便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鋪就了一條中國特色的現代化建設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的新形態,讓中華民族以更加自信、自立、自強的嶄新姿態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國共產黨百余年的非凡奮斗,催生了人類發展史上的新奇跡,創造了震古爍今、彪炳史冊的偉大成就,不僅整體消除了絕對貧困,創造了人間奇跡,還實現了從低收入國家到中等偏上收入國家的歷史性跨越,近十年來經濟總量穩居世界第二。
黨的歷史自信體現為沒有辜負歷史和人民的選擇,這份自信讓黨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方面都呈現出“山登絕頂我為峰”的雄偉氣魄。面向新時代,這份歷史自信將持續引領我們深入總結、深刻反思和深化認識,正確理解客觀規律,獲得觀察世界、分析問題、破解難題、化解風險的有力思想武器。
歷史自信賦予中國共產黨邁上新征程“而今邁步從頭越”的堅定從容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走過百年奮斗歷程的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性鍛造中更加堅強有力,在世界形勢深刻變化的歷史進程中始終走在時代前列。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還面臨復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和諸多風險挑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還需要付出長期艱苦努力,但中國共產黨始終保持戰略定力,以奮勇爭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從百余年黨史中汲取力量并將之轉化為推動各項事業不斷發展的強大動力。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在百余年的奮斗歷程中,中國共產黨始終以實現共產主義理想為最終目標,為了中華民族的利益,無數共產黨人甘愿付出生命。這是因為,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始終恪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始終把實現人民利益與尊重客觀規律統一起來。正是這種為人類解放而奮斗、為人民幸福而奮斗、為民族復興而奮斗的崇高的革命理想、堅定的革命信念、旺盛的革命斗志和執著的精神境界,成就了中國共產黨的歷史自信,成為中國共產黨戰勝各種艱難險阻的強大精神動力。這份歷經百余年而風華正茂、飽經磨難而生生不息的歷史自信,也讓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克服一個又一個困難、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之后,能于亂局中保持清醒,在變局中抓住機遇,從容地迎接挑戰,堅定地邁向新征程,并對取得新的偉大勝利保持堅定不移的信心。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華民族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中國人民更加堅定“四個自信”,也多了份“而今邁步從頭越”的從容。立足新征程,任憑世界局勢如何風云變幻、波瀾詭譎,這份歷史自信都將指導我們,有信心、有能力、有條件做出無愧于歷史、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的業績。
歷史自信賦予中國共產黨實現新目標“鯤鵬展翅九萬里”的恢宏壯志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正信心百倍推進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我們所從事的是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歷史能鑒往知來、激發斗志、滋養信心。歷史自信是中國共產黨生存發展的基石和成長壯大的底氣,讓黨對領導中國人民創造新的輝煌充滿自信。在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奮進的過程中,黨的歷史自信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宏偉目標的關鍵所在。
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黨的百余年奮斗不僅證明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前進的車輪,還強化了我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使命的責任感,更用生動的實踐為此提供了完善的制度保障、打好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并為之提供了更為積極主動的精神力量。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百余年奮斗歷史經驗為基本依憑,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已經為實現這一歷史任務和偉大目標謀劃了清晰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向全國各族人民吹響了新的沖鋒號,開啟了新征程。為此,我們必須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下,把握歷史發展大勢,堅定理想信念,牢記初心使命,永遠保持共產黨人的奮斗精神,從偉大勝利中激發奮進力量,埋頭苦干、勇毅前行,心無旁騖地走好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的趕考之路,努力為黨和人民爭取更大光榮。
新的趕考之路上依然困難重重,需要跨越和征服許多未知的艱難和挑戰,但黨永葆“鯤鵬展翅九萬里”的恢宏壯志。這份歷史自信讓我們沉得住氣、穩得住神,以不進則退、非進不可的勇氣,把自信、從容和擔當書寫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
暮色蒼茫看勁松,亂云飛渡仍從容。中國共產黨的歷史自信具有傳承性、引領性。立足新發展階段,不管外部環境如何變化,我們都要始終牢記初心使命,在強化理論學習中厚植歷史自信,在勇于擔當作為中踐行歷史自信,在新的偉大斗爭中砥礪歷史自信,不僅要從中汲取力量、希望和智慧,更要切實做到理想信念不變、思想立場不移、前進方向不偏,不斷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偉業推向前進。
(作者系重慶開放大學黨委辦公室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