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龍剛
在小學階段,學生練習寫作主要以記敘文為主。寫記敘文本來不太難,但是有不少同學寫得不理想,連最起碼的字數都湊不夠。要解決這個問題,要真正寫好記敘文,同學們需要掌握一些技巧。
一、主題鮮明
一篇優秀的文章需要有一個鮮明的主題,主題的好壞會直接影響讀者的閱讀欲望。主題一定要鮮明,且不要過于老套,要有新意,要超凡脫俗,文章才能脫穎而出。
二、設置懸念
設置懸念是吸引讀者最有效的方法,特別是在文章的開頭設置懸念特別能吸引讀者繼續讀下去,更能勾起讀者的閱讀欲望,這樣的懸念設置才會迎合讀者的期待心理。用倒敘的方法設置懸念是最好的途徑,文章開頭的角度也有很多,同學們可以借鑒。
(一)先截取一個精彩的故事片段
比如部編版《語文》六年級上冊《少年閏土》的第一段進行了這樣細致的描寫:“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下面是海邊的沙地,都種著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西瓜,其間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項帶銀圈,手捏一柄鋼叉,向一匹猹盡力的刺去,那猹卻將身一扭,反從他的胯下逃走了。”
這段開頭就設置了懸念,故事情節生動形象,引人入勝。看到這樣精彩的片段,一下子就能把讀者的閱讀欲望調動起來。
(二)先提出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或難題
比如部編版《語文》六年級上冊《宇宙生命之謎》第一段以提出問題來設置懸念:“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個吸引人的問題。”文章開篇提出問題,激發讀者的探索欲望,使讀者專心投入這篇文章的閱讀之中。
(三)先說出與故事情節有密切關系的人
有時候在寫作記敘文時,在文章開頭先說出與故事情節有緊密關系的人,這也是設置懸念的一種不錯的方法。如此設置能夠更好地激發讀者關注主人公的命運。比如部編版《語文》五年級上冊《牛郎織女》第一段這樣交代:“古時候有個孩子,爹娘都死了,跟著哥哥嫂子過日子。哥哥嫂子待他很不好,叫他吃剩飯,穿破衣裳,夜里在牛棚里睡。”
(四)先說出故事或者主人公的結局
比如部編版《語文》四年級上冊《梅蘭芳蓄須》一文,開頭第一段結尾這樣寫道,“有幾年卻是留著胡須的”,開篇設置懸念,引發讀者閱讀興趣。
三、抓住六要素
記敘文主要就是敘述事情,要把事情敘述到位,就必須抓住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以及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這六點缺一不可,要把故事敘述完整就要把這六點記敘到位。
比如部編版《語文》五年級上冊《將相和》,這篇文章敘述了“完璧歸趙”的故事,故事發生的時間是戰國時期;地點秦國;人物有趙王、秦王、藺相如;事情的起因就是趙王得了一件無價之寶和氏璧,秦王愿意拿十五座城換這塊璧;事情的經過是藺相如面對秦王的威脅利誘,不懈地斗智斗勇;結果是藺相如不辱使命,把和氏璧完好地帶回趙國。一篇優秀的記敘性文章,這六要素是不可或缺的。不過,在寫作時也要注意該略寫的就略寫,該詳寫的就詳寫,比如時間、地點、人物只需要一筆帶出,事情的經過必須要詳寫,經過是重中之重,一定要寫得精彩,結果雖然不需要詳寫,但必須得落實。事情的起因和結果雖然不必詳寫,但是必須展現出來,否則故事不完整。
四、細節描寫要到位
一篇優秀的記敘文在細節上描寫很充分,情節也就豐富了,文章就會精彩有看點。因此,優秀的記敘文永遠離不開細節描寫。
(一)語言描寫
語言描寫是塑造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可以表現一個人的思想感情,也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內心世界,語言描寫還能推動情節向前發展。
比如部編版《語文》四年級上冊《普羅米修斯》第五段這樣寫道:“普羅米修斯搖搖頭,堅定地回答:‘為人類造福,有什么錯?我可以忍受各種痛苦,但決不會承認錯誤,更不會歸還火種!”通過普羅米修斯這兩句話,我們看到普羅米修斯堅持正義、不畏強權、意志堅定的高貴品質。由此可見,從人物語言就可以了解一個人的性格以及他的內心世界,了解了這個人物,也就很好理解文章內容了。
(二)神態描寫
神態描寫就是人物表情描寫,通過神態描寫可以刻畫一個人的性格,反映人物的內心,透露人物的命運,同時從人物的神態上也可以透視時代的烙印。有了神態描寫,人物的形象才更深刻,文章內容才更有看點。
比如在部編版《語文》五年級上冊《將相和》中有一段關于藺相如的神態描寫:“秦王左右的衛士想殺了藺相如,但藺相如怒目圓睜,厲聲呵斥,衛士竟不敢上前。”其中,“怒目圓睜”“厲聲呵斥”就這八個字的神態描寫,足以看出藺相如發自內心的勇敢無畏,也正是這八個字的神態描寫把人物的性格刻畫得淋漓盡致。因此,在寫記敘文時,恰當的神態描寫不但能夠刻畫人物性格,也可以推動情節往前發展。
(三)動作描寫
記敘文記事離不開人,有人就有動作描寫。動作描寫可以體現人物的地位和身份,可以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動,同時還可以推動情節的發展。
比如部編版《語文》六年級上冊《狼牙山五壯士》里有這樣的動作描寫:“他剛要擰開蓋子,馬寶玉搶前一步,奪過手榴彈插在腰間,猛地舉起一塊石頭,大聲喊道:‘同志們!用石頭砸!頓時,石頭像雹子一樣……”就這幾個動作,把人物的內心活動展現得淋漓盡致,也正是這幾個動作描寫,推動情節向前發展。所以,同學們在記敘文寫作中,要注意人物動作描寫的應用。
(四)心理描寫
心理描寫可以展現人物的內心活動和性格特征,在情節方面也有著推動作用。
1.害怕心理。比如:“我膽怯地低著頭,不敢抬頭去看爸爸那張早已陰云密布的臉。”再比如:“我真的害怕極了,連大氣都不敢出,心,怦怦直跳,仿佛有小兔子在心里蹦來蹦去!”
2.高興心理。比如:“我的心里就像喝了蜜一樣,甜滋滋的。”再比如:“得知自己考了全校第一,我的心里樂開了花。”
3.緊張心理。比如:“這時,我的心里就像敲鼓似的咚咚直跳。”再比如:“那時,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我真的嚇壞了!”
4.傷心心理。比如:“看不見的傷痕最疼,流不出的眼淚最委屈!”再比如:“小玉傷心極了,豆大的淚水奪眶而出,她捂著嘴,向雨里跑去……”
五、情節要有起伏
記敘文最忌諱的就是故事情節平淡,讀者就會停下來不再閱讀。因此,必須學會讓情節有起伏,一波三折。也就是一個情節下去,另一個情節又起來。情節一定要有起伏,這樣才有看點。
六、開頭用好修辭
用好修辭是使開頭形象生動的最好方法,主要運用比喻、排比或引用等修辭手法。比如部編版《語文》五年級上冊《我的“長生果”》一文,開頭第一段就說道:“書,被人們稱為人類文明的‘長生果。”開篇就以比喻點題,形象地說明了書對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性。這個寫作方法,同學們有必要借鑒一下。
七、巧妙設計“鳳頭”“豬肚”“豹尾”
何謂“鳳頭”?“鳳頭”就是文章的開頭,字數一般不超過100,但是開頭要寫得像鳳凰的頭那樣漂亮;“豬肚”就是文章的主體部分,也是文章的重點部分,字數在350左右,這部分內容一定要寫得精彩而飽滿;“豹尾”的意思是說文章的結尾要結束有力,用最多50字左右的篇幅再次點明主題。按照這種思路和框架,顯得文章精彩生動,條理清晰。
八、善于運用修辭手法
在一篇記敘文中,恰當地運用一些修辭手法會讓文章光彩奪目,故事更生動形象。常見的修辭手法有比喻、擬人、引用、夸張、排比、設問、反問、對偶等。
九、巧妙過渡
寫記敘文時,段與段之間是需要過渡的,沒有過渡,段與段之間就顯得生硬,上下不順暢,語意不連貫。需要過渡的時候必須運用過渡語言,哪些情況必須使用過渡呢?記敘的時間發生變化的時候需要過渡;由倒敘轉向順敘的時候需要過渡;由現在正敘述的事轉向另一件事的時候需要過渡;使用插敘的時候,在開始和停住的部分要使用過渡。
常見的過渡詞有“首先”“其次”“然后”“最后”“從前”“幾天后”“之后”“雖然……但是……”“無論如何”“不僅……而且……”“之所以”“事實上”“實際上”“以上”“以下”“總之”“如果”“假如”等。
在寫作的過程中,根據段與段之間的關系來運用具體的關聯詞,過渡段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該使用的時候必須要使用。只要掌握以上九點技巧,加上勤奮地練習,相信同學們的記敘文一定會寫得很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