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洋

“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煙雨中的大同古城有一種滄桑的美,這是屬于大同獨有的春天。要說古城最美的時候,還是在夕陽下。這時的古都被歲月渲染得更加富有歷史感,如果你來古都一定要去城墻上散散步,每一步都是和歷史的親密接觸。
這座千年古城因世界文化遺產云岡石窟而舉世聞名,而今天,卻要帶你看看大同的大不同。“我要寫大同,就不能只寫大同,要寫桑干晚渡,文瀛煙籠,寫十里桃花,滿城飛紅,寫巍巍代王府,峨峨似清宮。寫華嚴鐘磬飛落日,鳳凰古城騰九龍。要寫令狐沖的千里恒宗秀,李太白的萬仞寺懸空。再寫一碗等你回家的涼粉、刀削面。”吟罷不覺天色暮,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普光明殿、大雄寶殿、薄伽教藏殿等30余座單體建筑分別排列在南北兩條主軸線上,這就是華嚴寺。它是中國現存年代較早、保存較完整的一座遼金寺廟建筑群。千年古寺落云中,走進華嚴寺帶你一起夢回遼金!
華嚴寺中薄伽教藏殿仿若一個空中樓閣,殿中樓閣和壁藏的建筑形式玲瓏雅致是遼代木結構建筑中的絕世之作,被著名建筑學家梁思成譽為“海內孤品”。華嚴寺的每一根建木都完整真實地記錄了修建時期當地的歷史、民族風貌。當慕名而來的人們對著華嚴寺駐足觀賞時,那美輪美奐的彩塑和層層疊疊的斗拱,都是一種歷史,一種情懷。在每一天的晨鐘暮鼓之間,你聽,歷史的聲音,在雁北的風里娓娓道來……
彩塑琉璃團龍的九龍壁是朱桂代王府門前照壁,即今位于大同大東街,它的存在成為明代大同城和代王府遺址研究的坐標,它昂首矗立,向人們講述著代王府曾經的繁榮與興衰。幾年前,一組復建后的大同代王府美圖在網絡上火了,雪后殿宇的美輪美奐,被網友稱作“大同的小故宮”。2011年7月,大同代王府復建工程奠基,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恢復的最大規模的王府建筑群。復建后,基本保持了明朝代王府原貌,目前工程已全部竣工。王府占地面積達17萬多平方米,在3.28平方公里的大同古城中它無疑是最璀璨的一顆明珠。
“千古帝王都,一脈文瀛湖。”坐落在大同市御東新區的文瀛湖,背依白登山,是大同歷史文化與自然文化融為一體的珍貴資源。北魏以來,一直是豪門望族、文人墨客游魚抒懷的佳所。重新蓄水,植樹造林,恢復濕地,近年來文瀛湖的建設在不斷地完善。栽花種草,恢復生態,引來鳥語花香,好似人間仙境。現在的文瀛湖猶如燦爛的明珠,鑲嵌在大同這座塞北美麗的古城中。
文瀛湖之美,美在身處北地卻水色秀麗。春天,干旱少雨,缺水多風的北方,氣候干燥風沙彌漫,草木尚未萌發。而文瀛湖邊濕地環繞,就已經是草長鶯飛,一派生機了……
“濕地不是水澆地,桑干河真的是大河。”2020年,大同桑干河試點建設的國家濕地公園通過驗收,正式加入“國家濕地公園”大家庭。它位于大同市云州區南部,是依托大同的母親河——桑干河而建設的濕地公園。春光正好,走進風景旖旎的桑干河,水澤沃野外,草木蔥郁,仿佛走進一處心曠神怡的人間仙境。桑干河流經云州境內58公里,形成16座水庫,6萬畝濕地。憑借其豐富的濕地類型,優質的生態條件讓上百種珍貴鳥類在此棲息,吸引了眾多旅游及攝影愛好者的目光。
同在云州區,還有一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地,上萬年的和平寂靜,造就了這個被譽為“東亞大陸珍稀自然遺產”的國家級地質公園,它就是大同火山群。這是世界上唯一一處發育在黃土高原上的火山群,也是華北地區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板內裂谷系火山群,是中國著名的六大火山群之一,是死火山。
說過了水和土,再來說說金、木、土。金,就是金燦燦的黃花。“黃花變黃金,農民變富了,鄉村變美了。”走進“忘憂大道”,就步入了云州區的黃花公園,仿佛漫步在黃花花海中,體驗到了夏季的一份清涼和沁人心脾的芬芳。因地處火山群、日照時間長、境內林草豐茂,獨特的地理、氣候、土壤條件孕育了“大同黃花”苗大苔繁、肉色黃、營養價值極高的地方特產,在全國獨樹一幟,無與倫比。
“木”指的是生態綠化建設,經過30多年的造林綠化,大同市南起落鷹山北至采涼山建起了一道長達百余公里的綠色屏障。目前,云州區造林110萬畝,森林覆蓋率達34.8%,先后榮獲“2018百佳深呼吸小城十佳示范城市”、全國首個“國際健康養生基地”稱號。
那么,“土”就是云州區杜莊村由千萬年雨淋水蝕造就的土林地質景觀了。在這片充滿魔幻色彩的峽谷地帶,仿佛走進了一個神奇的雕塑世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這里詭異迷離的地貌,勾勒了原始粗獷的“古堡”,構筑了這處神秘的殿堂。
一座城,一條小巷,一個餐館,都有“味道”的故事。無論世事怎樣變遷,那些藏在實物里的記憶卻永遠不會改變、忘記。大同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和源遠流長的飲食文化,今天的大同還有一張響亮的名片,那就是“美食之都”。
“一葉落鍋一葉飄,一葉離面又出刀。”作為大同的非遺特色美食,刀削面的制作尤為講究,用特制的弧形削刀來削面,恰似流星趕月,在空中劃出一道弧形白線,細碎的肉臊和芡汁讓刀削面味道均勻,而高溫油炸的大塊五花肉則讓這碗面滿足感爆棚。
“團團似小餅,垂垂如細囊。”百花燒麥造型精致、工藝復雜,樸實的面皮經過走錘的反復按壓塑形,再裹上飽滿的餡心,一朵朵含苞待放的花蕾就此成型。大同燒麥的口感可謂“百花齊放”,蟹粉燒麥、翡翠燒麥、金絲蝦燒麥、素燒麥等花式口味不斷推陳出新,作為大同飲食文化象征的“百花燒麥”凝聚著大同人對美食的理解和創造。
拿在手上“滑溜溜”,吃在嘴里“涼絲絲”。堪稱北岳一絕的渾源涼粉有著數百年的歷史,制作技藝先后被列入大同市、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到了夏季,涼粉成為家家戶戶的消暑佳肴。傳說渾源每家人都有一種調制涼粉湯料的秘方,各有特色,來到大同一定要嘗嘗正宗的渾源涼粉。
大同羊雜、兔頭、黃糕、大頭麻葉、豆面、豆腐粉……日暮時分,在老城里點上一份兔頭,配上一杯渾源燒酒,唇齒之間,已過悠悠千年。
如今的大同天藍、山青、水美、人和,融合與碰撞間,讓大同海納百川,博采眾長。來大同,感受美美與共,享受天下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