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鑫
黨的二十大針對把握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堅持好、運用好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概括闡釋了“必須堅持人民至上、必須堅持自信自立、必須堅持守正創新、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必須堅持系統觀念、必須堅持胸懷天下”六個方面核心要求。職業院校是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效銜接的前沿陣地。職業院校教師既承擔著教書育人的使命,又要著眼服務產業發展不斷創新。踐行“六個必須堅持”,方能更好地促進職業教育和產業發展等方面的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促進教師職業發展。
黨的二十大提出要“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中華職業教育社提出職業教育的目的是“謀個性之發展,為個人謀生之準備,為個人服務社會之準備,為國家及世界增進生產力之準備”,職業院校要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就要使學生和家長滿意,使產業和企業滿意,使社會和群眾滿意。職業院校教師要做到來自群眾、為了學生、面向產業、造福社會。教師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將人民至上貫穿教書育人全過程,在教學設計和實施中充分考慮學生合理需求,盡量滿足學生個性特點,探索易于學生接受知識技能的方式方法,結合不同專業學生設計職場情境,增強課程對學生的適應性,幫助學生更好地謀求個性發展。教師要主動探索產教融合,深入企業學習實踐,了解企業的人才需求、技能需求,掌握企業的管理模式、技術方法,總結企業一線優秀從業人員職業精神、職業素養,融入教學內容當中,幫助學生增強對產業和職場的適應性,服務產業進步和社會發展。教師要培育良好師德師風,踐行新時代教師職業行為準則,樹立健全人格和良好形象,努力成為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實學識、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職業教育前途廣闊、大有可為。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明確了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的同等重要地位,明確了職業教育是類型教育;同時,《職業教育法》也以法定形式保障了職業院校教師的待遇。盡管長期以來社會對職業教育有部分偏見,但隨著黨和國家對職業教育的日益重視和大力支持,技術技能人才素質、地位的不斷提升,職業教育前景光明。職業院校教師要“不畏浮云遮望眼”,深入領會黨和國家對教育事業和職業教育的戰略部署,充分認識到職業教育對經濟社會的重大意義,充分認識到職業教育是類型教育的法定地位,充分認識到職業教育當下面臨問題的暫時性,堅定投身職業教育的自信心、使命感、自豪感,增強作為教師的責任感、獲得感、榮譽感。教師要在教學工作和生活中主動宣傳職業教育的新定位、新政策、新發展、新未來,助力營造全社會崇尚職業教育的輿論環境。
職業教育是面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教育。要遵循中國特色職業教育辦學規律和制度模式,辦學理念、辦學路徑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充分總結以黃炎培先生為代表的職業教育先驅以及我國改革開放特別是進入新時代以來對職業教育的探索經驗,不忘本來、面向未來,沿著正確方向創新發展。2021年全國職業教育大會提出要深化“三教”改革,“崗課賽證”綜合育人。職業教育培養的學生與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相較,思想上更加注重工匠精神,能力上更加突出技術技能。職業教育改革要圍繞立德樹人、德技并修,面向實踐、強化能力,解決誰來教、教什么、如何教三個重點,打通職業教育改革的“最后一公里”。教師要做“崗課賽證”綜合育人的積極推動者,研究企業崗位突出實踐,挖掘課程夯實學生基礎,組織競賽檢驗教學成效,輔導考證幫助學生就業,將不同要素加以整合,編制校本活頁教材,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改善教學效果,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
當前,職業教育發展依然面臨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一方面,教師隊伍知識和能力不平衡不充分。隨著一些職業院校升格,升格前的教師很多存在知識水平和研究能力不足的情形,而近年來新入職教師多缺乏行業實踐經驗。教師應當自發建立“傳幫帶”關系,并與行業企業技術能手結對子,新老教師互相交流,校企人才互通有無,培養“雙師型”教師隊伍;對于學科跨度較大的課程,可以在一定時期內采取不同教師合作分階段教學,彌補單一教師知識技能方面的局限。另一方面,育人各個環節不平衡不充分。很多院校和教師課程講授重知識、輕技能,教學知識點重數量、輕適應性,教學活動重形式、輕實效,學業評價重結果、輕過程,這些問題影響了育人質量。教師應當充分考慮學生接受能力、企業實際需求,及時修訂教學大綱,調整教學內容和評價方式,構建課程核心職業知識技能樹,重視過程性評價,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手腦并用、做學合一”,引入職業技能大賽、證書等第三方評價,提高學生學業水平質量和行業認可度。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要“把握好全局和局部、當前和長遠、宏觀和微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關系”。職業院校要在宏觀層面緊跟國內外產業發展方向,也要在微觀層面扎根當地產業發展實際,堅持國之大者主動融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略等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全局。教師要堅持大職業教育觀,既要成為教書育人的教育者,信息化教學的推動者,也要成為產業趨勢和地區發展的研究者,成為具備職業素養的能工巧匠。在為學生傳授一般性職業知識技能的同時,使學生了解當地產業發展情況,了解畢業就業的職業方向,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就業觀、擇業觀和服務地方發展的意識。教師要用自己的職業價值引導學生,職業精神感染學生,職業能力教授學生,職業操守規范學生,做學生為學、為事、為人的榜樣,做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的大先生。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我國發展面臨新的戰略機遇?!甭殬I院校融入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為不斷變革的產業提供高質量人才和智力支撐。這就要求職業院校教師必須具備國際視野,跳出教育看教育,關注全球職業教育、產業發展浪潮和國內職業教育、產業發展前沿,教科研等工作中借鑒吸收國內外先進教育經驗成果,在更新教學理念提高教學水平同時,提高自己并培養學生開拓創新、終身學習能力。西部欠發達地區職業院校教師可以依托“一帶一路”、東西部協作機制,與國內外職業院校教師開展跨地區交流合作,通過信息化、虛擬現實等手段開展遠程教學、遠程實訓觀摩。不斷增強教師和學生對發展中的職業教育和產業的長期適應能力。
【本文系中華職業教育社第一屆黃炎培職業教育思想研究規劃一般課題“黃炎培職業教育思想與技術技能人才‘崗課賽證綜合育人實踐創新研究”(編號ZJS2022YB418)階段性研究成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