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久紅

小學數學學習需要學生具有抽象思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找到適合小學生身心特點的方式進行教學,信息技術的引進能夠很好地為學生提供這樣便捷。信息技術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素材,可以讓學生更充分地學習。教師要讓信息技術充分融入教學,為教學開辟出一條新的路徑,進而更好地提升小學數學教學質量。
未能將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有效融合 小學數學學習需要抽象思維能力,數學很多知識內容是抽象的,學生理解起來會很困難,教師應當借助信息技術將數學知識點有機串聯起來,將原本抽象、難懂的知識點用信息技術手段直觀地展示在學生面前。教師將抽象的知識用圖片、視頻的方式進行形象的呈現,以這樣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開展更加高效的學習活動,讓學生能夠真正掌握教學內容,從而提升數學的教學效率。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小學數學教師雖然能夠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但是深挖信息技術帶來的優勢的能力還有所欠缺,對于信息技術的應用還不夠熟練,不能將數學知識與信息技術有機融合在一起,不能將信息技術的優勢最大化地發揮出來,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課堂教學效率較低。
教師信息技術理念比較落后 隨著新課改理念的不斷深入與貫徹落實,要求數學教師充分結合信息技術手段進行課程的教學活動,將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活動整合,發揮信息技術手段優勢,提升數學教學質量。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對信息技術缺乏科學、全面的認識,在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時,存在著被動應用的心理,他們覺得應用信息技術方式進行教學不如傳統的板書式教學方式方便、靈活,因此對信息技術的應用不進行更深層次的研究與優化。有的教師覺得應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就是運用多媒體,將多媒體技術與數學教學活動相結合,這樣的教學理念是片面的,不能將信息技術的優勢發揮出來。還有一部分年齡較大的教師,對于新鮮事物接受較慢,在短時間內不能適應信息時代發展的要求,思想上排斥信息技術教學,覺著還是傳統板書式教學更適合學生學習。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學生認知的進步,傳統板書式教學已經不再適應時代的發展,這樣的教學方式不能很好地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從而導致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脫節,學生無法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很好地完成學習任務。
數學課程學習是一個奇妙的過程,在數學課程中有著對稱的形式美、簡單的內涵美,是一門具有藝術特征的學科。為了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課程的魅力,教師應竭盡所能,將數學學習的美充分表現出來,帶動學生的思維,進行更深層次的學習,了解數學學習的奧妙。因為數學課程的特殊性,在學習數學時,很多學生都有著畏懼的心理,感覺數學難于理解。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安排教學內容時,要充分了解學生的知識架構以及年齡特點,防止出現學生跟不上教學節奏的情況。小學數學教師在授課之前首先應對學生的年齡階段進行了解,根據這個年齡段學生的發育特點以及愛好,找到學生感興趣的教學元素,在教學時將這些教學元素適時引入課程講授過程,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課程學習的快樂。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優勢,將書中知識點形象直觀地展現出來,用多媒體技術播放教學內容,創設出合理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注意力集中到課堂教學內容上來,以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進而提升數學課程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學習“分數乘法”這節課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創設教學情境,通過教學情境引導學生進入正式課程的學習。教師給學生播放一段視頻:一家四口人去游樂場,在游玩的過程中,感覺口渴,有一個大西瓜,父母分走了一半,剩下的西瓜由兩名小朋友分配。那么怎樣用乘式表示出每個小朋友分到的西瓜呢?教師給出了題目后,給學生幾分鐘時間思考,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這時教師利用Flash動畫將分西瓜的過程展示出來,引導學生回答兩個二分之一的乘積是四分之一,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了解分數乘式的計算過程。教師接下來引入分數乘法概念,讓學生通過直觀的動畫,看到分數乘法的過程,從而更好地掌握教學內容。學生會因為教師創設的教學情境對接下來所講的教學內容有所了解,能夠對教學內容更有興趣,學習起來也不會覺著數學知識過于復雜,并能將所學內容牢牢記住,從而提升了教學質量。
數學學習很多內容來源于生活,數學教師可以將生活中的事物融入數學教學,在生活中選取能夠真實反映所要教學的內容,巧妙地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演示,讓學生的思維跟著教師的思路動起來,將抽象思維融于形象中,從而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達到教書育人目的。學生由于年齡小,抽象思維能力還沒有形成,所以在數學學習中難免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將數學中抽象的知識點進行形象轉化,將身邊的生活元素融入教學,讓學生從身邊可以接觸到的事物入手,更好地將抽象的理論知識進行轉化,從而降低數學課程學習的難度,提升數學課程學習的效果。
例如,在學習“小數的初步認識”這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創設搶紅包的活動,4個人一組搶紅包。當大屏幕上出現紅包的金額后就可以開始搶紅包了,搶完紅包的小組快速站起示意。首先設置每個小組都能平均分配的紅包個數,讓每名學生都能搶到。然后再進行搶紅包活動,將紅包的總數設置成小數,學生看到小數后會覺著不夠分,不知所措,然后教師接下來問學生這樣的表示方法有沒有見到過,學生回想自己身邊的事物,很快會發現在超市中有很多商品都是用這種方式表示出來的。在學生爭先恐后地回答過程中,教師將學生注意力轉移到本節課的教學中,通過搶紅包的方式引出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教師在教學時可以找尋更多的生活素材進行教學,并用多媒體展示出來,既達到了教學目標,也帶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帶來的便利,將抽象復雜的內容通過圖案、圖形展示給學生,讓學生理解起來更加容易,從而產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教材中的知識內容是有限的,有些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光靠課本中的知識內容達不到深層次學習的目的,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對教材內容進行拓展,讓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有所收獲。數學在日常生活中也經常能應用到,小學數學教師應當將數學教學從教室搬到實際生活中,讓學生能夠將所學內容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從而達到拓展學習的目的。小學數學學習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個循序漸進過程,小學數學教師要將教材中知識點與課外內容有機結合,為學生創造出更加適合學習的生活情境。小學數學教師要充分利用多媒體帶來的便利,將教材內容進行拓展,信息技術可以網羅大量的學習資料,學生可以通過教師推薦的學習平臺進行知識的學習與拓展,從而達到鍛煉自身的目的。

例如,在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這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將這兩種圖像展示在大屏幕上,讓學生直觀地看到這兩個圖形在特征上的不同。教師指導學生分小組進行討論,自行找出兩個圖形的特征,從而促進學生辨認圖形的能力有所提升。教師在這時還可以進行拓展延伸,將平行四邊形、菱形的圖形展示出來,讓學生辨別出它們的不同。增加課堂教學內容,學生也會對形狀各異的圖形有了初步的辨別能力,通過拓展延伸,使能力又上了一個臺階。
在新課改背景下,學生從學習的配角逐漸成為學習的主角,教師也逐漸認識到學生在學習中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將學生主體地位發揮出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個性化教學就是教師根據學生的不同認知能力以及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進行分層次教學,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教學方法,讓每一名學生都能參與到數學學習中,從而提升教學質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對于有些邏輯思維能力不強的學生,教師要充分結合這些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身心的發展規律,進行個性化教學,讓每名學生都能得到提高。對于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可以設置更多的拓展內容,對于學習能力有限的學生而言,可以讓其掌握基本的知識。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組,每個小組中都有學習能力強與學習能力弱的學生,讓強者帶著弱者進行學習,從而提升學習效率。
例如,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中的數據統計功能,將學生的學習成績、近期表現以及學習特點等進行統計。通過一段時間的統計,教師會發現學生有不同的報告結果,教師可以根據這份報告對學生進行分層,然后進行分層個性教學。教師通過統計數據可以實時掌控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心理變化情況,這樣就可以進行針對性教學,讓每一名學生都能受到關照,從而提升數學成績。并且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開展線上教學,讓學生隨時提出疑問,教師隨時解決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的問題。
總而言之,在信息時代,作為教書育人的小學數學教師更應該順應時代的要求,將信息技術應用到實際教學中。信息技術手段的應用能夠彌補傳統教學方式的缺陷。精準地應用信息技術能夠幫助小學數學教師提升教學質量,教師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帶來的優勢,可以讓學生學得更輕松,掌握更多的知識,從而全面提升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