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付蓉

表姐給我打電話,說她女兒終于回去當代課老師了,一陣唉聲嘆氣。她希望我去勸勸外甥女,讓外甥女安心當代課老師,認真準備教師招聘考試。
我這外甥女大學畢業第一年說要考研,待在家中備考,可是沒考上。第二年表姐托人讓她到一所學校去當代課老師,積累一些教學經驗,以備考教師招聘考試。她倒好,不僅不好好向老教師學習,還一邊當代課老師,一邊又想考公務員。結果,公務員考試連面試資格都沒達到,代課老師又做得不好,被婉辭。第三年她干脆待在家中全力準備考公務員,可是依然沒考上。表姐做她工作,認為還是當老師比較適合她,讓她再去準備教師招聘考試,又找關系讓她去當代課老師。但她接手了一個比較不聽話的班級,一學期不到,因為不能勝任,被校方辭退了。這是她第三次去當代課老師了,人也奔三十而去,卻連份工作都沒有,難怪表姐要著急。
像外甥女這樣的人,現在被稱為“新型啃老族”。他們或打著考研的旗號賴在家中,或找工作時挑三揀四、拈輕怕重,或因芝麻綠豆大點的事甩手不干、頻繁跳槽。
這種沒有提前對未來做規劃,導致蹉跎歲月的例子,在現實中屢見不鮮。
曾經我有個開出租車的同學,他說大城市代駕公司挺火,他也想創辦一個,但他拿不出足夠的資金,所以他一邊開出租車賺錢,一邊投入精力去創辦??扇说木κ怯邢薜?,他每天出車12小時之后就累得半死,哪還有力氣去搞創業?他想找人合伙,又怕合伙人不靠譜;想向親朋好友借錢或向銀行貸款,又怕到時候公司生意不景氣還不起債。就在他的猶豫拖拉當中,代駕公司已被別人搶先開辦,并占領了市場。
這種是騎驢找馬之舉,看起來風險最小,但其實并不是這樣。沒有像項羽一樣有破釜沉舟、背水一戰的勇氣,永遠都留有退路的人,其斗志不會昂揚,潛能也不會被激發,做事可能就會無限延期,這也叫作“路徑依賴”。
著名導演李安早年在美國總想找機會拍電影,沒找其他工作,閑了好幾年,自己都不好意思了,就跟太太說去學電腦,當個電腦工程師。他太太當即把他痛罵一頓,認為他即使當上了電腦工程師,也是特別普通的工程師,而如果他能堅持拍電影,哪怕成功得晚一點,也會是一個不凡的導演。后來證明她是對的。李安沒幾年就翻了身,不但拍了電影,還拿到了華人世界第一個“奧斯卡最佳導演獎”。
我還想向外甥女講講我自己的經歷。
剛參加工作時,我懷著滿腔的熱忱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可是現實卻迅速澆滅了我的熱情。那時大量的青壯年南下廣東打工,把孩子丟給老人。我班上的孩子,有一大半是留守兒童。各種各樣的情況每天是層出不窮:學生不專心聽講、課堂搗亂、不交作業、吵架打架、遲到曠課……讓我應對不暇。我的嗓子也是在上課拉大嗓門、下課找學生談話這種超負荷運轉中變壞的。在動過一次聲帶息肉切除術后,我決定離開教育崗位。我買來公務員考試用書,每天狠攻復習,對工作上的事開始敷衍馬虎。偏偏第一年以一分之差沒有入圍面試。我自然不甘心,再考一年,終于考上了。正當我歡欣雀躍準備去新單位報到時,我的父親找到了我。他坐在我對面,默默地抽了一支煙。終于,他像是下定了決心似的,緩緩地開了口:“聽說你考上了公務員?”未等我開口,他又說:“聽說你為了備考,對工作不認真?”他說的當然是我的教學工作。我還沒來得及辯解,他緊接著說:“想想你當初報考師范的初衷。你若這份工作都不能好好干,你怎么能保證喜歡那份工作?要是又做得不如意呢?你是不是又不干了?你的人生有多少時間用來不斷選擇?”
我的父親一輩子當小學民辦教師,他十分熱愛這份工作,幾乎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用在了工作上:早出晚歸不用說,帶作業、試卷回家批改到深夜是常事,接濟交不出學費的孩子更是家常便飯。他的執著不但贏得了學生的尊重,更贏得了四鄰八村的人的尊敬。直到如今,無論是他教過的學生還是認識他的人,見到他都是恭敬地叫一聲“付老師”。而我也是在他的熏染下,喜歡上教師這個行業的。
我記得1993年的某一天,他帶回一本雜志,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看完之后放在床頭,每晚睡覺前都要翻一翻,那份雜志的名字叫《教師博覽》。之后,他經常帶回這份雜志,一本一本整齊地擺在床頭。我那時剛上初中,對這份雜志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時常翻閱,被里面的教育人物和故事感動、感染。我從中擷取作文素材,結果多篇作文被老師當范文在班上講讀,滿足了我小小的虛榮心。從小受父親的耳濡目染,加上受這份雜志的影響,中考時我毫不猶豫地報考了師范學校。接到錄取通知書時,父親欣喜若狂,不勝酒力的他竟然破例喝了一點南風酒。之后,他總是鼓勵我好好干、努力干。
可是如今,我卻要放棄了,我內心感到一陣慚愧。父親一字一頓地對我說:“我希望你繼續當老師?!蔽覈肃橹霠庌q,但啞口無言,于是又重新拿起了教案。
我開始拼命閱讀教育書籍,包括教育教學理論、心理學專著,認真備課、專心教學、潛心鉆研。我教學成績越來越好,教學水平不斷提高,并形成了自己的教學風格。那時,我對未來并沒有過多期望,或者說,我還沒有規劃我的職業生涯,我只是盡我最大的努力做到我能力范圍內的最好。
我參加各種比賽,上各種公開課,認識我的人都說我教得不錯。漸漸地,有人請教我教書育人的方法,我不敢輕易言語。后來,越來越多人叫我別再謙虛了。實際上,我不是謙虛,而是我從來沒有好好整理過我的教育方法,更沒有想過這些方法可能對他人有所啟發。但說的人多了,我開始審視自己,整理過往,規劃未來。最終,我認為自己必須堅持在一線進行語文教學,以便檢驗我的方法;同時,不忘與時俱進更新教學理念,學習新的教學方法。我開始做備課組長、教研組長,和更多的教師進行交流,共同研討、取長補短、相互成全。我撰寫教學隨筆、教育論文,做課題、學吟誦,加入名師工作室,學習家庭教育方法,考家庭教育指導師……我不再想跳槽的事,只想著在教育這條路上不斷進步,永不停止追求的腳步,做一名真正的“四有”教師。
我打電話和外甥女聊了很久,我希望她不要像我的那個同學那樣騎驢找馬喪失機會,更不要像我當年一樣,曾想做個逃兵;我希望她像李安一樣選擇了拍電影就堅持到底、勇攀高峰,選定教師這個行業,當好代課老師,好好準備參加教師招聘考試,堅定信念,早做規劃,力求早點成為專業型教師。
自然,身邊依然有不安心教學的人,依然有這山望著那山高的人。人的選擇機會很多,但適合自己的路卻有限。你選了驢就只能看著馬從你旁邊溜走,因為驢并不能變成馬,還可能會變成更差的驢;當然,選擇了馬,就要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匹千里馬。
(作者單位:江西省新余市渝水第七小學)
(插圖:黎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