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杰
我的母親叫許和蘭,曾是一名小學語文教師,當了幾十年小學班主任。
從小,我就給母親“打工”,每到學校開學的前幾天,我就在母親的邀請下走進她的教室,幫她做好開學準備。母親一輩子也沒有讓家長幫過任何忙,更不可能請家長打掃衛生,所以,我和兩個哥哥通常是她的小助手。我們的最大任務是出新學期的黑板報,從版面設計、圖畫繪制到文字撰寫,都完全由我們去做。我們很喜歡這項富有創造性的工作,每回都做得津津有味。而母親在做什么呢?她一面玻璃一面玻璃細心地擦。20世紀70年代的教室還是木框窗戶,二十多塊玻璃一一擦干凈,也是一個大工程,很費工夫。母親卻從來都不嫌麻煩,覺得這是她該做的事。她總是默默地把玻璃擦得一塵不染,她說這樣她心里舒坦。發現玻璃松了,她就用隨手帶來的錘子和小釘子釘牢固;看到玻璃碎了,她就自己量一量尺寸,到學校附近的小店里劃一塊,熟練地裝上。做了多年的班主任,母親成了多面手,她會裝燈管、會裝保險絲、會配玻璃、會修鎖……她總是笑呵呵地把教室布置得像自己的家一樣干凈有序、溫馨整潔。每次走進母親的教室,我都覺得很舒服、很親切。我發現,當老師原來可以這樣創造屬于自己的喜歡的環境!
我上小學時,有一年春節,家里來了幾個叔叔阿姨,他們見到母親,都“許老師”“許老師”地喊著,很激動,對母親也極為尊敬。母親坐在他們中間,眉開眼笑地和他們聊天,又驕傲又欣慰。原來,他們都是母親的學生。母親竟然有這么大的學生?他們竟然這么愛戴母親?我感到新奇又驚訝!他們具體說了什么,我記不清楚了,但是氛圍極為融洽,我們家暖意融融、笑聲不斷。我看到一個臉上都長了胡子的高個子叔叔,跟母親說話的模樣就像可愛的小朋友。母親愛撫地拍著叔叔的肩膀:“你長大了!真好,真快!你小時候呀,可調皮了!”這位叔叔立刻不好意思地說:“許老師,我現在已經不調皮了,那時候不懂事,讓許老師操心了!”聽了這話,大家都哈哈大笑,母親更是樂得合不攏嘴……這些叔叔阿姨戀戀不舍地離開后,母親還久久地回味著相聚的情景,對我說誰誰叫什么,小時候怎么樣,現在怎么樣。她臉上浮現著自豪的笑容,那幾天都沉浸在快樂之中。這件事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記,母親坐在學生中微笑交談的一幕至今定格在我的腦海中。我發現,當老師原來有這么多的幸福感!
上初中的一天,家里來了一個特殊的客人,戰戰兢兢、誠惶誠恐地站在我們家門口。他是個三十多歲的中年人,看起來比實際年齡要老一些,他拎著一個袋子,手足無措。原來這是母親剛接的新班的一個學生的家長,他孩子有自閉癥,讓家長操碎了心。當知道母親擔任新老師后,他打聽著找到我們家來了。母親連忙請他進門,讓我們都很驚訝的是,這位家長竟然把鞋子脫在門口,光著腳走了進來,母親讓他把鞋穿上,他說怕弄臟了我家的地。而后他就不斷地說孩子的情況,看起來是那么卑微、那么可憐。母親跟他坐在一起,耐心地了解孩子的情況,還不斷地勸慰這位難過的爸爸:“不要著急,慢慢來。”“你們太不容易了,我很理解。”“你放心吧,我會多關注他的……”后來這位爸爸走了,卻把袋子留了下來,母親跟著追,也沒追上他。袋子里是兩瓶酒和幾個蘋果。母親立刻去學校查了學籍冊,找到自閉癥孩子的家,堅決把東西全部送回去了。孩子的爸爸媽媽感激不盡,不斷念叨母親的好。母親對我說:“老師和學生遇見就是緣分,無論遇到什么學生,我們都不能嫌棄孩子,要盡最大努力把學生帶好。而且我們哪能要人家的東西啊,什么都不能要……”她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她從來都沒有嫌棄過那個孩子,反而對他更耐心。雖然孩子沒有多么明顯的進步,但是同學和老師對這個孩子都很友好,家長特別感動。這件事、這個學生、這位家長,母親一直掛在心里,多少年來不止一次提起。每每說起來,母親都感慨地說:“這個家長真不容易,真不容易,孩子得了自閉癥,兩口子都很痛苦。為了孩子,什么都能做啊!他竟然光著腳就進來了……”這件事讓我發現,母親是一個一塵不染、兢兢業業的好老師,她有博愛之心、同情之心、寬容之心,她用愛和責任讓我看到教師這個職業的重要性、價值感!
母親對我的影響無疑是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她用行動詮釋了教師職業的愛與擔當、幸福與充實。而我的父親,對我選擇教師職業,也起了重要的引導作用。
父親叫劉瑞田,曾是徐州市機床廠的副廠長。作為工程師,他常年在一線抓生產,加班加點,異常忙碌。只要有時間,父親就跟我聊天,他常常驕傲地對我說:“你知道我最喜歡人家喊我什么?不是‘劉廠長,而是‘劉老師!”原來,為了幫助工人們掌握技術,父親堅持了好長一段時間給職工做培訓,這段經歷成了他極為美好的回憶。面對文化水平較低的成人學生,父親做了很多準備。為了讓大家明白難懂的機械知識,學習機械原理、機械制圖等,他想了很多辦法,畫圖、舉例、講故事、實際操作等等。工人們特別喜歡聽他的課,說“劉老師講的我能聽懂”“我一下子就學會了”“最喜歡上劉老師的課,特別有意思”……父親每次說起這些評價,都是喜笑顏開,滿滿的幸福感。他告訴我:“當老師太幸福了,太有意思了!老師面對的不是機器,而是活生生的人,你看到他們不斷進步,就覺得自己特別有價值、有作用。你想想,我們機械行業這么復雜的機械知識,能讓聽課的人聽懂,我特別有成就感,就算上課上到深更半夜,我也不覺得累,這種感覺是任何一個職業都沒有的!”父親的這些話在我的心里生了根、發了芽,所以初中畢業的時候,父親認真地對我說:“爸爸媽媽希望你做一個老師。和學生在一起,你會非常快樂,教師這個工作是最好的工作!而且國家會越來越重視教育,教師也會越來越受尊敬的!”于是,我毫不猶豫地報考了徐州師范學校,踏上了教師之路。后來父親又提醒我,作為教師,要繼續學習、不斷進修。因此我在工作之初又參加成人自考,先后拿到了大專、本科文憑。
站在2023年的今天,回望過去,我擔任小學語文老師和班主任已經快31年了,一路走來,有幸福相伴。或許是因為初心不改,或許是因為使命不移,我一直在努力,先后被評為全國萬人計劃教學名師、全國模范教師、全國優秀班主任、江蘇省特級教師、江蘇省勞動模范、江蘇省名教師、蘇教名家培養對象、正高級教師……獲得這些榮譽,我當然感到自豪,而更讓我感同身受的是父親母親對教師職業的認識——“當老師太幸福了”!我想說:“親愛的爸爸媽媽,教師的的確確是太陽底下最幸福的職業,我每天和孩子們在一起,真是樂趣無窮!感謝你們引領女兒成了一名幸福的教師!”
(作者單位:江蘇省徐州市大馬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