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華僑生聯考于3月1日正式開放報名,隨之而來,有許多家長疑問:如何成為華僑生?規劃華僑生需要提前幾年?華僑生聯考和普通高考有何不同?那么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一一解答!
華僑生聯考,全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普通高等院校聯合招收華僑及港澳臺地區學生考試》”,是平行于全國普通高考的另一種升學考試,并非只有華僑生有資格參加考試,這是專門為了華僑生以及港澳臺籍學生提供的考取中國內地高校的一種特設考試,迄今為止已經舉辦了近30年。
2022年,我國高考報名人數為1193萬人,相比于2021年增加115萬人,無論是凈增長人數還是總人數均為歷史新高,每一年的高考人數都不斷刷新紀錄,競爭愈加激烈,考上名校的概率無疑是越來越小。而2022年的港澳臺華僑生聯考的報考人數僅為5000多名,并且是多年來首次突破5000人,與高考人數相比可謂是天差地別,舉個例子,我國高考大省河南省2022年的高考報名人數已超過了125萬人。
與此同時,招收港澳臺華僑生聯考考生的內地院校數量不少且不斷增加,2023年華僑生聯考可報考內地大學共320所,本科院校為307所,比去年新增16所,預科院校為13所。新增多所院校,可見華僑生聯考的渠道更為廣闊,上名校并非難事!
考試內容不同,在華僑生聯考考試科目當中,文科生不考政治,理科生不考生物。并且考試難度會根據兩岸學生教育模式不同而進行調整,華僑生聯考的考試難度相對較低。國內高考注重能力的挖掘,華僑生聯考注重知識點的了解。

錄取分數線不同,普通高考一本院校的錄取線至少需要500分或600分以上(各省份要求不一),而華僑生聯考一本分數線為400分,比普通高考平均低了200多分。藝術、體育類院校錄取分數為200分。作為同樣滿分為750分,統招與華僑生考試的錄取分數線差的并非一星半點,多數985、211重點大學的錄取分數線為400分,清華北大復旦這類頂尖學府也在其中。并且華僑生聯考大部分高校招不滿學生,特別是京津以外的北方地區高校,基本過線就能錄取,華僑生聯考的一本錄取率高達 90%。
那么有何共同點?華僑生在國內讀大學同樣屬于統招本科畢業生,和高考錄取的大學生沒有區別。畢業后也能夠以應屆生身份參加公務員考試,學費與普通高考學生的學費也是一樣的,與高考考入的同學享用同等待遇。
參加華僑生聯考當務之急是為子女配置“身份”,有以下兩種方式可以選擇:
第一種為擁有有效身份證明的“港澳臺學生”;
第二種為中國國籍且擁有國外長期居留權,或者合法居留資格的“華僑生”。
如擁有中國香港居民身份(非永居),可以參加港澳臺華僑生聯考嗎?
根據《202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普通高等學校聯合招收華僑港澳臺學生簡章》,港澳地區的高中畢業學生需要具備兩個條件:一有效居民身份證,二港澳居來往內地通行證。
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俗稱 “回鄉證”。因此,內地居民經批準赴港定居后,須成為中國香港地區的居民才能申請該證件,這也就表示想要報考港澳臺華僑生聯考的香港地區學生,必須為 “中國香港居民”。
子女初三了規劃華僑生身份是否來得及?
規劃身份需提早,初三(15歲)距離高考僅剩三年,加之綠卡辦理時間,無法滿足兩年內居住滿18個月的華僑生硬性要求。如果家長選擇規劃港澳臺身份,還需提前更早時間。
若以港澳臺身份參加華僑生聯考,其要求是必須拿到永居身份,而成為香港居民,一般需要赴港定居滿7年后才能申請,因此港澳臺身份需要提前7至8年時間。如以“華僑生”身份參加華僑生聯考,需要滿足“2年內累計居留18個月”的居住要求,因此規劃華僑生身份需要提前3至4年。基于此,大多數家長將籌備身份規劃的時間不斷提前,這也是留學越來越低齡化的原因所在,家長們都會盡早為子女的教育鋪路。

教育是一生的大事,選擇往往比努力更重要,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選擇將孩子送出國深造,因為國內的高考過于激烈,在有限的優質教育資源之下,考上211/985無異于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再加之目前就業環境嚴峻,招聘條件愈加內卷,僅有一個學士學位還不足以提升競爭力,名校背景才能有更多選擇,因此,如有讓子女參加華僑生聯考打算的家長需將規劃身份的時間提前,時間如白駒過隙,子女到了快高考的年紀卻因為硬性報名條件而被拒之門外就得不償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