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子林
民生是我的兵團戰友,也是我的中學校友,相識有幾十年了。民生走了,我心里十分難過,那曾經的一幕幕,浮現在我的眼前,揮之不去。
認識民生,開始是因為他的哥哥。民生的哥哥是新民,而新民是我的同班同學。那時新民還住睦南道,到他家玩的時候,見到了他的弟弟民生,說也是一中的同學,于是慢慢熟絡起來。特別是后來,我們幾個人,曉泉、新民、民生和我等,去往紅軍的搖籃井岡山朝圣,更有過一段朝夕相處的日子。頭頂斗笠足踏草鞋,走在紅軍走過的路上,我們意氣風發斗志昂揚。蜿蜒的田埂上,淙淙的溪水邊,掩映的竹林里,都留下了我們年輕的身影。彼時的民生,英姿勃發又帥氣陽光,紅撲撲的臉上總是掛著微笑,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新民宅心仁厚,民生活力四射,這哥倆兒我都喜歡。
后來到了兵團,民生和我被分在5連,新民則去了9連。5連是農業連隊,以生產糧食為主,另有一些副業,如釀酒、制革、磨豆腐等,自產自銷,物美價廉。還有一個打鐵的作坊,叫作烘爐,這是民生工作了許久的地方。烘爐的老師傅姓孟,一個人有點兒忙不過來,便向連里要人。連里曾經給老孟派過人,但是都沒待住,原因嘛,一是受不了打鐵的累,二是受不了老孟的氣。連長考慮再三,這知青里面能吃苦的不少,可是能受氣的不多,于是好脾氣的民生,被派去成了老孟的徒弟。
鐵匠爐上,徒弟就是掄大錘的。老孟的手錘點到哪里,民生的大錘就要跟到哪里,手錘不停,累死也得撐著,下錘有輕有重,這要聽手錘的聲音,錯了不行。老孟很有做師傅的矜持和尊嚴,民生也不乏做徒弟的隱忍和堅強。一段時間下來,這師徒二人居然磨合得不錯,再沒聽到老孟的抱怨,民生也總是樂呵呵地。能夠得到老孟頭兒的認可,不知道民生在背地里吞下了多少委屈。農閑時,我們二排到南山采石,鋼釬、撬棍磨禿了,就要拿到烘爐修理。在烘爐,我看見民生系著一條打鐵的膠皮圍裙,正掄錘干活。一頭一臉的汗水顧不得擦,煙熏火燎之下,唇上的小髭也黑黢黢的,看得我心疼。可民生自己卻不覺得什么,見到我,依舊是笑笑,又忙著去干活。寒來暑往,民生就成了5連遠近聞名的小鐵匠。
烘爐前面的空地上,立著拴馬的架子,連里幾十匹大牲口,都會在這里修蹄子、換蹄鐵,這是民生的活兒。看著民生熟練地抱著馬蹄子,切削、掛掌、釘釘子,一套行云流水般地動作,讓我十分佩服。跟牲口打交道,講實我有點兒打怵,那是在場院騎馬挨摔的后遺癥。
記得在兵團時,民生得過一種叫作出血熱的疾病,靠著年輕人頑強的生命力和堅定的革命意志,民生戰勝了病魔,慢慢恢復了健康,但身體似乎大不如前,那個穿行在井岡山大小五井道路上的矯健身影,再也看不到了。在那個年代,我們懷著屯墾戍邊、保衛邊疆、建設邊疆的偉大理想,在北大荒的土地上,忘我勞動揮灑汗水,卻不大懂得愛護自己。不少人透支健康,身體出現了各種問題,但因為醫療條件限制,有的不能及時治愈,成為一生的遺憾。
剛到兵團時,我們幾個人到太平湖水庫的大壩上拍照,留下了一張很有紀念意義的照片。照片上面有五個人,他們是建民、宏起、民生、壽山和我。壽山,是新民和民生的堂弟,為我們拍攝這張照片的,是新民。其時天藍藍水粼粼,觸景生情,新民說了一句極具人生哲理的話。他說,我的心像太平湖的水,有時平靜,有時波濤洶涌。照片中的每一個人,都是風華正茂,英姿勃發,胸懷拳拳報國之心,憧憬美好生活未來。睹物思人,不勝感慨。如今張氏三兄弟已先我而去,我也早就沒了先前的豪氣干云,有的只是眼前的茍且和三兩聲咳嗽,唯愿祖國人民早日走出疫情的陰霾,重返幸福安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