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立明
鄉村振興,生態宜居是關鍵。良好生態環境是農村最大優勢和寶貴財富。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推動鄉村自然資本加快增值,實現百姓富、生態美的統一。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
引言
趙和鎮上寨村位于孟州市西北部,共有5個村民小組,190戶735人,33名黨員,1650畝耕地。該村處于丘陵地區,坡地多平地少,水源不足,主要經濟來源為種養殖產業。過去養殖場糞便亂倒,農業種植廢棄物四處堆放,村內村外臭氣熏天,人居環境臟亂差。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上寨村在村兩委的團結協作、共同帶動下,堅持實行黨員積分制和民主評議制度,調動黨員參與環境整治、廁所改造、鄉村振興等各項工作。同時,持續抓好“四議兩公開”“三務公開”等村級制度落實,并積極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規民約,把人居環境改善列入村規民約內容,致力于打造民風淳樸、生態宜居的美麗上寨,實現“顏值”與“實力”并存。2013年起,先后投資500余萬元開始美麗鄉村項目建設,近年來被授予河南省省級生態村、焦作市美麗鄉村建設示范村、孟州市紅旗黨組織等多項榮譽。
一、開展“四清一規范”,打造整潔上寨
一是清垃圾。建立長效機制,農戶門前衛生由各戶清理,公共路段由村保潔員負責,垃圾由城鄉環衛一體化公司統一清運,日產日清,全村能夠達到“全域凈、一眼凈”標準。
二是清溝塘。鋪設3000多米污水管網,建設高標準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系統,生活污水經過管網統一收集,在人工濕地進行三級沉淀后,經過凈化后的水排放到蓮花池或者進行澆灌綠地,徹底解決污水橫流問題,并對村東荒溝進行有效治理,建成黨建主題公園,目前是群眾茶余飯后的主要活動場所。
三是清廢棄物。過去,上寨村養殖戶較多,養殖場糞便亂倒,村內村外臭氣熏天。對此,該村多次召開雙委會、村組干部、群眾代表會,統一思想,使改善農村環境、興建沼氣、發展低碳生活成為干部群眾的共識。積極爭取惠民沼氣項目,修建了10組沼氣池,每組100立方米,共計1000立方米,養殖場的糞便進入沼氣池,產生的沼氣可供周邊群眾做飯使用。
四是清廢舊建筑。全村開展空心院治理,嚴格落實一戶一宅原則,多余院落全部收回,目前村內院落坐落有序,街道寬敞整齊。
五是規范生產生活物品物料。通過廣泛宣傳,引導群眾轉變思想觀念,自覺清理房前屋后和庭院衛生及亂堆亂放,生產工具、生活用品、農用物資等物品分門歸類、整齊擺放、覆蓋,營造干凈整潔、優美舒適的家庭環境。
二、開展“五改兩化”,打造宜居上寨
一是改水。清泉入戶,滋養百姓健康。村內有吃水井2眼,自來水管網全覆蓋,到組到戶,家家戶戶能用上安全、健康的飲用水,既便捷又干凈。
二是改氣。天然氣入戶,方便群眾生活。2019年該村開始推進天然氣進村工作,2019年底全村群眾已用上安全節能環保干凈的天然氣,告別了用煤、柴做飯的歷史。
三是改廁。旱廁改水廁,實現變廢為寶。上寨村改廁采用局域管網配套大沼氣池模式,鋪設管網3000余米通到各家各戶。農戶廁所污水直接通過管網排到村南大型沼氣池,經過三級沉淀后,沼氣池發酵產生的沼液可澆灌農作物100余畝,糞污實現資源化利用。糞污資源化利用的改廁模式收錄在農業農村等三部委印發的《農村廁所糞污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指南》和《農村廁所糞污處理及資源化利用典型模式》中。
四是改房。民居改造,引領旅游風尚。積極動員群眾改造仿古民居,開啟旅游度假新功能,發展民宿經濟。
五是改路。道路暢通,帶動經濟發展。近年來,上寨村硬化道路12000平方米,安裝路燈104盞,不僅是為群眾修了平安出行路,更是特色致富路。平坦大路直接修到了桑葚、葡萄、桃等采摘園門口,為果品采摘、銷售提供了方便,為上寨村的發展增添了后勁。
六是綠化。植樹添綠,促進鄉村振興。上寨村今年栽植大葉女貞200棵、紅葉石楠2500棵,截至目前,全村綠化面積約300畝,葡萄、石榴、桃、蘋果等林果種植面積800余畝,形成了以林果采摘、產品深加工、特色鄉村游等為一體產業鏈。
七是美化。墻體美化,扮靚鄉村顏值。該村亮化街道9條,美化墻體11000平方米,繪制彰顯黨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廉政教育等主題的墻面,進一步美化村莊環境,營造文化氛圍,促進鄉風文明建設。
重要成效
上寨村以“生態、美麗、循環、經濟”為理念,集中力量開展“廁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整治,打造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
一是建立了垃圾治理常態化長效機制,農戶門前衛生由各戶清理,公共路段衛生由村保潔員負責,垃圾日產日清,形成“一周一查,一年一獎”的良好習慣。對生活污水及糞污進行“兩分離,兩利用”,變廢為寶。敷設污水管網3000余米,建成高標準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系統,生活污水經過管網統一收集,實現生活污水有效治理。建設11處大小沼氣池,農戶廁所沖水和養殖場糞便直接通過管網排到沼氣池,由此產生的沼氣可在每年4月至11月供全村190戶做飯使用,沼氣池發酵產生的沼液可澆灌農作物。
二是美化村莊環境。嚴格落實一戶一宅政策,將多余院落收回,并將街道統一涂白,在各戶門口磚砌小花池,同時利用空閑地建設兩個小游園,村栽植了大葉女貞220棵、紅葉石楠2500棵,村內綠化面積1900平方米。
三是培育文明鄉風。利用文化墻、文化廣場等陣地宣傳,開展“文化下鄉匯演”活動,引導廣大群眾革陋習、樹新風,不斷強化鄉風文明建設。
四是推動產業振興。發展葡萄、石榴、桃子、蘋果等林果種植面積約27公頃,形成了以林果采摘、產品深加工、特色鄉村游等為一體的經濟產業鏈。
目前上寨村已先后摘得河南省衛生村、生態村,焦作市“千萬工程”示范村、美麗鄉村建設示范村等榮譽稱號。
經驗啟示
一是堅持農民主體作用。廣大農民群眾是農村改革發展的活力源泉。美麗鄉村宜居鄉村的建設,既離不開農民群眾的實踐和智慧,又需要每一個村民的參與和保持。激發人民群眾追求美好的內生動力,對于人民群眾創造自己的美好生活至關重要。要想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必須進一步激發廣大農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讓農民成為鄉村振興的主體,充分發揮蘊藏在農民群眾中的創造偉力。
二是增強農村致富的內生動力。古人云“倉廩實而知禮節”,只有先讓群眾富足起來,才有構建美麗鄉村的經濟基礎和追求鄉村魅力的內生動力。因此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需要提升農民致富能力,強化鄉村就業服務,穩定農民收入來源,讓發展成為鄉村振興的有效辦法、農民創造幸福生活的穩定途徑。
三是推動農村各類要素持續有效利用。在推動鄉村振興的過程中,要依據鄉村的獨特優勢、資源及發展潛能,鼓勵和支持農民最大限度地把各類要素轉化為鄉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要引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挖掘集體土地、房屋、設施等資源和資產潛力,推動產業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