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影新
8000多年前,太行山東麓南洺河北岸的臺地上,磁山先民在這里繁衍生息,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茅草屋旁雞鳴犬吠,一片生機勃勃。
溫暖明亮的陽光灑在覓食嬉戲的雞身上,它們身披五彩羽衣,閑適而滿足。這些雞大多數為母雞,公雞很少,這時候的磁山先民已經開始有意識地進行分類飼養,將公雞宰殺吃肉,而將母雞留下來生蛋。在他們的馴養下,雞開始了從祖先“原雞”一步步向家雞進化的歷程。
這里是黃土高原與華北大平原的交接處,也是磁山原始農業文明的濫觴之地。20世紀70年代,武安市磁山村東約1公里處發現一處新石器時期文化遺址,經過對磁山古遺址內發現的雞骨進行研究鑒定,確認世界家雞馴養史提前到8000年前,中國是目前為止世界上最早馴養家雞的國家,磁山也是世界公認的家雞發祥地。1988年,磁山文化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雞是一種身世不凡的靈禽,中國的傳統文化中,鳳凰的形象就來源于雞。《太平御覽》中說:“黃帝之時,以鳳為雞。”雞在《山海經》里面其本義是一種有五種顏色的鳥,即五彩鳥,實際上也就是鳳凰鳥。《孝子傳》也有著這樣的一段記載,“舜父夜臥,夢見一鳳凰,自名為雞”。雞是太陽的使者,也是傳令者。被稱為日中烏,雞鳴日出,帶來光明,能夠驅逐妖魔鬼怪。魏晉時期,南朝宗檁撰《荊楚歲時記》中有“正月一日……貼畫雞戶上,懸葦索于其上,插桃符其傍,百鬼畏之”。
雞者,吉也,大吉大利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人追求和向往的一種生活形態。中國有著源遠流長的雞文化,漢代《韓詩外傳》歸納了雞的“文武勇仁信”五德,釋曰:戴冠為文、趾突為武、好斗為勇、呼食為仁、守時為信。因此雞又被稱為“德禽”。
南洺河水緩緩流淌,穿越西部山區,一路向東奔流而去。洺河,亦稱洺水,古稱寢水、千步水、南易水,是滏陽河的一條重要支流。發源于武安市西北部的太行山區,由南洺河和北洺河兩條主要支流組成,南、北洺河在武安市永和村匯合后稱洺河,流經武安市,進入永年區,與滏陽河并駕齊驅,像兩條蜿蜒的長龍遙相呼應,分別見證著跨越了8000年歲月的鳳凰篇章。
一
1960年秋天,王連增出生在永年縣南沿村鎮連寨村的一個普通農戶家庭,兄弟八人,他排行第四,還有一個小妹。
南沿村位于滏陽河南岸,因此得名。南沿村是個移民村,歷史上這里是漕運碼頭,有煤場,有貨運船行,峰峰的陶瓷,山西的煤炭等物資,通過這里的水路源源不斷地運往天津港。舟楫絡繹,商賈云集,南來北往的貨物匯集于此,貨運碼頭發展成了商貿集散地,繁盛一時。慢慢地,很多外地人在此定居下來,形成了后來的南沿村。
先有南沿村,后來有了南沿村鎮,包括連寨村在內的這一片村莊,依偎在滏陽河的懷抱,享受著滏陽河的供養,潺潺流水像綿延不絕的福祉,庇佑著這里的人們。
悠悠滏陽河水從這里穿行而過,滋養著南岸北岸大片肥沃的土地。得益于滏陽河水的灌溉,這里盛產優質水稻、蔬菜,遠銷周邊省市。出產的四六瓣大蒜憑借著香、辣、脆、黏的優良品質,在全國享有盛譽,是最優質的大蒜產區。后來因此衍生出了一些有趣的歇后語,比如:南大堡下冰雹——壞菜,扛著布袋到南沿村——裝蒜等,侯寶林先生說相聲都拿永年大蒜砸掛,說永年賣大蒜的最黏人。
那時候的南沿村好吃的東西真多啊,各種小吃各具特色。南村拉面醬香濃郁、爽滑筋道。燒餅外皮酥脆、內瓤香軟。包子鮮香多汁,薄皮兒大餡兒。羊湯醇厚鮮美,冰天雪地的冬天喝上一碗熱騰騰的羊湯,那滋味兒,渾身舒坦,從胃里到心里都感覺暖融融的。還有一種血片,用豬血制作,類似于血灌腸,用荷葉包著,因為必須得趁熱吃,所以吃的時候往往會邊吃邊吸溜,因此這種小吃又被戲稱為“狗吸溜”,燙嘴又過癮,好吃又好玩,是孩子們的最愛。
故鄉水土最養人,童年時代的王連增無憂無慮,他最喜歡做的事就是在滏陽河邊奔跑、嬉鬧,滏陽河清澈見底,魚蝦成群,他和小伙伴們游泳,戲水,捕魚捉蝦,歡樂的笑聲碎銀般灑落在河岸邊。滏陽河畔還有荷塘,荷花飄香,蓮藕滿塘。小火輪鳴著汽笛從河面上駛過,蕩起一層層的浪花。王連增聽到的第一聲汽笛聲就是來自滏陽河,那一聲嘹亮的聲響,在小小的王連增心里開啟了一扇從農耕文明到現代文明的大門,給他留下了非常難忘的印象。
到了夜晚,王連增喜歡到姥姥家去睡,姥姥家房子后面十幾米就是滏陽河,枕著滏陽河的淙淙流水聲,聽著蟬鳴蛙唱,睡得格外香甜。
1976年,16歲的王連增已經成長為一個英俊少年,青春勃發,躊躇滿志。全國高考恢復之后,王連增看到了新的希望,他努力復習功課,希望通過高考跳出農門,到更廣闊的天地展翅翱翔。
可是天不遂人愿,他落榜了。落榜后的他像滏陽河上一只被暴雨澆透的水鳥,耷拉著翅膀,灰頭土臉地回到家。看著年紀越來越大的父母和幼小的弟弟妹妹,他決定回家安心做農民,分擔養家的重任。
種地喂豬,閑暇時間還要搓草要兒,搓草要兒是永年方言,就是用草搓制草繩的意思,主要用來捆麥子。這是南沿村一帶的副業,草繩賣了錢可以貼補家用。王連增學著大人的樣子搓好草繩,然后一條一條垛到“二八大杠”的后座上,綁緊,騎車到邢臺去賣。
1977年早春的一天,王連增天沒亮就起來,騎著自行車出門了。當時的邯臨路正在修路,無法通行,他們一行人就順著滏陽河北岸,一路從連寨到南沿村,再到廣府城,過廣平、雞澤、平鄉,目的地是邢臺的廣宗。
滏陽河岸邊的土路坑坑洼洼的,自行車騎在上面像在打擺子。“二八大杠”的后尾座上草繩捆得高高的,足有一百五六十斤。沉甸甸的草繩壓得自行車前輕后重,很難控制平衡。
同行的有幾個街坊還有幾個要好的小伙伴,王連增年齡最小,也最瘦弱,他艱難地騎著自行車,眼睛緊緊盯著前方,死死地抓著車把,腳下使勁蹬著,就這樣也免不了人仰馬翻,一次次重重地跌倒在土坑中。
早春的風帶著塵沙吹過田野,也吹進無數次跌倒的王連增的眼里。他噙著眼淚,無奈地坐在河邊休息。太陽高高地掛在天邊,明晃晃的陽光照耀在滏陽河上。河水泛著清波,閃爍著陽光的色彩。王連增望著百折不回的滏陽河水向遠方流淌,內心大聲地吶喊著:我要讀書,我要上大學,我要改變命運。
在家人的支持下,王連增又回到了校園,他拼命讀書、復習,可遺憾的是接下來的兩次高考依然名落孫山,有一次只差了兩分,那是他離夢想最近的時刻。
夢想抵不過現實,王連增無奈地放棄了自己的大學夢,來到北京,在二哥所在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某部養雞場開始了打工生涯。就是在這里,他正式開始接觸蛋雞養殖行業。
在那個肉蛋奶相對短缺的時代,這些可愛的雞娃長成母雞,生了蛋,不僅給解放軍戰士提供著營養,也是無數老百姓餐桌上的蛋白質來源。通過親身實踐和認真深入的學習,王連增悟出了一個看似淺顯卻非常深刻的道理,“雞蛋是最廉價的蛋白質”,關系著千家萬戶,關系著民族未來,這個理念一走進王連增的腦海,就再也無法抹去,他暗暗下定決心:我要養雞。
隨著農村政策逐漸放開,國家除了開辦國有養殖場外,同時還鼓勵有能力的農民創辦家庭養殖副業。1982年,已經在心里斟酌謀劃了無數遍的王連增回到家鄉,立馬行動起來,拿著打工掙的和家人湊的200元錢,和新婚妻子,在租來的兩間破房中,買了200只蛋雞,開始了蛋雞養殖,走上了創業之路。
夫妻倆起早貪黑,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養雞場上,像照料孩子一樣照料著每一只雞。母雞們開始產蛋了,夫妻倆高興得手舞足蹈。王連增騎著自行車,走街串巷賣雞蛋,因為他們的雞蛋品質好,價格又公道,很受大伙兒歡迎。慢慢地,養雞場越發展越大,200只雞變成了500只,每天都能收獲幾大筐白花花的雞蛋,王連增的心里美滋滋的。
然而,意外總是不出意外地出現在生活中,皇天不負有心人,但也會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就在養雞場規模不斷擴大,越來越好的時候,一場瘟疫突如其來,無情地摧毀了這個剛剛開始萌芽的養雞場,王連增眼睜睜地看著500只蛋雞在三天內全部死光,欲哭無淚。
那可是他全部的心血啊,每只雞都是他恨不得起個名字的寶貝,就這么轉瞬之間灰飛煙滅,王連增坐在滏陽河邊,望著夕陽余暉映照下滾滾東去的流水,內心充滿了悵惘和迷茫,未來的路該如何走下去呢?
二
王連增站起身來,看著腳下的泥土被裹挾著融進水流,岸邊的雜草拉扯糾纏,滏陽河水兀自流淌,不為所動,倔強地曲曲彎彎、跌跌撞撞向遠方奔流,沖破一切阻擋,盡力舒展著身姿。在村莊和田野間像奔突的野馬,長鬃甩過,奮力向前。
同樣倔強的王連增站在河堤上,風吹亂了他的頭發,吹不亂他的決心,他要從頭再來,夢想之途踏上,就決不回頭。
重打鑼鼓另開張,說起來簡單,做起來談何容易?很多人都勸他放棄吧,養雞不光又臟又累,而且風險太大了,別再拿錢打水漂了。王連增不信邪,他認準的事,就必須干成。沒錢就去借,借遍親朋好友,左鄰右舍,求爺爺告奶奶,好話說盡。好在大家都知道他是一個內心有謀算,做事穩妥的人,雖然都不富裕,但還是把血汗錢借給了他。
養雞場又建起來了,這一次王連增有了新的想法,他不滿足于養雞賣蛋了,他要向養雞產業上游拓展,做種雞苗孵化。
1986年,王連增的養雞場已經發展到了1000只的規模,開始探索做孵化,為養殖戶提供種雞苗。1992年9月,王連增取“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意,將養雞場正式命名為“邯鄲市星火種雞場”。
十年心血澆灌,養雞場從最初的蛋雞飼養、商品蛋銷售逐步升級為蛋種雞繁育和雞苗孵化的種雞場。那時候正是市場經濟蓬勃興起時代風口,很多人開始參與到養雞產業當中來,孵化出來的雞苗供不應求。短短兩年時間,星火種雞場種雞存欄就達到1萬余只,雞苗銷售遍及永年各鄉鎮、邯鄲各縣區,并且輻射到邢臺、聊城等周邊地區。
經過一路的摸爬滾打,王連增也從一名一心搞養殖的農村青年成長為一個有思想、有膽魄的企業家。
為了提高雞苗孵化的成功率,頭腦靈活的王連增嘗試自己制作孵化設備,經過反復測試,始終感覺不夠理想。最后在別人的指點下,一趟一趟跑到河北農業大學設在永年的分校,找專業老師請教。在老師的幫助下,終于研制成功了孵化加溫設備,提高了雞苗孵化的效率。王連增高興之余,禁不住感嘆道,還是知識有力量,人,永遠也不能停止學習。
尊重知識、熱愛學習是王連增刻在骨子里的基因,他不斷地到各地先進企業取經,到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尋求和科學技術聯姻。1997年在中國農業大學動科院專家教授的指導下,星火種雞場建成了設備先進的孵化廳,雛雞產量和質量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企業要發展,人才是關鍵。王連增求賢若渴,1998年通過招聘,種雞場引進了第一批中國農業大學的畢業生。為了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王連增和愛人像照顧自己的孩子一樣照顧他們,衣食住行,事無巨細,比爸爸媽媽還操心。現在很多老員工還清楚地記得,王連增的妻子親自到自家棉田摘籽棉,然后大院里鋪開席子,一針一線為來自南方的大學生縫制棉被的情景。
為了幫助貧困家庭的優秀學子完成大學學業,王連增在中國農業大學、河北農業大學、北京經貿大學都設立了華裕班,同時設立華裕獎學金,用于資助來自農村和城鎮低收入家庭中品行兼優的學生,讓這些學生感受到社會對他們的關愛,鼓勵他們刻苦學習,將來用自己的專業特長回報社會,這也為華裕的發展提前做好人才儲備。
2000年,王連增坐在北京大學的課堂里,感覺自己得到了新生一樣,內心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和對知識的渴望。那遺落在滏陽河畔的大學夢,終于在年屆不惑的時候圓夢未名湖畔。雖然為期九個月的脫產學習十分短暫,但是在這里,他敞開懷抱,盡情擁抱現代企業管理的全新理念,一個更加宏大的目標在心里漸漸成型。“小規模大群體”的傳統養殖模式難以走遠,建立現代化養禽工廠和生產車間,實行“龍頭+基地+禽場”的運行機制,實現集約化經營、規模化發展才是未來的必由之路。
向日朱光動,迎風翠羽新。經過兩年的精心醞釀與整合,2002年7月,河北華裕家禽育種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這一年,王連增創業整整20年。
20歲,正青春,華裕意氣風發,策馬揚鞭踏上了新的征程。
三
正當華裕揚帆起航,高歌猛進的時候,2003年的“非典”席卷大江南北,還沒有等人們緩過神來,2004年,禽流感緊跟著爆發,一時間風聲鶴唳,養殖行業備受沖擊,損失慘重,尤其是禽流感對養雞企業的重創,讓很多人喪失了信心。
面對這種情況,王連增卻沒有退卻,反而更加堅定了信心。沒有強健的體魄哪來抵御病毒的能力?要想民族強大,必須加強營養,提高全民體質,把雞養好就是他肩頭的使命擔當。
在逆境中謀發展,需要的就是逆水行舟的勇氣。“你退出,我發展”,王連增雷霆出擊,在市場慘淡的情況下,成功收購了一家飼養4萬只蛋雞的養殖場,開始飼養祖代種雞。
2005年,涉縣清漳牧業公司創立,新增父母代20萬套。2007年,高岳種雞基地建成,飼養種雞20萬套。2008年,現代化第二孵化廳落成,華裕家禽研究所成立,公司雛雞銷售到全國30多個省市,雛雞銷量名列前茅,公司被國家8部委評為“國家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2009年,六和華裕飼料項目破土動工,成為產業鏈式發展里程碑,開啟強強聯合的發展道路。2010年,涉縣6萬套新祖代場投產使用,國家級蛋雞示范場華裕現代農業養殖示范園一期工程竣工投產使用。2011年,邯鄲六和華裕飼料有限公司投產使用,20萬套育雛示范場投產使用,現代化第三孵化廳落成,華裕現代農業養殖示范園二期工程竣工投產使用,華裕邯鄲辦公總部基地投入使用。2012年,江西華裕家禽育種有限公司成立,開始了全國產業布局的第一步,同年,“河北省禽病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獲批。2013年5月,江西華裕家禽育種有限公司標準化育雛投產使用。2014年,江西華裕家禽育種有限公司標準化成雞場投產使用,江西三都孵化場竣工投產,涉縣馬步基地75萬套父母代養殖基地一區投產使用,龍虎60萬套父母代養殖基地動工建設,公司產品榮獲“中國馳名商標”。2014年5月,江西華裕全面投產。2015年,吉林分公司正式投產……
一步一個腳印,一步一個臺階,華裕如同勇士披甲,一路過關斬將,開疆拓土,不斷擴大著版圖。從2005年開始,華裕連續三年從德國、美國分別引進尼克珊瑚粉祖代種雞、海蘭灰祖代種雞,企業由單純的出售商品苗雞發展為擁有祖代雞并自主培養父母代和商品雞的配套企業,成為我國祖代蛋種雞行業的一支勁旅。
2008年,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來到華裕公司視察,詳細了解了華裕公司的發展情況,并給予了高度評價。
華裕茁壯成長,成為國家重點龍頭企業,掌聲和鮮花給王連增帶來了榮耀,但是他并沒有迷失自己,他的內心始終牽掛著家鄉,牽掛著父老鄉親,牽掛著從小哺育他的母親河。
四
2005年,當時的永年縣委書記火急火燎地找到他:“王總,今年咱永年的大蒜銷不出去,一捆一捆地爛在地里,你可得給咱鄉親們想想法兒呀。”
其實書記不說,王連增也在考慮著這個事情。大蒜豐產不豐收,沒有銷路,農民辛苦一季,心血換來血本無歸,怎不令人心痛?王連增每每走在蒜田,看著地上堆積如山的大蒜苗變黑腐爛,還有的蒜農把蒜秧刨出來扔到滏陽河河道里,漚得臭水四流,蒼蠅蚊蟲亂飛,他都心急如焚。
如今的滏陽河也不再是小時候的那條河了,小火輪早已不見了蹤影,村莊的房子和菜地一點一點侵占河道,河道越來越窄,水面越來越小,水質污濁不堪。那條曾經給予他奮進勇氣和力量的母親河變得越來越黑,越來越臭,越來越難以親近。
王連增從河岸邊走過,眉頭緊鎖,生態環境惡化,河水受到污染,商家不愿意前來,曾經風光無限的永年大蒜落到無人問津的地步。
怎么辦?王連增苦苦思索著。永年縣是全國蔬菜生產十強縣,蔬菜年產量達400多萬噸,永年大蒜作為永年蔬菜產業的主打產品金字招牌,尚且受到冷遇,那整個永年蔬菜產業未來的路該如何走下去呢?
改善生態環境任重道遠,解決農民的生計問題是當務之急。王連增當機立斷,著手整合當地生產脫水蒜片的小作坊,上馬具備自營出口能力的蔬菜產品深加工項目。2006年8月,投資1.8億元的華裕永誠食品3200噸凍干蔬菜生產線一期工程在永年縣農產品加工園區竣工投產,成為河北省農業產業化龍頭重點建設項目。
華裕永誠食品公司生產的脫水果蔬質優價廉,在亞洲、歐美市場上供不應求。短短幾年間,華裕從養殖到蔬菜加工,成功跨界,成為華北最大的蔬菜加工出口基地之一,擁有先進的AD脫水蔬菜生產線2條、速凍生產線1條,產品100%外銷,現有冷庫1萬平方米,其中恒溫庫6000平方米,年可儲存各類蔬菜600萬斤,低溫庫4000平方米,年可儲存各類肉類食品4000噸,年產值3.8億元。
公司主要加工脫水蒜片、蒜粒、蒜粉,同時可加工脫水姜片、姜粉、洋蔥粒、洋蔥粉、胡蘿卜粒、辣椒制品等,美國、加拿大、德國、比利時、英國、巴西、日本等國家的客戶爭相采購。2021年脫水蒜制品出口達到12500噸,出口創匯4000萬美元。2022年出口量達到了15000噸,出口創匯近5000萬美元。
華裕永誠蔬菜加工項目的建成投產,提高了家鄉父老鄉親的收入,改善了他們的生活水平,也解除了他們種植蔬菜的后顧之憂,提升了他們在市場經濟中抗風險的能力,往滏陽河里傾倒滯銷腐爛蔬菜的現象越來越少了,菜農、蒜農們對未來的發展充滿了信心。
這么多年來,華裕公司始終不忘初心,堅持立足三農、服務三農、振興三農。勇擔社會責任,科技下鄉、技術幫扶、捐資助教、扶危濟困、修路打井、抗疫救災、產業扶貧,這些公益活動已成為華裕的常態。王連增常常掛在嘴邊的話就是,我生在農村、長在農村、發展在農村,對三農有著很深的情懷,做人也好,做企業也好,什么時候都不能忘本。
五
塒雞識將曙,長鳴高樹巔。天剛蒙蒙亮,王連增就起床來到裕園的梨園里。伴著第一聲雞鳴早起,是他多年養成的習慣。
裕園坐落在南沿村鎮連寨村,是華裕的發祥地。這片梨園見證了華裕40年的風雨歷程,陪伴著華裕一步步成長為全國畜牧行業中蛋雞孵化產業的前沿陣地。一棵棵梨樹勁枝虬干,春來開出滿園香雪海,秋至累累碩果香。它們是喝著滏陽河的水長大的,和王連增一樣,都是滏陽河的孩子。
南沿村段的滏陽河屬于地上河,北岸是下坡地,河底高度高于地面,通過西八閘調控水位,分流河水灌溉。南沿村所在的南岸是上坡地,上坡地地勢高,需要通過溝渠引水灌溉。20世紀60年代初,水利部門在這里建了揚水站,將旱作地變成水澆地,一些望天收只能種植小麥、玉米的村子也種起了經濟作物。
因為土地肥沃,水土豐美,南沿村一帶相對富裕。倉廩實而知禮節,這里的農民受教育程度較高,尤其以連寨村文化底蘊最為深厚。
這片梨園有四五十棵梨樹,后來又增加了幾十棵蘋果樹、桃樹、柿子樹,這些果樹沐浴著連寨村鐘靈毓秀之光,吮吸著滏陽河甘甜河水的滋養,在裕園中根深葉茂,碩果豐盈。
晨光微曦,天邊的云層被即將噴薄而出的朝陽染上了一層五彩霞光。梨園里有氤氳的霧靄縈繞著,鳥鳴啾啾,麻雀在樹下覓食,喜鵲在枝頭眺望,鴿子們成群結隊地在空中盤旋、歌唱。
王連增說鳥兒們都是非常有靈氣的,裕園中花木蔥郁,空氣清新,靜謐安和,蘊厚藏深,一片祥瑞之氣,因而鳥兒們都非常喜歡棲居到裕園中來。仿佛是為了應和園中那座“天人合一”的石刻,每天黃昏,都會有200多只野鴿子在果樹上落腳,喜鵲、白鷺、麻雀也都是這里的常客,人、樹、鳥在這里和諧共處,相依相伴。
華裕公司副總裁楊相平曾經風趣地說:“雞就是鳳,這不就是傳說中的百鳥朝鳳嘛,是吉祥之兆啊。而且這園中有雞有梨,大雞大梨,大吉大利。”
如今的裕園已成為華裕的人才培養基地,王連增說,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但是一群人卻可以走得很遠。只有不斷壯大華裕的精英團隊,才能讓華裕未來的路走得更堅實,更持久。
2016年,華裕與美國海蘭公司成功牽手,開啟了華裕國際化發展的新篇章,重慶公司成立,邁出全國產業布局關鍵一步。2017年,江西孵化二期工程投產、涉縣活水蛟父母代養殖基地投產,公司被評為“高新技術企業”;“華裕院士工作站”獲批、“華裕國際合作基地”獲批。2018年6月,全球最大的家禽孵化中心—華裕國際家禽孵化中心建成投產,從工藝流程、設備選型、生物安全、品質檢驗等方面均按照國際一流標準設計建造。采用Gmp標準廠房、Hatch-tech孵化設備、Viscon自動化系統,實行標準化飼養管理,疫病防控與凈化等集成技術的創新應用,使得種雞飼養、雛雞孵化技術全面提升,年可提供優質商品代雛雞1億只,保證雛雞贏在科技創新制高點。同年江西宜豐祖代育雛場和成雞場投產,宜豐父母代育雛場和成雞場投產。2019年,重慶豐都孵化中心、養殖基地投產。2020年,華裕公司被授予“脫貧攻堅工作先進集體”“產業扶貧先鋒”,并且獲得“邯鄲市政府質量獎”。同年“華裕領英人才發展中心”正式成立。2021年,涉縣新建祖代場和父母代場投產、祖代孵化廳投產,同年榮獲“河北省政府質量獎”榜首……
40年來,從家庭作坊式散養到工業化、規模化生產,從單一化養殖到全產業鏈建設,從單槍匹馬闖天下到聚焦國際舞臺強強聯合,從個體經營到構建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現在的華裕已發展成為集家禽繁育、動物營養、畜牧設備、食品加工、糧食貿易、生態肥業六大板塊為一體的現代農業產業集團,是農業產業化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高新技術企業、中國畜牧業協會副會長單位,中國畜牧業協會禽業分會會長單位,擁有中國馳名商標,職工3200多名,下轄32個分子公司。華裕公司目前產業規模取得多項全國同行業第一,是中國蛋種雞產業的領軍企業。
王連增作為行業帶頭人,因為在地方經濟發展中的杰出表現和突出貢獻,被推選為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同時他還榮任中國畜牧業協會副會長、禽業分會執行會長、國家蛋雞產業技術體系邯鄲綜合試驗站站長、中國人民大學兼職教授。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榮譽紛至沓來,王連增并沒有滿足,華裕的發展也沒有止步不前。他說,華裕的宗旨就是“裕民、育人、譽天下”,這是企業核心價值觀,也是企業的文化精神,這句話要牢牢刻進華裕的靈魂,成為華裕在前進道路上篤行躬踐的信念和導引。
六
黨的十九大后,華裕率先提出了“鄉村振興,華裕先行”發展理念,先后在河北、重慶、江西10個縣(市)35個鄉(鎮)村建起蛋雞養殖場、飼料加工廠,探索出“村集體與農戶以不同資產入股+產業聯合體+華裕經營”的鄉村振興模式。
2019年5月,邯鄲市委、市政府全面啟動滏陽河治理規劃,三年多的時間,把滏陽河打造成了綠色生態帶、璀璨文化帶、繽紛旅游帶、高質量發展帶,滏陽河的面貌日新月異,像一條蜿蜒的玉帶環繞在王連增的心頭。
作為一名滏陽河畔成長起來的企業家,他深深地懂得滏陽河生態環境的改善,對于流域內城鄉發展的重要意義,尤其是沿河兩岸的鄉村振興,更是高質量發展帶的重要組成部分。農為天下之本,農昌則國盛,本固則邦寧。民族要振興,鄉村必振興,地方經濟要發展,振興鄉村實現共同富裕是必不可少的一環。
為進一步延伸畜禽加工產業鏈,提升禽肉產品品質,促進我國畜禽食品熟食加工產業的發展,滿足人民對綠色、安全、高品質禽肉產品的需求,華裕公司經過深入的調研,嚴謹的論證,決定在曲周投資建設“綠色食品全產業鏈項目”。
曲周縣祥盛大健康綠色食品全產業鏈項目位于邯鄲市曲周縣經濟開發區中區現代大道北段路西,總投資10.6億元。憑借華裕集團在家禽養殖、食品加工行業近40年的經營管理經驗、產品研發和技術創新優勢,并與中國農業大學和美國海蘭國際公司開展技術合作,引進美國、荷蘭、丹麥等國際先進自動家禽屠宰設備和食品加工設備。項目投產后,將成為全國前五、河北省內最大、自動化和智能化程度最高、鏈條最為完備的禽肉食品加工工廠,技術水平達到國際先進,國內領先地位。
這個項目的主要建設內容包括年出欄4000萬只肉雞肉鴨養殖基地、年產30萬噸無抗生物飼料廠、年入孵1億枚種蛋的家禽孵化廠、日屠宰24萬只家禽屠宰場、年產綠色休閑禽肉食品4萬噸熟食加工廠、年處理養殖糞便5萬噸有機肥廠和配套科研及產品檢測中心。預計年產值可達40億元,實現利潤2.5億元,繳納稅金3000萬元。同時具有很好的輻射帶動能力,可直接帶動就業2000余人,間接帶動養殖戶、玉米等飼料原料種植戶、物流電商服務等1000余人,實現人均增收2萬元。對地方經濟的發展將會產生非常大的推動作用。
曲周自古就有“鳳凰棲居”的傳說,因此也被譽為“鳳凰城”。與永年毗鄰而居,如同被滏陽河串起的兩顆明珠,閃耀在一灣碧水之畔。
滏陽河沿岸的生態越來越好,南沿村變美了,永年變美了,曲周變美了……梧桐樹茂,引鳳來儀,鳳鳴湖畔,鳳凰吟唱,如今的鳳凰城又引來了華裕這只金鳳凰。
王連增走遍了大半個中國,更是把發展的足跡延伸到了海外,可是他始終掛念著家鄉,他說無論走多遠,這里始終是華裕的根,滏陽河是他的母親河,他和母親河的血脈緊緊相連。如今的母親河河暢、水清、岸綠、景美,更加堅定了他在家鄉深耕厚植的信心。
七
2023年1月,由人民日報社指導、人民日報社人民論壇雜志社主辦的“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第八屆國家治理高峰論壇年會暨人民論壇創刊30周年座談會”活動在北京舉行。會上權威發布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動實踐——2021-2022國家治理創新經驗典型案例》課題成果,《民營企業深度參與鄉村振興的華裕實踐》成功入選典型案例。
《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動實踐——2021-2022國家治理創新經驗典型案例》為2021年、2022年度人民論壇“國家治理創新經驗大型課題調研項目”階段性成果,是從7080余個推薦案例中篩選出來,由課題組組織權威專家一線調研后挖掘總結的相關單位、部門的典型經驗,具有較高參考價值與借鑒意義。
華裕公司探索了現代農業產業化高質量發展之路,是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的成功案例,實現了創新發展、綠色發展和高質量發展。華裕公司十分注重品質、人文、科技和綠色品牌的打造,從產業振興、教育幫扶、醫療救助等方面促進鄉村振興,積極履行企業的社會責任,致力于打造國際一流的農業產業集團,為推進鄉村振興、實現共同富裕作出了應有貢獻,其一系列創新成果和積極探索,值得借鑒和推廣。
2023年2月,王連增光榮連任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的消息乘著春風的翅膀傳回家鄉,華裕人歡欣鼓舞,家鄉人民也為他感到驕傲和自豪。
晨陽初升,滿天霞彩在天空描繪出一只振翅高飛的鳳凰,彩羽繽紛,璀璨生輝。滏流遠闊,鳳鳴清越,“裕民 育人 譽天下”的石刻沐浴著絢爛的晨光,矗立在裕園中央。
王連增從梨園回到辦公室,蕩胸生層云,豪情縈滿懷,在這里,他繼續運籌帷幄,華裕,這只堅毅、自信、勇敢、執著的鳳凰,必將一路高歌,飛向更高更遠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