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泓 楊晴

寵物不僅給人們的生活增添許多樂趣,也給人們帶來精神慰藉。但是,隨著寵物特別是寵物犬的增多,因寵物犬傷人而引發的人身損害賠償糾紛案也日益增多。寵物傷人的責任應該由誰來承擔?養寵物的背后要注意哪些法律風險?
本文選取兩起案例,通過以案說法提醒飼養人依法文明養寵物,做一名合格的“鏟屎官”。
某日,小高和愛人正在馬路邊等紅綠燈。這時,一只沒拴繩的灰色大型威瑪犬從路邊沖了出來,將小高咬傷。
事發后,小高前往醫院就診,被診斷為右側腹壁狗咬傷伴皮裂傷。隨后,小高得知該大型威瑪犬是小程所養,事發當天是小程的父親老程外出遛狗,由于當天路上行人較少,老程就解開了拴束繩讓狗“撒了會兒歡”。因雙方就賠償事宜協商未果,小高將小程訴至法院。
庭審中,小程聲稱,自家的威瑪犬一開始并沒有咬傷小高,只是輕輕撲了小高一下。因為小高拉著老程不讓走,小高的愛人也要打老程,威瑪犬為了保護主人才咬傷了小高。
法院通過核查雙方提交的證據,認定老程所遛小程飼養的大型犬是在沒有拴束的情況下將小高咬傷。法院認為,小程違反養犬管理規定,飼養禁止飼養的烈性犬,且出戶遛狗時未對犬只進行拴束,導致該犬咬傷他人。小程主張小高對其自身被咬傷存在過錯,但就該主張未提交相應證據,法院對此不予采信。因此,小程依法應當承擔侵權賠償責任。法院最終判決被告小程賠償原告小高醫療費、營養費、誤工費、交通費、衣服損失共計8475.44元。
案件承辦法官表示,烈性犬的危險性較高,出戶遛犬時容易發生主人無法控制犬只的情況。因此,民法典對于烈性犬等危險動物侵權,采取了嚴格責任原則,一旦發生動物致害,不論飼養人或管理人過錯與否,應承擔相應的侵權責任。本案中,威瑪犬是重點管理區內禁止飼養的烈性犬,被告小程違規飼養威瑪犬這種烈性犬,且未拴繩出戶遛犬,咬傷小高,理應承擔侵權賠償責任。
法官在此提醒,養犬之前要及時查詢本地的養犬規定和禁養犬種名錄,杜絕違反規定飼養烈性犬和大型犬。對于廣大市民來說,如果受到烈性犬、大型犬的攻擊傷害,要通過合法途徑維權,及時報警,查明烈性犬、大型犬的飼養人或管理人,保存好證據,如報警回執、涉事犬只的養犬登記證照片、事發時的錄音或視頻等,以便后續向責任主體通過司法途徑追責,維護自己的權益。
杜阿姨養了一只泰迪犬“球球”,2020年冬天,球球不慎走失。沒想到,2021年4月,球球以一種令人意想不到的方式回來了。
隔壁小區的蘇女士稱,杜阿姨的小狗咬傷了自己,要求其賠償醫藥費。通過指認,杜阿姨根據花色和大小認出這只臟兮兮的小狗確實是自己家的。原來,球球走丟后就一直在外面流浪,這段時間就待在隔壁小區,靠著小區里好心人投喂的食物生活。杜阿姨認為球球已經走丟這么久,早就不屬于自己的管理范圍了,因此咬傷路人不該由自己承擔責任。賠償事宜協商不成,蘇女士將杜阿姨告到了法院。
法院法官通過小區監控錄像和杜阿姨的陳述認定,蘇女士在小區道路正常行走,被一只未拴狗繩的棕色白腹泰迪犬咬傷小腿,該犬系流浪狗,杜阿姨為其原飼養人。
法院審理認為,逃逸的動物在逃逸期間造成他人損害的,由動物的原飼養人或者管理人承擔侵權責任。本案中,被告杜阿姨的寵物狗在逃逸期間咬傷了原告蘇女士,因此,應當由該狗的原飼養人杜阿姨承擔侵權損害賠償責任。法院最終判決被告杜阿姨向原告蘇女士支付醫藥費1416.1元、交通費250元,共計1666.1元。
法官表示,根據民法典規定,動物脫離飼養人或者管理人的管控,在逃逸、流浪期間傷人,并不能免除飼養人或者管理人的責任。相反,原主人不管是主動放棄(遺棄),還是被動放棄(逃逸)對動物的占有,都屬于對動物管領控制不力的情形,基于動物本身的危險性,原主人對這種危險性的認識和對公共安全的注意義務,其應當就未盡動物管束義務造成的侵害后果承擔責任。因此,杜阿姨作為該犬原飼養人和所有權人,理應對其傷人后果承擔侵權責任。
法官提醒,生活中,流浪貓、流浪狗傷人的事件頻頻發生,飼養人或者管理人都應該加強對動物的管理和控制,采取狗鏈狗籠等安全措施,做好封窗封院,防止動物丟失、逃逸,更不能隨意遺棄動物。這樣做既是對寵物的負責,也是對他人乃至公共安全的負責。一旦遺棄、逃逸動物在外發生傷人事件,原飼養人和管理人仍應就動物造成的損害后果承擔相應賠償責任。
民法典相關規定:
第一千二百四十五條 飼養的動物造成他人損害的,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但是,能夠證明損害是因被侵權人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擔責任或者減輕責任。
第一千二百四十六條 違反管理規定,未對動物采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損害的,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但是,能夠證明損害是因被侵權人故意造成的,可以減輕責任。
第一千二百四十七條 禁止飼養的烈性犬等危險動物造成他人損害的,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一千二百四十九條 遺棄、逃逸的動物在遺棄、逃逸期間造成他人損害的,由動物的原飼養人或者管理人承擔侵權責任。
(摘自《法治日報》,本刊有刪節)(責任編輯 王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