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
引言
鄉村振興,交通先行。近年來,郟縣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發展交通事業的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關于推進交通工作的部署要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服務鄉村振興、建設人民滿意交通為宗旨,以資源共享、客貨兼顧、運郵結合、融合發展為原則,打造“樂萬家·客貨郵融合發展”農村物流服務品牌,探索出客貨郵一體化融合發展模式,有效解決了農民群眾幸福出行、物流配送、郵政寄遞三個“最后一公里”問題。
郟縣是傳統農業大縣,面積737平方公里,居住人口65萬人。交通運輸問題、郵政物流問題是制約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民生問題,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中,交通物流的管理機制、運營模式、基礎設施、服務體系等方面還存在物流體系不完善、農村客運運營虧損、郵政物流成本高效率低等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為有效破解這些難題,郟縣系統謀劃、多點發力,探索出“城鄉客運+農村物流+郵政快遞”的客貨郵一體化融合發展模式,實現了客運公司、快遞物流、群眾出行的多方共贏。2021年12月,入選全國第二批“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示范創建縣”;2022年1月,榮獲“河南省農村客貨郵融合發展樣板縣”榮譽稱號。郟縣“樂萬家·客貨郵融合發展”物流品牌,經省交通運輸廳上報交通運輸部,向全國推廣。
郟縣在推進客貨郵融合發展的過程中,始終堅持“市場主導、政府引導,整合資源、融合發展,以人為本、服務民生,集約節約、常態長效”的總體原則和“系統謀劃、循序漸進,逐步鋪開、全面提升”的發展思路,推動客運公交、交通運輸、快遞物流等各方資源優勢共享,實現了客貨郵互利互補、融合發展,形成可持續、常態化的運營模式。
(一)突圍破局、大膽嘗試。一是強化領導組織。把客貨郵融合發展作為重要民生工程,成立縣委書記任總組長的鄉村振興工作領導小組,縣長任組長、主管副縣長任副組長、相關單位主要負責同志任成員的產業振興工作專班和客貨郵融合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建立了由交通運輸、發改、公安、財政、住建、農業、商務、供銷、郵政、鄉村振興等部門和有關企業參與的聯席會議制度,定期研究工作,協調推動各項重點工作落實落細,及時協調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形成政府主導、部門聯動、企業參與、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科學系統規劃。先后組織人員赴貴州、浙江、山東等地參觀學習先進經驗做法,研究出臺《郟縣鄉村產業振興五年計劃(2021—2025)》《郟縣推動客貨郵融合發展工作實施方案》《郟縣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工作實施方案》《郟縣推進鄉鎮綜合服務平臺規范化建設方案》等多項政策措施,全面實現了農業特色產業、交通運輸、郵政等資源整合、協同發展,推動鄉村產業振興與城鄉“客貨郵”一體化從“有機整合”到“深度融合”。三是強化資金支持。將農村客運服務站、招呼站、貨運場站建設補助資金納入財政預算,實行財政補助和經濟補償機制??h財政投資1600余萬元,購置公交車輛、新型快遞自動化分揀設備,完善基礎設施。支持公共交通企業利用優質存量資產,吸引社會資金參與公交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同時,積極爭取上級資金和政策向客貨郵融合發展項目傾斜。
(二)統籌推進、打造“五網”。一是織密信息網。投資50萬元,開發以融郵掌柜、菜鳥鄉村等功能為一體的“郟家通”軟件,將貨運信息發布、農產品展示售賣、物流快件定購查詢以及車輛運行信息整合起來,提供發車班次和車輛運行位置信息動態查詢、約車包車、定制客運、手機支付乘車、網絡售票等便捷服務,實現線上線下無縫對接。二是優化分揀網。投資20萬元,開發兼容各物流公司、郵政公司快遞識別碼的智能軟件,購置能夠識別各家快遞和郵政快件的分揀設備,可同時滿足圓通、中通、申通、韻達等多家快遞分揀操作,自動分揀、直投到村,實現快遞企業同倉共配,極大提高操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三是筑牢安全網。依托農村客車4G動態安全監控系統,對農村客車運行狀態、違章報警、行駛路線等實時監控。投資100萬元,建成交通運輸綜合指揮中心,整合客車違規、客運企業監管等信息,實現統一指揮調度,確保運輸全程可知、過程可溯、更加安全。四是整合運力網。堅持“同網、同倉、同車、同配”“定時、定點、定線”,合理規劃運力,設置客運班線29條,開通貨運專線5條,投放客運班車120臺,廂式貨車30臺,根據每日上行、下行貨物量適時調配運力,保證運力充足、調配有序。五是暢通公路網。投資5.2億元,完成國省干線公路全域大修、改建,全縣公路總里程達到1635公里,實現所有鄉鎮道路技術標準不低于三級,建制村、自然村道路硬化率達到100%,農村公路交通網絡全覆蓋,連年被評為全省“四好農村路示范縣”。
(三)貫通融合、提升服務。依托郟縣裕華運輸公司,建立縣級物流配送中心;依托鄉鎮客運站、電商中心、養護站等建成13個鄉鎮客貨郵綜合服務站;整合各行政村農資服務社、村郵站等,設置162個村級客貨郵服務點,初步形成了以縣城為中心、鄉鎮為節點、建制村為網點,連接城鄉、覆蓋全域、多站合一、資源共享的城鄉公交和物流配送網絡。同時,在運行過程中,堅持“五統一、三保證、一改善”,不斷規范配送網絡,提升服務質量?!拔褰y一”即統一車型顏色標識及出入村音樂,統一站點外觀形象及室內配置,統一工作人員培訓、服飾、禮儀、用語等,統一工作時間及工作流程,統一考核評價?!叭WC”即保證貨物如期到達,保證貨物完整性、安全性,保證業務范圍內有求必應。比如,每輛車配備車載保溫桶,為農村留守老人代送饸饹面、豆腐粉條菜等“愛心湯”“孝心飯”,兼具美團外賣功能?!耙桓纳啤奔磳⒔煌ㄟ\輸部門的盈利,全部用于改善車輛和服務站點,不斷提升道路交通、服務網絡等基礎設施。
重要成效
郟縣在全省乃至全國率先探索實施“客貨郵一體化”融合發展模式帶來了新變化,補齊鄉村物流快遞配送“最初和最后一公里”的民生短板,更好地助力鄉村振興建設。郟縣姚莊回族鄉民間傳統手工藝金鑲玉,源于清朝乾隆年間,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其制作技藝被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郟縣姚莊金鑲玉代表性傳承人李冰說:“每年,俺的金鑲玉通過網上銷售有2000多件。由于姚莊回族鄉距縣城20多公里,以前,網上一有訂單,就馬上開車把客戶訂購的金鑲玉帶到縣城郵政快遞營業部或其他在縣城的快遞公司,不僅影響自己專心從事生產經營的精力,還大大增加了運輸成本。自從縣里的客貨郵一體化村村通客車開通后,客車每天上午和下午都要來到姚莊回族鄉,客戶訂購的金鑲玉就直接搭乘村村通客車直接送到了郵政快遞公司,給我帶來了很大方便,每年僅此一項,就節約交通運輸費兩萬多元?!?/p>
退伍回鄉創業青年黃普堅在自己的家鄉郟縣廣闊天地鄉創辦了郟縣黃班長食品有限公司,主要生產經營郟縣特色小吃饸饹面和粉條菜快餐業務,每年他生產的“黃班長饸饹面”“黃班長豆腐菜”通過網絡銷售1萬多箱。黃普堅說:“自2020年5月郟縣客貨郵一體化村村通客車開通以來,對于網上訂購客戶和位于縣城的經營商戶,我再也不用開車或租車為他們送貨了。每天一有訂單,我就通過手機終端的客貨郵一體化發貨平臺發出信息,客貨郵一體化村村通客車就及時趕到我的生產區裝貨,然后按俺的要求,送到縣城指定的商戶,或直接通過郵政快遞投遞給郟縣以外的網購客戶。”
家住郟縣白廟鄉白廟村的馮增會成立了增會家庭農場,他流轉土地310多畝種植紅薯,后又帶領500戶社員(包括46戶貧困戶)種植紅薯3000多畝,是遠近聞名的“紅薯大王”。他種植的紅薯有8個品種,有適合烘烤的、蒸食的、煮粥的,還有淀粉含量高適宜下粉條的,廣受客戶喜愛,每到紅薯采收季節,他的紅薯網購者絡繹不絕。他說,今年來自舞鋼、葉縣、魯山、新密、禹州等地的網購客戶很多。一旦有網購客戶,他就登上郟縣的客貨郵一體化村村通客車信息化發貨平臺,村村通客車司機師傅不長時間就到了他的地頭,然后他把打包好的一包包(箱箱)紅薯裝上客車直達縣郵政快遞公司,自己再也不用每天開車去縣城送貨到快遞公司了。
據統計,自2020年5月郟縣客貨郵一體化村村通客車開行以來,增加就業崗位2200人。每年為郟縣郵政快遞企業節約成本190余萬元,農村客運企業為此增收120余萬元。這一創新舉措,有力地助力了鄉村振興建設。
經驗啟示
郟縣把加快農村客貨郵一體化建設,作為推進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探索出一系列契合實際、行之有效的舉措和辦法,在推進農村客貨郵一體化建設中創造了“郟縣模式”,為促進縣域經濟發展、推動鄉村全面振興提供了有效助力。
(一)強有力的組織領導是基礎??拓涏]融合發展工作,中央有要求、政策有支撐、現實有需要、群眾有期盼,正是認識到了這一點,郟縣對客貨郵融合發展高度重視,先后成立郟縣客貨郵一體化工作領導小組,完善組織架構、調配工作力量、深入調查研究、編制實施方案,鼓勵支持客運公司和快遞企業簽訂合作協議,規范各方權利義務,引導其正確發展。同時,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多次深入一線現場辦公,及時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問題,在縣財政非常困難的情況下,每年撥付資金400萬元,用于20臺村村通客運車輛補貼及基礎設施的科技提升、服務提升。
(二)以人為本的核心理念是根本。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郟縣堅持把實施客貨郵融合發展作為一項重大民生工程穩步推進。村村通客車“一元上車”開通到茨芭鎮等偏遠山區后,一些年邁老人實現了便捷“出村進城”的愿望,讓農村群眾“出門有路、抬腳上車、下車進城”。同時,也有效解決了農村物流投放不及時、土特產品上行不暢、家電等商品下行遲緩等問題,推動農村發展、群眾增收。
(三)統籌共建凝聚合力是關鍵。實現客貨郵融合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政府、市場、企業、群眾等方方面面利益,只有找準利益結合點,系統謀劃、互利共贏才能有效推進、長久運行。當前農村客貨郵發展存在物流基礎差、運輸車輛少、經營成本高,以及客運車輛不足、市場利潤小、發展積極性不高的窘境。郟縣從完善基礎設施、暢通網絡體系、健全服務機制等多方面入手,通過財政兜底、城鄉一體,發展民生公交;通過實施骨架網絡提升工程、農村公路暢通工程,完善城鄉交通基礎設施;通過縣域覆蓋、客貨郵共享,發展城鄉物流配送網絡,做足做實基礎工作,找到了一條統籌兼顧、互惠互利的發展路徑,探索出一點多能、一網多用、深度整合的客貨郵融合發展新模式。
郟縣客貨郵融合發展模式自運行以來,平均每年為農村快遞物流運輸1080萬件次、1.2萬噸,產值1.1億元。讓郟縣金鑲玉、黃班長饸饹面、馮增會紅薯等眾多土特農產品,搭乘客貨郵一體化村村通“快速客車”走向全國各地。去年郟縣金鑲玉實現銷售5000多件,“黃班長饸饹面”“黃班長豆腐菜”實現銷售10萬多箱,不僅補齊了農村物流、貨流暢通的短板,也為今后“開得通、留得住、可持續”奠定了堅實的群眾基礎和市場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