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一豪
1月10日下午,一輛來自重慶的貨車緩緩駛入沃爾沃汽車成都制造廠?,車上滿載著汽車座椅。這批座椅,來自位于重慶市兩江新區的重慶延鋒安道拓汽車部件系統有限公司。
與此同時,在成都經濟技術開發區兵裝工業園,一臺臺由成都華川電裝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雨刮電機正被裝運上車,即將發往重慶。這批雨刮電機,將被安裝在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汽車上。
類似這樣的場景,幾乎每天都在川渝兩地上演,推動兩地汽車產業銜接成鏈、密織成網。
2022年,川渝共生產汽車318萬輛,產值規模達7500億元,“萬億級汽車產業集群”漸行漸近。
共織一張“大網”
20世紀90年代,重慶的長安汽車就享譽全國;近年來,一汽大眾、沃爾沃等企業先后落戶成都……川渝兩地汽車產業的發展基礎雄厚。
不僅如此,川渝兩地同處汽車產業300公里協作配套半徑內。
正是基于這些優勢,川渝兩地生產的汽車越來越多地體現著“共融”的印記——在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生產的捷達城市多功能越野車上,有來自重慶企業生產的天窗、腳踏板等13種產品;成都企業生產的交流發電機、雨刮電機等產品,被廣泛應用于重慶的長安、福特等品牌多個車型……
以長安深藍SL03汽車為例,其搭載的電池來自中創新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都龍泉驛工廠和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宜賓工廠?,其后軸懸架來自四川建安工業有限責任公司雅安工廠?,其連接系統來自四川瑞可達連接系統有限公司綿陽工廠?……
“長安汽車在四川地區的供應商超過百家,長安新能源汽車的動力電池供應商都在四川的成都和宜賓地區?!敝貞c長安新能源汽車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供應制造部總經理金國慶說。
在重慶,同樣也有包括重慶戴卡捷力輪轂制造有限公司、重慶延鋒安道拓汽車部件系統有限公司在內的近百家企業,為四川的整車企業提供配套。截至目前,川渝兩地已有130家零部件企業相互融入對方的整車配套中。汽車配件貨暢其流、銜接有序,逐漸織成一張川渝汽車產業集群發展的“大網”。
“正是這張高水平的‘大網,推動川渝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敝貞c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相關負責人說,目前川渝兩地有汽車整車企業45家、各級配套商達1600多家。四川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相關負責人介紹,川渝兩地正在打通信息鏈、提升產業鏈、融合創新鏈、共享供應鏈、整合價值鏈,推進汽車產業互補合作,共建萬億元級產業集群。
共筑供需平臺
2020年6月,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汽車產業鏈供需信息對接平臺上線,免費為兩地整車和零部件企業提供供需信息發布和共享服務。
沒多久,重慶平偉汽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在平臺上發布了一條汽車沖壓件模具的供給信息。信息發布當天,這位負責人就接到了四川一個企業負責人打來的咨詢電話。
無獨有偶。四川企業綿陽新晨動力機械有限公司也在該平臺上發布了一則供應信息:綿陽新晨動力機械有限公司供給汽車發動機。
看到供應信息后,作為重慶市汽車行業重點骨干企業的慶鈴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根據平臺顯示的聯系方式與綿陽新晨動力機械有限公司取得聯系,雙方迅速達成了1508萬元的配套協議。
一石激起千層浪。
“通過供需信息對接平臺,可以直觀地看到零部件供給公司的各項信息,包括供給產品還有企業的聯系方式,可以迅速實現供需對接。”慶鈴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
作為整車企業的長安汽車,也對這個平臺贊不絕口。2021年,長安汽車在某新款車型量產中遇到一個問題:車輛外觀部件在設計上無法達到量產要求,重慶本地沒有滿足要求的配套企業。
長安汽車第一時間想到了供需信息對接平臺,并通過該平臺找到一家來自成都的供應商。雙方通過近一年的共同研發,最終順利解決了外觀部件的設計問題。
長安汽車采購中心副總經理陳津表示,在長安汽車的700多家配套企業中,川渝兩地的配套企業就有200多家。供需信息對接平臺豐富了長安汽車的供應商資源,讓企業可以選擇到更為優質的供應商。
截至目前,該平臺上來自重慶的整車和零部件企業超過2100家,四川企業超過1300家,平臺累計實現采購金額超過100億元。
在2021年5月舉行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制造業專項工作組會議上,川渝雙方達成共識:強化區域品牌共同打造,推進一體化市場建設,讓“四川造”“重慶造”品牌有機融合為“川渝造”。
共拓“新賽道”
走進位于重慶市兩江新區的長安汽車全球研發中心,不難發現一個現象:這里除了長安汽車的研發人員外,還有長安汽車各配套商的常駐研發人員,許多常駐研發人員都來自四川。
在研發中心,川渝兩地人才和技術的緊密交流碰撞出許多火花:一間會議室里,長安新能源電池開發團隊正在與寧德時代四川方面的研究人員一起研究三元快充電池方面的技術問題;另一間會議室里,擺放著中創新航四川方面與長安新能源共同研發的磷酸鐵鋰電池優化方案。
在成都市武侯區領地環球金融中心,一家來自重慶的公司招募了200多名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處理等領域的高手,打算與國際頂級新能源汽車品牌一較高低。這家公司就是賽力斯汽車有限公司2022年在成都新成立的軟件中心。
近年來,新能源汽車市場增長明顯,川渝兩地經信部門在此前簽署的戰略合作協議中明確提出,雙方將以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為主攻方向。
瞄準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發力,已成為川渝共識。
有專家分析,重慶整車品牌眾多,且整車制造業基礎實力雄厚,擁有包括發動機、變速器等各類總成在內的完整供應體系。不過,在電池材料、電池包等新興領域,重慶本土企業體量較小。而四川恰好在新材料、動力電池、電子信息和軟件產業領域優勢突出,尤其在智能網聯汽車檢驗檢測平臺、信息安全等技術領域有較大優勢,同時還有高校、科研院所等豐富的智力和科技資源。
這種互補性,為川渝兩地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合作“如齒輪般深度耦合”提供了機遇。
“推動川渝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深度耦合,是汽車產業集群建設的重頭戲?!敝貞c市經濟信息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兩地經信部門已經通過整合新能源汽車支持政策,放開兩地推廣應用市場。
比如,重慶正加快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建設,支持長安汽車擴大在自動駕駛量產汽車技術上的領先優勢;四川則積極布局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通過建設中德智能網聯汽車示范項目等,實現兩地智能網聯發展資源全面鏈接。
此外,川渝兩地還圍繞“氫、電、智行”三大汽車產業前沿領域,打造“三條走廊”,將其作為支撐兩地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的重要平臺。
按照《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汽車產業協同發展戰略合作協議》,到2025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將力爭成為全球重要的汽車研發、制造、應用基地。
乘國家戰略之風,借產業升級之勢,“川渝造”汽車正整體發力,聚合兩地“智造”實力,駛向更為廣闊的世界。(責編/余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