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吳孔明:
釋放農業科技創新強大潛能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我國農業科技事業取得了長足進步,農業科技水平整體進入世界前列,科技已成為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首要驅動力。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總體部署,必須在農業科技裝備領域實現新的突破。要搶占農業基礎前沿創新高地,加快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提升農業科技創新整體效能;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促進科技與產業深度融合;持續深化體制機制改革,釋放農業科技創新強大潛能,讓農業科技自立自強與農業農村現代化同頻共振,奮力開創農業強國建設和鄉村振興新局面。
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第39任校長、李政道研究所所長張杰:
把握新科技革命先機
通過測算,當某國或某地區成為世界科學中心之時,這個國家或地區對人類社會發展作出貢獻的科學成果數量,將超過全世界科學成果總數的1/4。歷史經驗可以證明,歷次科技革命的發生地都成了世界強國,中國發展之所以有今天,也是由于我國的改革開放抓住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后期的歷史機遇??焖侔l展的中國已經具備成為數據強國的優勢條件,未來,誰能產生和占有最多、最全的數據;誰有最高、最快、最好的數據分析能力,即計算能力;誰能最有效地利用與開發數據的價值,那么,誰就將成為新科技革命的主導者。
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教授李培根:
技術創新要重視產融合作
創新是制造業的核心,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制造領域的自主創新還停留在淺層技術,雖然取得的成效也不小,但是這種創新方式已不適合當前乃至未來的發展需要。接下來我們要盡可能地創造出別人沒有的或者引領行業的技術,也就是在某些領域或行業要具備“自主”且領先的原創技術和產品的能力。創新的關鍵是人才,要進行深層技術的創新,更是如此。技術創新也離不開科技資本的支持。國內的風險投資基金對技術創新失敗的容忍度還比較低,主要是這些風險投資基金大部分還不是機構投資者,導致對基金的存續期也定得比較短,這樣就不利于推進技術創新工作。此外,產融合作也很重要,目前不少金融機構也已開始重視這項工作,但是國內仍缺少產融合作平臺,將創新技術和資本快速地連接起來。產融合作平臺就如一座橋梁,使資本與技術更有效地結合,這對于初創企業來說,好處會更大。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散裂中子源工程總指揮陳和生:
“國之重器”助力灣區科技創新
謀劃和部署大科學裝置的建設,對于增強我國的科技創新能力,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具有重要意義。大科學裝置具有規模大、建設周期長,涉及科學隊伍龐大等特點,大體上可以分為基礎科學前沿、大型科學平臺、公益性設施三類。這些重大科學基礎設施,是國家科技創新體系中非常重要的單元,不僅推動形成了高新技術產業園,也有助于推動教育發展。灣區要想形成現代化科技創新體系,必須大力發展大科學裝置和前沿科學研究。推進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必須堅持國家統一部署的原則。對于灣區的大科學裝置建設,建議加強頂層設計,發揮地方政府的積極性,臨近的省區市共同承擔國家部署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的任務,“一盤棋”推進建設,集中力量辦大事。
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主任尚福林:
金融科技是科技創新的前沿
金融科技的運用在金融支持經濟發展、助力經濟增長動力轉換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需注意,金融科技在客觀上增加了金融體系的關聯性和金融系統的順周期性,讓金融風險的隱蔽性、傳染性、突發性、危害性更強,處理不好可能產生系統性影響,加大實體經濟的成本。對此,一是金融科技創新必須遵循金融基本規律,二是要維護好市場競爭秩序和創新環境,三是要防止算法歧視和數字鴻溝,四是要高度重視信息安全與操作風險。展望未來,要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推動科技創新支撐和引領經濟社會發展。一是圍繞核心技術攻關,增加金融科技的硬實力。二是降低普及門檻,增加金融科技的普惠性。三是提升科技素養,加強金融科技復合人才的培養。四是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夯實金融科技發展基礎。
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主任、科技部戰略規劃司原司長許倞:
加快構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體系
當前全球創新環境發生新變化,場景驅動、數據驅動、跨領域跨學科交叉融合成為研發范式。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要加快構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體系,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要強化原創導向的基礎研究,全面提升企業科技創新能力,全面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全面支撐現代化強國建設,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開放合作積極融入全球創新網絡。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創新發展研究部原部長呂薇:
推動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
當前我國企業創新進入新階段,為建設現代產業體系要充分發揮完整產業鏈和巨大規模國內市場的優勢;注重創新鏈與產業鏈和供應鏈的貫通,通過有效體制機制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生態;發揮科技創新的帶動作用,實行新興產業培育和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相結合;重點關注制造業產業鏈的關鍵核心技術和零部件薄弱環節,保障產業體系的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
燕山大學黨委書記趙險峰:
推進“科技創新+縣域經濟”向深向實發展
第一,構建四方聯動機制,讓協作更加精準化。通過市、縣、企、校四方有效聯動,精準對接地方、企業需求,實現目標同向、工作同頻、項目同建、資源同享,一體化推進科技創新成果、人才智力資源與縣域經濟發展需求有機銜接。第二,打造校地企協同創新共同體,推動深度融合。構建“地市+學?!薄翱h市+學?!薄捌髽I+學校”以及“企業+學院”四級合作平臺,積極打造校地企協同創新共同體,推進“科技創新+縣域經濟”向深向實發展。第三,落地“六個一批”,切實推動縣域經濟提質增效。即:協同攻關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推動打造一批創新聯合體、優化整合一批技術創新平臺、擇優選派一批科技服務特派員、推進實施一批專利轉化項目、培育扶持一批企業提檔升級。推動科研成果落地生根,真正助力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來源:2022中國農業農村科技發展高峰論壇、第五屆中國行業發展高峰論壇、“科創中國”2022峰會、2022年大灣區科學論壇灣區科創峰會、第十屆中國科技政策論壇、第四屆外灘金融峰會、第四屆中國-中東歐國家(滄州)中小企業合作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