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向東
黨的二十大對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戰略部署,我國經濟正由高速發展向高質量發展轉型。新經濟是實現轉型的必經之路,而科技創新則是動力引擎。在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下,無論是產業發展和升級需求,還是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的發展壯大,都需要資本市場助力。作為現代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多層次的資本市場在拓寬投融資渠道、激發微觀主體創新創業活力、助推經濟增長動能轉換、加快轉型升級、優化資源配置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和獨特優勢。
過去10年,是中國資本市場快速發展的10年。具體來看,資本市場規模持續擴張,10年間中國上市公司數量從2472家增長至4947家,上市公司總市值從26.74萬億元增長至83.29萬億元,中國上市公司總市值與GDP的比值從49.65%提升至86.66%,總市值增長超過2倍。與此同時,2012年至2022年這10年來,中國資本市場直接融資占比從15.9%提升至32.4%,股票市場累計融資13.3萬億元,融資金額和融資企業數量均大幅增長,資本市場已成為拓寬實體經濟融資的重要途徑。
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也在日益完善,目前已形成涵蓋滬深主板、科創板、創業板、北交所、新三板、區域性股權市場、私募股權基金在內的多層次股權市場,北交所定位于“專精特新”的“小巨人”企業,科創板則成為中國“硬科技”企業上市的首選地。由此可見,中國特色多層次資本市場的本質就是為不同階段優秀企業提供直接融資服務。從投資者結構來看,以基金、險資、社保為代表的機構投資者占比逐步提升,境內機構投資者和外資持有流通市值占比超過22%,個人投資者交易占比于2021年首次降至70%以下。隨著陸港通開通,A股納入MSCI和富時指數,推動了中國資本市場國際化進程,不斷吸引外資加速流入。
經過多年發展,中國資本市場已成為全球重要的資本市場之一。但也要看到,與發達國家成熟的資本市場相比,我國資本市場建設在廣度、深度以及質量上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截至2020年底,我國債券市場規模、境內上市公司市值規模與GDP的比值首次突破180%。但國際比較來看,美國、日本、法國等資本市場規模與GDP的比值均超過300%,處于世界領先行列。其中,截至2020年底,美國債券市場和股票市場規模分別高達44.80萬億美元、40.74萬億美元,兩大市場合計規模與GDP的比值達到了408.55%。正是借助于資本市場的繁榮發展,美國的消費市場和內需在財富效應的作用下成為GDP增長的主要動力,同時,高新技術產業也從資本市場獲得了充足的資金資源,從而推動美國成為全球科技創新的高地。
我國資本市場在投資與融資功能方面,仍有待完善。過去資本市場發展相對滯后,使得大量超發貨幣沒有被相應的產業部門有效吸納,轉而流入了房地產市場,資本市場的融資功能不夠高效,使得資金“脫實向虛”與實體經濟“融資難、融資貴”的現象一直存在。過去房地產投資的高回報以及對經濟拉動作用的直觀效果,降低了資金投資制造業的積極性和持續性,近年來作為實體經濟最基礎部分的制造業在GDP中的占比出現下降。當前面臨百年變局疊加新冠肺炎疫情,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和穩定正遭遇巨大挑戰,加之少數國家推行單邊主義、保護主義,以及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加快了中國政府對經濟增長模式的反思。從經濟發展安全的角度來看,未來中國將會更強調科技興國,降低經濟增長過度依賴房地產。
要實現科技興國,就需要大力發展高技術產業。技術的攻關需要資金的推動?;剡^頭看全球“高科技”的誕生,其實多數都是錢“燒”出來的。假若所砸錢是民營資本,它們愿意去投資“高科技”,那是因為“高科技”誕生之后能夠形成巨大賺錢效應。假若所砸的錢是國有資本,它們愿意投資“高科技”那是因為“高科技”一旦誕生可以形成該國的核心競爭力,這些技術不僅可以民用,還可以用在國防,形成軍事上的優勢。
過去對于國有資本,國家都是通過補貼或者成果形成后獎勵的方式,激勵大家進行高技術研發。對于民營資本,更多是通過稅收優惠的方式,激勵民營資本投資高技術研發。這樣的弊端就是:其一,不夠形成巨大的財富效應,其結果也就不能激發更多的人力財力投入;其二,沒有吸引全社會的閑置資本投入到“高技術”產業研發,其結果就是投入到“高技術”研發的資本總是有限。
其實在一個資本市場比較發達的經濟體,完全可以通過資本市場來實現全社會對“高科技”研發的投入。在這方面,美國是有比較好的經驗可以借鑒。1999年到2000年納斯達克科網股的泡沫,在人們的印象之中,是最后破裂了,但是人們忽略的地方就是,那一撥泡沫破裂之后,美國誕生了一批科網巨型企業,因為那一撥股市泡沫,具有極大的財富效應,吸引了一批資本投入到科網企業。大量的錢投入到科研,總有些會結出果子。美國的牛市也持續了10年,近幾年仍然在不斷地創出新高,這種泡沫的推升未來肯定會有盡頭,但可以預期的是即便未來泡沫破裂,但資本不斷堆砌的“高科技”,肯定也會出成果,不出意外,一些高科技企業在未來幾年將會誕生。
為何泡沫會催生高科技企業產生?因為二級市場泡沫所形成的財富效應會傳導到一級市場,當看到二級市場有巨大財富效應的時候,從事一級市場投資的資本就會去尋找與二級市場相類似的企業投資,支持企業的發展和研發,同時鼓勵所投資的企業具有一定的規模就上市,上市之后一些風投就可以選擇財富兌現退出,而企業也因為之前獲取到了資金的支持,可以加大對研發的投入,一旦成果產生,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便隨之產生。
既然已經意識到了未來要科技興國,也只有科技興國了,經濟才有足夠的發展安全邊界,那么就需要思考如何才能吸引更多的資本投入到科技研發?!盁背觥案呖萍肌钡馁Y本光靠國家財政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吸引民間的閑置資本甚至海外資本。要打通閑置資本、海外資本與“高技術”研發之間的通道,最佳的選擇當然是依靠資本市場的高質量發展。這就需要進一步構建有利于資本市場正向功能發揮的體制機制,助力科技強國建設,促進產業進步、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直接融資特別是股權融資風險共擔、利益共享、長期陪伴的特點將發揮關鍵作用。
推進全面注冊制。
目前我國金融體系中直接融資特別是股權融資的占比仍然偏低。未來要進一步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需要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注冊制強調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發行條件注重精簡優化且更具包容性,隨著未來注冊制改革的全面鋪開,加大直接融資體系支持新興產業和實體經濟的力度,更多類型的企業以及創新經濟上市融資將獲得更多優質機會選擇,這勢必將給市場帶來更多的新鮮血液,資本市場的資源配置和要素配置效率得到進一步提高,整個市場包容性和市場化程度也將會大幅提升。
拓寬科技創新融資渠道。
科技創新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以科研成果和技術創新為內核的企業,將成為我國未來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柱。充滿活力的中小企業蘊含著較大的發展潛力和投資價值。然而不容忽視的是,很多中小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往往面臨融資難和融資貴的困境。一方面,科創型企業需要大量長期性資金投入,且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前景存在不確定性,再加上大部分創新服務型企業的體量小,一般重技術、輕資產,缺少用作抵押品的固定資產,因此獲得銀行融資極其困難。雖然創新服務型企業不適合銀行投資,但卻非常適合資本市場投資者。未來資本市場需要進一步加快制度創新,拓寬科技創新企業融資渠道,豐富創新型金融產品、引導多種創新投資模式、支持市場激勵機制,促進關鍵技術、人才、資本等多種創新要素的相互驅動、融合發展。
在發揮出資本市場制度優勢助力科創企業融資方面,科創板作出了有益嘗試。作為我國首個實行注冊制的場內市場,科創板支持和鼓勵硬科技企業上市,不同于主板,科創板上市標準弱化利潤指標,強調科技創新指標,在發行上市標準上,允許未盈利企業上市,從多個維度做出改革。科創板專注服務于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以及節能環保六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引導市場資源向科技創新領域集聚。經過3年多的建設,一批自主創新能力強的龍頭企業成功上市科創板并形成產業集群,推動提升了我國產業鏈的完整性、自主性和安全性。未來繼續發揮科創板改革試驗田功能,持續推動完善科創板做市配套機制建設,推進包括股權激勵、再融資、并購重組、詢價轉讓、做市配套機制、發行定價機制、科創債發行等在內的多項關鍵制度創新,助力降低科創企業融資成本。
從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正式落地,到創業板注冊制改革,再到設立北交所,以及優化和發展四板市場,規范和繁榮私募股權市場,形成適應不同類型、不同發展階段企業差異化融資需求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在全面實施注冊制中推進建設更具包容性、適應性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增強服務的普惠性,拓寬資金包容度和覆蓋面,可以更好地為不同創新階段的企業提供及時的資本支持。
提升上市公司質量。
全面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平和盈利能力是暢通國內投資者與企業融資良性循環的重要一環。這需要提升國企經營層的激勵機制、提高國有資本配置和運行效率,實現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良性競爭、相互協作、共同發展等方位發力。與此同時,為民營企業打造公平競爭的環境,健全優化法制與市場環境,提升民營企業家的長期信心和企業家精神。要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優化信息披露機制,提高公司治理水平。不斷完善A股退市制度,保證“有進有出,優勝劣汰”,妥善化解風險隱患、提升監管有效性、使上市公司結構更加優化,不斷壯大優質企業梯隊,為制造強國建設提供有力支撐。對資本市場違法行為延續“零容忍”態度,嚴厲打擊上市公司財務造假、違規信息披露等證券欺詐行為,通過進一步完善上市公司制度規則體系,深化增量存量改革,積極引導上市公司加大研發投入,更進一步加快創新驅動發展,鼓勵和支持更多“硬科技”企業上市。與此同時,要規范控股股東行為,對損害上市公司和中小股東利益的控股股東進行責任追究,強化董事和高管人員的誠信責任,進一步完善獨立董事制度。
進一步擴大開放。
企業可以拓寬上市市場,海外市場也是可行的途徑。通過相關制度安排的完善,對境內外市場互聯互通機制進一步強化,加快企業境外上市制度改革落地以及國際證券監管的有效合作,同時處理好開放與安全兩者的關系,從而支持企業能更好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發展。加強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合作,實現兩地優勢互補、協同發展。通過加大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力度,優化準入門檻和監管環境,擴寬投資范圍,便捷投資程序,進一步增加中國市場在全球的吸引力。
完善投資者保護機制。
新《證券法》實現了我國投資者保護證券立法集中規定從無到有的進步,是對投資者權益保護的制度創新。通過壯大各類中長期投資力量,提升A股的活躍度。進一步暢通投資者依法維權追償渠道,完善投資者保護基礎制度,引導督促市場經營機構主動做好投保工作,培育理性投資者隊伍,逐步建立價值投資、長期投資、理性投資的理念。
綜上所述,一個透明高效、結構合理、機制健全、功能完善、運行安全的資本市場,是連接實體經濟、產業、資本、科技的重要樞紐,是實現產業轉型、科技創新和財富增長的重要驅動力,也是促進科技、資本和產業緊密融合并實現良性循環的重要載體。站在新的起點上,為助力科技強國建設,資本市場需要進一步加快改革,完善多層次市場體系,健全市場功能,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全面提升上市公司質量和治理水平,進一步擴大開放,完善投資者保護機制,從而建立一個公平競爭、創新發展,并持續優化的市場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