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薇
人物名片:
黃晨,現任達州市公安局刑偵支隊綜保大隊大隊長。2022年9月,獲評“2022年最美基層民警”。
“報告指揮長,商場入口處有一個可疑包裹。經掃描探測,該包裹疑似爆炸物品。現場群眾已經疏散,排爆小組攜帶排爆機器人正在現場待命,請指示。”2023年1月3日,在達州市四川文理學院蓮湖校區,一場緊張激烈的反恐排爆機器人模擬排爆行動正在進行。
演示中,黃晨在幕后,指導學生通過筆記本電腦操作機器人靠近可疑物體,機器人伸展機械臂抓取可疑物體后,將其轉移到安全地帶予以處置。黃晨一邊指導一邊介紹:“這臺外形像一臺小型坦克的反恐排爆機器人,自重達100斤,最重可以抓取10公斤的物體。它最大的優點,就是避免公安民警直接接觸危險物品,保證了民警的生命安全。”
在幕后指導的黃晨,不僅是反恐排爆機器人的研發者,也是模擬排爆行動演練腳本的撰寫者。“想別人不敢想,干別人干不成”,是黃晨給自己人生寫下的注腳。
黃晨的本職工作,原本是寫材料。
2006年,黃晨考入達州市公安系統,成為宣漢縣一名基層民警。2009年,他又通過遴選調到達州市公安局指揮中心文秘崗位。
從文秘到“創客”,黃晨覺得有些偶然。
“大學里學的是計算機,2014年,我研發出一套無線視頻圖像偵察系統,幫同事解決了一個技術難題,感覺挺有成就感的,我逐漸發現自己骨子里有點兒工匠情懷。”黃晨說。
隨著反恐防暴工作的深入推進,越來越多的警用機器人被運用到一線,極大降低了工作風險。可因為外部專利技術壟斷嚴重,一臺警用機器人的造價高達數十萬元,基層民警別說用,很多干了一輩子的老警察連見都沒有見過。
“我決定利用在大學里學到的計算機知識,用業余時間研發一臺便宜實用的警用機器人,希望運用科技的力量,減少戰友的犧牲和流血,維護社會的安全和穩定。”提起自己研發的初衷,黃晨這樣說。
選擇“跨界”研發,就是挑戰全新的領域。“研發警用機器人技術難度大,在達州沒有先例,也找不到人教,起步的時候很是艱難。”為解決一系列技術難題,黃晨只好自己鉆進書堆里找辦法,國內的、國外的各種專業書籍他都看。有時候為讀懂一段英文,他需要借助翻譯工具花幾個小時。
憑借堅韌不拔的毅力和敢于鉆研的精神,黃晨最終“從0走到了1”,取得五項國家專利,成為全省公安機關唯一獲得警用機器人領域專利的民警。他成功研制警用反恐排爆機器人“鐵甲”、反恐偵察機器人、5G智能移動靶機器人“威龍”3個系列產品,降低了70%的產品成本,并參與實戰應用。
2022年10月25日,全省公安機關基層技術革新比武在線上舉行。黃晨主研的?“5G智能移動靶機器人”項目代表達州市公安局參賽,與全省公安189個優秀項目同臺競技。經省內外專家評比,黃晨最終獲得全省第二名的好成績,充分展現了這名警營“創客”的過硬本領。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黃晨還患有聽力殘疾。早在2011年,黃晨就被確診為感音神經性耳聾。這給他的工作和生活帶來極大障礙。曾經哭過、消沉過,但黃晨最終還是在單位領導和同事的關心鼓勵下,走了出來。
“聽力不好,但我的雙手還能干事。”黃晨說,他希望能讓更多的戰友用上警用機器人,真正實現科技強警。(責編/陳賢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