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高福 李紅俊 余世成 吳永強 徐紅兵 張立功

摘要基于國家林業部門對重點外來入侵植物的關注,采用踏查和走訪調查相結合的方法對千島湖區所在的浙江省淳安縣23個鄉鎮重點外來入侵植物的種類、原產地、平均蓋度、出現頻率等進行調查分析。結果表明,千島湖重點外來入侵植物共12種,隸屬于8科10屬,其中菊科、莧科為優勢科,各有3種,占當地總重點入侵植物的一半。加拿大一枝黃花、大狼把草、喜旱蓮子草、馬纓丹是相對分布頻率和蓋度較高、危害程度相對嚴重的千島湖區重點外來入侵植物。擴大外來入侵植物的調查范圍,加強千島湖沿湖沿線外來植物的監測評估管理,強化生態安全意識,開發用好鄉土樹種,以生命共同體的理念推進綠色發展,是特別生態功能區科學防控外來入侵植物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外來入侵植物;生態安全;千島湖區
中圖分類號:S765文獻標識碼:Adoi:10.13601/j.issn.1005-5215.2023.02.019
生物物種由原產地通過自然或人為等途徑遷移到非本土的新環境,這種現象稱之為外來物種入侵。然而,多年的實踐證明,它對于生物多樣性維護乃至整個生態系統帶來了巨大沖擊。
我國一直存在外來植物等生物入侵現象,尤其是近40余年改革開放以來,重視強化國土綠化、水土保持、生物防治等功能而從國外引種,這就有可能讓某個國外樹種、草種在很多地方蔓延擴散,抑制本土植物生長,甚至殺死本土植物,破壞本土的生態平衡和生物多樣性,外來植物是生態殺手,對生態安全存在威脅。
浙江省淳安縣地處浙江西部,現轄23個鄉鎮437個行政村(社區),46萬人口,縣域面積4427km2。森林植被屬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北部亞地帶,氣候適宜,資源豐富。淳安縣因擁有千島湖而聞名,千島湖旅游業起步于20世紀80年代初,當地的交通發展日新月異,氣候對植物的廣泛適宜性和旅游事業帶來的人力、物力流動頻繁,給植物入侵帶來機會和危機。為全面掌握千島湖重點外來入侵植物現狀,摸清其種類數量、分布范圍、發生面積、危害程度等情況,遏制擴散趨勢,管控入侵風險,2022年7月,開展了外來入侵植物普查工作,以期為科學合理利用千島湖所在的浙江省淳安縣的植物資源提供依據。
1調查方法
此次普查工作依據浙江林業生態系統30個重點外來植物普查名錄,結合千島湖所在鄉鎮的地理環境特點、生境分布特征,確定踏查關鍵區域,設置踏查路線和踏查點,普查轄區所有23個鄉鎮,并在重點外來入侵植物發生區域設立樣地、設置樣方、測算入侵物種蓋度。
蓋度=樣方內植株枝葉覆蓋面積÷樣方面積×100%
對千島湖所在的淳安縣重點外來入侵植物的原產地信息以傳統地球陸地大洲分類進行了初步統計,若某植物起源于多個大洲則采取重復計數的方法進行統計分析。
2結果與分析
2.1千島湖重點外來入侵植物的種類分布
通過野外調查,初步確定千島湖所在的淳安縣重點外來入侵植物共12種(表1),分屬8科,其中入侵植物中以菊科、莧科為優勢科,各有3種,占當地總重點入侵植物總種數的一半。其余馬鞭草科、傘形科、藜科、落葵科、禾本科、雨久花科各1種。
千島湖所在的淳安縣重點外來入侵植物原產美洲的有11種,占總數的91.67%;地中海、歐洲、亞洲各僅有1種,占總數的8.33%。
2.2重點外來入侵植物的危害現狀與分析
通過野外調查,從其分布頻率和蓋度可以看出千島湖所在的淳安縣重點外來入侵植物的危害現狀。分布區域(鄉鎮)頻度最高的是大狼把草,鄉鎮區域分布頻度為86.96%;其次是喜旱蓮子草、加拿大一枝黃花和馬纓丹,鄉鎮區域分布頻度分別為34.78%、30.43%和30.43%;再次是南美天胡荽、刺莧和土荊芥,鄉鎮區域分布頻度分別為17.39%、13.04%和13.04%;其余5種鄉鎮區域分布頻度均為4.35%或4.04%(表1)。從調查樣方的平均蓋度看,蓋度最高的是加拿大一枝黃花,高達89.21%;其次是馬纓丹、大狼把草和喜旱蓮子草,蓋度分別為62.50%、56.80%和51.13%;再次是刺莧、大花鬼針草、土荊芥和南美天胡荽,蓋度分別為45.83%、40.00%、33.33%和25.00%;其余4種的樣方平均蓋度均為15.50%或15.00%(表1)。
綜合分析,加拿大一枝黃花、大狼把草、喜旱蓮子草、馬纓丹相對分布頻率和蓋度較高,兩個因子都在30%以上,可以認為是危害程度相對嚴重的千島湖區重點外來入侵植物。
3結論與建議
3.1結論
千島湖所在的淳安縣共有重點外來入侵植物共12種,隸屬于8科10屬,其中菊科、莧科為優勢科,各有3種,占當地總重點入侵植物的50%。原多產于美洲。加拿大一枝黃花、大狼把草、喜旱蓮子草、馬纓丹是相對分布頻率和蓋度較高、危害程度相對嚴重的千島湖區重點外來入侵植物。
開展重點外來入侵植物普查工作,對掌握重點外來入侵植物的發生現狀和危害程度,構建重點外來入侵植物信息數據庫,分析重點外來入侵物種對千島湖區經濟、生態和社會的影響效應,提高預警能力、做好風險研判具有重要意義
3.2建議
3.2.1擴大外來入侵植物的調查范圍,加強千島湖沿湖沿線外來植物的監測評估管理
建立外來入侵植物風險評價制度。隨著千島湖交通的不斷改善、旅游事業快速發展及“國際花園城市”建設等一系列人類社會經濟進步所帶來人流、物流大量增加,千島湖沿湖沿線一帶成為外來入侵植物的主要發生地和危害區域。
除了浙江林業生態系統30個重點外來植物普查名錄之外,在千島湖所在的淳安縣野外調查中,還發現分布頻率和蓋度較高的一年蓬(Erigeronannuus)、野塘蒿(Conyzabonariensis)、土人參(Talinumpaniculatum)、斑地錦(Euphorbiamaculata)、美洲商陸(Phytolaccaamericana)、青葙(Celosiaargentea)、蚊母草(Purslanespeedwell)、小蓬草(Conyzacanadensis)等外來入侵植物[1-6],需要擴大外來入侵植物的調查對象,全面掌握千島湖所在的淳安縣外來入侵植物現狀及危害程度,及時采取有效措施,保障生態系統安全。
3.2.2強化生態安全意識
加拿大一枝黃花等植物的繁殖力超強,傳播速度快,生長優勢明顯,與本土植物、農作物爭奪營養和水分,達到在短時間內徹底“鏟除”鄰居的目的。因此,強化生態安全意識,形成全民關注及全民參與防范外來植物入侵的氛圍很重要,這樣才能真正把外來入侵植物限定在可控范圍內。
3.2.3開發用好鄉土樹種
有些引進的樹種或品種,要么不適應當地環境,不能正常生長或病蟲害嚴重;要么因為沒有限制其生長的因子,而橫生蔓延。其結果都是給當地長期形成的生態系統帶來危害,影響其他物種的安全,造成生態失衡。
發展種植鄉土樹種,則能從根本上避免這些弊端。在造林更新、植樹綠化中科學合理地運用鄉土樹種,才能保證當地自然生態系統的安全、穩定。
3.2.4以生命共同體的理念推進綠色發展
加強生物安全管理,防治外來物種侵害,已經成為黨和國家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戰略的核心內容之一。淳安縣是浙江省唯一的特別生態功能區,區域面積、林地面積、森林蓄積量均為全省第一,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為引領,遵循森林生態系統自然演替規律,做好鄉土樹種的遺傳、立地、密度控制文章,維護生物多樣性,加強生態保護修復,增強森林碳匯能力,促進林業全面提質增效,種好每棵樹,管好每片林,護好每座山,以科技創新提升千島湖森林生產力,以高質高效森林結構提升千島湖森林吸引力,在新時代林業現代化建設征程上充分展現千島湖森林的風采。
參考文獻:
[1]胡沁沁,周穎,華春霞,等.浙江農林大學校園外來入侵植物及其入侵風險等級評估[J].雜草學報,2021,39(2):28-35
[2]朱峻熠,胡軍飛,歐丹燕,等.浙江普陀山外來入侵植物組成及危害現狀[J].浙江農林大學學報,2020,37(4):737-744
[3]汪一洪,朱志柳,余麗慧,等.浙江景寧自然保護區外來入侵植物調查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22,50(8):94-96
[4]杜云安,唐小美,張志雄,等.臨澧縣外來入侵植物的調查分析[J].湖南農業科學,2022(5):51-54
[5]支華,耿合雷,顧卿先.凱里市外來入侵植物調查[J].雜草學報,2021,39(4):17-23
[6]杜云安,唐小美,張志雄,等.漢壽縣外來入侵植物的調查分析[J].湖南農業科學,2022(6):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