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考生如何抓住第三輪復習的有限時間,讓自己的備考更高效、應考更從容?以下幾件事迫在眉睫。
1.復習“錯題本”,攻克“盲點”
考生要把三年來累積的“錯題本”拿出來,每天有計劃地“精讀”或“掃描”一遍,在第三輪復習中像“溫固命門”一樣全部“溫固”完。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凡是以前錯了的題目,應該就是自己的薄弱環節、知識盲點所在。在備考時略過已掌握的知識、問題,集中寶貴時間與精力來“回望并知新”無疑是最佳的選擇。考生通過這樣的方式把重點、難點知識有機統合,就能夠形成完整的知識網絡。
2.博覽書報刊,兼收并蓄
比做對題目更重要的,是練就理解題目、調用知識積累解決問題的能力,因為高考考查的是考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考生與其沒完沒了埋頭做題,不如多騰出時間學習有用的知識。從近幾年的高考試卷來看,“活”題、開放性試題在逐年增加。可見,考生利用一些難得“自主”的時間閱讀一些書報刊,不僅能為自己高考作文積累素材,開闊視野,打開思路,而且對解答閱讀題和語言運用題也有很大裨益。
3.揚長避短,同伴互助
在沖刺階段,有的考生因為怕浪費寶貴時間,就各自奮戰、獨立攻關,而對別的同學遇到難題需要幫助的時候不理不問,漠不關心。實際上,別的同學不會的問題,你可能也會遇到或因“輕視”而遺漏。如果大家能共同攻堅克難,反而都會得益。這樣的復習其實是一種“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同伴互助”“互利共贏”才是利好做法。
4.回放“電影”,一問一答
這是指考生在上學的路上、吃飯的間隙、每晚睡覺之前的碎片化時間里,對每天學習的內容如過電影一樣進行“回放”“定格”“特寫”和“聚焦”,如果記憶模糊或是回憶不起來,就要及時查看書籍、資料,以便喚起記憶、查漏補缺。在上課之前或課間等短暫的時間里,同桌或好友之間可以經常性地針對某一專題知識相互一問一答來復習。臨近考試,考生常常會感到所有知識、內容似乎都已經掌握了,沒有復習的必要了,出現不知道如何復習的狀況。這時候,同學間一問一答的復習形式能夠幫助自己找到“盲點”,使復習收到更好的效果。
備戰高考、復習沖刺的方式多種多樣,不一而足,考生要講究學習方式、方法的靈活、創新和高效。相信考生通過充分備戰,會在高考中交出滿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