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玲

摘要:“雙減”政策的實施要求學校和教師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確保學生在校內學足學好,強調要提升學校課后服務水平,滿足學生們的多樣化需求。文獻研究顯示,我國各個省市、學校對于“雙減”政策的落點實施及課后服務的工作內容不盡相同,總體上心理活動課在課后服務中應用不足。為落實“雙減”政策、拓寬課后服務內容、切實助力學生發展,可將同伴關系作為課后服務的切入點,把心理活動課結構化,使其在課后服務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關鍵詞:“雙減”;課程結構;同伴關系;疫情復學
中圖分類號:G4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2684(2023)12-0022-04
一、對“雙減”和課后服務工作的理解
2021年7 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正式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簡稱“雙減”。“雙減”要求學校和教師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確保學生在校內學足學好,也強調要提升學校課后服務水平,豐富課程資源,做好協同育人。滿足學生的多樣化需求。所以“雙減”之后必然會有“雙加”,這個“雙加”一是“加強學校課內外教育對青少年的綜合素養和身心健康的促進”,二是“加強學生校外文體、科技、勞動、社區服務等活動以構建朝氣蓬勃的校外素質教育氛圍”。學生待在學校的時間延長了,學校和教師有了更多的課后服務時間,同時也承擔起了更大的責任,一旦這些課后服務效率不高或者效果不好,不但浪費師生的時間,還有可能變相增加學生的學習壓力,讓他們產生厭學棄學的情緒,和國家的政策南轅北轍。所以提升課后服務水平,滿足學生更加多樣的需求,成為落實“雙減”政策、將學生留在校園最重要的任務,也是每一個教師都要思考的問題。
二、從文獻搜索中看課后服務
我國各個省市、各個集團和學校都在用心發展自己的課后服務體系。通過文獻搜索和整理可以看到這一工作大概的發展方向,了解不同學校、各個學科對于“雙減”的思考以及將政策落地的過程。在探究過程中發現了以下幾種主要做法。
(一)課后活動是課堂學習的精彩補充
“雙減”減的是機械訓練、反復刷題,增的是教師精心設計的豐富有趣的學科課外活動,通過活動激發學生興趣,促進學生對學科知識的理解。其目標是保證教學質量。比如數學主題的課后活動課可以從閱讀分享數學繪本、開口讀數學、創作數學小報等方面開展[2]。
“雙減”后像這樣以各學科知識為核心設計的各種課后服務活動占據了主要陣地,這樣的課后活動可以解決部分學生“吃不飽”“跟不上”的問題。在文獻搜索中,各個學科的相關經驗分享占整個“雙減”和課后服務相關文獻的85%以上,這些作者把語文、數學、英語、物理等多個學科活動融入課后活動中,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學科課外活動,其目的是合理減輕作業負擔,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學科知識,深入理解學科內容。
但是多數課后活動的效果并不盡如人意,核心問題是課后服務作為課堂教學的有益延伸,其有效性受諸多條件制約,比如資金、人員、環境等。而且這樣的課后服務其目的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知識學習水平,很多活動仍然是以“聽、說、讀、寫”為主,比如繪本閱讀、制作數學小報等,并沒有真的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
(二)減輕作業負擔,增加體育運動時間
在這里把體育單獨從其他學科中提出來,是因為它對于“雙減”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雙減”政策特別為學校體育發展贏得了時間和空間,文獻中有很多篇幅都是關于提倡在課后活動中增加體育活動,暢談如何充分把握這一有利機遇,采取有效措施促進學校的體育發展,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雖然也會有場地、師資、設備、資金等各種問題的困擾,但是增加體育活動幾乎是所有課后服務活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主題。
(三)校內外聯動,拓寬課后服務的途徑
一些學校在嘗試拓寬課后服務的途徑,內外聯動,讓更多社會資源進入校園,包括積極利用社會資源、家長資源、社區資源等。雖然因為規則、傳統的欠缺,讓其在實踐和推廣上存在困難,但這畢竟為我們的課后服務組織方向開拓了視野[6]。
(四)自主選擇課后服務,真正做到豐富多彩
還有一些省市和學校嘗試把課后服務的選擇權還給學生,為他們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普、文藝、體育、技術、閱讀等興趣小組及社團活動,增強課后服務的吸引力,真正做到興趣優先。比如一些學校會開設各種選修課,如果選擇的人少則自然淘汰,選擇的比例大則保留下來長期開展,這樣雖然教師辛苦一些,但是學生開心、受益,家長認可、滿意。缺點是課程條件和軟硬件支持有很多學校難以達到,經驗不好推廣。
(五)特色課后服務主打專業路線
有些學校會主打某一主題的課后服務,比如藝術[4]、廚藝、農業等。讓學生在更加充沛的可支配時間里受到更多的相關知識的熏陶,這也是一種非常好的嘗試方向,一些資源沒那么豐富的學校若能找到自己的優勢,朝某一方向努力發展積累,只要時間夠長,總能產生一定的效果。雖然看似選擇面窄了些,但是可以持續有效、有針對性地發展某一種能力,對于學生來說也很有收獲。
(六)心理活動在課后服務中應用不足
在“雙減”背景下,各個學校的課后服務都在如火如荼地進行,大家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但在知網中用“課后服務”+“心理活動課”或“心理健康課”的詞條搜索文獻得到0條結果,搜索“課后服務”+“心理”的詞條只得到51條結果,而且其中沒有看到一篇關于心理工作與課后服務相關的研究和論文,用“雙減”、“課后服務”和“心理”搜索相關的文獻,得到文章36篇,其中只有2篇的標題含有“心理”,其中包括《“雙減”背景下校園心理劇應用于初中生親子關系團體輔導的實踐探索》和《“雙減”政策下教師、家長及學生心理調查研究》。使用“課后服務”+“團體輔導”的搜索結果也只有3篇文章,顯示出心理活動課尚未應用于課后服務中。
三、心理活動應該而且可以在課后活動中更好地發揮助力
(一)心理活動課的目標與“雙減”的大目標相一致
“雙減”減的是中小學生在校負擔,主要有以下三種:課程與作業的負擔,思維與理解的負擔,考試與排名的負擔。而減負的目標是為了提升學生的身心健康水平[3]。減之后加什么?有的加學科活動,這是知識層面、智力層面的增加;有的加體育活動,這是身體健康層面的增加;那么也應該增加心理活動,這是心理健康層面的增加,讓它促進學生的積極情感體驗,增加學生的交流與合作。減負的目標是為了提升學生的身心健康水平,那么心理健康這一部分也不容忽視,心理活動課可以在課后活動中大顯身手。
(二)心理活動課易操作、易推廣
心理活動課是以團體活動為主要形式的課程。這些團體活動內容非常豐富,可借鑒的東西也很多,比如團體輔導活動、各種游戲、卡牌等,只要能為主題服務都可以嘗試設計。而且很多心理活動課對于場地要求不高,室外可以,室內可以,空間大可以,沒有空間教室里也可以,只要有細致的方案,操作起來并不困難,推廣性強。通過我校的具體實施可以看到:學生對心理活動課的反饋好,滿意度高,真正能讓學生減壓放松。
(三)心理活動課可以助力學生發展
1991年,冰心先生為北大附小親筆題詞“專心地學習,痛快地游玩”,這是對教育最深刻的領悟。現在很多學生之所以出現網絡成癮、拒學厭學等問題,是因為這些孩子平時很少痛快地玩,不知道如何在合作中與同伴一起進行有組織有規則的、需要面對面溝通與分享合作的游戲。讓學生在真正的與人合作的游戲活動中體驗愉悅是課后活動的一個重要思路,而心理活動課可以達成這一目的。
法國社會學家羅杰·凱洛伊斯(Roger Caillois)明確地將“玩”的特征歸納為:(1)有趣,游戲讓參與者愉快; (2)分隔,游戲在時空上與日常生活相分離;(3)懸念,游戲結果是不確定的;(4)非生產性,游戲無功利性的實用價值;(5)有自己的規則,游戲規則不同于日常生活的規則;(6)虛構的真實,游戲虛構的真實使人沉浸其中[5]。
綜上所述,心理活動課不僅能帶來積極的情緒情感體驗,還能促進學生的溝通與合作,發展同伴關系,這些都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
四、心理活動課怎樣在課后活動中發揮作用
(一)將同伴關系作為課后服務的切入點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修訂)》中指出:中小學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隨著生理、心理的發育和發展、社會閱歷的擴展及思維方式的變化,特別是面對社會競爭的壓力,他們在學習、生活、自我意識、情緒調適、人際交往和升學就業等方面,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心理困擾或問題。因此,在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需要,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高舒[1]在研究中發現,高中學生的問題主要包括同伴關系、情感問題、家庭問題、自卑心理、學習問題、手機問題、師生交往、情緒困擾等 15 個種類。其中同伴關系是僅次于學習問題的第二大問題。而且同伴關系與學生的很多問題如自卑心理、個性問題、心理創傷等呈正相關。也就是說同伴關系是關乎學生發展的大事要事。這與筆者在工作中的經驗非常一致:在我校的求助者中,同伴關系是他們尋求心理輔導最重要的原因。所以在課后服務中,心理活動課可以同伴關系為切入點,通過為學生創造輕松的、帶有游戲氛圍的課堂環境,讓學生能夠有機會發展同伴關系,促進他們進行更輕松的交流與合作,幫助學生形成更美好的同伴關系氛圍。
在疫情暴發期間,學生們有很多在線學習的時間,這讓同學之間的交流與互動時間大幅度縮短,直接影響了學生的情緒甚至是互動方式。所以復學后的課后服務工作更應該重視心理活動課所帶來的有目的、有組織的學生互動和交流。因為心理活動需要全員的參與,每一個人都是被需要的,都要參與其中,學生在整個活動中處于主體地位,這些特點非常符合課后服務對學生心理健康的促進要求。
(二)設置具體的課程結構和活動示例
要使心理活動課對課后服務產生支持作用,需要進行課程建設,構建一套完整的適合學情的課程系統是重中之重。下面是我的一些實踐和思考(見表1)。
1.課程結構主要分為五個單元:分別是相互認識、溝通熟識、深入了解、互助合作、表達情感。每個部分雖然不是完全區隔獨立的,但每個部分會有側重的主題,每個主題會有不同的活動進行支持。
2.活動課具體實施過程需要注意的問題
(1)前期準備要完善細致。在活動的具體實施過程中,看似很簡單的步驟也需要非常細致地策劃和設計,要在不斷的實踐過程中修改。每一節活動課都要有明確的活動目標,要有支持目標的適合學生操作的活動設計,要有活動的情感要求和具體操作要求,要寫清活動每一個環節的指導語,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夠完全理解。提前準備好材料或者學案,只有多方面都準備完善的活動才能產生更好的效果。
(2)要讓學生了解活動的作用和意義,增加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動員工作非常重要。
(3)要關注學生的情緒和反應行為,教師積極予以反饋,這樣會讓活動的效果更加明顯。
(4)強調規則且用好規則,讓學生從心里認可這一規則會讓整個活動更加有組織、有效率。
(5)在活動后很多學生會有想法,要留出一些時間讓學生分享感想、談感受。
五、結語
雖然心理活動課本身有很多優點,對于課后活動也是一種非常好的支持形式,但是在操作過程中需要有比較高的掌控力,需要提前用心設計課程系統,而且后期要不斷實踐不斷完善,這需要心理教師更多的合作與努力,當然也需要學校和上級教育機構的重視和支持。某些學校可能存在師資等問題,也有可能存在人們對心理工作的誤解,但這確實是一個很好的還沒被大家充分論證和實踐過的思路,需要我們去嘗試,這會對學生產生更大的助力,也一定會對課后服務產生更大的推動力。
參考文獻
[1]高舒. 從心理輔導個案的角度看高中生常見的心理問題種類及成因[J].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22(19):23-27.
[2]韓文宇,張曉龍.“雙減”背景下學科課外活動的設計——以小學數學為例[J]. 基礎教育課程,2022(07):28-32.
[3]周洪宇,齊彥磊.“雙減”政策落地:焦點、難點與建議[J]. 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43(01):69-78.
[4]朱靜.“雙減”背景下開展藝術類社團活動的思考[J]. 小學教學研究,2022(15):58-60.
[5]專家組.“雙減”政策與學校體育發展[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21,45(11):1-15.
[6]趙欣. “雙減”背景下的課后服務活動優化——構建學生與真實世界的聯系[J]P.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22(01):29-31.
編輯 / 黃偲聰終校 / 于 洪 石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