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巍 陳敏亞 朱萍 陸群
[摘 要] 醫科大學的本科生是醫學創新驅動的生力軍。醫學生本科階段創新教育在南京醫科大學已開展多年,南京醫科大學本科階段的創新教育在本科生導師制、“雙創”培訓計劃的基礎上逐步建立和完善。為了解醫學生本科階段創新教育對研究生學習的影響,對參與本科階段創新教育現已轉入研究生學習階段的學生及其研究生導師進行回訪,探討醫學生本科階段創新教育對研究生學習的利弊,并對今后的創新教育工作提出建議,優化醫學本科生創新教育工作。
[關鍵詞] 醫學生;創新教育;本科;研究生
[基金項目] 2020年度無錫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適宜技術項目“成立孵化中心平臺對建設基層內分泌特色專科的技術應用”(T202020)
[作者簡介] 朱曉巍(1979—),男,江蘇無錫人,博士,南京醫科大學附屬無錫人民醫院教育處副處長,主任醫師,主要從事內分泌代謝學、醫學教育管理研究;陳敏亞(1969—),女,江蘇蘇州人,學士,南京醫科大學附屬無錫人民醫院教育處處長(通信作者),主要從事醫學教育管理研究。
[中圖分類號] G640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4-9324(2023)12-0185-04 [收稿日期] 2022-04-18
“創新”一詞一指創立,二指首先,最早出自《南史·后妃傳上·宋世祖殷淑儀》:“據《春秋》,仲子非魯惠公元嫡,尚得考別宮。今貴妃蓋天秩之崇班,理應創新。”創新是個人、團體乃至國家不斷前行的原動力[1]。大學生思維活躍,精力旺盛,是創新驅動的生力軍[2]。“十二五”期間,我國在國家層面推動并實施大學生創新創業(簡稱“雙創”)訓練計劃。根據2011年7月《教育部 財政部關于“十二五”期間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要求支持在校大學生開展創新創業訓練,提高大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3]。2012年1月,《教育部關于批準實施“十二五”期間“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2012年建設項目的通知》批準多項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支持建設經費[4]。
國家級大學生“雙創”訓練計劃內容包括創新訓練項目、創業訓練項目和創業實踐項目三類[5]。鑒于醫學高等教育培養周期長、學科分類細、醫藥類科技成果轉化慢等因素,醫科大學的創業訓練項目和創業實踐項目發展相對緩慢,更注重對醫科生的創新訓練[6]。本團隊自2016年起,參與我校醫科生的創新訓練項目,累計培訓醫學本科生超50人,其中已有20人轉入研究生階段的學習,通過電話隨訪、座談、問卷等形式,和已攻讀研究生學位的學生及其研究生導師進行交流,聽取其對醫學生本科階段創新教育對研究生學習的影響的真實想法和建議。現將此次調研結果與同行分享,以期共同促進醫學生的創新教育。
一、醫學生本科階段創新教育的實施方案
南京醫科大學本部及各附屬醫院從2016年起實施臨床醫學“5+3”一體化專業學生的本科生導師制。大學一到三年級的醫學生在本部學習醫學基礎知識和通識教育,四、五年級的醫學生在各個附屬醫院學習臨床知識和技能。本科生導師制是給每位學生在本科一年級到三年級配備基礎醫學導師,本科四年級到五年級配臨床醫學導師。本科生導師除負責督促學生的常規課程學習之外,還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具備一定科研條件的本科生導師,從一年級開始就可要求本科生跟隨研究生參加研究生組會,并明確科研方向。我校團委和教務處利用寒暑假,每年組織2期“雙創”訓練營,訓練營一般為期一周,有內容豐富的專家講座、分組討論、實踐操作等。通過短期集中培訓,低年級本科生對醫學科學研究和創新思維有初步的認知。
除由學校組織的“雙創”培訓計劃外,學生還自發聯系導師,盡早進入實驗室開展創新實踐活動。為了保障本科生創新實踐活動的順利開展,我校各個學院和具備科研平臺的附屬醫院均設立了“雙創”實訓中心,從科研空間、實驗設備、教培人員、科研經費等方面保障本科生課外科研創新活動的展開。以本團隊為例,每位導師每年招收1名臨床醫學“5+3”一體化專業學生和1名毛遂自薦的學生,三個年級共計培養6名本科生。對于一年級學生,要求其閱讀文獻,熟悉實驗室環境和儀器,培養口頭表達能力,確定創新研究方向和科研課題;對二年級學生,要求他們開展科學實驗,掌握實驗技能,培養觀察科學現象和分析底層機制的能力;著重培養三年級學生的論文寫作能力,對部分創新能力較強的學生進行英文論文的寫作訓練。經過三年系統的科研訓練,這些本科生初步具備了獨立開展創新實踐的能力。在三年級升至四年級的暑假,本科生導師會結合各位學生的興趣,將其推薦給臨床教學單位(各駐點班教學醫院)的不同科室。在四年級和五年級兩年的臨床學習過程中,基礎導師和臨床導師為培養同時具備基礎科研能力和臨床實踐能力的復合型創新人才通力合作、共同指導。
學期時間分配上,每個學期約20個教學周,前15個教學周內,學生用于創新科學實踐的時間較充裕。有部分本科生利用晚上和周末的時間在實驗室參與科學實驗,每周在固定時間參加本科生導師所在課題組的組會,會開展類似研究生的讀書報告和實驗進展匯報活動。由于給本科生設計的科學實驗往往難度較低,且允許有較長時間的間隔,所以每天有1~2小時的實驗時間即可保障該創新科學研究的順利實施。從第16個教學周開始,即臨近學期末,各門課程的期末考試陸續開始,本科生也會將學習重點轉為本科課程學習,相應地減少創新科學研究的時間。待期末考試結束后,學生利用寒暑假全身心投入創新科學實驗,寒暑假也是每位本科生取得創新科學實驗成果的集中時間。
經過3年規范的科學培訓,這批醫科生轉入本科四、五年級臨床課程的學習。臨床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學生需要到各個臨床科室輪轉,接觸不同的病例,其課程學習時間往往不固定,所以用于課外創新科學研究的時間也難以保證。另外,由于各附屬醫院的科研平臺較高校稍顯不足,因此,本科生導師往往會為本科生設計偏重臨床數據統計的創新科學研究課題,本科生可以充分利用課余時間進行病歷資料的整理、患者預后的隨訪、統計數據的分析、學術論文的撰寫等工作。總之,認真全面地參與本科階段創新教育的醫學生經過五年的系統性科研訓練,完全可以勝任任何嚴苛的科研學習或工作。
二、本科階段創新教育對研究生學習的影響
本團隊對早期接受創新教育且現已轉入研究生階段學習的20位學生進行回訪,所有受訪的學生一致認為早期接受創新教育對現階段的研究生學習利大于弊。主要有益之處有:(1)提高了主動學習和鉆研專業知識的意識;(2)提升了深入思考、資料搜集整理、語言表達等能力;(3)培養了開拓進取的精神和團隊協作能力;(4)積累了科研實踐經驗,提高了抗挫折的心理素質。學生在創新實踐的過程中,主要掌握的知識點和技能包括初步了解“雙創”項目的基礎理論知識、查閱中英文文獻資料的方法、科技綜述和研究論著的寫作思路和方法、PPT制作和成果展示的技巧、基礎的實驗操作(Western blot、PCR、細胞傳代等)、語言表達能力等。此外,這些經歷了創新教育的學生在心理建設方面也取得了不小的進步,大多數學生鍛煉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學習中出現問題時能更好地從多角度思考問題,找尋答案,得到的結果更全面;部分學生經歷了從一開始對英文文獻的畏難情緒,到從容面對,再到能夠大量閱讀、總結歸納英文文獻,體會自己在英文文獻閱讀和綜述寫作方面的進步;學生逐漸養成了互幫互助、團結友愛的整體協作精神。學生對早期接受創新教育顯然持認可態度,然而早期實施創新教育并非沒有缺陷。第一,“雙創”活動十分消耗時間,對學習有一定的影響。學生通常每周都有一天到一天半的時間用于創新實踐活動,暑期科研實踐時長約一個月。尤其臨近期末,創新實踐活動會影響學生的備考復習。第二,由于醫學基礎科研的周期較長、任務艱巨,后期會出現學生動力不足、時間緊張的情況,難以平衡學習和生活。第三,因為醫學創新活動的特殊性,需要搜集大量臨床標本,學生需要頻繁往返于學校和醫院,耗費了較多的時間和精力。
本團隊與上述學生的研究生導師進行了當面交談或電話交流,研究生導師一致認為,經歷了早期創新教育的學生的科研思維、創新能力、實踐操作水平、論文寫作和表達能力均普遍優于其他研究生。這些研究生導師(均為我校附屬醫院的臨床醫生)希望本科生導師持續培養并輸出優質的生源到其科室攻讀研究生學位。以一位在南京醫科大學附屬無錫人民醫院攻讀碩士學位的學生為例,經過本科階段五年系統的創新教育訓練后,其在攻讀研究生學位階段取得了豐碩的成績,已經發表了10篇SCI學術論文,7篇中文論文,5篇會議論文,申報3項發明專利。很多人對這位研究生短期內取得如此多的學術成績表示質疑,但是他的老師和同學都非常清楚,該同學充分利用了附屬醫院的臨床資源和數據,腳踏實地,親自完成了上述科研工作。據這位研究生自述,他現階段取得的成績歸功于本科階段五年系統的創新教育訓練和附屬醫院完備的臨床數據。除了這位研究生之外,參與本次調研的20位學生也取得了較優秀的成績。大多數研究生在研究生一年級末有學術論文投稿,研究生二年級已有學術論文發表。由此可見,我校開展的醫學生本科階段創新教育的教學效果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三、對醫學生本科階段創新教育的建議
醫學本科生、本科生導師和研究生導師對早期開展創新教育尚有一些建議。學生的建議如下:第一,開設與“雙創”有關的課程,大規模教授本科生“雙創”的要點和技巧,縮短項目周期、簡化項目要求,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第二,適當壓縮基礎課程授課學時,增加創新科研活動的時間。第三,支持寒暑假“雙創”訓練,使留校時間更加靈活,支持跨學院合作。第四,對于創業類項目,學校可開設一些選修課用以講授一些商業運行模式,指導學生撰寫創業計劃書。由上述建議可見,學生充分肯定醫學生本科階段創新教育,并期望通過更系統和全面的創新教育學習,不斷提升自我綜合能力。由于醫學創新創業項目的總體研發周期較長,我校目前重點開展創新培訓,創業教育的訓練尚處于起步階段。創新的最終目的在于轉化,醫學轉化項目是醫學創業的重要發展方向。如何從本科生的靈活學制探索、創業項目的學分認定、創業導師的遴選等諸多方面提升我校學生的創業能力,是我校現階段“雙創”教育亟須解決的問題。本科生導師和研究生導師對早期開展創新教育的建議如下:第一,學校和附屬醫院充分肯定“雙創”教育,改變了以往重科研、輕教育的現狀。第二,學校和附屬醫院給予“雙創”教育更高的經費投入,隨著科研成本的不斷提高及參與“雙創”教育學生數量的增多,學校和附屬醫院原定的教學科研經費已經不足以支撐現階段的創新科學實驗。第三,導師同樣希望開展醫學項目創業培訓,幾乎所有的導師都是醫學或生物學背景的學者,缺乏公司經營理念,所主導的待轉化的醫學項目亟待落地。從以上建議來看,教師和學生的建議和期望是一致的,都期望我校的創新教育和創業活動同步發展,齊頭并進,希望醫學科研成果能夠造福更多患者。本團隊將繼續取長補短,全面參與和推進醫學本科生創新教育,為國家培養高素質、復合型創新醫學人才貢獻綿薄之力。
參考文獻
[1]袁泉.口腔醫學創新班導師制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21(11):32-33.
[2]盧佳,崔志偉,成功.醫學院校大學生雙創工程的現狀與對策[J].教育教學論壇,2021(42):41-44.
[3]教育部 財政部關于“十二五”期間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教高〔2011〕6號[A/OL].(2011-07-01)[2022-03-12].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107/t20110701_125202.html.
[4]教育部關于批準實施“十二五”期間“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2012年建設項目的通知:教高函〔2012〕2號[A/OL].(2012-01-20)[2022-03-12].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5664/moe_1623/s3845/201201/t20120120_130542.html.
[5]劉筱瑩,陳繪宇,滕騰,等.醫學本科生早期科研能力培養的實踐與效果問卷調查[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21(11):6-7.
[6]郭靜,周蓉,李迎春,等.淺談培養臨床醫學本科生創新思維的實踐策略[J].教育教學論壇,2019(51):87-88.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Innovative Education in Undergraduate Medical Students on Postgraduate Study
ZHU Xiao-wei, CHEN Min-ya, ZHU Ping, LU Qun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Affiliated Wuxi Peoples Hospital, Wuxi,
Jiangsu 214023, China)
Abstract: Medical undergraduates are the new force driving innovation for medicine. The undergraduate innovative education for medical students has been carried out in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for many years. The undergraduate innovative education is gradually established and improved on the basis of undergraduate tutorial system,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ve training plan.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impact of innovative education for medical students during their undergraduate studies on their postgraduate studies, a follow-up visit was conducted to students and their postgraduate supervisors who participated in innovative education during the undergraduate stage and have now transitioned to the postgraduate study stag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innovative education for medical students during the undergraduate stage on their postgraduate studies were discussed, and suggestions were given for future innovative education work to optimize innovative education for medical students.
Key words: medical undergraduates; innovative education; undergraduate; postgradu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