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蘭玉
近年來,國家大力推進數字中國建設,很多傳統行業如汽車、建筑、制造業等都在向數字化方向轉變,出版社也不例外。隨著數字文化消費需求的持續增加,數字出版異軍突起,其作為新興文化業態的重要支柱,成為推動出版業快速高效發展的重要動力。現結合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在“首師優字”智慧書寫平臺方面的探索、實踐和成果,深入探析新時代數字出版的轉型及路徑研究。
數字出版轉型的背景
傳統出版社在向數字出版轉型的過程中遭遇困境
紙媒出版社在傳統出版行業中占據重要地位,但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受新媒體、新技術革新的影響,紙媒出版社的主導地位被動搖,很多網絡商家利用自身優勢,加入數字出版和數字化建設的隊伍中,這對傳統出版社而言是一個重大威脅。傳統出版社的發展遇到了阻力,進入了瓶頸期。傳統出版社由于缺乏對數字內容、數字產品的深入挖掘和創新,很難從傳統的編校體系中走出來并進行改革創新,這是制約出版社轉型的重要因素。同時,對新技術的認識和開發不夠,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傳統出版社向數字出版轉型。
漢字書寫缺乏規范指導,傳統書法出版需要開拓新產品
隨著數字化時代的到來,鍵盤代替了書寫,教師板書也被PPT所取代。新政策將文字的整理及積累定為基礎型學習任務群,書寫的作用被突出強調。但漢字書寫實施指導細則仍然沒有給出詳細的指示,書寫任務仍處于有目標、無指導的尷尬境地。社會關注及內容體系化的缺失都使漢字的書寫受到了限制,同時,由于缺乏專業指導和規范化培訓,學習者的書寫效果不佳。此外,受到學習環境、學習工具、師資等的影響,漢字書寫資源很難在多環境、多情景中使用,容易造成資源浪費。當前,教師需要提升書寫教育能力,學生則需要規范書寫,因此,傳統書法出版必須走出舊模式,開拓新產品,運用新技術,探索模式創新。
推動數字化發展是出版社的使命擔當
數字化時代已然到來,各行各業紛紛向市場化、融合化、數字化轉型,以便利、量化的產品服務用戶。作為高等師范院校出版社,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承載著培養優秀人才、出版精品書的使命。落實到數字化轉型的行動中,出版社不僅要出版字帖、書法等相關紙質精品圖書,還要引入先進技術,綜合發展、協同創新、統籌布局,為書法文化的傳播和發展創造更大的空間。
數字出版轉型策略
采用數字化技術,創新產品形態
為實現書寫多層次深度發展,做到知識服務的個性化、輕量化、精準化,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組織團隊、聯系專家,高效完成了線上書寫視頻的錄制;將“首師優字”產品與配套字帖相匹配,出版了有聲圖書;還對書寫過程的講解視頻進行詳細擴展,增加了測試、評價、互動、展示等功能,最終完成了對“首師優字”App這一產品的研發。
樹立創新型理念,轉變出版模式
在信息化發展的過程中,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充分利用高校學術教育背景,樹立創新改革理念,秉承“師范為本”原則,尋求多元化發展,加快數字化出版的建構和統籌布局。高效組建專家與師資團隊,對“首師優字”平臺的開發進行全面指導。為了解決書法教育所面臨的問題,專家與師資團隊深入實踐,走進全國各地中小學,精心調研,了解用戶需求,同時轉變傳統出版模式,為平臺產品研發提供技術支撐,進行多產品形態的一體開發,設計了“首師優字”書寫平臺方案,實現了書法數字出版的全面轉型升級和改造。
踐行實踐,推廣數字化產品
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在長期的探索實踐、轉型升級和融合發展中,形成了一定的品牌優勢,構建了社會公信力,獲得了全國多地學習者和使用者的認可。審美情趣培養被融入“首師優字”數字產品方案中,起到了傳播優秀傳統文化的作用。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通過開展書法進各地中小學校園的試點行動,在河南信陽、寧夏銀川、北京海淀、北京密云等地踐行實踐方案,打造個性化的服務產品,從而極大地提升教師的書寫教育能力,也幫助學生有效地規范了漢字書寫的能力,夯實了書法教育。
數字出版產品再構
整合構建學材,開發融媒產品
堅持“以學習者為中心”的理念,“首師優字”以著名書法藝術家歐陽中石的“六法”理論為基礎,立足于中小學學生,優化整合漢字書寫資源,對漢字書寫學材進行再構建,整合漢字所蘊含的審美元素和傳統文化內涵;融合現代技術對學材進行整合建構,采取云端服務模式,開發出“首師優字”智慧書寫平臺;將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充分融入漢字書寫中,打通迅速提升學生漢字識寫能力的“最后一公里”。在“首師優字”的協助下,教師不再需要具備專業的書寫能力,學生也只需要一張紙就能完成書寫任務,其助力師生輕松實現互動,使得教師能夠通過平臺及時發現學生的不足。平臺能夠全程捕捉學生的數據,實時生成畫面,為學生書寫能力的持續提高提供服務和引導。
拓展廣度和深度,提升漢字書寫水平
通過多年的試點實踐,“首師優字”智慧書寫平臺成效顯著,有效提升了教師的書寫教育能力,拓展了漢字書寫教學的廣度和深度,提升了學生漢字書寫水平。
數字出版的轉型成果
研發數字化產品,轉變教學模式
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以滿足學習者的需求為中心,邀請專家在黑板上書寫粉筆字板書,同時將展示過程錄制成視頻,出版紙本字帖,并將配套視頻二維碼印制到字帖上,由此,學生便可以掃描二維碼觀看學習并完成練習。此外,利用AI技術打造的“首師優字”App包含必學的七千多個漢字及其對應的書寫視頻和音頻,其通過人工智能技術賦能數字產品,對漢字進行精細化測評,極大地提升了首師優字App的應用效果。
探索整體化方案,實現產品的良性循環
在數字化轉型升級過程中,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不斷創新,探索整體方案,努力實現數字化產品的良性循環。“首師優字”App包含六個環節:為學習者提供整套規范的測試評價方案,此為測;從技法、教法兩方面幫助教師開展書寫課,此為培;為教師提供書寫平臺和整套專家精品資源,指導學生書寫,此為教;為學生提供平臺,讓其接收并完成學習任務,上傳作品,此為學;學生跟著字帖逐日“練習”,提交作業后得到多維度的“評分”和專家“點評”,從而實現測、陪、教、學、練、評六個環節的良性循環。
發揮AI技術作用,展現轉型成果
出版社以“政、產、學、研、用”為原則,尋求一體化發展,利用數字技術完成測評并及時給出評價報告,并有針對性地提出指導意見。同時通過定期組織活動大賽,激發青少年的書寫興趣,讓更多學生成為“首師優字”書寫平臺的用戶,并從中受益。這樣的轉型,既服務了師生,也實現了出版社的發展。
反觀數字出版的轉型
堅持科技賦能,注重文化發展
在數字產品的研發過程中,應全方位融入多學科核心素養,提升人文教育水平,融合傳統文化教育和審美教育,挖掘漢字的文化內涵和文化力量。書寫教育既要強調書寫技法、書寫要求和書寫規范,又要重視文化的傳播和傳承,始終貫穿深厚的文化內涵。這要求出版社關注教育動向、行業動態及相關政策法規,根據政策積極調整出版方向,轉變思路,堅持改革創新;同時要注重知識服務,讓用戶在使用App中的學習資源的同時,感受到高品質的VIP服務。
優化資源配置,搭建聯動橋梁
借助云端服務,積極調動自身的優質資源,通過動態化的數據建設和數據管理,呈現出線上活動的相關動態數據。通過組織豐富多彩的書寫活動,家校互動,搭建家校溝通橋梁。“首師優字”App搭建了大學與中小學資源聯動的橋梁。
優化產品形態,探索出版新出路
檢驗轉型效果的重要指標之一是用戶體驗。只有高效、簡潔、個性化的產品才能滿足使用者的實際需求。優化產品形態,提供便捷服務,完善用戶體驗,讓學生輕松自在地學習,讓學生愛上書寫。在使用“首師優字”App時,使用者不需要添置額外的設備,也不需要支付額外費用就能提升書寫水平,并在短期內取得成效。同時,“首師優字”App通過大數據云端服務分析用戶使用情況,高品質陪伴用戶成長。未來,陪伴式的書寫知識服務將成為日常,這或許可以成為書寫出版的新出路。
融合發展,多元開發
因書寫出版數字化轉型的特殊性,其具有更高的挑戰性。出版工作者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出精品書;充分認識到書寫對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性,鼓勵自身團隊和專家隊伍立足于學生發展,研發創新,整合融媒產品,借鑒多元開發,推動出版社向融合化、大眾化、市場化發展。
數字出版的成效
精準對接,優化使用效果
“首師優字”App通過模式創新、機制引導,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通過資源共建、知識分享,推動了師生互學互動,提升了其各自的能力。人工智能的運用和信息技術環境的創建,使老師能夠進入信息化場景,通過提升自身能力和水平,促進自身信息化素養的提升。“首師優字”App通過提供個性化服務,匹配學生的個性化需求,為學生解決遇到的實際問題。
優化資源配置,促進優質資源的高效應用
“首師優字”App采用軟硬件相結合的方式,提供教育平臺和專家資源,使學生和教師只需進入平臺就能進行學習,大幅節省了信息化建設成本。其通過激勵機制、社交機制、互動機制,助力資源共建,促進優質資源的高效互通。
廣泛覆蓋,服務師生
“首師優字”App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其精細測、廣覆蓋、信息化、低門檻的特征,在全國大面積推廣應用,被教育部評定為“經典潤鄉土計劃”的重點項目。當前,“首師優字”App已服務并覆蓋至全國范圍,獲益師生眾多。在“首師優字”App出版融合發展工程的指導下,大多數教師和學生的書寫能力都在短期內得到了提升。
數字出版前景展望
政策制度體系將加快完善
近年來,與數字出版相關的政策文件頻出,研究者對政策導向給予高度關注。《出版業“十四五”時期發展規劃》指明了未來一段時期出版業發展的方向。二十大報告中提出“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這表明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已成為黨和國家的重點任務。政策的完善和行業指導將使“首師優字”App的發展更加有章可循,也將更便于地方教育部門、學校依據相關政策培養書法教師,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書法水平。
將加速構建科技創新支撐體系
上級部門將在出版科技創新方面給予更多的指引和幫助,引導出版單位進一步加強技術研發和革新,努力提升在關鍵領域的革新能力和研發能力,提升數字內容和數字服務供給水平,以科技驅動創新。與此同時,出版單位作為科技創新應用主體的地位將進一步得到提升,“首師優字”App采用先進科技,通過動態資源運用機制,使用技術對資源進行分類,帶動生成個性化資源,由專家團隊跟進指導,借助技術實現資源的共建共享。
數字版權管理生態體系將加快構建
《“十四五”文化發展規劃》明確提出要加強數字版權保護,推動數字版權發展和版權業態融合。隨著數字版權資源的價值日益提高,“首師優字”App將繼續完善數字版權保護運用體系,構建數字版權良性生態,完善體系建設,推動數字出版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高水平人才隊伍將加快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國家發展靠人才,民族振興靠人才,要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這一戰略的提出為新時期數字出版隊伍建設提供了指引。“互聯網+”時代對出版社的人才隊伍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師優字”App相關人才隊伍也在不斷壯大和發展,而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也將從技術層、應用層、管理層等多個層面加強人才引進和建設。
“走出去”體系將逐步完善
二十大報告強調,要增強中華文明的影響力和傳播力。堅守中華文化立場,提煉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展示中華文明的文化精髓,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新時代要堅定文化自信,推動數字出版的“走出去”邁向更深層次。“首師優字”App目前已覆蓋至全國范圍,社會反響良好。寫好漢字,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未來“首師優字”App也將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綜上所述,為順應時代的發展,傳統出版社必須加速轉變自身出版模式,向數字出版的方向發展。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加快內容創新、技術創新、模式創新、機制創新。“首師優字”數字平臺通過對云計算、大數據等數字技術的運用,推動智慧書寫向深遠發展。總之,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的數字化轉型雖探索出了新路徑,但仍面臨著新的挑戰,還需不斷完善、探索,通過協作創新,生產出更多優質的書寫數字資源,為數字中國建設作出貢獻。
(作者單位: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