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傳剛
美國還沒從霸權思維中扭轉過來,依然深陷在舊夢中不能自拔。
最近,阿拉伯國家聯盟舉行外長級特別會議,同意敘利亞回歸阿盟大家庭。“兄弟一笑泯恩仇”,本來是一件皆大歡喜的事,世界各國也都給予積極評價,沒想到美國卻宣稱“敘利亞不配重新加入阿盟”。
阿盟,顧名思義就是阿拉伯國家的聯合組織。該聯盟在1945年成立,敘利亞是創始成員國之一。2011年,由于發生內戰,敘利亞的會員資格被中止,如今隨著其局勢逐漸穩定,終于回到了阿盟懷抱。
明明是阿拉伯國家自己的事,美國憑什么指手畫腳,甚至說出“不配”這樣的話?
中東是中東人的中東,敘利亞離開阿盟只能說是大歷史中的小插曲,阿拉伯國家應當更好地團結在一起。但對美國來說,一個更團結的阿盟不符合自身利益,這才是它急得跳腳并口不擇言的根本原因。
美國臉皮厚,但本質還是心眼壞。在國際關系上,挑撥離間、制造矛盾、分而治之是盎格魯—薩克遜人的傳統伎倆。在英國衰落后,將這套把戲玩到“爐火純青”的就是美國。為了維系霸主地位,美國自二戰后就在世界各地制造對立和分裂,中東因為獨特的地緣政治位置和豐富的石油資源,成了美國的重點目標。
幾十年來,挑撥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的對立,挑撥阿拉伯人之間的對立,甚至挑撥敘利亞等國的內部對立,是美國在中東的基本外交政策。如果沒有美國的煽風點火和威逼利誘,中東地區的很多矛盾要么不會出現,要么早就得到了化解。
現在,美國這套玩法有點不太靈光了。隨著國際政治格局的變化,一些原本比較依賴美國的國家開始認識到危險性,尤其是在美國將美元武器化并肆意打擊敵對國家后,“小弟”們人人自危。而另一些本來就比較獨立自主的國家,在頂住了美國一波又一波制裁和打擊后,徹底看穿了其“紙老虎”的本質,也更加堅定了獨立自主的信心。
近期,中東地區的局勢出現了一系列重大變化,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在中國的斡旋下,沙特和伊朗這兩個中東大國重新建立外交關系,從而帶動整個地區局勢出現實質性改善。中東主要國家已認識到團結的必要性和緊迫性,不愿繼續當棋子、繼續內耗下去了。
在這種背景下,美國說敘利亞“不配”就顯得無比諷刺和可笑。因為真正“不配”的正是美國自己。沙伊和解、敘利亞回歸阿盟反襯的是美國在中東的倒行逆施與不得人心。或許它表面上還是一些國家的老大,卻已成了“罩不住”“擺不平”的老大。它的胡蘿卜不再誘人,大棒也難以嚇人,甚至已無力揮舞了。
這種局面當然是美國咎由自取的結果。美國依靠霸權從全世界吸血幾十年,挑起無數紛爭、戰亂和“顏色革命”,但絕大多數國家希望的是穩定、平等、發展,美國的做法顯然是逆歷史潮流而動。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中國人兩千多年前就明白的道理,年輕的美國卻欠缺認知,還沒從霸權思維中扭轉過來,依然深陷在舊夢中不能自拔。但歷史大勢無法逆轉,美國早晚會認清自己“不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