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美超



引言:運用文獻資料法、數理統法法、邏輯分析法等,對U23新政后中日韓足球職業球員的留洋特征進行調查分析,結果表明:U23新政后中國加盟歐洲頂級聯賽人數與日韓相比處于落后形勢;從留洋的年齡段來看,中國留洋球員年齡在U18到U23之間,日本和韓國留洋球員年齡普遍大于U23;從留洋球員場上位置來看,日韓球員場上的位置主要為前鋒;中國留洋球員場上位置為后衛。建議:球員應該加強自身的實力和努力克服語言障礙,足協與俱樂部轉變留洋政策,為后備人才的培養做好準備,鼓勵超齡球員留洋。
足球運動員留洋成為足球職業化對外交流和職業聯賽品牌影響力的重要體現,足球運動員在留洋過程中既有成功的經驗又存在諸多不足與教訓。中國足協為了加強后備人才的培養提出了U23政策解決方案。中國足協發布了《2017中國足球協會超級聯賽規程》,要求一場比賽的18人上場名單中,至少要存在2個或2個以上U23中國籍球員;在比賽首發的名單中,必須要有1人及以上的U23球員;各俱樂部賽季首次報名中至少存在4個U23中國籍球員。由于該政策對U23球員的出場時間沒有進行要求,使該政策執行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部分俱樂部選擇開賽不久就把U23球員換下,導致政策的目標沒有得到有效落實。對于2017年中超聯賽中U23政策執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中國足協在《2017中國足球協會超級聯賽規程》的基礎上,做出了進一步的補充和調整,在《關于調整中超、中甲聯賽U23球員出場政策的通知》中明確規定,在2018年的中超聯賽中,各個足球俱樂部在某一場比賽中使用U23球員數量必須與場上外援數量相等。U23新政策的出臺讓各個中超俱樂部都有點措手不及,究其原因,中國足協制定政策時并未與各俱樂部進行充分溝通。新政的出臺與《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的宗旨背道而馳。同時U23新政策的出臺大大壓縮了超齡球員的出場時間,引發留洋球員的回流,U23新政對上場外援人數的限制,使得各隊在挑選外援時更關注能力強大的大牌外援,相應的引援投入也會大幅增加。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以U23新政后中國足球職業運動員留洋特征與日韓足球職業運動員留洋特征對比作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根據研究的任務和目的,通過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等中文學術期刊,以“中日韓足球留洋特征”為關鍵字進全文檢索,充分了解到當前研究的現狀和研究的高度,從而為本文研究奠定理論基礎。
1.2.2 比較分析法
通過所得數據對對中日韓足球職業球員留洋進行比較,對球員的留洋情況、年齡特征、場上位置進行對比分析。
1.2.3 數理統計法
對所調查的數據進行分類、匯總、統計,然后Exesl進行處理、分析、整理,制作成圖表,并對數據進行描述行分析,為本論文的分析提供數據保障。
1.2.4 邏輯分析法
通過認真整理和仔細分析調查所得到的資料,結合相關的理論研究,得出本論文最后的結論。
2 結果與分析
2.1 U23新政后中日韓足球職業球員留洋現狀分析
2.1.1 U23新政后中日韓足球職業球員留洋的基本情況
足球職業運動員是指從事足球運動和足球賽為職業運動的人員。耶魯大學奧德弗提出的“ERG”理論是生存-相互關系-成長需要理論簡稱。該理論認為各個層次的需要受到的滿足越少,越為人們所渴望。幾乎所有職業球員都有加盟歐洲頂級聯賽效力的夢想,為了更高的舞臺展示自己。尤其是英超、西甲、意甲、德甲、法甲五大聯賽,甚至歐洲的荷甲、葡超也是很多球員的選擇。從表1可以看出,在加盟歐洲職業足球頂級聯賽的人次上,日本最多,韓國次之,中國最少。從U23新政的角度看,政策出發點是保證年輕球員有上場機會,導致年輕球員沒有留洋的動力。中國加盟頂級聯賽有武磊和李嗣榕;日本加盟頂級聯賽中,英超有吉田麻也、岡崎慎司;西甲有清武弘嗣、乾貴士;意甲有本田奎佑、長友佑都;德甲有長谷部誠、酒井高德、香川真司、原口元氣、大迫勇也、武藤嘉紀、內田篤人;法甲有川島永嗣、酒井宏樹;荷甲有太田宏介、小林祐希、麥克·哈夫納;葡超有權田修一。韓國加盟頂級聯賽中,法甲有黃義助、尹日祿;德甲有池東沅、權永勛、黃仁范;西甲有李剛仁;意甲有李升佑。
2.1.2 19年亞洲杯比賽中日韓國家隊員海外效力情況
一支國字號足球隊的留洋球員人數,往往可以間接代表這支球隊的整體實力,因為一般能夠留洋的球員自然是具備了超出本土其他球員的能力,另外選擇留洋之后依然可以入選國家隊,這也能表明留洋的質量符合預期。從表2可以看出參與19年亞洲杯且海外留洋情況,中國無海外留洋人員,日本有六人,分別是吉田麻也(英超)、原口元氣(德甲)、柴崎岳(西甲)、大迫勇也(德甲)、酒井宏樹(法甲)、權野拓磨(德甲);韓國有六人,寄誠庸(英超)、孫興憨(英超)、具滋哲(德甲)、孫興憨(英超)、黃喜燦(德甲)、池東沅(德甲)。日韓留洋人數多,中國留洋人數僅有五人,考慮到球員在國外俱樂部的處境,為了保證訓練和比賽計劃有序,中國足協不會召回海外球員。
2.2 U23新政后中日韓足球職業球員留洋特征對比分析
2.2.1 U23新政后中日韓留洋足球運動員的年齡特征
從表3可以看出,五名中國留洋的足球運動員中兩名在二十三歲之前開啟了自己的留洋之路。這與中國足協制訂的留洋交流項目以及國內俱樂部對年輕球員留洋的推進是密切相關的。日韓有成功留洋的經歷,得到所效力俱樂部認可的球員,例如吉田麻也、原口元氣、孫興憨、寄誠庸都是在U18-U23年齡段。在他們開始留洋之前已經在國內俱樂部占主力位置,有著優異的表現,具有豐富的職業比賽經驗,而且也都入選過過國家隊,國際比賽經驗也較為豐富。在他們留洋到歐洲俱樂部時候,從身體成長、技術穩定性、思想意志等方面來說都是足夠成熟的。因此他們在各方面條件具備的情況下,在歐洲俱樂部取得成功是必然的。他們的成功經歷是值得借鑒的。
2.2.2 U23新政后中日韓留洋足球運動員場上位置
為了更加清楚的了解中日韓足球運動員留洋的特征,通過對留洋運動員場上位置的數據整理分析,觀察中、日、韓球員場上位置,根據司職位置分為后衛、前鋒、守門員、中場。數據統計表明,中國留洋足球運動員場上位置主要為后衛、前鋒,無守門員。留洋過程中孫怡朋是中場的代表,2019年5月在西乙聯賽首次亮相,他是第一位出現在西乙賽場上的中國球員。在西甲聯賽開啟輝煌留洋生涯武磊33次先發16次替補出場打入七球,是留洋中最杰出的前鋒代表。日本大部分為前鋒位置,后衛與中場持平,有一名守門員。韓國無后衛與守門員位置,主要集中在前鋒位置。
2.3 U23新政后中國足球職業球員留洋影響因素
2.3.1 U23新政的不足
U23新政要必須求每場比賽必須派上跟外援數量相等的U23球員。新政策讓轉會市場上的年輕人身價上漲。由于國內俱樂部看重自己培養的球員不愿有過多的轉會交易,所以不少俱樂部把目標轉向國外,畢竟在葡萄牙、西班牙德國等留洋的球員,基本上符合U23政策。符合U23政策的球員,不少回國踢上主力,部分能力達不上主力的球員,也依靠政策可以在聯賽中獲得一定的出場時間。政策給了年輕球員一個優待身份,從某種程度加速了這些球員回歸的進程,例如胡睿寶、楊立瑜、韋世豪、劉軍帥、張凌峰、張宏疆、魏敬宗等都從海外回到國內。國內給出具有競爭力的合同,以及熟悉的生活環境必定會促使球員回國,也會讓一部分球員放棄追逐一個可能性不大的上限,這個上限就是往更高水平聯賽發展,從目前實力來看很難達到。為了能更好的獲得海外年輕球員,國內俱樂部提供的條件也非常豐厚,這些年輕球員如果具有國字號背景,就可以拿到隊里的中等水平工資。
2.3.2 參與留洋運動員實力的缺乏與語言能力差
當今中國足球運動員留洋年齡出現青年化的趨勢,年齡高低既有有時也有劣勢,20歲以下的球員在國內沒有足夠的比賽經驗,在國外俱樂部中競爭又非常激烈,比賽上場時間難以保證。例如17年德甲不萊梅與狼隊下半場的對陣中,作為首秀的張玉寧替補登場21分鐘因沒有出色表現而被換下?!安环e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只有積累了大量的比賽經驗,球員才能更好的運用技術、理解戰術,發揮出更好的水平.如果沒有足夠的實力,即使水平高也會在比賽中犯低級錯誤。假如在比賽中失誤,很難會在獲得上場機會,如此循環下去很難會有進步。在留洋過程中,大部分運動員沒有認清自己的實力和特點,報的期望太高。非強隊的情況下,不會給考慮機會和位置問題。接著是語言問題,語言作為一種載體,是兩個文化之間進行交流的工具。眾所周知,英語是世界通用語言之一,對想要去國外留洋的中國球員而言,這是一道很難跨的門檻。大多數職業球員從小生活在體校、俱樂部和足球學校等,同時進行質量很差的文化課學習,這樣就造成了球員的文化水平的不高。文化素質不高影響球員的自身發展,影響足球整體水平的發展。因為文化素質不高,引起球員無法理解教練的戰術思想和意圖,特別是面對外籍教練時,對英語的掌握不是很好,幾乎是空白。更別說法語、西班牙語等小語種。曾加盟德甲的張稀哲在半個賽季未獲得一次正式德甲比賽的出場機會,語言不通遲遲難以融入球隊。足球運動隊文化教育不是降低學習程度、標準或著眼于補基礎知識,向普通學校看齊,而是要嚴格按照教育部頒布的課程標準,利用足球運動員認識優勢和教學條件,創新符合足球青少年運動員特點的教學模式。
2.3.3 對比賽理解的偏差
2005年,中國足球跟英超、蘇超同樣擁有屬于自己的超級聯賽。同樣是超級聯賽,但兩者卻有著天壤之別。兩個聯賽的競賽水平相差甚遠,這是毋庸置疑的問題。兩個國家的足球發展水平高,必然造成了聯賽水平的落差。但必須面對一個問題是,一個國家的聯賽是用來提高這個國家整體足球水平的,偏偏中超,有著氣派華麗的名字,卻沒有實質的內容,并沒有起到一個聯賽的作用。探究一番造成這個局面的原因,除一些不可排除的客觀因素,譬如聯賽的歷史和經驗等,主要還是中超管理制度體系的混亂和足球整體腐敗,造成組織工作效率低下,職業聯賽比賽過程中假球,黑哨丑聞倍出,聯賽文化制度建設薄弱等。這種足球文化價值取向急功近利的一面,造成不能沉下心來辦聯賽。如果注重聯賽質量就會成為受人關注的聯賽。而西方足球強國如英超有其規范的操作方法,有辦事得力的組織機構,造就它是毫無爭議的在世界范圍內收入和盈利遠遠處于領先地位的職業足球聯賽。
2.4 U23新政后中國足球職業化球員留洋對策
2.4.1 加強運動員自身實力與外界適應能力
U23政策的目的是解決職業足球聯賽的諸多問題,尤其是年輕球員的培養問題。每一名中國足球留洋運動員而言,最重要的是實力。在國內的比賽過程中表現得優秀,留洋到國外俱樂部有可能會從替補開始。通過一次次比賽加強自身實力,這樣上升的空間也大。國外陌生壞境是球員第一個要跨的門檻。想要踢好一場足球比賽,需要十一個球員的共同奮斗,相互交流。國外的聯賽競爭激烈且水平高,想要站穩腳跟要恐下一番功夫。在聯賽過程中球員表現優異,容易引起國外俱樂部的注目,這對球員留洋過程中具有較大的優勢。
2.4.2 足協與俱樂部轉變留洋政策
為了防止俱樂部惡意抬高球員的身價,阻撓球員留洋,留洋政策應該根據最新勞動合同法和國際逐漸接軌,國內俱樂部要與國外俱樂部進行親切友好的交流,對轉會球員的身價要公開公平公正,保證轉會球員身價的合理,確定市場運營有序進行。越是市場化運作好的足球聯賽越能引起球迷的關注。對于超齡的球員要鼓勵留洋。
2.4.3 舉辦高質量國內足球聯賽
一個國家足球水平在聯賽中表現的高低,在世界的影響力是很大的。在聯賽過程中球員表現優異,容易引起國外俱樂部的注目,這對球員留洋過程中具有有較大的優勢。越是市場化運作好的足球聯賽越能引起球迷的關注。
3 結語
通過對比U23新政以來中日韓足球職業球員留洋特征可以看出,日韓足球形成良性發展,我國足球已全面落后。日韓足球取得的成功與本國足球聯賽發展和青少年足球運動培養有關,中國足球基礎需要夯實,我們要抓緊青少年足球培養,加強足球隊伍的建設,給留洋國外球員一個好的發展空間,把握好留洋的機會,鼓勵球員留洋國外,做好優秀球員的留洋準備在國內的聯賽中,多多給予留洋球員機會,保證他們在國際聯賽中發揮出更好的水平,使國外俱樂部對我國球員產生一種吸引力,更好的促進球員留洋。同時全民應該支持留洋,調動留洋的積極性。
(作者單位:江蘇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