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雙碳”目標、財政壓力與綠色增長

2023-05-30 00:55:12李少林楊文彤
商業研究 2023年1期

李少林 楊文彤

摘?要:“雙碳”目標與財政壓力陡增如何兼容并進,是當前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以央地稅收分成作為財政壓力切入點,利用強度雙重差分模型探究地方財政壓力對城市綠色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研究發現,所得稅收入分享改革顯著促進財政壓力地區綠色全要素生產率增長;對于產業結構低端化地區,在穩增長前提下,適度調整環境規制強度雖然能刺激工業與第二產業發展,創造更多的產業結構優化空間與資本來源,但環境規制強度的下降也導致后續綠色增長動力不足;對于產業結構高級化地區,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才能激發更深層次的綠色變革;西部、東北和轉移支付流入地的財政壓力地區具有顯著綠色全要素生產率增長效應。

關鍵詞:“雙碳”目標;財政壓力;綠色全要素生產率;所得稅收入分享改革

中圖分類號:F12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1-148X(2023)01-0077-12

收稿日期:2022-01-10

作者簡介:李少林(1986-),男,湖北襄陽人,副研究員,博士,研究方向:能源經濟與低碳綠色發展;楊文彤(1997-),女,山東濟寧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能源經濟與低碳綠色發展。

基金項目:遼寧省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青年項目,項目編號:L19CJY008。

一、引?言

2021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指出,“深度調整產業結構,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項目盲目發展”;2021年10月26日,國務院發布的《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指出,“推動鋼鐵、有色金屬、建材、石化化工等行業碳達峰”。“雙碳”目標設定下我國經濟社會系統結構性調整引致的財政壓力現象日益突出,從中長期看,由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世界經濟低迷和我國政府債務還本付息的多重影響,財政壓力形勢將更為嚴峻。如何渡過結構轉型的“陣痛期”和激發綠色發展潛力,成為各級地方政府貫徹落實“碳達峰”行動方案、加快結構轉型升級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亟待解決的重大熱點問題,廓清財政壓力與綠色發展的關系,一直以來受到學術界的高度關注。

中國式財政分權影響地方各級政府權責安排,影響地方經濟發展走向[1]。所得稅收入分享改革作為財政分權體制的完善,分離了地方政府對所得稅的征管權和收益權,倒逼財政壓力地區政府提高支出效率[2]。已有研究表明,稅收制度的成熟與完善能夠優化經濟結構與政治結構,促進市場經濟健康運行[3]。在國際貿易開放程度進一步加強的情況下,稅制改革更有利于擴大發展中國家的財政空間,優化資源匹配程度[4]。

財政分權雖不是經濟增長的源泉,但卻是經濟增長的激勵手段,稅收收入分權提高了資源分配效率[5]。在排除經濟發展水平差異基礎上引入財政分權,Slavinskaite發現只有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國家與財政分權的結合才能發揮積極的經濟增長效應[6]。而Skidmore和Scorsone、MacKay等學者認為財政分權不利于資源要素的自由流動,降低地方政府社會服務質量,阻礙經濟增長[7-8]。Grisorio和Prota認為財政分權對地方政府支出結構影響存在長短期差異,總體對財政分權在資源配置效率與經濟增長的誘導性影響方面持中肯態度[9]。中國式財政分權下,財政壓力導致地方政府傾向于放松環境規制,并且其本地污染情況還受到臨地環境規制強度[10]、貿易開放程度[11]、環保垂直管理[12]等多重因素影響。謝貞發等利用“營改增”測度財政壓力與財政收益變動,認為兩者將惡化工業用地配置效率[13]。Li和Kung利用企業所得稅收入分成比例下降測度財政壓力,認為財政壓力下地方政府傾向于將土地用于商業與住宅,引導地方發展重點由工業化轉向城市化[14]。

所得稅作為占據中國地方稅收收入20%以上的重要稅收來源之一,溯源中國財政壓力,所得稅收入的滯后改革與現行固定分稅比例設計都值得進一步探究其背后的經濟與環境意義。關于所得稅收入分享改革與綠色發展方面的現有文獻,鮮有從財政壓力視角評估此次改革對綠色增長效應影響的理論與實證研究。為尋找解決財政壓力問題與促進綠色發展的有效途徑,本文基于財政壓力視角,運用強度雙重差分模型考察所得稅收入分享改革對綠色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作用途徑與異質性效應。

本文的邊際貢獻體現在:第一,從央地稅收分成角度,利用所得稅收入分享改革城市財政壓力變化,采用強度雙重差分方法區分財政壓力地區,系統分析財政壓力對綠色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與作用機制,豐富并擴展了有關央地稅收分成、財政壓力與綠色全要素生產率方面的研究;第二,區別于以往使用單一變量構建核心污染減排變量指標的實證研究,利用工業企業污染數據庫對1998-2002年的工業廢水、煙塵與二氧化硫的排放量進行補充,解決綠色全要素生產率指標構建的數據困難,利用SBM模型和Malmquist-Luenberger指數構建包含能源消費的地級及以上城市綠色全要素生產率,構建排除經濟周期性變化的財政壓力指標,解決“壓力組”與“對照組”內生性問題,更為嚴謹解釋稅收分成比例下降導致的地方財政壓力與綠色發展的相關性;第三,針對所得稅收入分享改革帶來的財政壓力變化對綠色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機制進行細致分析,結合中國區域經濟、能源發展特點以及中央財政扶持等多方面對政策效果進行差異化比較,為中央政府在財政壓力下激勵地方政府實現綠色發展提供了新的理論依據與實踐方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說

(一)財政壓力對綠色增長的影響

第一代財政分權理論中,假設政府完全無私,由于信息不對稱問題的存在,相比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更能提供具有地區偏好性的公共產品服務[15]。第二代財政分權理論加入了地方政府理性人的假設,認為地方政府存在為追求自身利益而導致社會整體經濟效率偏低的問題,合理的財政分權可以提高財政效率,防止地方政府理性人傾向,并且中央政府可以對地方政府設置激勵管理制度,誘導政府間競爭向著積極方向前進[16]。所得稅收入分享改革導致地方財政收入收緊,地方政府作為公共物品提供部門,為擴大稅基而采取的政策措施影響地方污染治理。財政分權促進地方事權下放,在軟預算約束下,地方政府為了爭奪更多的流動性生產要素與中央政府扶持撥款而相互競爭,促進經濟發展與創新水平提高[16-17]。地方政府在官員政績考核與污染減排目標的約束下,可能會選擇多種途徑實現環境改善與經濟增長的“兩者兼得”,依賴經濟高質量發展緩解更深層次的財政壓力,使得經濟步入綠色發展正軌。據此提出以下假說:

H1:受所得稅收入分享改革影響,財政壓力地區綠色全要素生產率增長更為顯著,但這種正向激勵效應隨時間推移有所減弱。

(二)財政壓力對綠色增長的影響機制

財政分權理論中“實驗室聯邦主義”認為政府利用別國經驗教訓在本國進行“實驗”,不同程度的財政分權可能會激勵政府在“干中學”中實現經濟與環境的雙重改善[18]。環境規制強度能夠調節財政分權與綠色全要素生產率之間的相關關系,合理的財政分權激勵地方政府通過“實驗”探索環境治理與工業經濟發展的平衡點[19];財政分權不僅影響地方政府環境規制強度[10],還影響第二、三產業的結構調整與工業經濟發展[20]。基于地方政府所擁有的信息優勢,財政分權增強了地方政府對創新活動的引導與轉化,提升了地區創新效率[21]。即使在科學技術與創新政策預算緊張的情況下,地方政府實施因地制宜的創新支持措施也能促進公司創新行為的產生[22]。據此提出以下假說:

H2:受所得稅收入分享改革影響,財政壓力地區政府放松環境規制強度,調整產業結構,維持短期經濟與綠色發展的雙增長,但是隨著時間推移,環境規制強度下降對財政壓力地區綠色增長的阻礙逐漸顯著。

H3:受所得稅收入分享改革影響,財政壓力倒逼地方政府為加快城市綠色發展,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三)財政壓力對綠色增長影響的異質性

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影響政府職能與市場作用的發揮,中國式財政分權下,地方實際經濟增長引導來源差異能導致地方經濟增長狀態對市場和政府的依賴性不同,地區經濟發展動力存在顯著異質性[23]。按照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劃分的東部、中部、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對綠色全要素生產率的異質性效應主要體現在:東部地區作為中國最早步入經濟高質量發展階段的地區,穩定完整的產業結構與發達的第三產業導致財政收入對所得稅收入依賴小;西部地區作為欠發達地區,經濟增長主要依賴政府引導[23],而所得稅收入分享改革明確指出中央所獲改革收入用于支持西部大開發,財政分權體制能夠保護市場健康發展,抑制官員腐敗行為的滋生[24],有利于西部地區綠色發展;東北地區作為老一代工業基地,擁有比西部地區更充足的經濟與科技實力,所得稅收入分享改革先一步梳理政府職能,營造良好的市場競爭環境,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實施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更有利于綠色全要素生產率的提升;中部地區相比于西部地區與東北地區,2006年頒布《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若干意見》,落后于西部和東北地區,作為東部與西部地區的中間地帶,生產要素很可能流入兩邊地區,不利于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據此提出以下假說:

H4:考慮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影響,在中央扶持政策與所得稅收入分享改革的財政體制優化改革的基本同步進行的情形下,欠發達的財政壓力地區具有更為積極的綠色增長效應。

第二代財政理論對中國財政分權模型的分析認為,在中央與地方政府共同分享財政收入的基本原則下,轉移支付是中央政府對政府間財政競爭扭曲修正的主要手段,例如,由于基礎設施建設的地區邊際效益高于國家邊際效益,財政分權下,地方政府可能存在基礎設施建設服務過剩問題,中央政府將轉移支付用于地方基礎設施建設能夠避免財政支出扭曲,此外,轉移支付手段能夠維持地方稅收制度的公平有效[17-18]。Guo等認為所得稅收入導致中央政府財政收入增加,加強了對地方轉移支付能力的同時還刺激了投資增長,轉移支付流入地作為中央政府重點扶持對象,對轉移支付依賴性減緩了財政壓力帶來的政策沖擊,激勵地方政府加強綠色創新投資與環境治理,釋放財政壓力,擺脫經濟粗放式發展[25]。據此提出以下假說:

H5:所得稅稅收分成調整與中央轉移支付的結合能夠更大程度減少財政壓力地區政府職能扭曲,實現更為積極的綠色增長效應。

三、研究設計

(一)模型設計

借鑒徐超等、Nunn和Qian學者的實證策略[2,26],運用強度雙重差分法(DID)估計所得稅收入分享改革對財政壓力地區的綠色全要素生產率影響效應,其基礎回歸模型如下:

GTFPi,t=βTREATi×POSTi+δXi+∑2018j=1998φjXiIj+νi+μt+εi,t(1)

其中,i、t分別表示城市與年份,被解釋變量GTFPi,t為綠色全要素生產率,TREATi為所得稅收入改革政策分組虛擬指標,POSTi表示所得稅收入分享改革前后的時間虛擬變量,2002年及之前年份賦值為0,2002年之后年份賦值為1;交互項TREATi×POSTi為研究關注的核心解釋變量,其系數β為強度雙重差分的結果,衡量相對“對照組”而言,所得稅收入分享改革對“壓力組”綠色全要素生產率的政策影響。為進一步排除其他影響綠色全要素生產率變化的因素,加入一系列控制變量Xi,以及其與時間交互項XiIj(控制變量固定效應),城市固定效應νi和時間固定效應μt,εi,t表示隨機誤差項。

(二)數據選取

本文以1998-2018年涵蓋30個省份253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數據為研究樣本,構建政策分組虛擬指標以劃分“實驗組”與“對照組”,考慮到政策影響滯后性,以2003年為時間節點,2003年以及之后年份為政策效果的作用年份。各省份能源消費量數據來自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歷年《中國能源統計年鑒》,夜間燈光數據來自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專利授權總量、綠色發明專利數、發明專利授權量數據來自國家知識產權局官網,除2002年之前的工業污染排放量來源自工業企業污染數據庫以外,其他相關數據均來自歷年的《中國城市統計年鑒》。此外,GDP、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數據都以1998年為基期進行了價格指數平減以剔除價格因素,除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缺失1998年數據,空氣流通系數缺失1998、1999年數據以外,其余數據樣本時間區間均為1998-2018年。

(三)變量選取

1.被解釋變量:綠色全要素生產率。利用Maxdea8.?0軟件,以非期望產出、非徑向角度的SBM模型和Malmquist-Luenberger指數測算綠色全要素生產率,結合現實因素,本文采用規模報酬可變情況下的綠色全要素生產率的變化率(ML指數),假設1998年為基期,其ML指數為1,將測算得到的ML指數進行累乘得到每年綠色全要素生產率(GTFP)。利用單位從業人員(LD)為勞動投入,利用資本存量(ZB)作為資本投入,能源消費量(NY)作為能源投入。產出分為期望產出與非期望產出,國內生產總值(GDP)作為期望產出,工業廢水(FS)、工業二氧化硫(SO2)與工業煙塵(YC)作為非期望產出。

在此需要對數據做幾點說明:首先,能源消費量數據方面。夜間燈光數據不受人為因素干擾,更能反映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將各省份能源消費量根據城市夜間燈光數據占本省比例分配至各城市,得到城市能源消費量[27]。其次,工業污染排放數據方面。由于工業廢水、工業煙塵與工業二氧化硫排放量缺失2003年之前數據,利用工業企業污染數據庫對相關數據進行處理以補充缺失年份數值。將處理得到的2003年工業企業污染數據庫中的相應數據與2003年《中國城市統計年鑒》中的工業廢水、工業煙粉塵、工業二氧化硫排放量進行核對,前后兩者之間的工業廢水、工業二氧化硫排放量數據相差不大,工業企業污染數據庫中工業煙塵排放量與《中國城市統計年鑒》的工業煙粉塵排放量相差無幾,而工業粉塵排放量與之相比非常低,從而使用工業企業污染數據庫中工業煙塵排放量替代2003年之前缺失的工業煙粉塵排放量。

2.解釋變量:政策分組虛擬指標。參考曹春方等財政壓力指標構建思路[28],以及徐超等、謝貞發等學者劃分“壓力組”與“對照組”的邏輯思路[2,20],推導得到分組虛擬指標,具體模型如下:

SZQKi,t=α+βlnGDPi,t+γFDCi,tGDPi,t+εi,t(2)

TREATi=14∑2001t=1998PRESSt-117∑2018t=2002PRESSt(3)

其中,i、t分別表示城市和年份,式(2)中SZQKi,t表示財政收支缺口,利用一般公共預算支出與收入差值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表示。利用以1998年為基期進行指數平減得到的GDP取對數(lnGDP)、房地產投資占GDP比值(FDC/GDP)衡量經濟增長周期性變化,將模型回歸獲得的殘差εi,t表示剔除經濟周期性變化以外的財政壓力(PRESS)。若財政壓力為正,代表當年存在的財政壓力較大,若財政壓力為負,表示當年財政收支較為寬裕。然后根據式(3)獲得此次改革前后財政壓力變化的政策虛擬指標TREATi,以劃分“壓力組”與“對照組”,若TREATi>0,說明所得稅分享改革之前,該地區財政壓力較大,為“壓力組”,否則,為“對照組”。

3.控制變量。除綠色全要素生產率與政策分組虛擬指標以外,實證分析還選取了其他差異化控制變量:地區經濟發展水平(lnSHXF)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衡量;產業結構分別用第二產業增加值占比(DECY/GDP)與第三產業增加值占比(DSCY/GDP)來衡量;工業經濟規模(PERGY)以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來衡量;人口規模(lnRKMD)用年末總人口與行政面積比值即人口密度的對數來表示;綠色創新水平(LVS)用綠色發明數量與專利授權總量比值來衡量;自主創新能力(PERFM)用專利與實用新型之和與專利授權總量比值表示;人力資本質量用第三產業從業人員占比(DSLB)表示;教育水平(PERSTUD)用高等學校在校生與年末總人口比重即單位高等學校在校生表示;環境規制強度(lnKQ)利用空氣流通系數對數表示。

四、實證結果分析

(一)基準回歸結果

1.平均處理效應。表2報告了基準回歸式(1)的分析結果,第(1)列僅加入時間與城市固定效應,adj.R2=0.?6717,且交互項系數在5%水平上顯著為正,對所得稅收入分享改革政策的解釋比較穩健。在此基礎加入控制變量,顯著性水平不變,解釋能力有所提升。參考Nunn和Qian的做法[26],為消除控制變量層面可能存在的影響綠色全要素生產率變化的干擾因素,第(3)列在第(1)列基礎上僅加入控制變量固定效應,交互項系數顯著性水平提升到1%水平。在此基礎上再次加入控制變量,交互項系數依舊在1%水平顯著為正,系數為0.?1400,假設“壓力組”相較于“對照組”全部受到政策影響,則“壓力組”的綠色全要素生產率顯著提高了14.?00%,平均而言,“壓力組”相較于“對照組”的政策沖擊缺口為86.?00%,那么,整體綠色全要素生產率平均提高了12.?04%,這說明所得稅收入分享改革對綠色全要素生產率具有顯著增長效應,并且對財政壓力地區影響更顯著。

2.?動態時間效應。經濟發展質量隨著環境與內部變化而不斷改變,為檢驗其動態時間效應,在基準回歸模型基礎上加入1998-2018年各個年份虛擬變量與政策分組虛擬指標交互項。模型以2001年為基期,因而結果不包括2001年,其動態時間效應模型如下:

GTFPi,t=∑2018j=1998βjTREATi×POSTi+δXi+∑2018j=1998φjXiIj+νi+μt+εi,t(4)

如圖1所示,標記點為效應顯著年份,相比于基期水平,所得稅收入分享改革對財政壓力地區的綠色增長效應存在波動性,并且隨時間推移達到峰值之后,其增長效應逐漸減弱,假說H1得到驗證。由此可見,所得稅收入分成比例確實增加了財政負擔較重的地方政府在新型工業化建設、產業轉型升級等綠色發展方面的緊迫性,但這種固定所得稅收入分享比例的良性激勵并不能持續存在。

(二)穩健性檢驗

1.?平行趨勢檢驗。強度DID同樣需要滿足“平行趨勢假設”前提。在基準回歸模型基礎上加入2003年之前的年份虛擬變量與政策分組虛擬指標交互項,以2001年作為基期,因而檢驗結果中不包含2001年與政策虛擬指標交互項。若2003年之前的年份虛擬變量與政策分組虛擬指標交互項不顯著,則說明滿足“平行趨勢假設”檢驗。其平行趨勢假設檢驗模型如下:

GTFPi,t=βTREATi×POSTi+∑2002s=1998ωsTREATi×YEARs+δXi+∑2018j=1998φjXiIj+νi+μt+εi,t(5)

其平行趨勢假設檢驗結果如表3所示,參考徐超等學者的研究[2],前4列中逐步加入2003年之前時間虛擬變量與政策分組虛擬指標交互項,第(5)列同時加入以上交互項,TREAT×POST系數皆顯著為正,其他交互項系數不顯著。這說明所得稅收入分享改革之前,不同財政壓力程度地區的綠色全要素生產率不存在增長差異,基準回歸分析滿足平行趨勢假設。

2.?內生性檢驗。排除對財政壓力影響的干擾性因素。鑒于本文的“壓力組”與“對照組”是根據所得稅收入分享改革前后財政壓力的均值相對劃分獲得,雖然這種相對劃分方式已排除很大一部分的干擾因素,但還可能在存在其他不可觀測的隨時間變化的因素對財政壓力變化影響較大,因此,為排除這一可能,在式(2)中加入時間固定效應,然后根據式(3)進一步推導,得到分組虛擬指標再次進行基準回歸分析。分析結果如表4所示,在加入了更為豐富的時間固定效應以后,核心交互項系數除第(2)列在5%水平上顯著為正以外,其余皆在1%水平上顯著為正,與原始基準回歸結果基本一致,并不存在顯著影響虛擬分組指標的干擾性因素,研究結論依舊穩健。

財政壓力指標替換。目前實證研究中主流的財政壓力指標除使用財政收支缺口表示以外,還有利用一般公共預算支出與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值衡量的財政收支比值來表示。因此,為排除樣本選擇內生性問題,首先,為避免所得稅收入分享改革的財政壓力指標式(2)對政策分組虛擬指標推導造成系統性誤差,不再使用剔除經濟周期性變化因素的式(2),將財政壓力指標替換為財政收支比值,直接使用式(3)獲得財政分組虛擬指標TREAT1。其次,在使用原本政策分組虛擬指標推導式(3)的研究思想基礎上,利用財政收支比值表示式(2)中的財政收支缺口,然后根據式(2)、式(3)獲得新的替代性政策分組虛擬指標TREAT2。兩種檢驗回歸結果如表5所示,其交互項系數皆顯著為正,與原始基準回歸結果相比,TREAT2結果與基準回歸結果相差不大,與TREAT1的基準回歸結果對比更加驗證了使用剔除經濟周期性變化公式(2)的合理性。因此,財政壓力指標選取并未影響本文結論。

3.?安慰劑檢驗。在克服內生性問題中針對財政壓力指標進行了控制時間固定效應和城市固定效應以排除不可觀測因素對結果的干擾,但是仍可能存在無法控制的因素導致結論偏誤。為排除此類偏誤,借鑒周茂等的安慰劑檢驗思想[29],將原始核心解釋變量從原數據中取出,由計算機隨機打亂順序,然后生成虛擬核心解釋變量,之后再與除去原始核心解釋變量的原數據進行匹配,在253個城市中重復隨機抽取1000次,每次隨機抽取部分地區作為壓力組,其余為對照組。利用Stata16軟件,如此重復1000次隨機抽樣的之后,將綠色全要素生產率的核密度分布繪制在圖2中,計算重復抽取1000次之后的βrandom均值為-0.?0006,與原始基準回歸結果的系數0.?1366相比基本上接近于零,并且p值均在0.?1以上,均不顯著,通過安慰劑檢驗。

圖2?安慰劑檢驗

注:X軸代表隨機抽取1000次之后,選取部分城市作為虛擬實驗組所估計得出的TREAT×POST系數的t值,Y軸代表其相應p值,曲線代表核密度估計的t值分布。

4.?時間節點選擇檢驗。中國于2001年12月頒布《國務院關于印發所得稅收入分享改革方案的通知》,決定從2002年開始改革,2003年及之后又修改了中央與地方政府的所得稅收入分成比例。為保證時間節點選擇的正確性與結論的穩健性,以2001年為節點,即2001年及之后POST=1,表6第(1)、(2)列顯示其交互項系數雖為正,但不顯著,說明地方政府并沒有為適應所得稅收入分享改革可能帶來的財政壓力而預先采取可能影響綠色全要素生產率變化的措施。以2002年為節點,即2002年及之后POST=1,第(3)、(4)列顯示其交互項系數僅在10%水平上顯著為正,說明由于政策效果存在滯后性,并且自2003年及之后的所得稅收入分享比例保持不變,使用2002年為節點對政策效果存在低估。

5.?排他性檢驗。2006年1月1日,中國正式取消農業稅。事實上,在此之前,絕大部分地區在2005年已基本取消農業稅[5]。陳曉光、謝貞發等認為取消農業稅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地區稅收征管與財政壓力,將導致地方政府產業結構大幅調整以穩定財政收入[5,20]。為削弱取消農業稅對本研究中樣本分組的影響,剔除在2003-2004年已經實施取消農業稅的上海、北京、天津、吉林、黑龍江、浙江、福建等七個省市數據,將2005年政策虛擬變量納入基準回歸公式中,表7回歸結果表明雖然取消農業稅存在顯著的綠色增長效應,但本文核心交互項系數顯著性并未改變,說明農業稅取消并不影響研究結論。

五、影響機制分析

基于綠色增長效應的波動性與逐漸削弱性,如何進一步強化此類綠色激勵值得探討。本文將空氣流通系數對數(lnKQ)、第二產業增加值占比(DECY/GDP)與第三產業增加值占比(DSCY/GDP)、專利與實用新型之和與專利授權總量比值(PERFM)分別作為衡量環境規制強度、產業結構、自主創新能力的代理變量,參考一般作用路徑分析模型[30],設定如下:

Y=βTREATi×POSTi+α1Xi+∑2018j=1998φjXiIj+νi+μt+εi,t(6)

GTFPi,t=τTREATi×POSTi×Y+βTREATi×POSTi+α1Xi+α2Y+∑2018j=1998φjXiIj+νi+μt+εi,t(7)

其中,GTFPi,t是綠色全要素生產率,Y表示代理變量,核心系數為β、τ,系數β用以衡量所得稅收入分享改革對驗證機制的相關性,τ用以進一步驗證作用機制對財政壓力地區綠色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強度。

(一)調整環境規制強度,優化產業結構

Hering和Poncet將空氣流通系數作為環境規制強度的工具變量[31],并且空氣流通系數與工業污染排放呈負相關關系[30]。為驗證假說H2,本文選擇空氣流通系數對數(lnKQ)作為衡量環境規制強度的代理變量、第二產業增加值占比(DECY/GDP)與第三產業增加值占比(DSCY/GDP)作為衡量產業結構的代理變量分別代入式(6)、(7)。表9第(1)、(4)列的回歸結果表明,當代理變量為產業結構時,其雙重差分交互項都在1%水平上顯著為正,所得稅收入分享改革促進了財政壓力地區第二、三產業發展。表9第(3)列表明當被解釋變量為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PERGY)時,所得稅收入分享改革顯著刺激了財政壓力地區的工業增長。表8第(1)列表示所得稅收入分享改革顯著提高了財政壓力地區的空氣流通系數,在不控制其他控制變量的情況下,表8第(2)、(3)列表明無論是否納入空氣流通系數的對數,綠色全要素生產率都會顯著提高。由此可知,地方政府雖然放松了環境規制強度,但是在剔除環境規制強度影響之后,財政壓力地區仍具有顯著綠色增長效應。結合前文的動態效應檢驗結果,降低環境規制強度也可能是未來所得稅收入分享改革不能維持顯著綠色增長效應的原因之一。從長遠角度來看,地方政府仍需提升整體環境規制強度的綠色效率,否則不利于保持綠色增長效應的長期性。

為進一步分析,將以上代理變量分別代入式(7),表8第(4)列表明受所得稅收入分享改革的財政壓力沖擊影響,短期內環境規制強度的降低對綠色發展的阻礙作用并不顯著;表9第(2)、(5)列顯示,第二產業增加值占比較大的“壓力區”表現出顯著的綠色增長效應,但第三產業增加值占比較大地區并不顯著。這說明,第二產業增速較快的財政壓力地區,財力較為充足,通過調整產業結構,綠色增長效應更顯著。綜上,所得稅收入分享改革促進了第三產業發展,但短期內,工業、制造業存在高污染與高收益并存的特點,對第二產業增速較快地區的財政收入貢獻較大,對其產業結構的調整,會更為及時有效緩解財政壓力,較快顯現降污減排成效,假說H2得以驗證。

(二)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結合上文驗證的假說H2,政府有激勵發展第三產業,調整產業結構,但是第三產業發達地區的綠色增長效應卻并不顯著,這說明對于產業結構水平較高的財政壓力地區,作用路徑1中所得稅收入分享改革通過產業結構優化的路徑獲得的綠色增長激勵效果不顯著。第三產業發達地區產業結構較為完善,先進的產業結構高級化更能獲得顯著的經濟發展成效,而創新是產業結構高級化的關鍵[32]。因此,本文認為除假說H2以外,還有其他可能的作用路徑,即財政壓力地區受所得稅收入分享改革影響,地方政府存在激勵去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以促進綠色發展。為驗證假說H3,選擇專利與實用新型之和與專利授權總量比值(PERFM)作為自主創新能力的代理變量代入式(6)、(7)進行檢驗,回歸分析結果如表10所示,第(1)列顯示所得稅收入分享改革顯著提高了財政壓力地區的自主創新能力;將自主創新能力的代理變量代入式(6),第(2)列顯示其三重交互項系數在5%水平上顯著為正,自主創新能力越強的財政壓力地區的綠色增長效應更顯著。假說H3得以驗證。

六、異質性分析

(一)考慮經濟發展水平類型的異質性影響

對于不同的經濟發展水平地區而言,所得稅收入分享改革對財政壓力地區的綠色增長效果可能存在差異,因此,按照社會經濟發展情況劃分為東部、中部、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進行地區異質性分析。表11分別報告了不同地區在所得稅收入分享改革影響下的綠色全要素生產率增長情況。其中,西部與東北地區的交互項系數在1%水平上顯著為正,中部地區在5%水平上顯著為負,東部地區不顯著。

東部地區擁有最為完善的科研技術水平,資源稟賦充足,最先步入經濟高質量發展階段,所得稅收入分享改革對東部地區經濟與環境發展的關聯性影響不大。2000年,國務院成立西部開發辦;2003年,《關于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若干意見》正式發布,2006頒布《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若干意見》,西部地區與東北地區先后受到中央政府政策針對性扶持,確定了具有地區特色的經濟發展方向與環境改善策略。但西部地區扶持政策先行,東北地區財政制度改革先行,中部地區的扶持政策落后于兩者。結合回歸結果分析表明,對于欠發達地區而言,財政制度改革先行完善,改善市場對經濟調節的能力,然后針對性實施中央政府扶持政策,保證地方政府不會過多干預市場經濟健康運行,有利于培養財政壓力地區更強的綠色發展能力。因此,假說H4得以驗證。

(二)考慮轉移支付因素的異質性影響

所得稅分享改革通過轉移支付將中央獲得的所得稅收入用于中西部地區,有研究表明之后年份的轉移支付金額速度顯著增長[33]。為驗證轉移支付對改革所帶來的綠色增長效應的影響,將轉移支付流入地賦值為1,轉移支付流出地賦值為0,作三重差分交互項進行基礎回歸分析以驗證假說H5。表12中表明在同時控制城市固定效應與時間固定效應的基礎上,是否加入其他控制變量的情況下,其三重差分交互項均在1%水平上顯著為正,說明所得稅收入分享改革下,相比于轉移支付流出地,轉移支付流入地的財政壓力地區具有更顯著的綠色增長效應。轉移支付流入地大多屬于所得稅收入分享改革內容中的扶持地區,市場機制欠缺,經濟發展主要依靠政府引導,財政支出主要依賴中央轉移支付,其財政壓力地區更甚。轉移支付手段可減少政府職能扭曲,這導致轉移支付流入地在經過所得稅收入分享改革之后,不僅優化了政府職能與市場機制,更擁有更多資本用于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與創新投資,緩解現有的環境與經濟發展矛盾,具有更顯著的綠色增長效應。因此,假說H5得以驗證。

七、結論與啟示

本文基于所得稅收入分享改革,使用1998-2018年253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數據為樣本,通過SBM模型與Malmquist-Luenberger指數法,構建包含非期望產出的規模報酬可變的綠色全要素生產率,利用剔除經濟周期性變化影響的財政壓力指標,進一步推導獲得財政壓力相對分組,解決借助財政壓力視角分析的問題。利于強度雙重差分模型分析所得稅收入分享改革對財政壓力地區綠色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主要結論有:

第一,平均處理效應表明所得稅收入分享改革具有顯著的綠色增長效應,并且財政壓力地區的綠色增長效應更顯著。通過對動態時間效應分析可知,隨時間推移,綠色增長效應在達到峰值之后逐漸下降并變得不再顯著。

第二,通過所得稅收入分享改革分析財政壓力對綠色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機制可知,對財政壓力地區而言,產業結構低端化地區的地方政府為應對此次改革導致的財政壓力變化,更傾向于放松環境規制強度,刺激工業經濟增長,調整產業結構,實現綠色全要素生產率提高,但從更為長遠角度來看,地方政府應提高環境規制強度,發展第三產業,才能保持有效的綠色發展。對產業結構高級化地區而言,通過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能實現更有效的綠色全要素生產率提升。

第三,所得稅收入分享改革的綠色增長效應存在顯著的地區異質性,按照經濟發展水平進行地區劃分,西部、東北地區的財政壓力地區具有顯著的綠色增長效應,抑制中部地區綠色發展,東部地區則不顯著。經濟欠發達地區的經濟與環境發展偏向于依賴中央政策引導。

第四,按照轉移支付類型劃分,相比于轉移支付流出地而言,轉移支付流入地大部分為欠發達地區,所得稅收入分享改革緩解了財政壓力地區財政扭曲,具有更強的綠色增長效應。

基于以上結論提供差異化政策啟示,具體如下:

第一,基于所得稅收入分享改革帶來的財政壓力給予綠色全要素生產率的增長激勵,中央政府應將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自然資源稟賦狀況、城市化水平等因素充分納入地區發展的考量之內,所得稅收入分享改革稅收分成比例應該按需調整,因地制宜;建立地方政府財政壓力風險監管系統,激勵地方政府提供更多關于本地綠色發展的財政支出需求交予中央政府相關部門進行評估。

第二,基于所得稅收入分享改革對環境規制強度的抑制作用與產業結構調整的刺激作用,在財政分權方面,加強中央對地方政府環境規制的垂直監管,注重第二產業發達地區的上下游產業延伸,扶持與發展新興產業。不斷優化地方官員的政績考核制度,規范與提高地方政府對高污染、高排放行業企業招商引資的環境標準門檻,強化生態環境保護與環境污染治理觀念,加強地方政府官員的綠色發展意識。

第三,基于所得稅收入分享改革的創新激勵方面,增加地方政府的自主決策能力,引進高層次人才,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深入了解地方企業發展需求與問題所在,鼓勵企業對產業核心技術研究進行數字化模擬,避免企業研發資金浪費,規范企業參與科技創新研究的相關制度,激勵企業之間進行合作研究,確保參與企業權益受到保護,提高合作研究信任度,促進企業公平競爭。提高政府職能實施效率與大數據、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協作能力,制定創新型與更具主觀能動性的資金投資項目計劃,發展適合地區經濟發展特點的綠色產業。

第四,基于所得稅收入分享政策的異質性效應,財政分權應該“集權有理,分權有據”,中央政府在財政方面的集權應充分考量地方政府財政收支結構與地方經濟發展水平,規范地方政府對財政資金的投資使用行為;分權應明確地方政府各層級財政支出責任,提高財政效率,在避免政府職權扭曲的情況下,走綠色發展道路。堅持中央政府把控,加強對轉移支付流入地與轉移支付流出地的各級政府財政收支結構管理,引導政府調整優化地方財政收入與經濟發展結構的關系,對欠發達地區的轉移支付應落實在教育、科技的投資方面,保障轉移支付流出地剩余財政收入有余力用于加快創新體制改革、優化資源配置效率與新型技術投資研發等方面。

參考文獻:

[1]?孫開,張磊.分權程度省際差異、財政壓力與基本公共服務支出偏向——以地方政府間權責安排為視角[J].財貿經濟,2019(8):18-32.

[2]?徐超,龐雨蒙,劉迪.地方財政壓力與政府支出效率——基于所得稅分享改革的準自然實驗分析[J].經濟研究,2020(6):138-154.

[3]?Besley?T,Persson?T.?Why?Do?Developing?Countries?Tax?So?Little[J].Journal?of?Economic?Perspectives,2014,28(4):99-120.

[4]?Gnangnon?S?K,Brun?J?F.?Tax?Reform?and?Fiscal?Space?in?Developing?Countries[J].Eurasian?Economic?Review,2020,10(2):237-265.

[5]?陳曉光.財政壓力、稅收征管與地區不平等[J].中國社會科學,2016(4):53-70.

[6]?Slavinskaite?N.?Fiscal?Decentralization?and?Economic?Growth?in?Selected?European?Countries[J].Journal?of?Business?Economics?and?Management,2017,18(4):745-757.

[7]?Skidmore?M,Scorsone?E.?Causes?and?Consequences?of?Fiscal?Stress?in?Michigan?Cities[J].Regional?Science?and?Urban?Economics,2011,41(4):360-371.

[8]?MacKay?R?C.?The?Impact?of?Fiscal?Stress?on?Local?Government?Fiscal?Structures:An?Event?Study?of?the?Orange?County?Bankruptcy[J].Public?Budgeting?and?Finance,2017,37(2):102-124.

[9]?Grisorio?M?G,Prota?F.?The?Impact?of?Fiscal?Decentralization?on?the?Composition?of?Public?Expenditure:Panel?Data?Evidence?from?Italy[J].Regional?Studies,2015,49(12):1941-1956.

[10]黃壽峰,鄧宇銘.財政壓力、企業要素投入扭曲與經濟績效[J].財政研究,2020(3):85-100.

[11]田玲,劉春林.“同伴”制度壓力與企業綠色創新——環境試點政策的溢出效應[J].經濟管理,2021,43(6):156-172.

[12]包國憲,關斌.財政壓力會降低地方政府環境治理效率嗎——一個被調節的中介模型[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9(4):38-48.

[13]謝貞發,朱愷容,李培.稅收分成、財政激勵與城市土地配置[J].經濟研究,2019(10):57-73.

[14]Li?H,Kung?K?S.?Fiscal?Incentives?and?Policy?Choices?of?Local?Governments:Evidence?from?China[J].Journal?of?Development?Economics,2015,116(C):89-104.

[15]Tiebout?C?M.?A?Pure?Theory?of?Local?Expenditures[J].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1956,64(5):416-424.

[16]Qian?Y,Weingast?B?R.?Federalism?as?A?Commitment?to?Preserving?Market?Incentives[J].Journal?of?Economic?Perspectives,1997,11(4):83-92.

[17]Qian?Y,Roland?G.?Federalism?and?the?Soft?Budget?Constraint[J].American?Economic?Review,1998,88(5):1143-1162.

[18]Oates?W?E.?An?Essay?on?Fiscal?Federalism[J].Journal?of?Economic?Literature,1999,37(3):1120-1149.

[19]魏佳慧,耿成軒.環境規制能提高企業融資效率嗎?——基于重污染行業和清潔能源行業的研究[J].濟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3):111-120.

[20]謝貞發,嚴瑾,李培.中國式“壓力型”財政激勵的財源增長效應——基于取消農業稅改革的實證研究[J].管理世界,2017(12):46-60.

[21]曾春影,羅明忠,和欣.高管的高質量生態環境經歷與企業綠色創新研究[J].廣東財經大學學報,2022(3):82-97.

[22]Szczygielski?K,Grabowski?W,Pamukcu?M?T,et?al.?Does?Government?Support?for?Private?Innovation?Matter?Firm-level?Evidence?from?Two?Catching-up?Countries[J].Research?Policy,2017,46(1):219-237.

[23]詹新宇,劉文彬.中國式財政分權與地方經濟增長目標管理——來自省、市政府工作報告的經驗證據[J].管理世界,2020(3):23-39.

[24]Weingast?B?R.?The?Economic?Role?of?Political?Institutions:Market-Preserving?Federalism?and?Economic?Development[J].Journal?of?Law,Economics?&?Organization,1995,11(1):1-31.

[25]Guo?Q,Liu?C,Ma?G.?How?Large?is?the?Local?Fiscal?Multiplier?Evidence?from?Chinese?Counties[J].Journal?of?Comparative?Economics,2016,44(3):343-352.

[26]Nunn?N,Qian?N.?The?Potatos?Contribution?to?Population?and?Urbanization:?Evidence?from?A?Historical?Experiment[J].Quarterly?Journal?of?Economics,2011,126(2):593-650.

[27]范子英,彭飛.“營改增”的減稅效應和分工效應:基于產業互聯的視角[J].經濟研究,2017(2):82-95.

[28]曹春方,馬連福,沈小秀.財政壓力、晉升壓力、官員任期與地方國企過度投資[J].經濟學(季刊),2014(4):1415-1436.

[29]周茂,陸毅,杜艷,等.開發區設立與地區制造業升級[J].中國工業經濟,2018(3):62-79.

[30]任勝鋼,鄭晶晶,劉東華,等.排污權交易機制是否提高了企業全要素生產率——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證據[J].中國工業經濟,2019(5):5-23.

[31]Hering?L,Poncet?S.?Environmental?Policy?and?Exports:Evidence?from?Chinese?Cities[J].Journal?of?Environmental?Economics?and?Management,2014,68(2):296-318.

[32]付宏,毛蘊詩,宋來勝.創新對產業結構高級化影響的實證研究——基于2000-2011年的省際面板數據[J].中國工業經濟,2013(9):56-68.

[33]賈曉俊,岳希明.我國均衡性轉移支付資金分配機制研究[J].經濟研究,2012(1):17-30.

“Double?Carbon”Goal,Fiscal?Pressure?and?Green?Growth:Policy?Experiment

from?the?Income?Tax?Revenue?Sharing?Reform

LI?Shao-lin,YANG?Wen-tong

(Center?for?Industrial?and?Business?Organization,Dongbei?University?of?Finance?and?Economics,

Dalian?116025,China)

Abstract:How?to?deal?with“Double?Carbon”goal?compatible?with?fiscal?pressure?surge?is?the?current?hot?problem?urgently?to?be?solved?in?the?high-quality?development?of?Chinese?economy.Taking?the?central?and?local?tax?sharing?as?the?entry?point?of?fiscal?pressure,this?paper?uses?the?intensity?difference-in-difference?model?to?explore?the?impact?of?local?fiscal?pressure?on?urban?green?total?factor?productivity.?The?results?show?that,on?the?basis?of?overcoming?the?endogeneity?problem?and?passing?a?series?of?robustness?tests,the?income?tax?revenue?sharing?reform?significantly?promotes?the?growth?of?green?total?factor?productivity?in?fiscally?stressed?regions;Mechanism?analysis?shows?that?for?regions?with?low-end?industrial?structure,under?the?premise?of?stable?growth,moderate?adjustment?of?environmental?regulation?can?stimulate?the?development?of?industry?and?secondary?industry,create?more?space?for?industrial?structure?optimization?and?capital?sources,but?the?decline?of?environmental?regulation?also?leads?to?the?lack?of?impetus?for?subsequent?green?growth;For?the?regions?with?advanced?industrial?structure,only?by?improving?the?ability?of?independent?innovation?can?stimulate?the?deeper?green?changes;the?heterogeneity?analysis?shows?that?the?fiscal?pressure?regions?in?the?west,northeast?and?transfer?payment?inflow?areas?have?significant?green?total?factor?productivity?growth?effects.

Key?words:“Double?Carbon”goal;financial?pressure;green?total?factor?productivity;income?tax?revenue?sharing?reform

(責任編輯:周正)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亚洲五月天高清| 国外欧美一区另类中文字幕| 成人va亚洲va欧美天堂| 日韩欧美91| 欧美三级日韩三级| 色综合中文综合网| 伊人91在线| 2024av在线无码中文最新| 亚洲欧美在线精品一区二区| 99精品免费欧美成人小视频| 新SSS无码手机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一区在线播放| 国产丝袜91| 呦女精品网站| 成人久久18免费网站| 亚洲成人免费看| 99热在线只有精品| 青青草综合网| 亚洲娇小与黑人巨大交| 亚洲国产成人自拍| 久久国产拍爱| 欧美高清日韩| 69av在线| 手机看片1024久久精品你懂的| 日本草草视频在线观看| 99热最新在线| 久久99热这里只有精品免费看 | 无码精品国产VA在线观看DVD| 国产经典在线观看一区| 日本高清有码人妻| 精品视频在线一区| 成人福利免费在线观看| 国语少妇高潮| 日韩在线网址| 国产成年女人特黄特色毛片免| 亚洲有无码中文网| 亚洲最猛黑人xxxx黑人猛交| 国产免费看久久久|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av午夜福利一片免费看| 乱人伦99久久| 怡春院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在线毛片免费| 美女无遮挡被啪啪到高潮免费| 中文字幕不卡免费高清视频| 91年精品国产福利线观看久久 | www.youjizz.com久久| 九九热精品视频在线| 欧美成人免费一区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另类| 情侣午夜国产在线一区无码| 欧美精品色视频| 狠狠v日韩v欧美v| 午夜福利在线观看成人| 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观看| 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中文一级毛片在线看| 青青青视频免费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深爱在线| 2024av在线无码中文最新| 新SSS无码手机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狠狠| 久久国产高清视频| av在线无码浏览| 久久久久青草大香线综合精品|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人电影软件| 欧洲免费精品视频在线| 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 亚洲人成网站18禁动漫无码 | 国产成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日韩专区第一页| 欧美视频在线第一页| 亚洲第一视频网| 77777亚洲午夜久久多人| 亚洲第一香蕉视频| a毛片在线免费观看| 久久国语对白| AV色爱天堂网| 欧美另类第一页| 手机在线免费不卡一区二| 国产成人免费|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