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從“取景器”進入生命的“河流”

2023-05-30 02:20:02蔣維
百家評論 2023年1期

蔣維

內容提要:70后作家魯敏在二十多年的寫作生涯里持續探索書寫時代變革中個體的境遇與命運。在《金色河流》中,魯敏超越了自己既往的寫作對時間跨度的掌控限度,亦突破了自身對城市精神缺乏深度認同與開掘的短板,以“小切口”“長縱深”的敘事時間處理方式和南京“在地者”的“在地性”身份意識,通過“生死兄弟”的罪與罰、“父子手足”的恩親離合、“人間兒女”的滄海桑田,在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南北西東地域空間的關聯性的宏闊視野中,書寫典型的“南京人”的生命境遇與城市文化精神,力圖深刻呈現全球化時代、快速都市化進程中,中國社會四十年的生命觀、財富觀與心靈史的變遷。

關鍵詞:改革開放 生命觀 財富觀 城市精神

改革開放以來的時代是我們當代歷史中的大時代。身居南京的魯敏,作為與改革開放同時代人,在二十多年的寫作史中,持續探索書寫時代變革中個體的境遇與命運。在2006年之前,魯敏致力書寫市井生存與中產者的苦悶,“對鏡寫生,數碼快照”般描繪城市中污濁的部分,但缺乏超越性救贖力量的城市癥候書寫,很快讓魯敏感受到“焦灼與輕蔑”的“途窮”危機,于是她轉向了日月緩慢、人情持重的“東壩”,書寫溫暖良善的原鄉想象,建造了“我一個人的烏托邦”。a因創造熱望驅動,魯敏又并不滿足于“郵票大小”的“東壩”歷史悠久的“田園”、“童年式審美”文學版圖,b旋即以世界文學視野審視她此前的城市寫作的實質,認為那不過是鄉村出身的“阿喀琉斯之踵”對“第二性”的城市的批判,遂又“自我暴動”,開始了對城市精神內里的“暗疾”的探測及開掘。c魯敏的“暗疾”書寫某種意義上是對人的欲望的窺探,是人物被死亡所塑造、扭曲的精神反射。d“‘獨辟蹊徑,敏銳地探索人的精神疑難使魯敏的書寫臨近了人性的無盡的深淵”。e在審視精神深淵的過程中,魯敏又認識到肉身的沉重與深刻,推出了《荷爾蒙夜談》系列,“在理智與情感之外,重新認識我們的肉體本能”,認可和張揚生命、身體的“純粹性”與“獨立意志”。但是,當“欲望被放大,而欲望的主體——人卻在某種程度上被虛化了,這也可以理解成作家為追求小說現代性所付出的某種代價?!眆在書寫城市“暗疾”與“荷爾蒙”系列之后,魯敏轉向以《六人晚餐》《奔月》顯影都市生活的倦怠、困頓、不甘與逃離。

現代中國文學的社會空間可分為鄉村與都市兩個大類,中國百年的鄉土文學寫作彰顯出鮮明的地方感與強烈的民族國家精神?!爸T多經典的世界文學作品已經證明,文學地理的建構是通往世界文學的有效途徑。中國的‘70后作家在小鎮中建立了自己的文學‘根據地……使改革開放進程中的中國小鎮獲得了更廣泛意義上的世界性”,g但顯然新世紀的城市文學除《長恨歌》《繁花》《人世間》等少量著作之外,都存在缺失承接歷史文化的地方感與精神生長的問題。這與當代城市文學的城鄉敘事框架和“反城市”的敘事傳統相關,也與中國當代城市文學沒能有效處理中國現代城市的審美經驗及其精神資源相關。h魯敏作為70后小說家中的佼佼者之一,在《金色河流》之前,也并未超越文壇這一寫作的“中間物”狀態的限度,與“東壩”鄉土寫作的情感溫度相比較而言,魯敏對在其中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南京的書寫,有著新世紀城市寫作的普遍的心理疏離感i,只是借著其復雜面向來挖掘人性,無意為這座古老莊嚴的城市樹碑立傳,因此,魯敏應將自己對精神層面的超越性期待與關注融合到個體生命之中。j也就是說,魯敏此后的寫作應在更宏闊的時空視野中,書寫典型的南京“在地者”的“在地性”的生命境遇與文化精神。

在自我超越的期許與文壇的期待中,魯敏于今年3月推出了“破壁”之作《金色河流》,以老病的民營企業家穆有衡的遺產繼承為主線,精心布局、巧妙勾連起“生死兄弟”的罪與罰、“父子手足”的恩親離合、“人間兒女”的滄海桑田。子孫的血脈相繼,昆曲的守正創新,財富跨越代際的流傳,共同構成《金色河流》的三大主題。k魯敏致力于在更宏闊的時空視野里,審視個體生命的欲望、情感與理性,以及南京城的人文地理,力圖深刻呈現全球化時代,中國快速都市化進程中的生命觀、財富觀與心靈史的變遷,“我希望這樣可以更加細膩地貼近他們,像貼近河水的紋路——你、我、他、宜興小老板、穆有衡、河山、王桑、木良,都是一樣的創造者,物質的,非物質的,或是涓涓細流不絕,或是滔滔奔流上天,一代又一代迢遞相連,那是所有創造者的生命之河,也是人間此在的流傳法則?!眑就小說主題的豐富性、人物形象的復雜性、內容的龐復性與時代精神的縱深感而言,魯敏的寫作已然突破了先前的“取景器”式的窺測模式,進入了吞納百川、龐然豐沛的“河流”式的表達。

一、在生命傳承的宏闊視野中書寫全球化視野中的本土生育m境遇

生育是人類與宇宙的聯接的原點,亦為人類存續與創造的原動力。在《金色河流》中,魯敏以宏闊的心靈視野,涵括宇宙、在我們生存的星球,還有我們迢遞綿延的久遠歷史中,審視與思考微渺的個體的生命的價值及血脈的延續,以穆有衡與何吉祥兄弟及其父子的代際生育困境,呈現了四十多年里的中國社會生育境遇及生育價值理念的迭代變遷。

(一)穆有衡家庭兩代人的生育困境

穆有衡家庭的生育困境首先在于他自身曾有不幸的生育經歷,其次為他到老年后,又面臨著含辛茹苦養大的兩個兒子不能或不愿生育的窘況。年輕時,穆有衡因家族人丁單薄,在發覺兒子穆滄似乎不太正常后,他堅持要求妻子生個二孩。在計劃生育政策最嚴苛時期的1983年,他給精神科的主任送禮,換來一個傻兒子證明,拿到了二胎生育指標。心思細膩脆弱的妻子云清卻感覺對不起穆滄,又憂心兩個孩子都有問題,在巨大的心理壓力下,云清罹患抑郁癥而自殺,留下四歲多的穆滄和八個月大的王桑。穆有衡自此開始了艱難的單親撫育倆娃并且艱苦創富的生存模式,期間的含辛茹苦,不言而喻。

三十多年后,老病的穆有衡從拼搏半生的生意場完全退回家庭,卻陷入祖宗血脈不能傳承的壓力與渴望天倫之樂但無人膝下承歡的失落。因為次子王桑對父親當年曾算計他的婚事極為不滿,婚后妻子丁寧不孕,王桑便順水推舟做了丁克。早年穆有衡做生意發達后,曾到安徽鄉下“尋根”,上溯到從江西輾轉遷徙至湖北的前十一二代的祖先,當切實面向自我生命終點時,他也更因此生出一種傳承血脈的責任感與文化焦慮。他極力鼓動兒子王桑生兒育女:“咱們穆王兩家的后代……還有穆王兩姓的祖宗原漿,也就到此為止了。明白嗎?!眓穆有衡不僅平等看待妻子家族與自己家族的血脈傳承,并且將血脈傳承上升到了宇宙終極意義的高度:“真正的永生是什么?就是生兒育女,……人被生下來就要盡這個本分,活著,生養,給宇宙藍色小球一個交代!”o但是,他與時俱進的雙系家族血脈傳承的責任感與宇宙意義的宏大的生育觀,卻并不為接受西方丁克觀念的小兒子王桑所認同。

丁寧的曲折艱難的求孕歷程,是現代媒介技術與醫學技術交互作用下的世界性生育圖景。老病的穆有衡了解到丁寧和王?;橐龅膶崨r后,以將來捐贈全部遺產為要挾,促動他們去造人救財。王桑為了不成為別人的笑話,善良的丁寧也為了滿足穆老爺子的心愿,夫妻倆開始了并不同心同德的求醫造人之路。丁寧注冊了全球共享的助孕APP“兒女成群”,在互聯網上與世界各地處于各種生育難題中的女性,互助分享有利于生育的現代醫學技術珍稀資源,甚至巫術、宗教的圖騰或儀式,在醫院里接受各種生育檢查,承受現代醫學技術對子宮的工具化的監管與處理帶來的不適與尷尬。科學安排同房時間受孕失敗,體外取精人工受孕失敗,愈挫愈勇的丁寧啟動了試管嬰兒計劃:“知道取卵針有多性感嗎,打毛線的棒棒針那么長,一直伸到卵巢頂里頭,要戳十幾針……”p歷經各種生育苦境磨難之后的丁寧,終于獲得了母親的身份。在現代醫學技術掌控下的生育,身體似乎是主體意志的在場,卻又被架空了主體性。丁寧的生育困境,是新世紀世界視野中一種生育的主體性爭取與讓渡共存的困境的深度顯影。

魯敏以兩代人的生育困境為原點,輻射到四十年里中國的、世界的諸多群體與個人,他們為生育去做種種形而下的努力,承受各種身心煎熬,但這些行為又不僅僅指向個體的基因傳遞或“家財存亡、戶籍香火”的現實目的或家庭倫理,還具有更宏闊的宇宙生命參照系里形而上的宏大價值:“這最原始不過的血緣關系仿佛包含天地大義,一代又一代人生死相連,浩浩蕩蕩……它們將一直在這個星球上流傳下去?!眖魯敏借王桑在父親死后的對生命本義的領悟,傳達出自己對于生育的終極意義的思考。這正是身為母親的魯敏,對于個體暫時讓渡的主體性與生育之苦的超越性價值的發掘與認定。

(二)“孤兒”意象折射的民間“擬家庭”撫育行為的失范

現代社會,基于血緣與婚姻關系構成的家庭是承擔撫育功能的最佳載體,其他類型的民間社會“擬家庭”的撫育,可作為家庭撫育功能的必要補充。在《金色河流》中,河山被撫育的經歷即為其時社會代償性撫育中存在的負面現象的個案。何吉祥意外去世,沈紅蓮淪為非婚單親媽媽,輾轉在不同的底層男人的身邊謀生,何吉祥的遺腹女河山遂淪為“拖油瓶”和家暴的源頭,求“家”而不得的沈紅蓮,出于自私心理將河山丟回了天水老家,讓年邁衰病的姨奶奶照看,姨奶奶死后,由于沈紅蓮漠視母職,不到五歲的河山被收養進了魏媽媽的民辦孤兒院。魏媽媽性格復雜,對失親的孤兒或被遺棄的殘障兒童既有一定的關愛善心,又不乏在利益引誘之下利用他們以謀取不義之財的大量惡行。河山因為身體健全和美貌被魏媽媽特別關愛,但不到十三歲就被魏媽媽利用為玩“仙人跳”的工具。不久,魏媽媽東窗事發,死于獄中,河山遂再次淪為“棄兒”。魏媽媽于社會灰色地帶的“擬家庭”式的撫育模式,讓我們窺見社會底層那些不幸的生育的暗影,從而顯影了其時家庭之外的民間撫育保障制度有待彌補與改善的不足或缺陷。

受益于“大哥”的穆有衡,辜負了何吉祥之前的“助育”之恩與“托孤”之情。未下海之前,何吉祥曾盡心誠意幫助喪妻后焦頭爛額的穆有衡撫養兒子。下海后,因穆有衡須照顧生病的小兒子,遂出面幫助穆有衡處理生意事務而遭遇車禍,臨終前,何吉祥鄭重對兄弟穆有衡進行了“托孤”。之后,穆有衡卻出于潛意識的私念,并不信任沈紅蓮,對疑似何吉祥的“遺腹女”的河山,并未決意去查證落實。數年之后,為減輕對兄弟的罪惡感,穆有衡給予身處民間兒童福利院的河山只見錢不見人的“結對子”資助?;蛟S是因為對何吉祥的歉疚和負罪感,讓穆有衡逃避與河山的直接接觸,又或者,不辭艱苦撫養兩個兒子的他,對沈紅蓮的生活方式以及放棄母職,還有著道德感的比較優勢。沈紅蓮與穆有衡在河山的成長中的缺位,造成河山對既給她關愛,又利用她經營灰色業務的魏媽媽,懷著別樣的親情,這深刻影響了她對倫理關系的理解與處理。何吉祥于現代商業語境下“托孤”失敗的故事,是魯敏于當代商業社會個人主義的“重利”語境下,重新審度中國古代傳統儒家“忠義”思想下的“托孤”敘事,此本土化的“孤兒”敘事,還與雨果、大仲馬筆下的經典“孤兒”敘事形成了互文的關系,深化與拓展了小說的思想性與人文的視野。

二、在時代變革中書寫財富的流動邏輯及其觀念變遷

作為改革開放同時代人,魯敏對于改革開放后社會財富的增長和流動有著貼近生命經驗的感悟,又通過近二十年來有心積累的各種企業家的故事素材,魯敏對時代的財富流動與觀念變遷有著比較宏觀的認識:企業家的財富觀念經歷了四個階段:創業致富,起伏沉浮,“靈魂轉向”,回饋社會。r以此為底層邏輯,魯敏塑造了變革時代的“小老板”典型穆有衡,建構起了他的兄弟、父子、朋友等社會關系網絡,形象書寫了改革開放四十年財富的流動邏輯、個體財富觀的變化及其代際差異。

(一)財富流動的邏輯

在經濟全球化時代,資本在全球流動。中國20世紀90年代的深化改革與轉型,啟動了社會財富的加速生發與流動。深圳特區成立,民企大量涌現、國企逐步改制。讓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意味著社會財富的相應選擇性的流向,具有財富眼光的部分個人,順應財富的走向開啟了自己的創富之門,何吉祥在電影院瀕臨倒閉后南下淘金,下崗的穆有衡為養家投身于民營經濟。有總順著政策紅利大動脈周邊發散布局著自己的生意,關注政府機關報紙的頭條信息隱藏的某種創富路徑,并且以改革開放的最前沿地區廣東作為經營生意的樣板,“有總做生意的思路,昆山雷總、歐陽夫婦,嚴家兄弟,許多人的風氣、做派,都是唯南方馬首是瞻亦步亦趨。但到近十來年,探路意義、先進意義、開放格局上的南方似已流變,‘無形生產力正在迅速拉平一切、同化一切?!眘在早年基礎設施擴興時代,有總的水泥、運輸、建筑等實業生意適逢其盛、如魚得水。但在新世紀的互聯網經濟時代,經濟格局發生了改變,南方原有的經濟引領功能逐漸淡化,身體病衰的有總,經營的傳統產業亦漸趨衰落。面對“軍師”謝老師提議的兩千億的“天網計劃”巨額生意,有總再無當年的熱望與雄心,只是滿足于購買一套監控設備,來遠程觀察兒子穆滄的起居。通過穆有衡的視角,魯敏書寫了改革開放以來時代財富的流動及流向的關鍵節點事件,呈現了四十年中國社會財富的跨時空流動的紋理與邏輯。

在早期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模式中,無固定章法可循,全社會都在“摸著石頭過河”,如有總所言,那時“大家做事都蠻野”t,由于政策對財富的走向、權力對財富的歸屬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政商關系成為民營企業家階層必須重點經營的社會關系。穆有衡為獲取商業資源,以社交送禮撬動關系和資源。在少年王??磥?,生意上高歌猛進的父親,整天吃飯喝酒送禮,忙著交“掌中有印手下有權的朋友”,“那樣的熱忱、景仰,孝子賢孫般地哈著啊?!薄八较吕?,又極為老到地把他們給分門別類地工具化,圓熟地擺布對方于‘遇水架橋、逢山開路的諸種需求之中”。u對于這些門道,穆有衡自己總結說:“做生意,第一關鍵是方向搞對,第二關鍵,或者說并列第一關鍵,是搞好關系,關系就是生產力……就跟交養路費似的,交足了,那條條是生路,否則道道都是關卡?!眝雖然穆有衡的企業并非權力依賴型企業,但為了更快更多地牟利,“比方講稅銀子這一塊,名堂大了去”,他就去想方設法安排各種賄賂,于是“沒有人是清湯寡水的”,“開發區的頭頭腦腦,換得比小老板還快”。w這就是早期市場經濟中,民營財富的曖昧斑駁、縱橫流通的來路。

在民企四十年的創富歷程中,由于個人際遇及其市場風險,民營企業家有過太多的浮沉成敗。從破產的電影院南下掘得第一桶金的何吉祥,在醫院將自己兩年掙得的全部身家,其時的一筆巨款,托付給他最為信任的戰友與兄弟。何吉祥身亡后,穆有衡占有了“大哥”的這批財富,開始發家致富,生意越做越大,期間數度遭遇恐嚇、暗算、甚至綁架等驚危時刻。三十多年后,穆有衡老病去世,將手中的財富撒手捐贈為社會慈善基金。這筆財富,是曾經的鐵兄弟前赴后繼的累積,體量不算很大,如謝老師的學生偉正所說,是“小蝦小蟹”。但一斑窺豹,由此可見四十年民營企業財富河流的全貌,正如偉正所言:“你數數這三四十年,多少牛人出來,又多少牛人栽了呀。就我當時采訪過的幾個業界大佬,做奶業的,做運動品牌的,做電器的,做房產的,都是打通政商二脈的奇才啊,你看看現在,哐當一聲,一個個都落到哪兒了?!眡河流奔涌激蕩,攜泥裹沙興浪,財富洪流中的弄潮人,又都是博風逐浪的時代過客。

(二)財富觀念的變遷

如馬斯洛所言,人是追求意義與價值的高等動物,因此,財富此乃身外之物,在滿足了基本生存之后,不過是人追求情感滿足、實現意義與價值感等需求層次的中介與橋梁。在《金色河流》中,魯敏繪制了改革開放第一代創富人的需求層次上升變化的心靈軌跡,以及立足物質富足時代的子代對于物質財富的需求的超越。

年輕時,穆有衡最初的致富愿望很簡單,就是要跟云清一起過上“肥肥”的好日子。他們少年時代經歷過饑饉煎熬,云清曾忍住饑餓從嘴邊省下來黑面餅子給他果腹,他其時感動地發愿:“長大了要娶這個女同學云清,要一起過上吃白面吃大肉的好日子?!眣但后來妻子的意外自殺讓他涌泉回報的愿望永遠被懸置。當他擁有巨額財富后,獲得了各種社會榮譽,也有了一定社會地位,可他的情感世界是荒蕪的,他不相信任何人,只是對錢的魔力充滿了崇拜:“人民幣總是顛撲不破的,人民幣就是最美好的生活?!眤他經常從事各種“古法慈善”,以獲得情感滿足與尊嚴感。待到老病殘年,事業衰減,他渴望天倫之樂而不得,痛苦之余,對于財富的理解亦有了一定的豁達與灑脫:“活著嘛,得爭,要‘占,要‘有,死就相反啦?!彼饾u把生意處理掉,連“寶貝疙瘩”衡祥水泥廠,也交割撒了手。他的東郊別墅里,曾堆滿了“古玩”、收藏、紀念品、榮譽證書與各種場面上的合影,病重后,他授意謝老師將它們當成破爛和垃圾一一處置干凈。他起初想學邵逸夫的捐贈模式,卻發現自己的名望未及,遂決定以自己與何吉祥的名義,建立一個慈善基金,以贖了自己的“原罪”。有總懂得貨幣的工具性威力,希望用錢找到解決精神內在問題的辦法,用錢建立跟具體的情感相關的價值互動,仿佛棲居在金錢和價值兩端的橋梁之上。在臨終前,求孫子不得的穆有衡端詳著肖姨帶來的各種全家福,念叨著兄弟何吉祥:“其實全家福差不多,都是一回事,所有人的好命歹命都混在一起。他們的孫子就是我們的,我們的票子也是他們的。全在大街上,像河一樣,到處流……”有總臨終前的感言,似乎是站在了人類或社會整體的角度來理解生命與財富的關系,這使他前期只為自己家庭的創富觀念以及金錢崇拜觀念得以升華。

社會財富的積累,讓改革開放中生長的子代超越了物質滿足的初級需求層面,他們不再像父輩那樣被時代洪流裹挾,在金錢的世界里浮沉,而是有條件去追求自己的興趣愛好與自我價值的實現。更注重精神生活的丁寧,雖然與富家子王桑戀愛結婚,似乎從來不太看重穆家的錢財;一直受助于別人捐贈的河山,渴望有錢去幫助別人、輸出善意,以與多年一直接受別人的施予的心理負擔達成平衡。年少時,王桑以二元對立的批判眼光審視父親,認為父親的錢是骯臟血污的資本;青年時期他也一直對“物質”的父親保持精神上的警惕與疏離,直到后來遇見“精神上的父親”木良。在木良的感發下以及追求自我價值感的驅動下,王桑苦心經營凹九,從而切實體會到物質基礎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原來他所醉心的藝術必須以資本為根基,先前他之所以能對物質財富漠視或輕視,正是因為父親費盡心力在商海里征戰搏擊,他才能站在那些物質財富的基座之上俯視它們,創富的父親的精神是值得尊重的,他要超越的不是父親的金錢,而是不作為的自我,他要做的,應該是以父親的創富精神為自己、也為社會來創造更好的生活。王桑雖然沒有直接繼承父親的物質財富,但是他認識到并繼承了父親的“和眾人之私,成天下之公”的創富精神。我們不妨將這個富二代“弟弟”王桑,看成與葉彌《成長如蛻》中的“弟弟”互文的人物形象,這是相隔二十余年的人物成長與社會轉型的激蕩回響。

謝老師對穆有衡的態度與評價的轉變,意味著知識精英對于自我革新的民營企業家群體的復雜性的認識與認同的歷史性生成。謝老師最初接觸穆有衡,是為了揭露他的“瞎眼童工”“黑料”,但因此栽了跟頭失業,后來卻又被有謀略的穆有衡高薪聘請做受人尊重公關總監。被生活所迫、掙錢養家的謝老師,內心一直沒放棄自己原來的職業精神,他以一種“臥底”的心態,在紅皮筆記本上繼續收集有總的“黑料”與“秘訣”,想寫出一個資本家的發家秘史與真實面目。但隨著跟穆有衡的十多年的密切相處,謝老師對有總的手段、雄心、善舉、磨難有了越來越多的了解。后來有總在錄音筆里的懺悔,以及最后對財產的處置方式,讓謝老師將自己與穆有衡的關系的定位,逐漸從“敵人”調整為“自己人”。謝老師的學生偉正頭腦活泛靈光,在新世紀初即順應潮流從舊媒體轉戰新媒體,對市場把握準確,混得有聲有色,他曾有意為謝老師策劃關于有總這代人的暢銷書,建議謝老師不要用非黑即白的極化思維,而是用調和的“灰色”思維:“咱搞的可是更高級的灰,潔凈的藏污納垢與包容萬象,是原罪的肥沃大地與鮮花怒放,這種灰度,就是資本和資本家的真面目”。但顯然,謝老師最后并沒認同偉正的這種“灰色論”,他對穆有衡基于二元對立批判思維的刻板印象的形象認知,其實發生了由“黑色”至“金色”的漸變。謝老師某種意義上就是作家視角在小說中的在場,因此,艱辛創富又將財富慷慨回流社會的有總,因臨終前的“渡己渡人”的超越性而生出了“金色”的輝光,在這金光的映照之下,謝老師的紅皮筆記本收集的某些“黑料”,也就失去了原本語境下的道德批判色彩。這也正是身處“先富的帶動后富的,逐漸實現共同富?!钡臅r代中的作者,對篳路藍縷、激流勇進的時代創富者的由衷敬意。因此,穆有衡這一形象,“在世界文學的坐標系中,它接近巴爾扎克和狄更斯一脈,在中國百年文學史上則承續了茅盾先生的經典作品《子夜》”,是這個時代本土化的“這一個”創富者形象。

三、在俯瞰南京的歷史文化的基礎上顯影城市的時代精神

如前所言,在《金色河流》之前,魯敏并未特別著意去表現南京的城市精神。在2012年發表的《六人晚餐》中,魯敏描摹了遭遇工廠改制的工人階層家園的破碎和精神失落;她有意將南京背景消隱,“因為這是一個會發生在中國任何城市中的故事,發生在廠區的故事”。2018年,魯敏去北京掛職任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并開始攻讀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與魯迅文學院合辦的創意寫作學碩士研究生學位,這段成功“逃離”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南京、追求職業生涯成長的異城經歷,對于魯敏以新的視角看待南京的城市文化大有裨益。同時,南京于2019年成功申報了世界“文學之都”,這也給了魯敏理解南京的世界性價值以有力的啟發。因此,2019年開始寫作的《金色河流》承載了魯敏營構南京的詩意與魅力的家園意識,顯影了魯敏對于南京城市精神的俯瞰、理解、認同與創造。魯敏通過小說中的人物飲食起居活動呈現出了南京的日常生活的煙火氣,以人物的獨特的精神需求與人格風貌,接續起了南京的六朝煙水氣。此舉不僅豐富了人物的精神世界,拓殖了小說的歷史人文內涵,亦使魯敏的南京書寫突破了原來的城市精神曖昧不明的既定圈層,達成了在“世界文學之都”視野中,對城市文化精神某些維度的勘測、穿越與抵達。

(一)六朝煙水氣與日常煙火氣的糅合

立足于熟悉的南京城市空間,魯敏以貼合人物身份的活動時空,錯落有致地鋪開人物的活動軌跡與日常生活,搖曳出六朝煙水暈染在這個時代的獨特氣質,以人物的物質或精神的生活,以多樣化的交通或通訊方式連接與這座城市相關的遠方以及遠方的人們,漸次鋪展南京的六朝煙水氣的歷史感與日常生活的煙火氣質感交融的都市畫卷。穆有衡記憶中的街邊的小剃頭鋪子,老機械廠宿舍;穆滄記憶中的3路公交環線,湖南路,寧海路公館,梧桐樹的毛絮絮;與王桑、丁寧相關的紫金山頂,地下隧道,青春廣場,凹九空間,昆曲院,生殖中心;與河山相關的藝培機構,“四月天”讀書會,江北隧道,青山堂腦科醫院等等,這些小說中人物的活動軌跡與情感地圖,為古老又現代的南京城渲染出穿越時光、溫潤世間的重重詩意。

此外,小說中的美食描寫,既賡續了明清以來南京文人熱愛美食的雅致文化傳統,又有著現代南京市井間溫情或生猛的煙火氣息。南京地處大江南北交匯區域,又毗鄰江南魚米之鄉,飲食文化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人文條件,故而在明清時期出現了對美食文化頗有雅趣的李漁、袁枚、曹雪芹等大文士。李漁的《閑情偶寄》反映他對于美食文化的獨到心得與意趣;袁枚的《隨園食單》則詳細記載了他四十年里精心收集、費心改進的各地美食;而在江寧織造府有過錦衣玉食生活的曹雪芹,在《紅樓夢》中精彩呈現了金陵鐘鳴鼎食之家曾有的飲食風景。有感于南京這一獨特的文化傳統,丁帆《天下美食》曾著力發掘舊時南京民間的美食記憶,葉兆言曾用心書寫過現代南京有名的餐館與酒店的美食散文,魯敏顯然亦有意于對此傳統有所貢獻,因此,她安排了一個聰敏賢惠、曾為車間主任的下崗工人肖姨,因為家常菜做得好,被穆有衡高薪聘請到家,她以母性的慈柔精心制作四時三餐的家常美食,小米薏仁雜糧粥、雞頭米羹、炸藕夾子、蘿卜圓子、“活珠子”、青團、粗糧窩頭、咸鴨蛋……這些溫暖有情的食物,為穆家父子生冷隔閡的家庭氛圍氤氳出一些日常的溫情。而穆氏父子活動軌跡或回憶引出來的金陵大飯店的招牌菜,嫩筍鰣魚、霸王別姬、鹽水鴨,晶麗酒店的大鵝翅,中山南路的清真面點壽桃,芝麻燒餅,牛肉鍋貼,鴨血粉絲,青梅酒,零食店用細沙子“古法”炒熟的帶殼花生,甚至有總小圈子吃過的孔雀、鷺鷥、鱷魚等“生猛”野味,這些家常的、街巷小店的,大酒店的各種人間風味,層次豐富地散布在書中的世事人間,凸顯出包容性極強的南京飲食文化,顯露出雅俗互滲共存的別樣風致。

或許是出于對此前小說以人物的特別的生活習性描寫揭露人的精神“暗疾”的自反,也為了凸顯這座城市的煙水氣,魯敏在這部小說中轉向了書寫人物的文化嗜好,塑造了系列有獨特文化癖好的人物,依次顯影南京獨特的六朝煙水氣于當下世俗生活的空隙及邊緣處的浸潤與滋養。曾經執著迷戀于集郵的前記者謝老師,在金陵刻經處學做雕版的“沖淡”的小雕,癡迷于拍照想搞個私人博物館的小萬,雷打不動沉迷于做篆刻、下飛行棋、做功夫茶的阿斯伯格癥人士穆滄,醉心纏綿于清幽而遺世、樸素驚心的昆笛的王桑,對昆曲的蕭索懷著忠良正義的焦慮與嘆惋的木良,這些獨特的人物及其無功利的文化嗜好,彰顯出積淀著兩千年人文歷史底蘊的南京腔調。這座城市曾滋養出經典文學形象賈寶玉與杜少卿,王桑,清高、寥落,不負俗業,仿佛是南京這座名為六朝古都、但卻從未雄踞神州的古典城市此類經典的、落拓不羈的氣質的歷史延照與現代顯影。而木良,則讓我們領悟了南京這座城市在歷史洪流中屢屢“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可貴的精神底色。因此,我們應該可以說,魯敏的南京精神書寫,已經融進了這座城市精神深處的氣韻與血脈。

(二)代際隔閡與城市新舊文化的隔閡的隱喻同構

父子隔閡,是現代社會變革或生命周期不同導致的代際人生信條的差異所致,亦是子代追求脫離父權制掌控的主體性的結果。穆有衡的殘酷家史敘事功課令王桑從小就背負著巨大的罪感:“他一條條掠奪了家里人的健康功能、運氣與生命,他必須成為這個家的遠大前程。”王桑對穆滄的手足情深的呵護,也可以視為王桑與父權對抗的心理疾病的投射。父親望子成龍的系列熱望與折騰,步步為營鋪墊的家族振興重任,讓王桑強烈感覺到自我的異化,正如當年穆有衡在何吉祥的規劃下做了水泥廠,而一旦有機會自己掌控命運時,他就趁機背叛了一直罩著他、為他設計人生的強有力的“大哥”,“逆子”王桑亦在機會來臨時,順勢逃避了事業退潮的病衰老父對他人生的規劃與掌控,退至凹九空間做站長,從事了被父親嘲諷的文化事業。

因為工作關系,王桑結識了昆曲人木良,從而了解到昆曲的豐富文化內涵以及落寞無比的凋敝境況。兩百年前,昆曲還處于家家戶戶追戲的盛世,如今卻因為社會變遷、媒介技術變革而瀕臨斷流的危機。有六百年歷史的昆曲傳世真本有一千四百多折戲,如今大概能湊到一百小幾十的戲;國內所有昆曲院的工作人員大約只有八百來人。而此時終于逃離了父親的掌管,趨于“無為”心理的王桑,“喜歡的就是昆曲這一份落寞、式微,不足為外人道的自珍、甚至……是同歸于盡的末路感”。他勸木良順應地方戲不景氣的大勢,但敬業大半生的木良執拗于振興昆曲,誠意邀請王桑合作。年長王桑二十歲的老木良與父親穆某相似的行事風格,觸動了“無為”落寞的王桑,他似乎找到了精神之父,“為著同樣的落寞,為著他的歡喜,他應當做點事情,做給某人看,做給自己看”。

將冷寂寡合老境中的昆曲匯入人世間的河流,是王桑主動積極入世的自我救贖。文化批評學者阿多諾說:“藝術中的新事物,是社會資本擴大在生產的審美對應物”;“藝術能夠超越資本主義社會他律性的唯一方法,就是讓藝術本身的自律性充滿商品社會的形象。”因此,為了凹九空間的昆曲展演,王桑不僅放下平素輕慢物質與資本的清高身段,盡力去爭取各級政府相關部門的資金支持,同時協調新媒體的營銷傳播,還與堅決持守原樣昆曲的木良交涉,如何將表演進行古今中西糅合的變通。在多方合力的積極推動下,昆曲逐漸有了更靈活現代的流動方式,有了年輕觀眾,古老的藝術獲得了新的動能,夏季惠民演出的“昆曲+”,與日本能劇、印尼巴里舞聯手,時空交錯,相逢于奔涌的人類之河。正是借由木良為精神橋梁,在將昆曲引流至城市公共生活與人類藝術之河的過程中,王桑理解了“物質”的父親的精神,文化隔閡的破壁與兒子對父親的隔閡的最后和解于此達成了映照與同構。魯敏書寫的,是代際溝通的現代性難題,亦是城市人文遺產在現代化進程中如何存續綿延的命運。

四、余論

《金色河流》采用了“元小說”手法。如果缺乏謝老師這個人物,穆有衡的故事依然可以獨立展開;讓謝老師參與穆有衡的故事并且作為非虛構寫作者在場,其實是魯敏對當下非虛構寫作的強勢影響力的潛在焦慮,亦是身為受惠于時代經濟增長的文人對創富時代的強烈參與感與認同感的外現。

寫作者都希望得到讀者的廣泛接納與認同,在這人人都有麥克風、眾聲喧嘩、信息駁雜失真的新媒體時代,文壇盛行的非虛構寫作,或許就是源于人們對真實性與確定性的渴求。擅長虛構寫作的魯敏,在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立志要在虛構與非虛構寫作的關聯性學理以及寫作實踐方面有所建樹,《金色河流》即是其為獲取碩士學位而完成的創作。在小說中,魯敏安排了計劃非虛構寫作者謝老師,他在紅皮筆記本收集的185個素材,30多個場景,4種寫作“思路”,6個人生“橡皮”,結繩記事般地貫穿了整部小說,對于這個著意的安排,讀者們基本都感覺到有閱讀障礙,這其實是魯敏將自己多年用心收集民營企業家寫作素材的行為虛構進了小說,并不惜以犧牲讀者的閱讀流暢感體驗的方式,彰顯非虛構寫作對于虛構寫作的內生性,以及寫作者謝老師作為文人在市場經濟社會中的主體性的存在而非邊緣化的位置。

在重農抑商、重詩文輕小說的農耕文化傳統中,《金瓶梅》的作者特意隱匿了自己的真實身份,而受益于這個商業創富時代的富足的經濟文化生活與世界現當代小說理論的魯敏,執意要讓記錄創富時代的執筆者與白手起家、篳路藍縷的創富者相與在場。此“小徑分岔的花園”式的寫作方法,以“真相”的羅生門消解了非虛構寫作的“史”的絕對真實性,不僅消弭了虛構與非虛構的邊界,強化了小說具有的相對的“史”的藝術真實性價值,舒緩了虛構寫作者魯敏面對巨大的文化傳統及當下興盛的非虛構寫作的隱性的焦慮,同時也確實為文學史中“商人”與“知識分子”的關系的寫作開辟了一個新的維度。另外,小說中偉正、王桑、河山、丁寧、肖姨等人對謝老師寫作思路的各種建議,以及謝老師只收集素材但尚未開始寫作的情節安排,似乎亦為已經有《六人晚餐》《三人兩足》《奔月》等小說走向影視化的作者,在如何讓這部小說的商業性、政治性與人文性達成最佳耦合之間的猶豫、斟酌與騰挪的心態的折射與顯現。

有學者認為,魯敏的東壩書寫潛藏著“情欲”的“暗疾”;魯敏長于書寫欲望,對青年、中年甚至老年各階段的畸形的、扭曲的、隱秘的情欲都有精準細膩的拿捏與呈現,有的是對于荷爾蒙的迸發有理性的反思與升華,但有的則止于欲望,缺乏令人振奮和升騰的形而上的激勵。在《金色河流》中,魯敏顯然“超克”了之前的“荷爾蒙爆發”模式,寫出了兩代人的性、情感、理性的豐富維度與狀貌。不相信任何旁人、只信賴老狗松果的穆有衡,情感上對亡妻云清念念于心,對待性則如飲食一樣,傾向于以物質交換。何吉祥與前妻的性、情都背離決絕,所以他才將財富托付給鐵兄弟穆有衡。錯過何吉祥的承諾的沈紅蓮,雖以性為謀生工具,窮困潦倒,但亦具有人性的大悲憫及維護自己內心深處最純凈感情的尊嚴。下崗轉型的肖姨,以四季風物、三餐美味,用心照拂有總的飲食,有總對她有著兄妹般的情愫。因為魏媽媽的工具化的“性調教”,河山自小接受了“互相幫助”的性觀念,“閱人”不少的她,及到遇見了丁寧的現身說法,才知道性與情的高度契合,乃是性最美好鮮活的高峰體驗。阿斯伯格癥患者穆滄,是魯敏之前《擁抱》中阿斯伯格癥少年的純“荷爾蒙”模式的自反,他沒有欲望,與《鐵皮鼓》中身高停滯的奧斯卡類似,穆滄的心理一直停滯在失去母親的幼兒期。丁寧與王桑早期的性的美妙,與愛情的美好相疊合,當他們婚后的感情疏冷,性愛也就只剩下了性,在后來的尷尬、瑣碎、繁難的求孕過程中,夫妻之性也被王桑有意疏離;王桑八年累積的情感冷暴力,導致了對丁寧心靈的深銳傷害,在丁寧臨產前,王桑因對父親的情感的了解與理解,恢復了對丁寧的愛意,當他以動情的性愛對待丁寧的身體時,丁寧身體深處的動情回應,是對彼此曾經深愛時靈肉交融的性愛的回望與訣別。深潛以探測人性幽昧之地,或力攀以登及人性澄明之境,致力于精神性寫作的魯敏書寫了不同階層、不同代際、不同境遇的個體對于性與愛的豐富而復雜的心理經驗,呈現了人的情感、理性對性本能的超越與高貴。

文末值得一說的是,南京有一條五六千年前就滋育過南京先民的“母親河”——“金川河”,發源于鼓樓崗和清涼山北麓,并與玄武湖相通,流經寶塔橋匯入長江。魯敏這部生于南京書寫南京的小說,貢獻了世界“文學之都”南京文學史上獨有的,具有鮮明時代及地域特征的商人、文人以及藝人形象,亦勾勒點染了這座城市與遠方及遠方的人們的無盡關聯。我們熱切地期待,魯敏未來還將有更精彩更貼近這座城市的靈魂的大作問世,這片熱土滋養生成的文學的河流,像一條條穿越滋養南京的河流一樣,與南京的歷史人文在這宏闊滄桑的人世間相生相長。

注釋:

ab魯敏:《路人甲或小說家》,譯林出版社2019年版,第19頁,第127頁,第134頁。

c王彬彬:《魯敏小說論》,《文學評論》,2009年第3期。

d岳雯:《未知死,焉知生——魯敏論》,《南方文壇》,2017年第4期。

e張莉:《魯敏:探取“暗疾”之景》,《東方文化周刊》,2017年第48期。

f李彥姝:《荷爾蒙的迸發與超克——論魯敏小說的欲望敘事》,《小說評論》,2019年第2期。

g聶章軍:《文學史視野下“70后”作家的小鎮書寫》,《現代中國文化與文學》,2022年第1期。

h于小植:《“城市主體”建構及其限度——論遲子建的長篇小說〈煙火漫卷〉》,《文學評論》,2021年第6期。

i王德領:《新世紀城市書寫的模式化傾向》,《海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年第12期。

j王堯:《魯敏的“取景器”》,《小說評論》,2021年第5期。

k王峰:《魯敏:書寫溫暖光影里的“人世間”》,《南京日報》,2022年4月22日,第A10版。

l貼近他們,像貼近河水的紋路_父輩_財富_孩子https://cul.sohu.com/a/574815528_116237?scm=9010.8002.0.0.0,2022年10月25日。

m本文所言的“生育”,系沿用費孝通先生《生育制度》一書中的“生育”概念,包括“生殖”與“撫育”。

nopqstuvwxyz魯敏:《金色河流》,譯林出版社2022年版,第16頁,第18頁,第341頁,第579頁,第350頁,第311頁,第30頁,第79頁,第311—312頁,第92頁,第213頁,第299—300頁,第80頁,第419—420頁,第91頁,第30頁,第172頁,第172頁。

r馮圓芳:《講述一條奔涌不息的“金色河流”》,《新華日報》,2022年5月26日,第12版。

馬兵:《從“筆記本”到“橡皮檫”——讀〈金色河流〉》,《揚子江文學評論》,2022年第4期。

何林穎:《新時代民營企業家的新屬性——“自己人”》,《福建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9年第6期。

黃茜:專家熱議《金色河流》:重新認識財富創造者真正的精神世界https://new.qq.com/rain/a/20220910A04NFJ00.html,2022年10月25日。

[德]阿多諾:《阿多諾選集·美學理論》,王柯平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第32頁。

叢治辰:《作為“暗疾”的鄉村——魯敏的“東壩系列”與70后寫作癥候之一種》,《小說評論》,2021年第5期。

此小節內容為對吳俊老師觀點的回應與嘗試展開,吳老師在《魯敏:進入人性和現實的復雜性——〈金色河流〉的敘事和人物創造》(《南方文壇》2021年第4期)中說,作者對于丁寧臨產前與王桑關系的處理:“敘事的曖昧很值得探究,留待后續”。

(作者單位:南京財經大學新聞學院中文系)

[基金項目: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實施文藝作品質量提升工程的導向引領、制度設計與實踐創新研究”的階段成果,項目批準號:21AZD054。]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免费精品| a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欧美在线导航| 99久久精品免费观看国产| 亚洲最大福利视频网| 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国产va欧美va在线观看| 播五月综合|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牲色| 亚洲人精品亚洲人成在线| 亚洲午夜福利在线| 在线视频精品一区| 国产人成在线视频| 91麻豆国产在线| 亚洲天堂视频网站| 9丨情侣偷在线精品国产| 日韩av高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美女潮喷出白浆在线观看视频| 久久久91人妻无码精品蜜桃HD| 日韩中文精品亚洲第三区| 99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 国产第八页|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专区va| 亚洲国产成熟视频在线多多| 国产成人无码综合亚洲日韩不卡| 欧美亚洲网|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欧美一区| 午夜福利在线观看成人|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一区二区| 精品夜恋影院亚洲欧洲| 亚洲综合日韩精品| 成人综合网址| 亚洲女同欧美在线| 久久国产高清视频| 一级一级一片免费| 青青青国产精品国产精品美女| 无码人中文字幕| 国产欧美视频综合二区| 一本二本三本不卡无码| 97无码免费人妻超级碰碰碰| 免费无码AV片在线观看中文| 视频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播放| 国产一级特黄aa级特黄裸毛片| 久久无码高潮喷水| 免费中文字幕在在线不卡| 女人一级毛片|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精品在线| 99精品视频九九精品| 国产99精品视频| 亚洲自拍另类| 日韩一级二级三级| 成人噜噜噜视频在线观看| 97视频免费看| 青青草原国产av福利网站| 97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亚洲色图另类| 亚洲午夜18| 动漫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一级毛片网| 亚洲第一区欧美国产综合| 亚洲欧洲日韩综合| 国产人人射| 欧美日韩国产一级| 香蕉久人久人青草青草| 欧美一级在线看| 亚洲天堂网站在线| 九九久久精品免费观看| 成年人免费国产视频| 99精品热视频这里只有精品7| 日韩毛片免费视频| 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jizz国产视频| 欧美成人免费| 青青极品在线| 精久久久久无码区中文字幕|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精品专区| 精品少妇人妻av无码久久| 亚洲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欧美精品成人| 99久久99这里只有免费的精品| 老司机午夜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