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武昌起義的事情,很多人都對于黎宋卿(黎元洪,字宋卿)的實際情況弄不清。在武昌起義之前,他只是一個混成協的協統,但他原來卻是帶著一個鎮,是從1萬多人的統制縮編為5000多人的協統。從天津北洋水師學堂畢業后,他一直是在海軍里干事情。中日甲午戰爭期間,他幾乎為清政府盡了忠。當他所在的那條兵船被敵人打沉的時候,他就跳進大海里去了,之所以沒有死掉,是因為幸虧會泅水——他在大海里浮了幾乎半天的時間,才被人救上來。宋卿回到湖北,張文襄公(張之洞)就抓著辮子往上提拔他。他在張總督的任內身兼數要職,在漢陽兵工廠(即湖北槍炮廠)干過一個時期,在武漢時當到了統制。
自從瑞澂當了制臺,就對宋卿排擠得很厲害,把他的隊伍縮編成一個混成協還不算,又把部隊調得哪里都是,使得他在武漢的部隊總共只剩了1000多人。
在辛亥革命之前,宋卿的隊伍駐在左旗,連同他的協統衙門也設在里面;張彪是個統制,管1萬人,駐在右旗,統制衙門也設在右旗的營盤里。那時,宋卿在武昌有兩個公館:大太太住在中和門,我住在千家街。宋卿經常住在我這里,住在中和門的時候是不多的。他有兩個心腹聽差,一個叫作肖洪升,一個叫作鄭洪貴。
宋卿在辛亥革命以前,從來也沒想過會革命,他不但不革命,而且在革命初起之際,還親手砍死了一個革命黨人。1911年農歷八月十九(10月10日),瑞澂同張彪等人事前都離開了武昌,宋卿還在制臺衙門里的時候,忽然從轅門外來了三位革命黨人向他請“命令”。他得到通報后,馬上帶著指揮刀走出轅門。宋卿一見他們,三人就立正向他敬禮,他怒沖沖地問:“你們三個來做什么?”這三位革命黨人齊聲說:“請您下命令指揮我們革命!”宋卿一聽來頭不對,猜出是革命黨人,把其中一人砍死在地。當宋卿正砍第一刀的時候,肖洪升就向其他人說:“你們還不跑,在這等死?”他們這才起身飛跑了。宋卿殺人以后,自知不妙,一面吩咐肖洪升從左營搬箱子往中和門大太太那兒送,一面自己也不敢回家,到劉參謀長的家里躲避了起來。
當天,進出劉公館的人一批跟著一批,他們的目的是一致的:請宋卿下命令,指揮革命軍隊進行救國!上午,到那里去的僅僅是革命部隊里的士兵。下午,各界人士都來了,不但有武昌城里面的各界代表,連整個的武漢三鎮也都派來了代表,這里面有革命黨,有武漢三鎮的八大商行,也有各校的學生們。最后鬧得宋卿不得下臺的時候,他這才向代表們提出了問題:“你們叫我下命令也好,當都督也好,革命也好,‘反滿也好,我都可以照辦的。但是,這樣一來,馬上就有這樣幾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北軍打來怎樣辦?”宋卿這句話剛一出口,那些革命部隊里的代表們立刻表示:“清兵若來有我們去打!”宋卿又說:“既然大家能這樣齊心一致行動,當然事情好辦,可是軍餉又從哪兒來呢?”這時,大家都望著八大商行的代表們,這些代表就說:“統領大人,您老人家既然肯出來救國救民,軍餉有我們來籌就是了。”這時候全場的人叫嚷起來,有的說:“黎統領的要求圓滿答復了,可以‘興漢滅滿了。”有的說:“趕快找地方成立指揮機關發號施令吧!”有的人早就準備了樂隊,叫了吹鼓手,說:“就請統領往咨議局去商量大計去吧!”說著,大門外的樂聲和著鼓鑼、喇叭聲不約而同地交響起來。代表們眼看宋卿無話可說,便齊手拉著他從椅子上站起身來,接著就蜂擁而去,吹吹打打地把他送進了咨議局。
在這樣混亂的狀態下,宋卿仍然打定著逃出武漢、重歸朝廷的主意。在進咨議局的第三天夜間,他和肖洪升溜出了咨議局。第一次,他想用繩子叫肖洪升把他垂送下城去,被城下的巡哨喝回去了。第二次,他又要垂送下城,卻被城下的哨兵往上放了一槍;他用手槍自殺,偏偏遇到打不響的子彈;用刀自殺,這時卻又被肖洪升搶了下來。正在此時,革命軍搜索著他了,不由他自主,把他又擁了回去。
隊伍撤走以后,我給宋卿煎了一壺參湯送了去。他喝了以后,就睡在枕上打起了鼾聲。
宋卿醒來以后,趁著沒有別人,我就和他說:
您快打斷往北京跑的念頭吧!您若往北京跑對您不利:
一層是您已經跟著革命黨干了三天了。您想給清朝“盡忠”,就該在劉參謀長家里拔刀自刎。后來既然被他們吹吹打打地送進了咨議局,也有名無實、半推半就地當了三天革命黨,不但武漢三鎮無人不知,就是全國各省也不會不知道這回事。……
還有一層,您是漢人,不是旗人,甚至連漢軍隨旗的資格都沒有。革命黨糊里糊涂把瑞制臺和張統制放走,只有您留在武昌不走;再加上您和他們兩人平時不和順,清廷只要聽信了他們一番先入為主的讒言,即便當今皇上是您親老子,也難免不對您來一個“轅門斬子”,是不是?您既然處在這樣環境,就是自殺又能得到誰的同情呢?
宋卿漸漸地聽了進去,到后來邊聽邊點頭,一直聽到我說完,他用手往桌上一拍說:“對!”說著打起精神三步兩步闖到了議事廳,立時要求咨議局里的所有人員,大家動動腦筋,起草一個鄂軍都督就職和“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通電稿子。這個稿子一直擬了好幾天,擬了一張,宋卿一看說不行,擬了一張又一張,總是擬不出一張使他滿意的稿子來,最后弄得大家誰也不敢動手了。
說來也很湊巧,正在大家束手無策的時候,忽然來了一位煙氣十足的癮君子,還是到咨議局來看朋友的。這個人向朋友要了幾張不合用的稿子,看了看,說:“當然這樣電稿打不出去,到底還是黎大都督眼力高!”原來這位不速之客就是饒漢祥。饒漢祥的這位朋友聽了他的口氣,立刻說:“那這篇東西關系中華民族的國運,……既然是‘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就請老兄大筆一揮吧!”說著就把筆交給了他。饒漢祥擬的這篇稿子交給宋卿看過后,宋卿馬上拿著走到議事廳里問:“這是誰的大手筆?”這才有人給他介紹了饒漢祥,而饒當天就當上了鄂軍都督府的秘書長。
宋卿發出這個通電以后,一方面等候各省的回電響應,一方面派兵渡江攻占了漢口、漢陽。后來幾十天內,各省紛紛通電響應。
(摘自《縱橫》 本文由黎本危口述 劉化南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