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聆源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李白所作的《贈汪倫》是一首膾炙人口、千載傳頌的絕句,李白通過這首詩直率而坦誠地表達了對汪倫真摯而深厚的友情,感動了無數的后人。潭水映照著桃花影、友人吟誦著離別歌,這是一幅怎樣唯美而動人的畫卷?
1 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一首膾炙人口、世代傳誦的《贈汪倫》詩篇,使皖南涇縣(今屬安徽省宣城市)的桃花潭揚名于世,同時也將涇縣人的熱情好客傳遍天下。關于這首詩,還有一段動人的故事傳頌至今。
2 相傳唐朝天寶年間,涇縣人汪倫生性豪爽,喜歡結交名士,經常仗義疏財,一擲千金而不惜。他非常仰慕名聲遠揚的“詩仙”李白,希望有機會一睹“詩仙”的風采。
3 當時李白在長安受到權貴楊國忠、高力士等人的誣陷和排擠,憤然離開了長安。公元755年春,汪倫聽說李白來到了當涂(隸屬于安徽省馬鞍山市),他既高興又激動,決定寫信邀請李白來涇縣做客。
4 那時,所有知曉李白的人,都知道他有兩大愛好:喝酒和游歷。只要有好酒、有美景,他就會聞風而來。于是,汪倫便寫了一封邀請信:“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他寫好信,專門派遣了信得過的仆人快馬去當涂給李白送信。
5 李白接到汪倫的書信,閱后甚是高興。涇縣有此等好景和繁華的街市,哪能不去?為此,他興致勃勃,立即動身,帶著身邊侍從,乘一葉扁舟飄然而行。
6 李白從當涂出發,路經宣城來到涇縣境內,行至黃昏時分,涇溪(亦稱涇川,今安徽青弋江)水面上微風吹拂,孤帆遠影,岸邊松濤鶴唳,月光初現。
7 李白沿涇溪一邊逆水行舟,一邊欣賞兩岸的風光。當他路經聞名遐邇的水西寺時,見到這里三面環山,一面臨水,山勢雄偉,林壑深邃,碧流婉轉,一下被這雄偉壯觀的自然美景深深吸引。李白興致所至,命艄公將舟停泊在江邊。
8 在隨從的陪同下,李白興致勃勃地登上了水西山。水西山凌空傲峙,上接云天,山腰發霧,瞬息萬變,真如李白詩稱:“騰身轉覺三天近,舉足回看萬嶺低。”他在水西山暢游的數日里賦詩數首,盛贊這風光美景:“天宮水西寺,云錦照東郭。清湍鳴回溪,綠竹繞飛閣。”
9 李白在水西山暢游之后,心情大好,他又來到距縣城北郊五里的獅子山游覽。獅子山屬水西山脈,兀立平疇、瀕臨江水,山石嵯峨,蔥翠呈秀,溶洞成群,景勝幽奇。
10 在水西山逗留數日后,李白繼續沿著涇溪向桃花潭方向前進。船只路過漆林渡,來到了藍山嶺下的落星潭。落星潭的水深碧澄靜,黑夜如明,潭里的雪花金鮐魚游來游去,忽隱忽現。山光倒影,景色秀麗。
11 素以奇特險峻而著稱的藍山,巍峰突兀,若接云霄,雄峻瑰麗,氣勢磅礴。此山又形如仰掌,五脈如指,亦名五指山。在山松蒼郁、滿目蔥蘢的半山腰間上有一座寺廟名為“永安寺”,終年香火不斷,香客如云。李白見此美景,贊嘆不絕,流連忘返。
12 李白來到永安寺敬香拜佛,然后又沿寺院向右行約半里處,忽有巖石高聳。他登上高臺,極目眺望,涇溪河宛如一條白色的絲帶,漆林渡的扁舟往來于煙波之上,一番迷人景色,使李白不禁吟詠放歌。
13 在高臺的另一側,下臨絕澗,涓涓山泉從幽谷深處奔流而來,曲折迂回,至此循崖直下,懸流成瀑,高達十數丈,極為壯觀。經此循山谷溪澗流經數里,至山下入涇溪河,石灘攔流橫阻,嘈嘈有聲,如吼如號。李白激情滿懷,欣然賦詩贊美這樣的美景。
14 李白在落星潭、藍山暢游的日子里,留下了“藍岑竦天壁,突兀如鯨額。奔蹙橫澄潭,勢吞落星石。沙帶秋月明,水搖寒山碧。佳境宜緩棹,清輝能留客……”這些膾炙人口的詩句。
15 于此間游歷盤桓數日后,李白繼續逆水向桃花潭行舟。幾天之后,汪倫在桃花潭風雨亭迎接李白。還未等李白到江邊,汪倫夫婦就迎上前去,沖著李白拱手作揖:“涇川汪倫叩見翰林大人!”
16 李白趕忙下船,上前扶起汪倫,親切地說:“你就是汪倫兄,終是見面了!”汪倫施禮答道:“久聞翰林詩名,真乃震三山五岳、撼五湖四海。汪倫能在涇川桃花潭見到大人,實乃三生有幸。”
17 李白聽言向汪倫問道:“汪倫兄,依你信上所言,此地有十里桃花,萬家酒店。我順江而上,怎不見一片桃花、一家酒館?莫非你戲弄于我?”
18 汪倫笑了,上前作揖謝罪道:“汪倫豈敢戲弄翰林大人?汪倫所言十里桃花,乃是指十里桃花渡,萬家酒店是說對岸萬村一萬姓人開的酒店呀。”李白聽了欣然大笑,不僅沒有因此不悅,反而被汪倫的智慧和真情所打動,連聲稱道:“佩服,佩服!”
19 大家歡天喜地地向汪倫別業走去。汪倫別業周圍群山環抱,重巒疊嶂,池塘館舍,清靜深幽。為了迎接李白,汪倫特地在別業做了一番精心布置。
別業/主人于本宅之外,在風景優美的地方,所建供游憩的園林房舍。
20 在這里,李白過得非常愉快,每天飲美酒,吃佳肴,聽歌詠,與友人高談闊論,往往歡娛達旦不知眠,這正是李白喜歡的生活。他對這里的主人汪倫不禁產生相見恨晚的情懷。他曾在詩中把汪倫比作竇子明、浮丘公一樣的神仙來加以贊賞。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