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發布的2020版“心理健康藍皮書”《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2019-2020)(以下簡稱“報告”)顯示,當被問到“現在社會上人們的心理問題是否嚴重?”48%的受訪者表示:現在社會上人們的心理問題嚴重;其中40%的人表示:說不清;僅有12%受訪者表示:不嚴重。這說明相當一部分民眾對心理健康的標準尚不明確,且民眾對心理咨詢服務需求巨大。

(2020版“心理健康藍皮書”《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2019-2020))
新冠疫情在全球流行了近3年之久,幾乎每個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小區或工作單位的疫情防控要求,導致很多居家隔離/辦公的群眾產生了抑郁、焦慮、恐慌等多種不良情緒。因此,群眾關注到了“心理健康”這一概念,對于“如何判定自己是否出現了負面心理”以及“如何處理負面情緒對自己及周圍人造成的影響”等問題無法進一步地深入了解。
張德芬空間CEO盧熠翎表示:“疫情當下,更要守護心理健康的“綠碼”,避免負面情緒趁虛而入。如果一個人的恐慌、焦慮超過一定限度,會影響到正常的生活、工作、學習或者出現不理性的破壞或攻擊行為時,就需要尋找專業人士的幫助。”
張德芬空間作為深具影響力的個人成長教育平臺,由知名個人成長作家張德芬女士于2015年創辦,一直致力于中國國民的心理健康提升,為大眾普及個人成長知識,促進心理健康,助力中國心理健康行業的持續發展。

(張德芬空間 北京)

(張德芬空間CEO 盧熠翎)
盧熠翎表示,面對持續不斷的疫情,人們出現焦慮、不安、恐慌等情緒都是正常現象。不良情緒大多來自對負面信息的過度反應。所以我們需要及時、科學地進行自我心理疏導或接受專業心理援助。報告中提到關于“你認為心理咨詢服務是否便利?”74%的人表示“不便利”。因為很多問題都涉及到了個人隱私,并非精神類疾病,也不適合去類似醫院診療室進行診治,也就是表明市場有需求,群眾找不到合適的入口。

(2020版“心理健康藍皮書”《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2019-2020))

(張德芬空間CEO 盧熠翎)

(張德芬幸福研習社 線下活動)
盧熠翎說,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下,國內民眾的心理需求將得到釋放,行業市場規模也將得到進一步的擴增。張德芬空間集合了海內外心理學界諸多權威專家,將心理成長延伸到個人成長、原生家庭、親密關系、正念冥想等各個方面,設立了親子、職場、情商、咨詢專業成長等不同類別的課程。
除了內容的部分,張德芬空間還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線上線下的課程研發中,打破空間限制,開辦多主題的線上課程,讓群眾進一步地了解心理健康及個人成長的內容。此后又創辦了線下深度學習的“遇見”工作坊。正是為了讓用戶對個人成長有深度的認知和心理的正向改變,幫助群眾解決個人、孩子、婚姻、職業以及人際交往方面的心理服務。
立足國情,循序漸進。2019年,張德芬空間又在各個省市成立了新女性體驗式成長社群——張德芬幸福研習社,為社會基層持續輸送優秀的幸福家庭輔導員、幸福心理療愈師等,分享項目的實證效果,促進社會大健康體系的發展和建設。隨后又開展了電商業務,包括以“養身、養心、養顏”的遇薦生活電商平臺和“專注身心成長領域”的芬空間APP。
盧熠翎表示:推動心理健康的宣教工作必須要常態化。張德芬空間也將加大對心理健康層面的知識宣傳,增加群眾對心理知識的認知。此外,張德芬空間也將加大在公益上面的投入,希望能夠借助我們本身的社會業務以及資源優勢助力更多的心理健康公益事業發展。

(張德芬空間 遇見線下工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