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詩緒
瞬間的詩緒火花,必有精華。如未寫成,不可棄之,且留下備用。
◎注重選題
寫詩選題至為重要。不可率意,不可隨意。選題三先:選熟悉之題、選有感之題、選有意義之題。
◎不務虛名
自己為自己題墓碑的詩人林散之說:“做學問要踏實,不為虛名,不要太早出名,不要忙于應酬,要學點東西。”此言真是學詩至理。
◎詩要修煉
凡有詩懷、詩才者都有悟性,但亦需要修煉。如何修煉?從前人的詩中尋找修煉的養分,從前人的名詩中尋找修煉的養分。
◎習詩三多
習中華詩詞最簡單的要領就是三多:多讀、多釋、多記。對前人或今人佳作,認真研究,反復忖度,得其要領。
◎關于詞匯
詩詞的主題,就是詞匯的統帥。詞匯,就是詩詞主題的士兵,士兵為統帥所用,詞匯為主題所用。統率士兵太少,打起仗來,可能亂點兵將。胸中詞匯貧乏,寫起詩來,自有胡亂之湊。你招募的士兵多了,自有足夠的士兵由你調遣,才有可能在戰爭中獲取勝局。您吸收的詞匯多了,自有充分的詞匯任你調用,才有可能在詩作中得心應手。多吟誦,多理解,多記憶。多多積累字詞句,才能在詩作需要時,遣詞調字,隨心所欲,為我所用。
◎詩忌熟語
熟語,成語最壞詩境,宜傾力避之。知何可避?飽讀古人詩書,有了豐富的詞匯,即可避用熟語、成語。
◎詩學順序
關于詩詞初習順序,我的經驗是先古后今,先五后七,先絕后律,先詩后詞,大致如此。
◎詩講邏輯
初習詩詞者,最容易出現的創作問題,是邏輯問題。失之邏輯,必不耐推敲。起承轉合,定有邏輯。
◎詩忌散亂
詩的每一個字、每一個詞、每一句話,都要互相關聯,意思契合,要一線串珠,一脈舒暢,一目了然。
◎詩串一氣
寫詩填詞,寥寥數語,務須心境、眼界、思路、筆觸互為關聯。一體一氣,不可散亂。
◎謀篇布局
寫詩謀篇布局,至關重要。選題、選材、立意、破題、開頭、結尾,俱要一盤統籌。
◎習詩勿躁
初習詩者,不要忙著寫詩,而要忙著讀詩,讀古人詩,讀師長詩,學好詩法,學好語法,再動筆寫詩。要走循序漸進之路,切忌急功近利、躁急動筆。平心靜氣,多讀、多釋、多記,自會寫出真正的好詩詞來。
◎關于詩順
做詩的最基本要求就是詩順。初習詩者,重在一個“順”字,先將每一個句子寫通順,再將每一個通順的句子,加起來讀,仍然通順。這就算是詩了。初習詩者,必以三順為習,詩句順,詩意順,詩律順。無順不詩,無詩不順。
◎輕律重性
清代詩論家袁枚《隨園詩話》舉楊萬里詩云:“從來天分低拙之人,好談格調,而不解風趣,何也?格調是空架子,有腔口易描;風趣專為性靈,非天才不辦。”還說“詩寫性情,惟吾我適。忘韻,詩之適也。”忘“韻”不忘“情”,就是“性靈”。
◎起承轉合
層層遞進,是起承轉合之要。古人說“起要平直,承要從容,轉要變化,合要淵永”(元·范德機《詩法》)至為重要者,是合句或尾聯,要點明或暗示詩的主旨,畫龍點睛,拔高一籌,使人悟意。
◎不可湊律
初習詩者,容易將一些不通順的詞語和病句,以合律為由拼湊得像詩一樣示人,實在貽笑大方。我以為:寫詩第一講詩順、第二看詩意、第三合詩律。不通順,無詩意,湊律而成,尚不成其詩,只像詩而已。
即便是所謂的老干體,也是講詩順、有詩意、合詩律的。當今“風行”的只合詩律,不講詩順、沒有詩意的“湊律”體,應該視為初習詩者之大忌。我所謂的詩順:一通順、二通暢、三流暢。我所謂的詩意:一意義、二意境、三意象。我所謂的詩律:只要不犯孤平、三平和失之粘對即可。前人有了極好的詩句,連孤平、三平和粘對,亦不屑一顧,可見詩律,次于詩意。
以李白的三首五言律詩為例。
其一,《送友人》:“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這首五律第三句“此地一為別”為孤平。第七句“揮手自茲去”亦為孤平,第八句“蕭蕭班馬鳴”為孤仄,并無拗救。且此聯對仗為一三聯。
其二,《聽蜀僧浚彈琴》:“蜀僧抱綠綺,西下峨嵋峰。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客心洗流水,余響入霜鐘。不覺碧山暮,秋云暗幾重。”這首五律首句為三仄尾,第二句為三平尾。第三句為孤平,第七句亦孤平。第五句三四字(聲調)互易。
其三,《夜泊牛渚懷古》:“牛渚西江夜,青天無片云。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余亦能高詠,斯人不可聞。明朝掛帆去,楓葉落紛紛。”注:謝將軍句。東晉謝尚,鎮守牛渚,秋月泛舟,遇袁宏詠詩,邀袁登舟暢談達旦,袁宏為此名聲達噪,李白借以表達懷才不遇之嘆。東晉袁宏,河南人。東晉文學家、史學家。是謝尚的參軍。
這首五律第三句、七句三四字(聲調)互易。這首律詩沒有對仗(見王力《詩詞格律》)。
(作者凌澤欣,系中華詩詞學會顧問、重慶市詩詞學會會長、中華詩詞學會評論委員會主任,《中華辭賦》編委,重慶釣魚城詩詞楹聯研究院院長、詩書畫院院長。自幼拜師習詩,出版《中華詩詞格律及寫作常識講義》《凌澤欣詩詞三百首》《凌澤欣詩稿》《對聯入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