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灃城
關鍵詞:元宇宙;國內外研究現狀;熱點
在20世紀90年代由尼爾·斯蒂芬森發表的科幻小說《雪崩》中,首先提出了“元宇宙”一詞,主要是針對未來技術進行了暢想和探索,設想了在其他虛擬現實環境和3D建筑中相遇的化身,集合了增強現實、數字貨幣、無線互聯網、虛擬現實、移動計算等先進技術及相關理念。近年來,國內外相關學者專家對元宇宙也進行了探討,提出元宇宙研究涉及計算機科學、教育學、新聞傳播學、管理學、經濟學、哲學等學科,通過對元宇宙系統性地分析梳理,對新興領域是否有重要的推動作用進行了研究。
1概述
關于元宇宙方面的研究有很多,不同學者對其概念也有不同的解讀,但從本質上來說基本是相同的。元宇宙既是對現實世界的映射,又是獨立于現實世界的一種虛擬空間,將虛實進行了融合,融入了新型的社會形態、新技術,能夠讓每個用戶編輯和生產世界內容,密切融合了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的身份系統、社交系統和經濟系統,并利用區塊鏈技術對經濟體系進行了搭建,提供沉浸式體驗[1]?;诨ヂ摼W發展起來的元宇宙,是與現實世界并行存在的虛擬世界,能夠給人帶來具象化、立體化的沉浸式體驗。在“元宇宙”中,首先要對其技術有一定的了解,從技術角度出發開展研究。從硬技術的角度出發,主要包含的內容是精密自由曲面光學系統、混合現實設備、通信組件、集成電路、網絡設備計算機等,而且組成元宇宙的硬技術基礎包含的大類型有物聯網技術、網絡及運算技術、智能技術、交互技術、區塊鏈技術等。尤其是對于區塊鏈技術來說,為元宇宙的基礎組織模式奠定了技術基礎,也是搭建虛擬世界經濟模式、治理模式和組織模式的技術架構,更是促進元宇宙發展的核心力量。對于交互技術來說,是對沉浸感進行限制的最大因素,因為當前的AR和VR技術發展日寸間較短,無法給人帶來擬真的感覺,還需要進一步提升沉浸感,徹底擺脫手柄、鼠標、鍵盤的限制。
2國內外元宇宙研究現狀
元宇宙在當前背景下已經越發引起人們的關注,作為最有建設元宇宙條件的國家,中國、美國和日本相繼加大了投入力度,硬件設備的性能越發強大,元宇宙化程度逐漸提升。
2.1國外研究現狀
Facebook推出了VR遠程協作辦公平臺,集VR設備、社交體驗、電子錢包、數字貨幣于一體。Microsoft則在多個方面進行了廣泛布局,如XR內容平臺、Azure云服務、游戲開發運營、硬件計算平臺等。國外學者對于元宇宙的闡述,主要集中在社交方式、工作方式和教育方式上,如Imed等提出,分散于現實世界的團隊可以在虛擬世界中搭建可行的協作環境,并對團隊協作的關鍵挑戰進行了分析探討。Grubert等提出,通過虛擬現實可以對人類的工作方式進行改變,可以通過沉浸式頭戴設備在任意環境下高效完成工作。Javier認為,通過在元宇宙中進行遠程研討,可以使課堂教學不足的缺陷得到有效彌補,并通過對元宇宙環境模擬“第二人生”研究了元宇宙的有效性。Lee等提出,元宇宙可以為藝術家提供全新的創作機會,通過虛擬物理網絡空間給他們帶來多元化的感受,而且在數字藝術作品所有權識別和隱私安全上更加有效o Choi等提出,通過虛擬世界觀展服務,可以為游客帶來身臨其境的感受,使游客體驗更加豐富,并使故事性得到增強。
2.2國內研究現狀
相較于國外,我國在元宇宙方面的研究側重于低層技術的布局。比如,騰訊已經基本形成了元宇宙的基礎,并提出了“全真互聯網”的概念,在軟件上開始嘗試應用。B站和愛奇藝對相關VR內容以及大量的視頻版權內容接人VR應用,利用虛擬偶像技術和虛擬人技術在元宇宙領域深耕布局。字節跳動收購了Pico,旨在打造直播、短視頻的沉浸式體驗,并加大了對VR硬件的布局力度。華為在多個方面進行了深耕,如在5G、人工智能、華為云、系統等方面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成就。鄭滿寧提出,元宇宙對新聞的消費、分發、生產底層邏輯進行了深化改革,并對元宇宙視域下的新聞產品實踐模式進行了分析。陳昌鳳提出,作為元宇宙的核心技術,虛擬現實技術實現了數字新聞的變革,改變了新聞功能和特性,可以推出沉浸式新聞,使主流文化范式得到深化變革。對于博物館來說,在元宇宙模式下,可以通過增強現實技術來增強故事性,使游客的體驗感得到增強,為其提供虛擬世界觀展服務。比如,楊新涯提出,元宇宙徹底改革了傳統圖書館的服務模式,使服務的個性化和人性化得到進一步提升,而且增強了圖書館的黏性。李洪晨等提出,基于元宇宙的圖書館重新構建了人員.場地和物品的關系與屬性,并從沉浸理論視角對未來元宇宙圖書館的發展策略進行了分析[2]。
3元宇宙下的虛實融生隱憂
基于元宇宙的愿景進行分析,通過在人們的日常生活、社交領域中應用元宇宙場景,實現了人類現實生活與虛擬世界的全面滲透和環繞。對于元宇宙場景來說,可以充分展現出深度沉浸性和高度擬真性,還會進一步模糊現實與虛擬之間的邊界,實現了人類生活的虛實融生。基于元宇宙,當前社會和未來的數字化社會最大的不同就是虛擬世界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同在,但隨之帶來的問題就是如何在現實人類生活中弱化虛擬世界帶來的影響??梢灶A見的是,元宇宙下的虛擬世界可以使人類生活的公平性和便捷性得到提升,通過虛擬化身可以在元宇宙中拉近人與物、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可以通過元宇宙實現醫療、遠程教育、沉浸式閱讀的深入發展。但從另一個角度進行分析,人類的現實行為和自主意識受到虛擬世界的影響是很難進行有效控制的,沉浸式虛擬體驗是否會傷害或侵蝕人類的生理神經系統還未可知,而且人類在虛擬世界中的行為是否會對人類的行為模式和現實思維產生多大的影響也無法確定,這些復雜而隱匿的問題都是對未來建設數字化社會帶來的挑戰,也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一大難題。
4元宇宙研究展望
王大洲等通過劃分三元技術問題,結合國內外的研究熱點,解構了當前元宇宙的研究熱點,對否定性技術問題、建構性技術問題和工具性技術問題進行了解析。其中,否特性技術問題批判和反思了技術、社會與人性體系,對元宇宙帶來的危機性問題進行了研究,并基于虛實融生的角度從虛擬世界對現實人類的精神和生理功能的影響進行了闡述。建構性技術問題主要是從技術角度對虛擬世界的數字治理問題進行探討,認為未來建構性技術問題使社會面對的數據、信息、生態空間會更加復雜,若要實現妥善治理,構建“數智社會”需要從系統性的角度進行虛擬世界的治理和構建。
4.1信息生態空間治理
隨著數字技術和信息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元宇宙的出現是必然趨勢,尤其是隨著元宇宙時代的到來,信息生態會變得越來越完善,在未來開展元宇宙生態治理,實現規范化、秩序化發展是重點關注課題[3]。在元宇宙日寸代背景下,每天產生的數據信息是海量的,出現信息冗余的特征會變得越來越突出,這為虛假信息的泛濫提供了溫床,嚴重妨礙社會正常運轉,用戶若要獲取可靠真實的信息難度大大增加。因此,如何做好元宇宙下的優質信息服務是當前研究的熱點課題。此外,在信息生產傳播方式上,元宇宙帶來的虛擬創作環境是否能夠集成雙渠道模式,即用戶生產(User-generated Content,UGC)和平臺生產(Professional Generated Content,PGC),在虛實融合背景下是否會出現新的特征,傳播模式和信息資源生成方式是否會發生巨大變化,這些都是需要深入考慮的問題。在元宇宙背景下,需要提前布局信息生產傳播機制,在加速人類對自我探索的同時,需要加強對未來網絡信息資源的治理工作。
4.2商業秩序發展邏輯
元宇宙對經濟系統和倫理法治帶來的沖擊是非常強烈的,代表了更加復雜的社會體系,而且涉及的技術較多。人類在現實世界中會受到社會規則和自然規律的約束,而在元宇宙下的虛擬世界會將現實世界中的規則和約束徹底打破,將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的秩序和規則進行割裂,人類可以在虛擬世界中體驗到無拘無束的生活,不再受到現實世界的中心化監管制約,虛擬世界的秩序不確定性特征非常突出。尤其是不確定性特征會對現實世界的法律法規和社會倫理道德帶來非常嚴峻的挑戰,需要對虛擬世界進行頂層規則的設計,確保元宇宙也有法律約束和道德約束,而不是成為一個灰色地帶。此外,在虛擬世界中所有的一切都是數字化的,無論是手段、貨幣還是商品,都有顯著的數字經濟特征。在元宇宙社會的經濟系統中,現實世界的傳統經濟規律和假設已經不復存在,需要基于元宇宙的實際情況和現實世界的經濟系統基礎對元宇宙的社會經濟運轉進行科學設計,使元宇宙社會健康運行。
4.3社會適應發展布局
近年來越來越引起關注的元宇宙由新興技術集合而成,其發展模式集合了通信網絡、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虛擬世界等[4],對數字智能技術的長遠規劃發展帶來了巨大影響。在構建和運轉元宇宙的過程中,需要加強對技術的布局和理解,將新一代數字智能技術進行合理深入應用,確保元宇宙變為現實且有扎實的基礎作為支撐。在元宇宙時代背景下,智能化和數字化深入應用,現階段的新興技術也只是輔助人類生活的工具,而元宇宙下的算法和技術可以搭建另一個虛擬世界[5],而且在虛擬世界中一切都是未知的,現實與虛擬的邊界也會越來越模糊。傳統技術的工具屬性逐漸消失,虛擬化身與人類本我會逐漸達成高度統一,會大大影響現實世界人類的倫理觀、身心觀、認知觀和世界觀。面對這一問題,需要對社會中的技術與人類社會之間的沖突有正確的認識,確保技術的發展順應社會規則的變化,而不是由技術進行支配,需要將技術發展進行有效控制,避免技術對現實世界帶來顛覆性影響。因此,未來在對元宇宙相關技術生態進行研究時,需要綜合考慮人類與數字智能技術之間的適應模式。
5結束語
近年來,國內外學者關于元宇宙的研究在發文數量上有了明顯增長,由于研究時間較短,在話語體系、學術體系、學科體系上還不健全。而且,元宇宙涉及的學科較多,如計算機科學、教育學、新聞傳播學、管理學、哲學等,有明顯的交叉學科的特征及屬性,若要更加全面地研究元宇宙,則需要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制定相關政策法規,應用更多的新技術、新理念促進元宇宙產業進一步擴大,使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得以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