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亞君
安徽財貿職業學院,安徽 合肥 230000
田園綜合體建設作為促進鄉村新型產業發展的亮點措施被寫入2017 年中央一號文件。2018 年4 月,文化和旅游部、財政部發布的《關于在旅游領域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的指導意見》(文旅旅發〔2018〕3號)提出,優先支持符合本意見要求的全國優選旅游項目、旅游扶貧貸款項目等存量項目轉化為旅游PPP 項目。2020 年,農業農村部印發的《全國鄉村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5 年)》明確了鄉村產業發展的重點任務是提升農產品加工業、拓展鄉村特色產業、優化鄉村休閑旅游業、發展鄉村新型服務業、推進農業產業化和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及推進農村創新創業。《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要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打造獨具魅力的中華文化旅游體驗。在多項政策的支持下,我國田園綜合體不僅如雨后春筍般孕育發展,而且朝著“田園+康養+文化+旅游”的方向轉變。在田園綜合體建設過程中,投資大、戰線長、回報緩、風險高等問題日益突出,而PPP模式的引入有利于從人才引進、資金支持、風險降低、技術指導等方面彌補不足。
目前,我國學者對于田園綜合體PPP 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3 個方面。一是田園綜合體PPP 模式的重要性。例如,崔瑋[1]認為PPP 模式是田園綜合體發展的天路;凌利宏等[2]根據田園綜合體的發展現狀,分析了PPP模式在田園綜合體建設中應用的可行性和重要性;蔣慧芳等[3]以廣西壯族自治區田園綜合體建設為例,探討在田園綜合體建設中引入PPP模式的必要性。二是田園綜合體PPP 模式的風險分析。例如,朱映愷等[4]基于網絡分析法,對田園綜合體PPP 項目投資風險進行了實證分析,并提出降低投資風險的對策;張云寧等[5]從風險管理的角度,闡明了農民以合作社為載體參與田園綜合體PPP 項目風險分擔的意義;高晉武[6]從社會資本角度研究了田園綜合體PPP 項目的關鍵投資風險因素,構建出投資決策模型。三是田園綜合體PPP項目融資模式。例如,王明利[7]分析了將PPP融資模式運用在田園綜合體項目中可能出現的風險,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羅振軍等[8]引入利益相關者理論,總結了田園綜合體PPP 融資模式在運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提出改善策略。
綜上,我國學者對田園綜合體PPP 項目的研究以理論的定性研究為主,而且研究內容不夠全面,如對田園綜合體PPP項目可持續發展方面的研究較少。鑒于此,筆者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結合的方法,以安徽省黃山市歙縣藍田·桃源田園綜合體PPP項目為例,采用云物元模型對其可持續性進行評價驗證,同時根據研究結果對其可持續發展提出建議,以期為其他相關項目的開展提供借鑒。
可持續發展涉及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科技、生態等各個方面,這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田園綜合體PPP 項目可持續發展評價指標體系具有多層次性和多目標性。筆者查閱相關文獻[9-14],采用頻度統計法確定一級指標;采用專家咨詢法,結合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中心確定的田園綜合體PPP項目物有所值定性評價指標確定二級指標;經實地考察、訪談,整理歸納出三級指標。本著指標選取的系統全面原則、代表性原則和可操作性原則,筆者最終構建出如表1 所示的田園綜合體PPP項目可持續發展評價指標體系。
表1 田園綜合體PPP項目可持續發展評價指標體系
該研究初始數據來源于2017—2022 年的《黃山市統計年鑒》《歙縣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部分指標數據來源于安徽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歙縣文化和旅游局、專家訪談及問卷調查。
采用云物元模型可以實現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互轉化[15]。在物元模型中,事物的量值v是不變的值,但對于一些定性指標,其量值v往往具有模糊性和隨意性。故而將云模型與物元理論結合,用正態云中的(Ex,En,He)代替物元模型中的事物量值v,以有效彌補物元模型在描述不確定信息方面的不足[16],解決田園綜合體PPP項目可持續發展評價定性指標的隨機性和模糊性問題。云物元模型的表達式為
式(1)中:N為指標名稱;Ci(i=1,2,…,n)為評估對象的二級指標物原;Exi、Eni、Hei為Ci對應的量值,i=1,2,…,n。
在云物元模型中,最能代表田園綜合體PPP 項目可持續性等級分類概念的值是期望Ex,其是云的重心位置;熵En是對屬性概念不確定的度量,熵值越大,說明定性概念越模糊;超熵He體現了En的不確定性程度,He值越大,表示En的不確定性程度越高。由于研究時需要對評價指標進行等級劃分,等級劃分后會形成一個區間,該區間的最大值為Cmax,最小值為Cmin,故對存在雙邊約束[Cmin,Cmax]的指標,可采用指標近似法來計算Ex、En、He,計算公式為
歙縣藍田·桃源田園綜合體PPP項目(以下簡稱藍田PPP項目)位于黃山市,距離徽州古城和績溪龍川兩個5A 級景區不到20 km,是省內與長三角地區人們周末、節假日休閑旅游的好去處之一。藍田PPP 項目分為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旅運營類項目建設兩大板塊,項目規劃面積約21.7 km2,總投資約6.1 億元。2018 年,藍田PPP 項目以88.34 分通過物有所值評價論證。2019 年,歙縣財政局完成采購階段的任務。2020 年底,由濟南高新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和旺盛生態環境股份有限公司組成聯合體,作為新的社會資本方(占股80%)承接藍田PPP 項目的后續建設。藍田PPP 項目是全國首家通過股權轉讓方式成功更換社會資本方的田園綜合體類PPP項目。與同批國家級示范田園綜合體項目相比,目前藍田PPP項目仍在有序推進、穩步向前,發展勢頭良好。
3.2.1 可持續性評價指標等級界限劃分。參照《田園綜合體考核辦法》等的等級劃分標準,結合行業內專家意見,將田園綜合體PPP 項目可持續發展評價等級由低到高劃分為弱、較弱、一般、較強、強5 個等級。弱表示指標可持續性不佳,處于行業低發展水平;較弱表示指標可持續性欠佳,處于行業較低發展水平;一般表示指標可持續性一般,處于行業中等發展水平;較強表示指標可持續性較佳,處于行業較高發展水平;強表示指標可持續性極佳,處于行業高發展水平。
由于評價指標的性質不同,因而確定相應雙約束區間[Cmin,Cmax]的方法也不同。定量指標的評價區間依據客觀數據標準來劃分,定性指標則參考行業標準并結合專家打分來劃分。評價指標的初始權重由專家打分獲得,采用CRITIC 法計算指標權重,再采用變權法修正權重,最后得到指標權重及指標具體劃分區間如表2所示。
表2 可持續性評價指標等級劃分區間
3.2.2 可持續性等級標準云確定。根據式(2)至式(4),計算田園綜合體PPP項目可持續發展評價指標的評價等級劃分標準云,如表3所示。
表3 可持續性等級標準云
3.2.3 可持續性評價指標等級關聯度確定。在計算出標準云的基礎上,生成一個由均值為En、標準差為He決定的正態隨機數E′n,再通過隸屬度函數求出云滴x關于該等級云的關聯度。
式(5)中:xi表示第i個二級指標的評分值。
3.2.4 可持續性評價等級評定。利用MATLAB軟件,結合式(5)和式(6),計算出二級指標的可持續等級關聯度,如表4所示。
表4 公共因子等級云關聯度
式(6)中:Kj(mi)表示第i個二級指標對第j個可持續等級的關聯度,kj(ni)表示第i個二級指標對應的第ni個三級指標對應第j個可持續等級的關聯度,ωij表示相對應的指標權重。
由表4 可以看出,藍田PPP 項目大部分公共因子的可持續性較強,處于同行業較高發展水平。
結合式(7),可以計算出綜合關聯度。依據關聯度最大原則,可以判斷出田園綜合體PPP 項目的可持續性評價等級,如表5所示。
表5 綜合云關聯度
式(7)中:wi表示第i個二級指標的權重。
由表5 可以看出,藍田PPP 項目的可持續性評定等級為較強,與藍田PPP項目的開展現狀較符合。
研究表明,將云物元模型應用于田園綜合體PPP項目可持續發展評價,能較為客觀地反映田園綜合體PPP 項目的可持續發展水平,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可為日后評估其他田園綜合體PPP 項目的可持續性提供參考依據。
另外,研究發現,藍田PPP 項目的經濟效益、經濟產業、生活水平、文化傳播及資源狀況等指標可持續性較強,環境指標可持續性最強,而公共服務的可持續性有待提高。因此,針對藍田PPP項目的進展情況,提出以下改進建議:在公共服務方面,不僅要注重園區生產配套設施建設,而且要加速生活配套設施及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改善人居環境;在資源環境方面,要緊扣“一心兩帶五區”總體規劃,在完成融資交割的基礎上,繼續推進育苗中心、藍田印集、茶菊加工中心、農產品大數據交易中心等項目實地建設,確保各項工作取得實效;在經濟產業方面,積極打造“田園+康養+文化+旅游”的發展模式,拓展多元化的生態旅游產品,推進產業深度融合;在文化傳播方面,可以充分利用歙縣的文化特質和產業性旅游資源,將產城人文有機融合,繼續推動全縣域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由于樣本采集量有限,部分數據由專家打分和問卷調查所得,在定量分析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后續研究還需要積累更多的原始數據,為同類項目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更加合理、科學的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