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昳辰









關鍵詞:SATI;智慧機場;信息技術
1引言
智慧機場是“四型機場”(人文機場、綠色機場、平安機場、智慧機場)之一,是連接智慧的樞紐,是保障機場基本品質、推進“四型機場”建設的關鍵支撐和實施路徑[1-3]。
智慧機場應用“互聯網+機場”模式,為出行旅客提供了自助值機、自助托運、自助安檢和自助登機等一系列智慧化服務,真正實現了智慧管理、智慧安全、智慧運行[4]。特別是在疫情防控期間,全自助運行模式為旅客提供了全流程無接觸式便捷服務,在實現快速通行的同時,大大降低了病毒傳播風險。圖1、圖2所示分別為海口美蘭國際機場“自助值機”服務以及廣州白云國際機場“自助托運”服務。
2研究工具
本文首先用到的研究工具是SATI(StatisticalAnalysis Toolkit for Informetrics.中文名為“文獻題錄信息統計分析工具”),同時應用Excel Office( 2019)進行文獻發表數量歷年走勢圖以及文獻發表數量累積增長圖的繪制。
3數據來源
本文所有數據均來源于中國知網(CNKI),以“智慧機場”為主題詞,通過主題檢索,得到中文學術期刊文獻396篇,將這396篇文獻以EndNote的文本格式由知網導出,壓縮為ZIP格式后,導人SATI,由SATI自動去除重復文獻,得到有效中文學術期刊文獻394篇,文章的年限是2011~2022年,數據下載截至2022年11月,具體參數情況如圖3所示。
根據SATI形成的高頻發表年列表(表1),利用Excel分別繪制文獻發表數量歷年走勢圖(圖4)和文獻發表數量累積增長圖(圖5),可以得到“智慧機場”相關主題逐年的研究趨勢。其中,由于截至發稿前2022年尚未結束,所統計數據截至2022年11月,因此,涉及2022年的數據統計結果僅供參考。
從圖5可以看出,“智慧機場”相關主題文獻發表歷年累積量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且2022年的文獻發表數量還有一定的上升空間,可見“智慧機場”相關主題是近年來的研究熱點,值得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深入研究。
4結果分析
4.1關鍵詞分析
關鍵詞指向的是一篇文章的核心,可以反映本研究主題“智慧機場”的熱點。通過SATI分析工具對394篇文章進行高頻關鍵詞的分析可以得出圖6,能夠從圖6中獲知“智慧機場”的研究熱點以及各個高頻關鍵詞在所下載的394篇文章中出現的頻次(這里的“頻次”指的是某一關鍵詞在某年出現的次數),因此,出現次數較高的關鍵詞依次是“智慧機場”(本文所選主題詞)、“機場”“物聯網”“大數據”“民航業”“民航機場”“智慧化”“云計算”“人工智能”“數字孿生”等(前10位)。可以看出,“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數字孿生”等均是與“智慧+”息息相關的信息化時代的產物,也是“智慧機場”領域當下及未來的研究方向和熱點[5]。
圖7所示高頻關鍵詞云圖更加直觀且全面地展示了“智慧機場”主題相關高頻關鍵詞,并以關鍵詞大小明顯區分了關鍵詞頻次。
表2詳細列舉了“智慧機場”相關高頻關鍵詞及其頻次和百分比,根據表2可以發現,前50位高頻關鍵詞中,共涉及“物聯網(技術)”“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技術)”“數字孿生”“人臉識別(技術)”等6項新興信息技術。另外,從“北京大興”“深圳機場”“白云機場”“首都機場”等關鍵詞可以看出,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深圳寶安國際機場、廣州白云國際機場、北京首都國際機場等4個機場在“智慧機場”方面表現較為突出,在旅客服務方面更顯智慧[6]:同時可以看出,在北京、深圳、廣州這樣的一線城市,其經濟、科技水平更有助于支撐更多信息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因而機場智慧化程度更高[7]。
關鍵詞是文獻研究的核心內涵,從某方面反映了該研究領域的研究熱點,而關鍵詞的關聯性則反映了知識群組之間的內在聯系和發展趨勢。
如圖8所示,通過SATI生成的關鍵詞知識圖譜(去除噪點后)可以發現,與主題詞“智慧機場”關聯緊密的關鍵詞由圖中深色部分顯示,涉及的熱點關鍵詞有“信息化”“信息技術”“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數字孿生”“人工智能”“互聯網”“bim”(Building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統)、“智慧”“智慧工地”“機場”“四型機場”“智慧機場建設”“航站樓”等。
4.2機構分析
通過SATI分析工具對394篇文章進行高頻機構的分析可以得出表3,表3詳細列舉了以“智慧機場”為主題發表文章的高頻機構及其發文頻次和百分比,其中“北京首都國際機場股份有限公司”頻次最高,頻次為17。
圖9所示高頻機構云圖更加全面地展示了“智慧機場”相關主題的高頻研究機構,并以機構名稱的大小區分了高頻機構頻次。
如圖10所示,通過SATI生成的機構知識圖譜(去除噪點后)可以發現,研究“智慧機場”相關主題的高頻機構形成了5個“小團體”,其中以“上海國際機場股份有限公司”為中心的小團體“初具規模”o總體來說,“智慧機場”相關主題的研究機構數量相對較少且彼此之間較為分散,究其原因,“智慧機場”主題的研究主體為機場,而各個機場及科研院所處地理位置相對較為分散,受地域經濟、科技水平等因素制約較大[8],因而呈現出圖10所示結果。
4.3作者分析
如圖11所示,通過SATI生成的作者知識圖譜(去除噪點后)可以發現,研究“智慧機場”相關主題的高頻作者形成了8個“小團體”。總體來說,“智慧機場”相關主題的研究作者相對較為分散,究其原因,可能是相關學者所處地域不同,接觸到的資源差異較大,進行融合研究的可能性較小:另外,部分作者習慣于圍繞已有基礎研究或更為熟知的領域進行進一步的深度探索,因而呈現出圖11所示的分散結果。
5結束語
“四型機場”,智慧先行;世紀工程,科技擔當。
2019年9月25日開航投運的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以打造全球超大型智慧機場標桿為目標,廣泛應用了各項智慧型新興技術。2021年6月27日正式通航的成都天府國際機場緊跟行業新趨勢,加強了毫米波安檢門等行業新興技術的應用,以第5代移動通信技術(5G)、物聯網、大數據、可視化、智能分析、智能神經網絡等新技術、新應用作為支撐,加大數據融合與共享,為強化協同、高效、智能的生產運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2021年8月12日,青島膠東國際機場正式投運,作為“智慧機場”的典型代表機場之一,膠東機場的正式運營也標志著“智慧機場”地位的逐步提升。計劃于2024年7月正式通航的呼和浩特盛樂國際機場也將通過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人工智能等創新型信息技術的綜合應用,構建機場信息化樞紐,全面提升機場服務水平,實現全場業務協同化、智能化、可視化、互聯化、個性化、精細化運行,持續提升旅客體驗和服務品質,充分挖掘機場效益價值,實現智慧出行、智慧監管、智慧空管以及智慧機場的4個建設目標,促進數智時代數字機場向智慧機場升級轉型。
機場的“智慧+"服務,離不開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數字孿生、人臉識別等新興技術,該領域值得學者進一步深入挖掘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