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躍 閆博 董文彬等
關鍵詞:5G;智慧校園;高職院校;職業教育
中圖法分類號:TP311 文獻標識碼:A
1 5G技術下智慧校園建設的研究背景
1.1研究背景
“十四五”規劃明確指出,“發揮在線教育優勢,完善終身學習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這明確了在線教育在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中的重要地位,同時提出要利用5G、云計算、大數據等先進技術,完善我國教育事業,增加校園的科技含量,應用數字化技術為教育提供更加優越的條件。
5G技術在智慧校園的建設中起到了關鍵作用.5G技術不僅為智慧校園提供了技術支持,還為現代教學創造了全新的教學場景,顛覆了傳統管理方式,在教學和管理上都提出了新的理念。尤其是在高職院校職業教育方面,SG技術能夠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水平,培養其職業素養,同時對高職院校的職業化、個性化、多元化發展有著積極作用。
1.2國內外相關研究現狀概述
張洋認為,若學校在信息資源管理上能夠進一步提高水平,則在培養創新型智慧型人才方面會更具優勢,學校將從整體上提高教學質量及教學水平:曹慧萍提出,持續升級和發展數字校園,就能創造出智慧校園。換言之,在數字校園發展的基礎上,將會形成新的產物——智慧校園;程東東認為,由于在校園中大量應用了互聯網信息技術,智慧校園的理念由此產生,相關工作還在持續推進,進而為建成智慧校園提供了可行性:劉歡等圍繞智慧教育和智慧信息化提出相關理論,在深入思考建設智慧校園的過程中,分別從大小兩個系統層面進行智慧校園建設,從而為發展智慧教育指明方向。
根據國內外研究現狀可知,國內外已經開始關注智慧校園的建設,并嘗試融入新的技術,由于5G是近年來才開始普及的技術,并且基于SG技術的智慧校園建設的相關研究較少,因此,本文主要介紹如何利用5G技術建設智慧校園,如何打破原有的“信息數據孤島”,從而建立綜合性的服務體系,以及探索5G技術在智慧校園中的主要應用場景。
2智慧校園建設相關概念
2.1 5G技術
5G表示的是第5代移動通信技術,屬于數字蜂窩網絡。相較于4G網絡,5G網絡的傳輸速度明顯更快,SG網絡既可以為信息收集提供服務,又能夠有效連接多端接口,應用于醫療、交通等多個領域。5G使數據傳輸速度大大加快,順應了物聯網時代的發展需求。
5G建設在2020年取得明顯進展,全國各地都在如火如荼地落實5G商用。比起其他行業專網,校園專網用戶的針對性更強,它的使用者主要是師生和從事行政管理工作的人員。這些人員在校園特定范圍內具有鮮明的移動特征,對網絡訪問的需求較大。
2.2智慧校園
2008年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概念,并在此基礎上延伸出智慧校園的概念。其目標十分明確,主要包括搭建學校和社會的交流渠道,為校園提供具有個性化特征的全面協同服務。智慧校園有效結合了校園的物理和信息層面,在對校園進行管理時,需采用智能化手段來處理大量數據資料。智慧校園覆蓋了學校諸多活動,如教學、科研、校園管理等。基于用戶的實際需求,智慧校園的設計具有系統化特征,并充分應用了智能化技術,讓用戶在學習、教學、科研等方面的需求都可以得到滿足,進而為用戶創造出更優越的學習和生活環境。創造智能化服務環境只是智慧校園的一個方面,其作用在于創造智能化的科研環境,讓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得到滿足。
2018年6月,相關部門發布《智慧校園總體框架》。其中,提出了智慧校園的準確定義。智慧校園有機結合了校園的信息和物理層面,使用戶可以隨時隨地獲取資源和服務。這說明,相較于數字校園,智慧校園取得了一定的進步并促使教育信息化演變成智慧化。
2.3 5G智慧校園
5G智慧校園這種全新的形式是建立在SG網絡技術上的,它涉及諸多領域,如校園交通、基礎設施、科研等,教學全程都在其覆蓋范圍內。5G智慧校園除了應用先進的數字技術,還應用了先進的教育理念,并在此基礎上打造針對校園需求的綜合管理系統,對校園中的多維信息可以及時感知和處理,校園綜合屬性得到充分展現,如高科技屬性、教學屬性等。也體現出智慧校園的多項功能,在SG智慧校園的作用下,校園資源得到了高效配置,教學方式也實現了徹底顛覆。
3智慧校園建設現狀
高職院校的基礎設施建設主要包括網絡通信、云計算中心、服務器等,且基本實現了數字化校園建設,一卡通、信息化管理平臺、在線辦公、多媒體終端應用等已融入校園生活、辦公和教學中,校園網絡也基本支持5G和Wi-Fi 6技術.在校師生可使用校園網進行學習和辦公。部分高職院校建立了云計算中心,以處理少量的數據和教學事務等,但在校園數據的處理和分析上還存在進步空間。校園服務器只能滿足教學、信息處理和辦公的需求,但數據處理能力和負載能力較低。
目前,部分高職院校已經開始籌劃建設智慧校園,無論是業務系統還是信息化平臺都基本上達到了智能狀態。然而,大部分院校還處于數字化校園到智慧化校園的過渡階段,尚不能滿足智慧校園的建設需求,其仍有較多問題需要解決。
3.1校園網絡速度慢
校園環境較為特殊,校園內手機、計算機、多媒體等聯網設備較多,且使用頻率高、使用時間長、使用密度大,因此對網絡要求較高,許多校園網絡難以承受,導致經常出現卡頓、斷網等情況。
3.2校園數據缺乏互聯互通
在數據收集方面,各個高校都會按照自己的方式來收集數據,并遵循特定的標準。即便是同一所學校,也會按照不同的標準收集信息,各部門缺少統一規定,容易造成“數據孤島”現象。各個部門缺乏互聯互通,數據也難以共享共用,經常會出現數據冗余、同一數據多次收集等情況。比如,由于校園一卡通沒有共建共享學生信息,因此有些場館不能使用,導致“一卡通”處處“不通”。如果實現互聯互通,在沒有統一標準和數據庫的情況下,只會造成數據冗余,增加數據庫的負擔。此外,在辦公系統中也存在類似的問題,處理某些復雜的數據需要從多個平臺或部門調取數據,從而增加了數據收集和處理的難度,降低了工作效率。而高效的數據收集和處理需要依靠高速的網絡支持,數據的互聯互通也需要優質的網絡環境。
3.3業務系統承載能力不足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從網絡中獲取信息更加方便。高校的主體是教師和學生,本身具有較高的文化水平和信息技術水平,其更加傾向于在網絡中獲取資源,并習慣于依靠網絡開展教學工作,讓教學和學習更加便利、高效。但是,在建設數字校園的過程中,為了能夠存儲各種數據,滿足各部門的業務需求,會不斷增加業務系統數量,導致教師和學生在處理信息和獲取資源時需要應用多個系統,難以達到較高的工作和學習效率,校園中的各種資源和數據缺乏高效統一的共享。
4 5G技術背景下智慧校園建設的規劃和應用
智慧校園對網絡的速度和帶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借助5G技術可以管理海量數據,還可以為海量移動端提供服務,并降低延時、提高網速,以滿足智慧校園用戶對網絡質量提出的要求。
4.1優化校園網絡
校園網絡時常出現卡頓問題,信息傳輸可能存在延遲。為了消除這類問題,以滿足校園師生對網絡的需求,在建設智慧校園時引入5G技術,利用其高速、低時延的特點,可有效解決網絡傳輸速率較低的問題,以適應各種教學和學習場景,為智慧校園中各個系統提供可靠保障。為解決校園網絡覆蓋問題,可將5G技術與第六代無線網絡技術相融合,讓校園網絡布局更加合理,從而擴大網絡在校園中的覆蓋范圍,提高網絡速度和增加帶寬,為在校師生提供更優質的網絡服務,以滿足智慧校園建設要求。
4.2數據輔助決策
5G技術為數據挖掘、數據分析、數據收集和數據處理提供了有力的通信保障和網絡支持,云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先進技術在5G技術的發展下也得以大規模應用和發展,為智慧校園中的數據輔助決策提供了基礎。應用了5G技術的智慧校園數據中心能夠有效收集數據、分析數據、處理數據和應用數據,為師生獲取資源提供便利,為校園輔助決策和動態化管理信息提供支持,簡化了業務操作流程,提高了工作和學習效率,避免了信息重復收集的問題,消除了數據冗余。在SG技術普及的背景下創建智慧校園,能夠滿足多端連接的需求,以提高服務質量和可靠性,從而為用戶帶來更滿意的體驗。
4.3無感式學習空間教育
高校應用數字技術,主要體現在科研和教學領域。為了創造出更優越、便捷的智慧校園環境,既要充分應用5G技術,又要更新理念,并嘗試使用新的教學方法。5G技術從技術層面為融合和應用各類學習空間提供支持,在對師生和學習環境進行定義時,可以秉持互聯性和智能化理念,依托多種技術手段和服務系統,從不同角度、各個方位為師生創造更加專業以及更符合個性化需求的教學條件。在教學和學習過程中,可以應用無縫感知的沉浸式教育空間增強教學的交互性。
4.4創新型教學
5G技術的高速度、低功耗、低延遲、高穩定性等能夠有效解決校園網移動傳輸速率低、信號差等問題,使教學和學習具有動態化特性。高職院校為培養學生的職業特點,應使用多種現代技術,如VR技術、虛擬仿真技術等。另外,由于在智慧課堂上使用了3D數字化技術,維持型學習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創新型學習,學生在學習中能夠面向未來,拓寬思路和視野,進而成為國家現代化職業人才。
4.5智慧校園人員管理
校園內有各種高科技設備和網絡設備,需要實時進行信息交互和數據處理,智慧校園要接收和處理來自多種設備的信息,因此,高校對人員的識別和管理顯得格外困難。目前,校園中各出人口的人員管理主要是利用刷卡、指紋、人臉識別等方式,為保證校園重要部門、特殊場所以及師生的安全,5G與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相結合,能夠對校園內人員進行精確識別和查找,面對異常情況能及時發出預警,從而保障校園安全。
5結束語
本文主要分析了在5G技術背景下如何進行智慧校園的建設與優化,并更好地服務于校園師生。通過5G技術為智慧校園建設提供了高效快速的網絡支持,解決了智慧校園建設過程中遇到的網絡卡頓、數據分析效率低、信息處理速度慢等問題,為優化智慧校園建設提供了技術保障,從而提高了智慧校園服務水平和師生的工作與學習效率。
作者簡介:
于躍(1992—),碩士,講師,研究方向:分布式計算與信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