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會通 仲夢寒



個子不高、精神抖擻,平日里總是樂呵呵的,很難想象,他曾是指揮幾百人的火箭軍營長。“張營長,你在部隊帶兵也這般樂呵嗎?”“那不能!”說著,張蕾又呵呵笑了起來。張蕾是江蘇省蘇州市公安局高新區分局東渚派出所社區民警,已在派出所工作10余年。10余年間,張蕾已由一名優秀的軍事指揮員轉變為群眾最信任的人。
救人成了他的本能反應
“時間就是生命!晚一秒,或許就少救一條人命!”談起2010年4月青海玉樹的那場7.1級大地震,張蕾仍然心有余悸。當時,他作為指揮員,帶領部隊官兵爭分奪秒,成功在黃金72小時內搶救出12名遇險群眾。從那時起,張蕾便賦予了“時間就是生命”的另一層含義,救人成了他的本能反應。
“水這么冷,張警官居然跳下去了!”2017年11月中旬的一個上午,東渚派出所接到報警,稱有人坐在橋頭上想要跳河。張蕾緊急趕赴現場,得知當事人已經跳河后毫不猶豫縱身一躍跳入河中,在熱心群眾的幫助下,成功將跳河者救助上岸。“張警官真是個大英雄!”面對周圍群眾的紛紛點贊,張蕾表示都是自己應該做的。
從軍營到警營,張蕾數次經歷危險時刻。2021年冬天的一個深夜,一名女子因情感失意而意欲輕生,站在居民樓樓頂護欄處,隨時有墜樓的風險。“你們誰也別過來,過來我就跳給你們看!”就在女子走神的瞬間,張蕾瞅準時機一個箭步上前,將女子從護欄處拉到安全區域。
“余震、深水、樓頂……這些危險我也很害怕,但身上的這身制服容不得我后退。那一刻,我只想救人。”張蕾說。
用真心換得群眾信服
“蕾哥,太感謝你了!”刑滿釋放的陳某專門來感謝張蕾。幾年前,陳某因一時糊涂觸犯了法律。張蕾是案件的主辦民警。如今出獄后的小陳卻緊緊握著張蕾的手表達感激。
原來,在辦理小陳的案子時,張蕾了解到他已離異,家中還有兩歲的女兒和年事已高的老人。在陳某入獄后,張蕾多次前往陳某家中看望一老一小,關心他們的生活狀況,了解實際困難,幫助解決問題。他還主動聯系社區給予一定的幫助照顧。出獄后了解到這些的陳某從此就把張蕾當成他的老大哥,對老大哥的話是言聽計從。
前不久,小陳因為瑣事與物業發生爭吵,眼看形勢愈演愈烈,有熱心群眾緊急求助社區民警“蕾哥”。張蕾一去,小陳便偃旗息鼓,只嘟嘟囔囔說物業不回復是對他有偏見。張蕾了解清楚情況后,分別對雙方擺事實、講道理,爭端很快得到平息。
龍惠社區共有4000余戶居民,居民提出來的困難,張蕾總會想盡辦法去幫忙解決。對于確實很困難的居民,他也會主動伸出援助之手,因此成了很多居民口中的“蕾哥”。
不久前,轄區居民楊大哥突發疾患失去勞動能力,家里失去了唯一的經濟來源,夫妻倆常常發生爭吵,周圍鄰居反映他家里從早到晚都是爭吵聲、謾罵聲、物品碎裂聲。張蕾了解情況后,并沒有急著調和夫妻矛盾,而是馬上著手協助楊大哥申領補助,同時為其妻子謀得一份稱心的工作。解決了經濟來源問題后,張蕾這才與他們深入談心,幫助他們重新點燃了對生活的希望。后來,夫妻倆也漸漸變得和睦起來。“太感謝蕾哥了,不然都不知道今后日子該怎么過下去。”談及張蕾的幫助,楊大哥夫婦再次表達感激之情。
一呼百應守護百姓安寧
龍惠社區是蘇州市高新區首批動遷安置小區之一,小區內老齡人口居多。劉老太獨居,已年逾九十,張蕾放心不下,每隔不久就去陪劉老太說說話。為表謝意,劉老太還專門請人制作了一面錦旗送到了警務室。
其實,轄區里像劉老太這樣的人還有很多,靠張蕾一個人無法照顧周全。“蕾哥,你是退伍軍人啊?我也是呢。”在張蕾的家訪中,經常會有這樣的對話。張蕾靈機一動:退役軍人親民愛民是本性,素質也高,不如將這些熱心的退役軍人動員起來。
說干就干。張蕾很快將小區里物業、治安熱心分子、社區干部等人群中的退役軍人共計16名組織起來,成立了“老兵服務隊”。“老兵服務隊”梳理出轄區特殊困難人員名單,建立起“點對點”幫扶機制,定期開展走訪慰問、法律宣講、就業指導等服務,忙得不亦樂乎。
如今,社區里“有事找蕾哥”已成為大家的共識,張蕾成為群眾最信任的人。在張蕾及“老兵服務隊”的影響下,轄區更有百余人主動加入“藍盾志愿者”隊伍,從事守護平安的志愿服務。“群眾信任就是我的最大榮譽,也是對我最大的肯定。”張蕾一邊說著,一邊又邁開步子,走在去調解另一起家庭糾紛的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