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華權

“全黨同志務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務必謙虛謹慎、艱苦奮斗,務必敢于斗爭、善于斗爭……”2023年1月13日,在巴南區木洞鎮水口寺村,七旬老黨員喻良安正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別看我老得都走不動了,但黨和國家的大事我關心得很。”
喻良安是水口寺村的一名困難黨員,平時因行動不便長期居家,但對于黨和國家大事十分上心。這不僅是因為老人使命擔當不減,也得益于水口寺村推行的黨員分類管理舉措。
水口寺村地處重慶國際生物城,是一個農村與城鎮并存的行政村。為解決農村黨員難發展、教育難開展、黨員難管理和黨員難作為“四難”問題,水口寺村黨委探索黨員分類管理模式,把全村83名黨員分為在職黨員、無職黨員、流動黨員、退休黨員、困難黨員5類,堅持分類施策與動態管理并舉、共性載體與個性載體并行、考核激勵與結果導向并重,激發黨員隊伍活力,推進黨組織全面進步、全面過硬。
“四諾履職”監督在職黨員
2022年初,劉凌滿懷激情,在水口寺村黨員大會上宣讀了自己的黨員承諾書。
“我叫劉凌,今年34歲。在此我作出以下承諾:一是關心村發展,支持村建設,維護村和諧穩定,今年積極參與村志愿服務活動不少于5次;二是定期聯系種植業緣黨支部流動黨員,督促他們的學習……”
劉凌是水口寺村的一名在職黨員,兼任種植業緣黨支部書記,平時在鎮上的柯藍生物公司上班,早出晚歸。忙,是她的生活常態;忙,也讓她時不時缺席黨的組織生活。
轉變發生在2022年水口寺村實行黨員分類管理舉措后。
“為更好地監督在職黨員,我們實行了承諾、亮諾、踐諾、評諾‘四諾履職舉措。”水口寺村黨委副書記李麗介紹。
2022年初,村黨委要求在職黨員在黨員大會上,針對村級經濟發展、社會事業、基礎設施、黨員隊伍、民主管理等方面作出書面承諾并長期公示。
作出承諾后,劉凌逐漸拾起了自己作為一名黨員的責任與擔當,更高效統籌自己的時間,積極參加組織生活,支持村里建設。
2022年1月3日晚上,劉凌加完班駕車回家,向來通暢的道路卻堵了車。等待許久,前面的車輛依舊紋絲不動,劉凌便下車查看情況。
但所見讓人心驚:11輛卡車正排著隊在雷家灣處非法傾倒渣土。
夜色蒼茫,劉凌只身一人,但她顧不得多想就立即撥通了村干部的電話,叫人過來阻止,自己則假裝路人上前了解情況,設法留住非法傾倒者。
因為劉凌的及時通知,水口寺村順利阻止了約400噸的渣土傾倒,非法傾倒者被罰款9萬元。
大半年來,劉凌將黨員承諾書上的6條承諾打表推進。8月主題黨日活動中,其他黨員一致在她的表現欄打上了“優秀”。
近年來,水口寺村在職黨員自覺踐諾,完成承諾事項95項,累計入戶走訪510余戶,4100余人次參與到養老服務、森林防火、疫情防控、全民反詐、防溺水宣傳等志愿服務中。
“設崗定責”管理無職黨員
“無職黨員雖然無職務,但不等于無責、無為、無事,其活性直接影響村內事務的推進。”李麗說。
水口寺村是個典型的征地村,許多從事農業生產勞動的普通黨員被征地后,基本處于半“失業”狀態。
凝聚他們的力量,發揮好他們的作用十分關鍵。
村黨委堅持“就近就便、劃片定崗、定職定責、聯戶連心”的原則,開展無職黨員劃片定崗聯戶,設立美麗鄉村、民事調解、平安和諧、勤勞致富、文明新風、政策宣傳等崗位。
曾德玉是村里的無職黨員,曾經是村里出了名的能人,家里的農田被他打理得井井有條。
征地拆遷后,曾德玉搬到了金銀橋社區錢佳花園小區居住,沒有農活可干,可把他閑壞了。一向熱心集體事業的他即刻認領了勤勞致富崗,想在新生活中耕耘出一塊特別的“一畝三分地”。
2022年6月6日,村黨委動員黨員群眾推進閑置地復耕復種。
曾德玉一聽,扛起鋤頭就往地里走,邊走邊吆喝同片區的其他黨員,“建言獻策我們不行,撂荒地整治我們還是可以”。
很快,曾德玉與王吉發、黃學堂等黨員帶領群眾,成功將村里閑置地復耕復種。
此外,水口寺村還通過開展“有事找我”服務活動,將無職黨員照片、聯系方式、服務承諾等印制成“連心卡”,發放到片區村民手中,做到黨員職責明確化、發揮作用崗位化、服務群眾網格化,實現由“無位無為”到“有位有為”的轉變。
“雙聯雙培”引導流動黨員
流動黨員管理是黨員管理中的“老大難”問題。
王磊是水口寺村的一名流動黨員,在重慶理工職業學院廚政部上班,平時工作踏實勤奮、積極上進,但對自己的黨員身份認識不足。
為了解決因流動黨員在產業和地區間轉移流動頻繁所帶來的管理困難及作用難以發揮、組織歸屬感低等問題,水口寺村黨委創新思維,采取屬地主管、原地協管的“雙聯雙培”方式,強化信息化、網絡化教育功能,建立了網上學習交流群,并選取一名流動黨員聯絡員,專職引導流動黨員參與學習、回村報到。
而后,王磊加入了名為“水口寺村黨員之家”的流動黨員學習群,村干部定期在群里傳達學習任務、發布村內志愿活動,并實時分享村里的發展現狀,流動黨員也在群內分享學習心得、工作生活。此外,聯絡員小余也經常發信息給王磊,希望他“常回家看看”。
漸漸地,王磊有了組織歸屬感,回報家鄉的熱情逐漸被點燃。
2022年8月23日凌晨,木洞鎮第一次區域核酸檢測正式啟動。在木洞輕紡服裝城采樣點,正在休高溫假的王磊一直在現場維護秩序,現場工作人員讓他先回去休息一下,因為他已經持續工作很長時間了。但他不肯,樂呵呵地說:“我身強力壯,熬點夜沒關系,這里人多,需要人維持秩序,好不容易放高溫假回來一趟,我得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關懷激勵”服務退休黨員
“鄧老師,我們來看您了。”2022年中秋節前,李麗來到退休干部鄧清林家中看望慰問,并邀請他參加錢佳花園小區的茶話會,為村發展、錢佳花園小區后期整改建言獻策。
離退休黨員有著豐富的人生閱歷和生活經驗,這部分黨員同志的教育管理是黨員教育管理的重要內容。
李麗深知,只有加強對離退休黨員的關心和照顧,給予黨員有針對性的教育,才能更好地發揮好離退休黨員的獨特優勢。
鄧清林今年62歲,曾經是水口寺村的黨委書記,2016年退休后便在錢佳花園小區當起了保安。
錢佳花園小區位于金銀橋社區,今年,借巴南區“基層組織提升年”契機,水口寺村、金銀橋社區等小區周圍的幾個村(社區)在錢佳花園小區共建了一個功能型黨支部。
“剛退休那會兒,很迷茫,不知道該干啥。沒過多久,村干部就來到我家關心慰問我了。”鄧清林說。
在黨組織的關懷下,鄧清林主動擔任錢佳花園小區功能型黨支部第三黨小組組長,積極參與功能型黨支部疫情防控、人居環境整治等志愿活動,積極向黨組織反映身邊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
在錢佳花園小區黨員、群眾志愿者積分榜上,鄧清林的積分總是名列前茅。
既要關懷,也要激勵。在暖心關懷的基礎上,水口寺村黨委還擇選離退休黨員作為村務監督員和“師徒結對幫”鎮級幫帶導師,鼓勵老黨員發揮余熱,做好傳幫帶工作。
“暖心獻愛”幫扶困難黨員
喻良安身體一直不好,時常獨自在家。村在職年輕黨員余祥宇是喻良安的聯系戶,經常去探望他。
每到月底,余祥宇就會帶著學習資料為喻良安送“學”上門,和他“擺龍門陣”,關心他的生活。
每逢節日,余祥宇也會帶著慰問金、慰問品和家里的美食送“愛”到喻良安家。
長期的幫扶,讓喻良安深感黨的溫暖,他經常感嘆:“小余和村干部就像我的子女一樣,一直陪著我。我身體不好,不能為黨組織做些什么,但黨組織時刻想著我,我很感動,我一定會緊緊跟黨走。”
這樣的結對模式在水口寺村還有15對。村黨委積極采取在職黨員點對點結對幫扶的方式,結合每月養老服務日,定期為其開展上門送“學”、獻愛心活動。對年齡較大且身體和精神狀況不好的黨員,明確一名優秀年輕黨員作為聯系戶,幫助其解決實際問題。
黨員分類管理試行以來,水口寺村五類黨員“各司其職”,參與人居環境整治、疫情防控、群眾矛盾糾紛調解、森林防火排查等事務120余次。水口寺村的生活環境“靚”起來了,村民的法治意識“強”起來了……2022年,水口寺村還被評為“重慶市民主法治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