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肖鳴

“瀲滟清江隱如山,地宮乘筏溯留灘。忽明忽暗三昏曉,且喜且驚一瞬間。”這首詩描述的地下河就是位于廣西巴馬瑤族自治縣的百鳥巖。在百鳥巖里穿行而過,即可體驗到“三天三夜”的時光游走,令人感慨而贊嘆。
百鳥巖,又名水波天窗、延壽洞,是個獨特的地下河溶洞,幾億年來經歷了地下河水不斷的溶蝕、侵蝕、崩塌而形成,是大自然的“絕世之作”。巖洞里常年流淌的地下水平如鏡,靜柔、平滑、悠潤,在自然光線的折射下,波光粼粼,深不可測。
在幽暗的巖洞里,除了千年不變的流水,還有巖燕、巖鷹、翠鳥、蝙蝠等飛行動物蟄居。它們從久遠的年代就已經在巖洞里安家落戶、繁衍生息。據說每當朝霞初升或夕陽西斜的時候,成千上萬的巖燕你追我趕、貼水逐戲,場面蔚為壯觀,百鳥巖因此得名。
自從廣西巴馬成為舉世聞名的長壽之鄉,百鳥巖也越來越得到游客的青睞。沿著盤陽河道逆流而上,怡人的風光漸漸悠然進入眼簾,兩岸的鳳尾竹窈窕俊秀如挑水的瑤族姑娘,娉娉婷婷地在微風中擺動著,頗具風情,而鳳尾竹的倒影似一支畫筆,將盤陽河的清澈描畫得翠綠而清幽。
為了不驚擾巖壁上居住了千百年的蝙蝠和巖燕等飛行動物,進入洞口時,導游提醒大家不要大聲說話,然后將機動船的發動機關閉,由船工輕搖船槳,緩慢駛入。
洞口被眾多高低不一的植物覆蓋,如果只是遠觀,只覺極其普通,定然無法發現里面別有洞天的美景!坐船駛入洞口后,巨大而寬闊的巖洞立刻映入眼簾,黑黝黝的河水望不到底,伸手出船舷掬一口純天然的泉水送入嘴中,清冽甘甜,清涼舒適。在高遠的巖頂幽暗處,不時會滴落下千年如一日的水滴,當水滴與河水交融的時候,“噠”地發出悠長、空靈而深遠的聲響,似乎在清幽地訴說著百鳥巖的神秘和悠久。高深而黝黑的巖頂壁內住著成千上萬的蝙蝠和燕子,聽聞人聲被驚處,扇動的翅膀聲此起彼伏,不一會兒,沿著固有的路線消失在洞深處。
導游輕聲說,如果游客接到自洞頂上翩然而下的蝠糞,千萬不要喊倒霉,因為“蝠糞”與“福分”諧音,是福分降臨了。這讓坐在小船上的每一個人都不禁遙望著深遠的穹頂,深情地期盼“福分”的光臨!
百鳥巖洞內的鐘乳石千姿百態:或如春筍剛剛冒芽;或如擎天柱般擋住去路;或如巨鏡懸于眼前;或如寂寞的海螺,在電筒光的照射下,泛著鐘乳石的晶瑩光彩。它們形態各異,在觀者的想象力中變幻成或偉岸,或窈窕,或生動,或有趣的各種景致來。而這一幕幕動輒上億年才能形成的曼妙中,處處閃耀著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神奇光芒。
為了保持百鳥巖原生態的風貌,洞內所有景觀都只能利用自然光線欣賞,除了導游在解說具體地點時偶爾用遠程手電照射外,洞里沒有任何的燈光。三個由山頂到水面的天坑,似三扇天窗,將洞外自然的光線引入洞內,每到一扇天窗之下,山頂的光線穿過樹木、花兒、小草,照射在水面上,水面細密的水紋像油脂般細膩。抬頭望向天窗,由天空做背景,窗外仿佛是另一個世界。隨著小船慢慢地向前行進,很快進入到新一輪的黑暗中。就這樣,三明三暗的航程,隨著小船緩緩地行走,讓人仿佛經歷了人生中難忘的三天三夜。
盡管在百鳥巖洞內感受神奇的“三天三夜”只有半個小時的行程,但這段晝夜交替的“三天三夜”,隨著光與影的巨大反差,隨著白與黑的三次變換,讓人恍如穿越時空的隧道,感受時間的飛逝輾轉。大自然神秘的力量,有太多令人嘆為觀止的創造,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更能領悟時間帶來的短暫旖旎的美好與珍貴!
編輯|郭緒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