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艷華 陽芝娟
【摘要】為了將衡陽紅色文化融入幼兒德育工作,賦予衡陽紅色革命精神新的時代內涵,引導幼兒“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衡陽市第二實驗幼兒園通過三個滲透,有效實現衡陽本土紅色文化在幼兒園德育中的融合:一是通過發掘衡陽本土紅色資源形成的園本課程,實現本土紅色文化在教學領域中的滲透;二是通過校園環創、傳唱廣播等形式,實現本土紅色文化在宣傳陣地的滲透;三是通過大型活動、家園共育的開展,實現本土紅色文化在主題活動中的滲透。
【關鍵詞】本土紅色文化? 幼兒園德育? 三個滲透
【課題項目】湖南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1年一般課題《衡陽紅色基因在幼兒園傳承的研究》,課題批準號:XJK21CDY035。
【中圖分類號】G6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3)01-0031-03
學齡前期是一個人品德、個性開始形成的重要時期,把紅色基因培植滲透到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中,既是思想品德教育、禮儀教育和時代的需要,也是培養又紅又專新時期接班人的需要。
作為全國較早燃起革命烈火的地區和湘南地區早期革命活動的策源地及大本營,衡陽孕育了夏明翰、蔣先云、伍若蘭、羅榮桓等一批杰出的革命先驅,留下了124處彌足珍貴的遺址遺跡,紅色文化資源得天獨厚。如何將衡陽紅色文化融入幼兒德育工作,賦予衡陽紅色革命精神新的時代內涵,引導幼兒“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一直是衡陽市第二實驗幼兒園德育工作中的一個重要課題。幼兒園通過一系列德育實踐實現了衡陽本土紅色文化在學前教育中的滲透。
一、本土紅色文化在教學領域中的滲透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強調:幼兒園教育應充分尊重幼兒作為學習主體的地位,尊重他們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引導他們在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得到發展。為了將衡陽本土紅色文化滲透到幼兒園五大領域,寓教于樂,我們進行了深入細致的教學探索。
(一)發掘衡陽本土紅色資源,收集教學素材
幼兒園多渠道發掘衡陽本土紅色基因,組織教師通過走進衡陽黨史館、衡陽圖書館,參觀衡陽革命遺址和革命紀念館,檢索本地紅色文化資源等方式充分了解衡陽本土紅色文化,將挖掘的本土紅色文化內容收集、整理成冊,形成《衡陽紅色人物故事集》《衡陽紅色歌曲集》《衡陽紅色詩歌集》。通過參觀紅色教育基地、瀏覽紅色書籍、觀看紅色電影等形式提升幼兒教師隊伍的紅色文化素養。將收集的紅色文化資源提煉出革命故事、清廉故事、詩歌資源滲透于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大教學領域,形成紅色文化園本課程資源《衡陽紅色基因文化圖冊》,分板塊以專題的形式,將內涵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演繹得適合幼兒年齡特點,形式生動活潑,成為教育孩子們不斷厚植文化底蘊、傳承紅色基因、打造紅色校園、打好中國底色的重要載體。
(二)提煉紅色教學素材,實施園本課程
我們將本園生成的紅色案例集列入每周教學計劃中,在幼兒園的五大領域教學課程中愉快實施。為了讓幼兒了解黨的故事和革命故事,我園在語言活動中開展了紅色故事教學,通過繪本閱讀、故事講述、詩歌欣賞等形式,老師和孩子們一起學習黨史,走進歷史,走近紅色故事中的人物。老師們根據《羅帥家書倡廉風》故事,參照兒歌《拍手歌》的表現形式創編了廉政童謠《廉潔頂呱呱》并融入語言領域活動中,組織幼兒廣為傳唱。讓幼兒在“念一首廉潔兒歌”“聽一個廉潔故事”“看一段廉潔視頻”系列活動中,接受教育和熏陶。廉潔奉公對于幼兒園的孩子來說原本有些深奧,可對于這些耳熟能詳的兒歌改編的廉潔兒歌,通俗易懂的廉政故事,孩子們都非常喜歡。在愉快的體驗過程中,孩子幼小的心靈中已經播下了廉潔的種子。
為了讓幼兒感受、學習革命先輩英勇頑強的優秀品質,老師們在健康領域開展體育游戲“保衛衡陽”,在音樂領域實施歌唱活動《打倒列強除軍閥》,在戶外體育區創設了“衡陽戰地營”,在區域中制作了城墻堡壘和地道,投放了紅纓槍、大刀、步槍、手榴彈等玩具,為幼兒開展體育游戲創設了生動的環境。當老師播放《衡陽保衛戰》中的戰斗片段時,孩子們被戰士的勇敢感染,自己布置戰場,自主分配角色,穿好服裝,拿起武器,一邊高唱《打倒列強除軍閥》,一邊沖鋒陷陣……雖然孩子們的動作看上去很笨拙,但他們的眼神和表情卻將團結協作、勇敢殺敵的戰斗精神表現得淋漓盡致。幼兒通過打仗、闖關卡、奪陣地、救戰友、保衛人民等活動,深切感受到了作為軍人的責任和自豪,游戲中老師鼓勵幼兒在體育鍛煉遇到困難時,不氣餒、有耐心地持續練習,有信心克服困難。
二、本土紅色文化在宣傳陣地中的滲透
(一)無聲的環境創設宣傳
幼兒園環境對幼兒生活學習是重要的教育資源。良好的環境創設對于幼兒認知發展和情感發展,促進幼兒的自主性和個性的發展,培養幼兒的社會性等方面都具有不可低估的教育作用。陳鶴琴先生提出的“注意環境? 利用環境”的教學原則,在紅色教學的過程中,幼兒園特別注重衡陽本土紅色文化的大環境的創設和利用。
1.校園廊道環境創設
在校園宣傳欄、走廊、樓梯間環創中呈現紅色標語、廉潔警句、廉潔成語,打造出獨具特色的紅色廉潔文化長廊,在孩子們入園必經的通道旁,豎立紅色廉潔文化宣傳欄,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展現學校豐富多彩的紅色廉潔文化建設系列活動,讓紅色廉潔文化在校園的每個角落散發出濃厚的氣息,讓紅色廉潔元素悄然走進孩子心里。
2.教室區域布置
叁(4)班的余老師住在常寧廟前的印山腳下,從小看慣了印山上“精忠報國”“勤儉”等以廉潔文化傳統美德為主題的紅色印章,聽慣了印山腳下流傳的紅色故事。她結合紅色詩歌故事內容把常寧的拓印、版畫、剪紙藝術帶到了幼兒的美工活動中,帶領孩子們一起用版畫展現革命英雄夏明翰、蔣先云、羅榮桓的肖像,拓印、剪紙相結合的形式呈現出鮮花敬獻英烈的完美構圖。孩子們將一幅幅手工作品呈現在教室的紅色主題墻上,充分感受到勞動的不易、工藝的不凡和成功的喜悅。在豐富有趣的藝術活動中,革命先烈的光輝形象進一步深入孩子們的內心世界。
(二)有聲的傳唱廣播宣傳
幼兒園在一日活動中滲透紅色文化宣傳。例如,餐前、散步、起床等時間段,進行紅色歌曲欣賞、傳唱;在每日班級展演小時段,鼓勵、引導孩子講述紅色故事、演唱紅色歌曲;《紅星閃閃》《歌唱祖國》《童心向黨》等紅色歌曲,成為孩子們耳熟能詳、張嘴能唱的歌曲。一日活動中,紅色歌曲的傳唱成為紅色基因的有聲傳承。
通過“幼兒園公眾號”和“小喇叭廣播站”為幼兒園的衡陽紅色基因文化傳承陣地,給孩子們搭建鍛煉展示的平臺。請家長協助孩子練習、錄制紅色故事,每周在公眾號“二幼孩子講紅色故事”專欄進行推送;每周一至周四下午組織幼兒參與“小喇叭廣播”,以現場播音的形式講紅色故事、朗誦紅色詩歌、演唱紅色歌曲,既鍛煉幼兒的心理素質又進一步提升了孩子們的紅色文化素養。童聲嘹亮的紅色文化傳播過程中,營造了濃厚的紅色校園文化氛圍,同時讓我園紅色教育輻射面更廣,影響力更大。
三、本土紅色文化在主題活動中的滲透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提出:要珍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身體來獲取經驗的需要。為了深化紅色文化教育,幼兒園將紅色文化教育融入幼兒園的各項活動中,通過大型活動、主題教育、競賽、社會實踐將紅色主題內容生活化、具體化、藝術化。一系列寓教于樂的德育活動,潛移默化的紅色文化熏陶激起了幼兒的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感,點燃了孩子們的斗志和夢想。
(一)大型活動彰顯紅色精神
1.“從小學黨史? 永遠跟黨走”主題活動
在建黨一百周年之際,幼兒園啟動“從小學黨史,永遠跟黨走”主題活動,舉行了“紅星·紅旗·紅孩子”慶“七一”幼兒文藝表演。節選五大領域的紅色主題教育成果,編排了“金色童年”“民族風采”“紅色經典”三個篇章,通過歌伴舞《媽媽教我一支歌》、舞蹈《紅孩子》、器樂表演《愛我中華》、快板演奏《加油 中國》、手語舞《我和我的祖國》等節目,孩子們用異彩紛呈的表演展現了對黨的熱愛和對祖國的熱愛。
2.開展紅色閱讀節活動
為了激發幼兒讀黨史故事和紅色經典讀物的熱情,我園在首屆閱讀節活動中,開展了每周推薦并讀一本紅色經典書籍、28天親子閱讀打卡、“走進圖書館讀紅色經典”親子活動、圖書漂流、親子手繪紅色圖書等活動。全園342個家庭都參與了28天親子閱讀打卡、圖書漂流、圖書館借閱活動,收集親子手繪紅色圖書 122本。
3.紅色節目進社區活動
為了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培養幼兒愛黨愛國、尊老愛老的意識,我園組織部分師幼分別來到衡陽市前進社區和萬眾和共創養老中心,開展了“慶國慶·迎重陽”紅色旋律進社區實踐活動。
熱情激昂的大合唱《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拉開了紅色旋律進社區的序幕,孩子們的快板表演《夸夸咱們的幼兒園》、打擊樂表演《童心逐夢 禮贊祖國》、歌舞表演《祖國祖國我們愛你》、詩歌朗誦《童心向黨》、獨唱《我們的新時代》等精彩節目讓現場的爺爺奶奶眼前一亮,也贏得了他們的贊譽和陣陣掌聲。
在“憶往昔”環節,抗美援朝老戰士——91歲高齡的蕭爺爺給孩子們娓娓講述了《中國人民志愿軍戰歌》由來的紅色故事,孩子們簇擁在爺爺身旁,認真地聽著故事,忍不住用手摸爺爺胸前的勛章。小朋友們被老一輩革命家堅定的信仰、忠誠及前仆后繼的奮斗精神深深感染。
(二)常規主題活動凸顯紅色教育
1.升旗儀式
我園每周舉行一次升旗儀式,教育幼兒國旗是祖國的象征,從小熱愛祖國、愛護國旗;讓幼兒在擔任護旗手并主持國旗下講話的過程中培養幼兒神圣的使命感。并通過國旗下的講話開展紅色主題教育,培養幼兒從小愛國愛黨愛家的情懷。
2.清明祭英烈
清明祭英烈活動中,孩子們在英烈的雕像前,傾聽先烈英勇抗敵,頑強斗爭的歷史,緬懷一代偉人的豐功偉績,感受著革命先驅拋頭顱、灑熱血的崇高精神!大家被伍若蘭、毛澤建等英雄的事跡感動得熱淚盈眶,由衷體會到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
3.生活自理、互幫互助
為了積極引導孩子們在日常勞動中學習革命先輩不怕苦、不怕累、自主獨立、互相幫助的優秀品質。老師組織孩子們學會自己穿衣褲、清潔桌面、擦洗地板、抬床、洗碗、種植蔬菜、照顧動植物、整理物品柜,還能熱心幫助小伙伴。
幼兒園在后院墻根為12個班級各開辟了一塊種植區,這里常常能看到老師和孩子們忙碌的身影。教師帶領孩子們充分感受播種、施肥、澆水、捉蟲的種植過程,分享摘菜、吃菜的喜悅。在大家的精心呵護下,小菜園生機盎然,成為孩子們體驗紅色文化的快樂基地。
(三)在家園共育中感受紅色激情
“二幼孩子唱紅色歌曲”競賽活動中,教師帶動幼兒、幼兒影響家長、家長聯動社區,大家積極響應、激情參演。
在講紅色故事比賽中,初次登臺的小朋友有點怯場,老師和爸爸媽媽鼓勵孩子們:賽場上他們學習故事中革命英雄勇敢堅強、不怕失敗的精神,在爸爸媽媽的陪伴下越挫越勇;在紅色歌曲比賽中,爸爸媽媽紛紛鼓勵孩子們積極報名,陪同他們精心編排、聯袂表演。賽場上,一組組家庭閃亮登場:孩子朗誦、爸爸伴奏、媽媽伴唱,將一首首紅色經典以音、詩、畫的形式演繹得美輪美奐。
我們將賽事中精彩的節目推送到社區、養老院進行展演。孩子們的紅色經典表演受到了社區居民的廣泛關注,喚醒了大家的紅色記憶,激起了爺爺奶奶這一輩老衡陽強烈的共鳴,情不自禁地拍手跟唱。
家長、幼兒的熱情參與,我們的紅色競賽活動現場精彩不斷、高潮迭起。賽程中,孩子們在一次次快樂傳唱、精彩表現的過程中超越自我,在一次次積極參與、越挫越勇的過程中日漸堅強。競賽活動中,我園涌現出了一大批出色的“紅孩子”,李晗予、李沐陽、曾雷喻等小朋友被我園推上了市教育局“紅色節目”展播的精彩舞臺,廣受好評。
一年來,衡陽市第二實驗幼兒園通過一系列德育實踐有效實現了衡陽本土紅色文化在學前教育中的滲透。各項活動的深入開展以點帶線、以線帶面,有效提升了我園德育工作品質,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一系列豐富的紅色教育已潛移默化地讓“愛國、愛黨、傳承紅色基因”的種子在二幼孩子們的心中生根、發芽……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教育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內蒙古教育出版社,2012
作者簡介:
唐艷華(1975年9月—),女,漢族,湖南東安人,大學本科學歷,副教授,研究方向:學前教育。
陽芝娟,女,漢族,湖南常寧人,本科學歷,小學高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