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勞動課程是幼兒成長路上的必修課,勞動教育是幼小銜接的一個重要內容。目前幼兒園的勞動教育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幼兒園、社會、家庭的共同努力,共同參與幼兒的勞動教育,引導幼兒成為一個會勞動、善勞動、愛勞動的接班人,助力幼兒的幼小銜接。
【關鍵詞】幼兒園? 勞動教育? 實踐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3)01-0109-03
《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于2022年秋季開始執行,勞動教育正式從中小學實踐綜合課程中獨立出來,成為義務教育階段的必修課。《幼兒園入學準備指導要點》指出生活準備的發展目標之一是“參與勞動”,可見,勞動教育在幼小銜接中的重要性。
一、目前幼小銜接中的勞動教育存在的問題
觀察目前勞動教育的現狀、采訪家長和教師、查閱相關資料,發現幼兒園的勞動教育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一)勞動教育成為被弱化的教育
大多數教師和家長只重視幼兒知識層面的幼小銜接,而忽視了勞動教育在幼小銜接中的重要性。他們重視幼兒腦力勞動教育而忽視幼兒體力勞動教育,幼兒參加體力勞動的機會少,部分幼兒上小學以后難以適應小學生活。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調查表明:當今社會中能做到生活自理的學生不足50%。
(二)對勞動教育的概念理解過于片面,勞動教育的形式過于單一
多數教師和家長對“勞動教育”的理解過于狹隘,他們認為所謂“勞動”就是單純的掃地、擦桌子、洗碗之類的活動,幼兒在幼兒園和家庭中大多進行這類單一又機械的勞動。
(三)幼兒勞動的時間少,空間狹窄
在勞動時間方面,幼兒勞動的時間大多局限在生活活動和值日生活動中,沒有滲透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中。當幼兒做得慢或者做得不好時,成人會心急甚至直接包辦代替。在勞動空間方面,幼兒勞動教育目前的主要范圍在學校之內,社會和家庭在幼兒勞動教育中參與較少,有部分家長覺得幼兒還小,不需要進行勞動教育。
(四)忽視了對幼兒勞動情感的熏陶
多數教師和家長只重視幼兒勞動知識的掌握和勞動技能的提升,而忽視了幼兒勞動情感的陶冶。部分教師主導了幼兒的勞動,他們命令式地要求幼兒完成某項勞動,幼兒被迫順著成人的意圖勞動,把勞動當成一項任務甚至負擔,沒有細細品味勞動,逐漸失去勞動熱情。
二、開展幼兒勞動教育的實踐策略
(一)從幼兒本位出發,重視勞動教育對幼兒的價值
1.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讓勞動教育回歸幼兒本身。《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要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教師和家長要尊重幼兒在勞動教育中的主體地位,給幼兒充足的時間和空間去勞動。鼓勵幼兒在勞動中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或興趣等選擇勞動內容、勞動場所、勞動伙伴、勞動工具等,積極地參與勞動,產生積極的勞動情感體驗。
2.依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個體差異性,引導幼兒進行適宜的勞動。在幼兒階段,簡單的勞動活動應包括以生活自理為目標的自我服務性勞動,為群體和公共事務效力的公益性勞動,以及種植、飼養活動和手工勞動等基礎性勞動。[1]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適合不同難度的勞動形式和內容。小班幼兒難以勝任大班年齡階段難度的勞動,他們在這種勞動中無法獲得成功的體驗;大班的幼兒勞動技能、勞動意愿有所提高,他們長時間地進行小班年齡階段的勞動會覺得沒有挑戰性。教師和家長要依據幼兒年齡特點,引導幼兒進行適宜的勞動。
此外,教師要考慮幼兒個體發展的差異性。教師在勞動教育中要因材施教,不僅要考慮到勞動能力較弱的幼兒,引導他們進行一些較簡單的勞動,同時還要兼顧勞動能力強的幼兒,以幼兒的“最近發展區”為依據,鼓勵他們“跳起來”進行一些較復雜的勞動。
3.基于幼兒興趣和問題,生成勞動課程。幼兒的勞動教育可以從幼兒的興趣或問題出發,引導幼兒積極去探索,生成勞動主題活動,體驗勞動的樂趣。如大班幼兒對小學比較感興趣,教師就可以依據幼兒當下的興趣點生成“小學的生活”等系列勞動課程;小班幼兒在穿鞋襪中遇到困難,教師就可以依據幼兒的問題,引導幼兒生成“我會自己穿鞋襪”等系列活動。
(二)創設良好的勞動教育環境
勞動教育環境是一種“隱性課程”,在幼兒勞動教育中發揮著重要的教育作用。幼兒園的環境是指幼兒園為幼兒的生長、發展所提供的場所條件以及對幼兒產生的各種心理影響,包括物質環境和心理環境。[2]教師和家長不僅要創設豐富多彩的勞動物質環境,還要營造寬松自由的勞動氛圍。
1.創設豐富多彩的物質環境。教師要創設豐富多彩的物質環境,引導幼兒在與勞動物質環境的相互作用中體驗勞動過程、收獲勞動快樂。如為幼兒提供充足的勞動工具,把勞動工具放在幼兒便于取放的地方,讓幼兒自由選擇勞動工具進行勞動;創設值日生角,提升幼兒為他人服務的意識;在墻面粘貼勞動步驟圖,給幼兒一些積極的勞動暗示;創設小學、醫院、銀行等角色館,讓幼兒在體驗各種勞動角色中熱愛勞動、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
2.營造寬松自由的勞動氛圍。教師和家長要以身作則,積極參加勞動,才能在潛移默化中鼓舞著幼兒熱愛勞動。在幼兒勞動的過程中,教師和家長要學會放手,讓幼兒自由勞動;多點耐心,給幼兒犯錯的機會;當幼兒在勞動中遇到困難時,教師和家長要認真觀察,給幼兒充足的探索時間,在必要時介入,引導幼兒發現勞動問題并通過與同伴討論、分享、操作解決問題。
(三)在一日生活中滲透勞動教育
從幼兒入園接待到離園整理環節無不包含著勞動的意蘊,教師應該把勞動教育滲透在幼兒的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中。
1.生活活動中滲透勞動教育。教師可以利用入園、進餐、盥洗、午睡、離園等環節,為幼兒創造自我服務的機會與條件,如把疊衣服與兒歌“抱一抱,彎彎腰”相結合,讓幼兒的生活勞動更具有趣味性,引導幼兒快樂地學習生活自理的勞動技能,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到了中大班以后,幼兒為他人服務的意識有所提升,他們喜歡擔任值日生為班級做力所能及的事。在新學期伊始,教師可以與幼兒一起商量值日生的工作內容、人數等。教師在值日生角投放充足的勞動工具,鼓勵幼兒一起參與值日生角的環境創設,請幼兒自己繪制值日生的工作內容及工作牌等,內容可以適當地與幼小銜接相聯系。值日生活動能幫助幼兒獲得勞動自信,培養幼兒良好的勞動習慣,提升幼兒的集體榮譽感、責任感等。
2.學習活動中滲透勞動教育。教師可以通過集中教育活動開展勞動教育,傳授幼兒系統的勞動知識,提升幼兒的勞動技能,激發幼兒的勞動意識。如大班社會活動《整理小書包》、中班科學活動《豆子生長記》、小班健康活動《我會穿衣服》等。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以勞動競賽、勞動計劃、勞動主題活動、勞動日等多種形式開展勞動教育。
(1)勞動競賽。競賽對幼兒有促進、激勵的作用。幼兒會在反復競賽中獲得足夠的練習機會,并逐步成熟。[3]教師可以通過開展勞動競賽活動,鼓勵每個幼兒參與到勞動競賽中來。如在上小學體驗課時,幼兒書包里的物品大多是亂的。如何整理好書包呢?有幼兒提出可以讓書包整理得好的幼兒教大家。在掌握整理書包這項技能后,幼兒想要比一比誰整理得最棒。于是,開展了整理書包比賽,在比賽中幼兒熱情高漲,認真整理書包,他們體會到勞動的喜悅,進一步激發勞動的愿望。
(2)主題活動。結合節日,開展節日主題勞動教育。如通過“護士節”“勞動節”等節日讓孩子們了解自己身邊人的工作內容、辛苦程度等,引導幼兒了解各行各業的勞動角色,激發幼兒熱愛勞動、尊重勞動者的勞動成果的情感;引導幼兒在節日里制作一些美食,如端午節包粽子,元宵節包湯圓等,幼兒在美食制作中感受食物的來之不易,明白勞動成果是用辛勤勞動換來的,要珍惜勞動者的勞動成果。
結合班級主題活動,開展相關的勞動教育。如平潭東嵐幼兒園大一班幼兒對食物比較感興趣,以此為契機開展了《餐桌上的食物》主題活動,結合這個主題開展勞動教育:幼兒種植小麥,給小麥澆水、施肥、除草,收割小麥,把小麥加工成面粉,制作面食,分享面食。幼兒在探究式的勞動主題活動中,自主創造勞動,親身體驗勞動,獲得勞動成果后,體驗到勞動帶來的成就感、喜悅感等積極情感。
(3)設計并實施勞動計劃表。中、大班幼兒的繪畫表征能力有所提高,教師可以引導幼兒設計勞動計劃表。制定勞動計劃表前,和幼兒討論“能做些什么?想做些什么?”,讓幼兒發揮主觀能動性設計表格。設計好計劃表后,教師引導幼兒與同伴分享交流自己的計劃內容。實施計劃表時,教師鼓勵幼兒自主確定任務分工并有計劃、有目的地實施。通過打卡勞動計劃表的方式,教師和家長陪伴幼兒共同勞動,引導幼兒感受完成勞動計劃的快樂。
(4)參加勞動日活動。教師可以與幼兒協商,將每周的某個時間段固定為班級的勞動日,聚焦幼兒當下的問題和興趣開展相應的勞動。如幼兒發現建構室的建構玩具十分雜亂,他們決定這周的“勞動日”開展分類建構玩具的勞動,幼兒積極地參加分類勞動,他們發現一盒建構玩具中有許多不同的積木,而不同的積木箱位于建構室的各個角落,走來走去地分類很累。有幼兒提出“把建構玩具搬到一塊就不用再走來走去了”,他們高效地完成了勞動??此坪唵蔚膭趧尤栈顒樱N含著大大的奧秘,需要幼兒開動腦筋,動手嘗試。
3.游戲活動中滲透勞動教育。在培養幼兒熱愛勞動的意識時,必須注意保持游戲與勞動的聯系,幼兒教師要在游戲中根據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創設真實的勞動情景,合理組織幼兒勞動。[4]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可以在勞動中加點游戲元素,讓幼兒在游戲活動中勞動。如,在各個區角中進行自主勞動:在生活坊制作喜歡的美食;在美工室體驗藝術勞動創作帶來的快樂;在閱讀區閱讀關于勞動的繪本、修補書籍等;在表演區中表演勞動歌曲或故事;在角色區,幼兒扮演教師、廚師、醫生等勞動角色,逐漸了解勞動者的工作,從而萌發熱愛勞動、尊重勞動者、珍惜勞動者的勞動成果的情感……活動結束時,教師要引導幼兒整理材料,進行針對性和個性化的評價,激發幼兒參與勞動的積極性。
4.戶外活動中滲透勞動教育。在戶外活動中幼兒身體的大肌肉和小肌肉無時無刻不在勞動,他們設計、搬運、組裝、整理戶外器械,在戶外運動中進行著體力和腦力的勞動,這是一種隱性而又快樂的勞動。
除此之外,戶外照養動植物也是一個很好的勞動形式,這是一種有溫度、有情感的勞動。在照養動植物的過程中,幼兒貼近大自然,體驗真實的勞動,他們翻地、播種、澆水、施肥、收獲植物,他們喂養、清潔動物,幼兒在一天天的照養中感受生命的成長離不開辛勤的勞動。
(四)整合社區資源開展勞動教育
社區為兒童的日常生活提供了豐富的自然資源、物質資源、人力資源和信息資源,能為兒童提供更真實的活動場景、更廣闊的活動空間以及更自由的活動氛圍。[5]社區里有各種各樣的勞動者,幼兒的勞動教育應該合理利用社區資源,“走出去,引進來”,如幼兒當小記者調查、采訪了解物業、綠化師、保安等勞動者的工作,討論勞動者的勞動給自己帶來的服務和便利;幼兒去周邊社區當志愿者,參加公益性勞動;邀請社區的警察、物業、保潔等來幼兒園開展講座,引導幼兒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尊重勞動者,珍惜勞動者的勞動成果。
(五)家庭參與幼兒的勞動教育
家長要重視幼兒園勞動教育的價值,家長自己熱愛勞動,給幼兒樹立正確的勞動榜樣,引導幼兒熱愛勞動、積極參加勞動;以正面教育為主,強化幼兒的勞動行為,升華幼兒的勞動情感體驗,當幼兒勞動時,家長要及時給予獎勵,這個獎勵不一定是物質的,可以是肯定的眼神,也可以是客觀而又真摯的評價和表揚;家長可以在勞動中加點游戲元素,把勞動設計到游戲里面,如,衣服城堡(疊衣服)等,這樣幼兒會更感興趣、更愿意參與家務勞動。
幼兒園、社會、家庭要樹立正確的勞動教育觀,達成勞動教育共識,形成勞動教育合力,引導幼兒在一日生活中進行多種多樣的勞動,使得幼兒在快樂的勞動中掌握基礎的勞動知識、提升勞動技能、體驗到勞動帶來的積極情感體驗,引導幼兒養成受益終身的勞動習慣,為幼兒平穩過渡到小學的勞動課程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姜曉,胥興春.我國幼兒勞動教育實施現狀及路徑探析[J].重慶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20,33(1):70-74.
[2]袁愛玲,何秀英.幼兒園教育活動指導策略[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3]徐則民.以競賽游戲激發幼兒的學習積極性[J].幼兒教育,2014(Z1):54-55.
[4]李傳永主編.學前教育學[M].沈陽:遼寧大學出版社,2013:195.
[5]彭莉萍.華中地區H省C市幼兒園運用社區資源對兒童進行教育的研究[D].武漢:華東師范大學,2018.
作者簡介:
陳艷(1995年2月23日—),女,初級教師,獲得學前教育學學士學位,研究方向:幼兒教育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