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艷,冀慧娟
摘 要:河北省作為核桃、板栗、杏扁等食用林產品大省,加強食用林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尤為重要。基于此,本文介紹了河北省食用林產品質量監測現狀,分析了質量監測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給出了相應的對策,以期為河北省食用林產品監測提供參考和借鑒,進一步推進食用林產品生產標準化,提高食用林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及重點產品質量監督抽查與監測能力,從而確保食用林產品質量安全。
關鍵詞:食用林產品;質量安全;監測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Problems in the Monitoring of Edible Forest Products
WU Wenyan1, JI Huijuan2
(1.Forestry Workstation of Pingshan County, Hebei Province, Pingshan 050400, China; 2.Hebei Forestry and Flower Inspection and Testing Center, Shijiazhuang 050000, China)
Abstract: As a major province of walnut, chestnut, apricot and other edible forest products,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strengthen the quality and safety monitoring of edible forest products in Hebei province.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quality monitoring of edible forest products in Hebei province, 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quality monitoring, and gives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with a view to providing reference and reference for the monitoring of edible forest products in Hebei province, further promoting the standardization of edible forest products, improving the quality and safety supervision of edible forest products and the ability to spot check and monitor the quality of key products, so as to ensure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edible forest products.
Keywords: edible forest products; quality safety; monitoring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食品質量安全工作的有關指示精神,進一步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見》《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開展質量提升行動的指導意見》和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相關要求,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對做好2020年林產品質量監測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河北省作為核桃、板栗、杏扁等食用林產品大省,加強食用林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尤為重要。
1 河北省食用林產品質量監測現狀
1.1 河北省主要食用林產品的情況
河北省作為食用林產品大省,主要食用林產品包括板栗、棗、柿子、杏,杏扁、榛子、核桃等,經統計,2019年食用林產品種植面積達到近8萬hm2,年產98萬多t,產值達110億元,其中板栗、棗、柿子、核桃等主要食用林產品的產量均在10萬t以上。其中棗的主產區分布在石家莊、保定、滄州3個地區,板栗的主產區主要為承德、唐山和秦皇島地區,核桃的主產區為石家莊、保定、唐山、邢臺和邯鄲地區。杏扁和榛子的主產區為承德、張家口地區,柿子的主要產區為保定[1]。
1.2 河北省食用林產品檢測及機構的情況
目前,河北省有省級林業系統食用林產品監測機構1家,市縣級監測機構不足20家,農業系統有2個部級的檢驗檢測中心,6個獨立的省級檢驗檢測機構,包括果品、蔬菜檢測、農業環境監測等方面的檢測中心,11個設區市建立健全了相關的檢驗機構,并且這些檢驗檢測機構也全部通過了省級評審機構的資質認定;縣級的檢測機構也取得了相關的評審機構的資質認定,承擔檢驗檢測任務。在新一輪的機構改革后,大部分市、縣級食用林產品的檢測機構跟隨主管部門并入了農業農村局。
當前,省級林產品檢驗機構作為龍頭,市級檢測機構作為骨干,縣級檢測站作為基礎的省、市、縣三級食用林產品質量安全檢驗體系已經得到持續有效的運行。每年各級質檢中心在省級檢測機構的帶領下,都能圓滿完成國家林草局及省政府下達的檢測任務,抽樣、檢驗檢測水平及合格率逐年提升,全省未發生過重特大的質量安全事故[2]。
目前,河北省省級食用林產品檢驗檢測中心主要負責全省以木材為原料生產加工的綜合利用產品的質量檢驗檢測工作;林產品、林副產品及其加工品的產品質量安全檢驗監測工作;去年又增加了外來林業草原有害生物侵入和本地林業草原有害生物的檢驗檢測工作,以及外來林業草原有害生物侵入和本地林業草原有害生物的檢驗檢測工作內容。食用林產品的檢驗檢測內容、項目更加豐富、全面。
2 河北省食用林產品質量監測存在的主要問題和不足
2.1 格級檢驗檢測機構人員建設薄弱
目前河北省各級檢驗食用林產品檢驗監測機構較少,專職、專業的檢測員配備仍然不足。河北省目前有省級監測機構1家,市縣級不足20家,如河北省食用林產品檢驗檢測中心承擔著全省的食用林產品質量安全監測任務和國家林草局的監測任務,人員編制僅18人,人員嚴重短缺。市、縣兩級基本沒有專職、專業的檢驗檢測人員,不能滿足當前的形勢發展需要。在新一輪的機構改革后,大部分市、縣級主管部門并入農業農村局,食用林產品的監測幾乎成為了空白,上級和下級工作不能進行更好的、有效的配合,無法保證檢驗檢測工作的順利進行。
2.2 全省各級檢驗監測機構工作環境比較差
按照國家林草局食用林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中心建設標準和省級食用林產品質量檢測機構建設標準,省級檢驗檢測中心實驗室的建筑面積不少于
5 000 m2,而實際省級實驗室建設面積達不到標準的1/5,部分新購置的儀器、設備不能被妥善安裝和有效使用,難以發揮其應有的效能。其他各市、縣質檢機構也普遍存在實驗室基礎設施落后、實驗室環境不達標的問題。
2.3 林果農對安全用藥認識不到位
近年來,省檢測機構檢測出的食用林產品農藥殘留不合格指標主要是氯氟氰菊酯、氯氰菊酯、毒死蜱、聯苯菊酯、氰戊菊酯等;同時也有違禁農藥的檢出;原因是部分林果農對農藥的毒性及化學機理認識不清楚,所以在生產、加工、儲運環節對農藥盲目使用,盲目跟風,導致一些違禁農藥屢禁不絕,具體表現為果農們盲目增加農藥的濃度、增加用藥的使用次數、不明白農藥安全間隔期等,導致出現不能科學、合理使用農藥的一系列問題。此外,農戶的經營模式是一家一戶分散式經營,技術水平仍然停留在傳統農業的種植水平,有的農戶一味追求產量,在病蟲害防治時期大量使用禁用農藥。
2.4 環境污染導致重金屬超標
省檢測機構在檢測中還檢測出重金屬超標,如鉻、汞、砷、鉛等重金屬含量超出限量值,原因是部分果農使用污水灌溉、施用不合格化肥。同時還有部分地區的果園附近有鐵礦開采單位、工廠,導致空氣中塵埃重金屬超標,河流、地下水、土壤遭到污染,最終導致食用林產品重金屬超標。
3 加強林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的對策與建議
3.1 加強從業人員培訓力度,提升綜合能力
各級檢測檢驗部門要加強對食用林產品質量檢驗相關檢驗標準、檢測方法、新技術的培訓和學習,加強對檢驗檢測相關的政策、法律法規的培訓;加強與先進的林產品質量檢驗檢測機構、科學研院所的交流,擴展檢驗人員的知識儲備和視野,提升檢驗檢測水平。同時加強對基層的果農的種植技術的培訓,加強源頭管理。
3.2 狠抓食用林產品生產環節的標準化
①加強食用林產品生產的各個環節的標準化建設,制修訂和完善現用的各項標準,加大和增強各個標準的覆蓋面,重點制定規范產地環境、品種管理、生產過程控制、收購、儲存、運輸等各個環節的標準,實現各環節標準化管理。②鼓勵、帶動林業協會、草業協會或學會等各種社會性的組織及相關企業,積極響應食用林產品不斷增加市場份額及其他新的需求,出臺高于行業標準、與其相關的技術團體標準或企業標準,并大力推進落實相關國際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的文本被公眾免費使用,積極推動和加快相關企業和社會團體發布標準的進程。③建立可食用林產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充分發揮生產企業、科研院所、社會團體、高校、行業聯盟等技術推廣部門的作用,同時加強食用林產品各項標準的宣傳貫徹和培訓活動,通過采取多種形式,讓公眾能夠看得會、學得懂、能操作、容易掌握。④特別要注重食用林產品標準化生產的示范性建設,同步推進示范基地、示范區和示范企業建設,加大推進森林認證、森林生態標志產品認定及綠色產品認證力度[3]。
3.3 抓好食用林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的源頭管理
①注重和強化安全生產的源頭管理,正確引導生產單位及生產人員調整生產計劃和品種。②加強對食用林產品生產過程中的技術指導、政策服務及監督檢查力度,指導生產經營單位和個人依法、規范和科學的使用農用藥品和化學肥料,推廣生物防治技術,杜絕國家禁止、淘汰或未經依法許可的農用藥品等投入品的使用。③建立健全當地的食用林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的各項制度,確定重點監測的品種和地區,加快進行對食用林產品的重點地區、集中產區的產品質量的各項指標及產地環境的監測工作,及時公開檢驗檢測信息,及時準確地發布全面、權威的監測信息。對產品質量安全存在問題多的地區,加強跟蹤,加大督查力度,促進各項整改措施及時落實到位。④相關部門要協調聯動,相互配合,加快推進建設食用林產品質量安全市場的準入機制,指導食用林產品生產經營單位和個人建立健全生產環節的檢查驗收工作機制,及時對生產經營中的每一個環節進行記錄[4]。
3.4 抓好對重點區域的重點產品的質量監督抽查與監測
①對社會關注度高、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質量問題突出的重點品種、重點企業和重點區域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對抽查不合格企業依法嚴肅處理。②建立健全食用林產品行業監測制度,針對食用林產品質量存在的突出問題或產品質量安全風險高的品種和區域,加強質量安全行業監測工作。③加強食用林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和行業監測信息的通報,對食用林產品質量安全問題突出的區域,要加強各有關部門之間的協調與聯動,共同推進跟蹤督查力度,促進整改措施落實到位。
3.5 加強各級、各監測部門的監測和隊伍建設,提高食用林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的能力
各級林業草原局的主管部門應根據現實的工作要求,進一步理順管理機制、整合優勢資源,盡快建立健全與職責相適應的食用林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要充分利用目前的檢驗檢測能力,科學、合理地規劃、利用好現有的資源,切實加強檢驗檢測機構建設;配套更新儀器設備,增強檢測手段,不斷提升檢測能力,盡快接近或達到國際標準的水平;用好現代化、信息化技術的手段,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實現食用林產品檢驗檢測信息的共用和共享。要加強檢驗檢測機構的隊伍建設,不斷充實檢驗檢測的專業技術人員。要強化技術,大力加強各項有毒有害物質殘留限量研究力度,推進食用林產品的安全生產和檢驗檢測技術的研制與開發,強化食用林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控的評估研究。同時開展食用林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的管理和追溯體系的建設工作,做到生產環節的各項記錄都能存儲,進入市場產品的流向可以跟蹤,儲存和運輸的信息可隨時查詢[5]。
3.6 加強食用林產品質量監測組織領導
①各級林業草原局的主管部門需要按照法律法規的規定明確食用林產品質量安全各級管理部門的相關職責,并且建立有效的監督系統,監督其充分履行職責。②進一步加強對食用林產品監督管理工作的領導,努力做好產品質量安全的各項監測工作。③要根據屬地管理的原則,實行責任制管理,工作的崗位職責落實到崗、到人。④要深入開展食用林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的宣傳工作,注重與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農業農村等相關的管理部門的協調與溝通,加快推動食用林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的各項工作。⑤要盡快制訂本區域食用林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的規劃,努力爭取資金,市級檢測機構重點要配置農殘、重金屬等常規的檢驗檢測儀器,縣級重點配置農藥殘留速測的成套設備,有條件的縣、區要積極向設備配置先進的省、市檢檢驗檢測機構看齊。⑥將食用林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經費來源納入本級的財政預算,確保檢驗監測工作有序進行[6]。
參考文獻
[1]劉峰.河北省食用林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現狀分析[J].河北林業科技,2021(1):54-56.
[2]劉麗玲.甘州區林產品質量安全現狀與思考[J].甘肅林業,2019(6):30-31.
[3]趙鐵蕊,趙榮.我國食用林產品生產現狀與對策建議[J/OL].林業科技通訊:1-5[2022-08-23].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3uoqIhG8C45S0n9fL2suRadTyEVl2pW9UrhTDCdPD64wlHTdrlK7H_fKlvGO5817oSbUjp5G3g6SzDLt3HdHXSKg7q5E3Fp8&uniplatform=NZKPT.
[4]肖嚀,靳林,張小龍.陜西省食用林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現狀分析[J].風景名勝,2019(9):254.
[5]陳良興.食用林產品質量安全問題與對策[J].現代食品,2016,8(15):72-73.
[6]王會欣,任瑞,王秀芬,等.河北省果品質量安全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河北林業科技,2009(6):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