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龍阿追


摘 要:核桃產業為迪慶州主要的林產業之一,同時也是州內重要的干果之一。主要通過闡述迪慶州核桃產業發展亮點、存在問題,提出迪慶核桃產業發展的良種化、標準化以及依靠龍頭企業拓展市場等對策,以期有利于迪慶核桃繼續向良性化方向發展,有利于農民增收。
關鍵詞:核桃產業;發展亮點;問題;對策
迪慶藏語意為“吉祥如意的地方”,位于滇、川、藏三省(區):交界處,轄香格里拉市、德欽縣、維西傈僳族自治縣和香格里拉經濟開發區,共29個鄉鎮、197個村委會、2276個村民小組,國土面積2.3萬千米2,境內平均海拔3380米(最高海拔6740米,最低海拔1480米):,是典型電梯式的海拔,年平均氣溫8.6 ℃,最大溫差22 ℃,無霜期129~197天。迪慶得天獨厚自然氣候條件,境內多個鄉鎮都具有適宜核桃產業發展的自然立地條件。核桃在迪慶地下水位1.5米以下,pH值5.5~8.2的微酸性至微堿性土壤,年日照2000小時以上,年降水量600毫米,年平均氣溫8.6 ℃,無霜期197天以上環境中表現最佳。核桃產業是迪慶州繼葡萄產業、油橄欖產業之后又一個主要的林農產業,同時是州內重要的木本油料產業。20世紀90年代前迪慶州核桃種植多以群眾自發在房前屋后零星栽培為主,2000年后生產力得到極大發展,特別是隨著“干果基地”“退耕還林”“木本油料產業發展”等重大項目的實施,為核桃規模化、集約化發展增添了活力,核桃在迪慶州的大部分鄉鎮村、 村民小組均有規模化栽培,截止到目前迪慶州核桃種植面積達到 75.1? 萬畝,核桃產業發展進入了快車道,成為迪慶州木本油料產業中比重最大、收益最好的產業。
核桃屬雙子葉植物綱、胡桃目、胡桃科、胡桃屬,是一種綜合利用價值很高的木本油料樹種,也是生產優質木材的用材樹種。核桃仁、青皮、種殼、花粉、雄花花序、枝葉及木材均可開發利用,核桃全身是寶,有“搖錢樹”“綠色銀行”“鐵桿莊稼”之稱。核桃仁是目前迪慶州核桃樹最有利用價值的部分,核桃仁營養價值十分豐富,每1000克核桃仁中含脂肪700克、蛋白質174克、碳水化合物104克、粗纖維58克、鐵0.04克、磷3.6克,蛋白質中含8種氨基酸、7種礦物質元素。核桃仁作為理想保健食品被加工成各種產品,有核桃油、核桃乳、核桃粉等銷往市場,核桃種植也成為州內農民增收的產業。
1 迪慶核桃產業發展亮點
1.1 核桃種植作為富民產業受到廣泛關注
核桃市場持續升溫,售價一年比一年高,近兩年全州核桃鮮果平均售價達20元/千克,通過市場拉動、效益驅動,全州適宜區紛紛扶持發展核桃產業,使核桃產業發生跨越式發展,種植面積、經營效益均有大幅增長。
1.2 核桃種植規模化發展態勢明顯
從最初農戶零星種植發展到十畝、五十畝、百畝甚至上千畝核桃基地,目前州內核桃產業規模達到75.1萬畝,加快了迪慶州核桃產業規模化發展進程。
1.3 核桃良種化發展特色明顯
長期以來迪慶州核桃以當地品種為主,掛果遲、果實品質低、經濟效益差,2013年以來隨著鞏固退耕還林工程、核桃產業項目的實施,迪慶州通過引進外地的優質品種云南大泡核桃(漾濞泡核桃)、三臺核桃(草果核桃)、新疆核桃、美國山核桃等,走迪慶核桃產業良種化發展之路的同時加強科技投入,培養一批熟練掌握核桃種植技術、嫁接換優技術的果農隊,為核桃的產業良種化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1.4 “矮密化”發展成為主流
傳統實生苗核桃種植,密度較小,畝栽植9~15棵,核桃進入結果期遲,前期產量低,樹體高大,放任生長,樹干可高達數十米,不便管理。規模化發展的核桃注重矮化密植栽培,畝栽33棵,栽培密度增加,有利于提高前期產量,采用主干疏層形、小冠開心形等樹形,將樹高控制在3~4米(如圖1),既方便管理又有利于早結實、早受益[1]。
1.5 早實核桃快速發展
核桃品種不同,進入結果期的時間也不同,一般晚實核桃在栽植后7~8年才能進入結果期,而早實核桃在栽植后2~3年即可開始結果,有的甚至在栽植后當年就可掛果收益,因而近年來發展核桃,早實品種占有絕對優勢。
1.6 核桃粗放化管理習慣有所改變
長期以來迪慶州核桃管理比較粗放,施肥、澆水、病蟲害防治、修剪等后期經營管理措施沒得到很好的落實,近年來隨著核桃價格的上升以及群眾對綠色食品的追求,極大地激發了群眾的種植積極性,核桃的管理由過去的粗放向精細化、科學化管理方向轉變,同時通過高接換頭的方式進行低產核桃改造,取得了提質增效作用(如圖2)。
1.7 采后干制由晾曬向烘烤過度,干制技術水平提高
長期以來迪慶州核桃采收后以自然晾曬為主,干制時間長,在干制過程中發生霉變、腐爛現象,影響核桃品質,近年來在林業部門的支持下核桃大戶以及種植面積大的村組采用高效的烘干機進行烘烤,提高干制的效率及質量[2]。
1.8 核桃加工向縱深發展,銷售空間得到延伸
長期以來迪慶州的核桃除了少數鮮果銷售到市場外都以農戶榨油為主,近年來隨著州內加工企業的引進,將核桃加工成核桃仁、核桃糕、核桃油、核桃乳等,銷售到各大超市、市場,以及遠銷省內外,產品的多樣化提升了核桃經濟效益,擴大銷售市場的空間。
2 核桃產業發展存在的不足
2.1 良種化程度不高
雖有優質的核桃品種引進州內,但迪慶特殊的立地條件適合大面積發展優質核桃的林地資源有限,如適合美國山核桃種植的低海拔土地資源少,難以形成規模化的良種推廣體系,加之嫁接技術難度大,嫁接苗價格居于高位,農戶在實施退耕還林、公益林等大面積、大規模的項目用苗時都只考慮購買成本及生態效益,多存在使用實生苗及低價的嫁接苗的情況,這是制約良種化、規模化發展的問題所在。劣質苗木結果晚,收益慢,嚴重挫傷了農戶積極性,進而影響核桃產業向良種化發展。
2.2 經營管理粗放
核桃耐粗放管理,產果早(嫁接核桃樹在一般立地條件、經營管理下也能在種植3~5年掛果,并逐年形成一定產量;實生核桃樹一般在5~8年內會有掛果)、易成花,即使在放任生長的情況下也會形成一定產量,因而導致大多數果農精細化管理程度低,加之目前迪慶境內核桃種植面積大多數在山坡、山腳、山脊、山坳等地方,立地條件、環境相對較差無法實施機械化經營管理,僅靠人力投入,管理措施單一、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核桃生產效益的發揮[3]。
2.3 缺乏標準化建設
有豐富的核桃資源,核桃品種復雜多樣,不說村與村之間有差別,連戶與戶之間也是千差萬別,同一地塊上也存在著差別,嚴重影響了核桃產業發展的標準化、規模化、品牌化。州內多點建立核桃產業標準化示范基地,加大科技投入,組織開展核桃選優工作,選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又有高品質的品種是核桃產業發展關鍵,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2.4 產業發展科技含量低
良種繁殖是核桃產業發展的根本。由于長期受自然條件、社會經濟、人員素質和傳統實生繁殖核桃等因素的影響,致使品種混雜,少數地區仍用泡核桃種子實生繁殖,后代變異大、優質變異少,有些地區在培育嫁接苗時,嫁接穗條選取有誤,嫁接苗良種純度低,導致結果晚、品質差、經濟效益差。在核桃生產中很多科研成果沒有得到轉化,科研與生產脫節,其原因在于迪慶科研體制方面的問題,技術培訓方面也存在不足、不到位問題,還有經營主保留傳統種植習慣,接納新技術遲鈍等,導致迪慶州核桃產業發展中科技含量低,必須要加大宣傳、示范,加大科技在核桃產業中的投入力度勢在必行。
2.5 核桃加工滯后,加工比例少,市場開拓有限
加工增值是核桃效益提升的主要途徑,近年來,迪慶雖有幾家收購核桃的加工企業,但加工技術明顯滯后于核桃產業化發展速度,加工的方法也比較簡單。只有少量的核桃加工成品如核桃油、核桃餅、核桃乳、核桃粉等在本地的超市、市場銷售,沒有出口量,核桃生產中仍以農戶賣初級產品(鮮果)、核桃加工成油后自食為主,存在核桃有產出無市場,銷售領域的局限性嚴重影響了核桃產業的快速持久發展。
3 產業發展對策
3.1 科學合理布局產業
加快建設特色核桃基地,協同上下游產業,帶動企業集群式發展,推進優勢產業鄉重點產業園區集聚,形成優勢互補、產業聯動,區域協同。完善產業發展格局;優化現代化交易市場模式,依托產業因勢利導、建設集倉庫、交易、物流、信息服務、電子商務、金融服務等為一體化的大型核桃交易市場,構建核桃“收幾月,賣全年的市場供應體系”,調節市場供應,穩定價格;加速推進產地初加工,開展核桃標準化初加工,改變傳統初加工工藝,改善產品儲藏、保鮮、烘干、分級、包裝條件,將示范生產線布設在田間地頭,實現降本增效。
3.2 積極推動核桃產業向良種化深層方向發展
加快搭建核桃科技創新研發平臺,構建“產學研用”聯合協作機制,促進問題就地攻關,技術就地集成。一是從源頭加大質量把關力度,積極引進優質核桃苗木,實現新建核桃基地的良種化,根據實際情況需要,核桃苗木質量檢測可參照DB 53/062-2006《主要造林樹種苗木》云南省地方標準,核桃品種選擇必須遵循適地適樹原則,擴種近年來在迪慶表現好的如鹽源大優核桃、洛吉核桃、維2號等(如圖3);二是結合《迪慶州核桃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3—2025年)》對原有低產、低質核桃基地實行施肥、修枝、灌溉以及高接換優等改良措施使迪慶核桃產業向良種化方向發展。
3.3 加大投入,標準化建設基地
按照“統籌兼顧、突出重點、分類經營、精準施策”原則,結合鄉村振興、木本油料產業、林產業等政策,實施核桃提質增效行動,重點推廣疏密、矮化等種植模式,建立豐產示范基地,科學開展高枝嫁接、實施品種改良;推廣學習省內先進經營模式,采用典型引路推動核桃種植基地向組織化、規模化、專業化方向發展,形成“分工協作、利益共享、風險共擔”機制;政府、企業、個人要積極加大對原有或新建的核桃基地基礎設施建設、科學技術投入,使核桃產業基地基礎設施、科技服務含量達到標準化的要求。改變傳統粗放管理習慣,用科學方法做到新建核桃基地良種化、經營管理標準化,同時做好原有低產低質基地的品種改良工作,讓核桃基地建設向標準化軌道發展。
3.4 引進龍頭企業,促進核桃初產品向成品化加工轉化,拓展市場銷路
突出迪慶核桃綠色、安全、健康、有機、無污染特點,全方位多渠道推送公益性廣告、品牌廣告,積極拓展核桃油及系列產品消費市場;政府鼓勵引進省內外龍頭企業,對核桃初產品進行多元化(核桃油、核桃乳、核桃糖以及核桃作為主要原料的各種營養品、保健品等)加工、包裝,由原來只靠農民自產、自銷方式向農戶+企業方式發展,進行加工、銷售,也可通過企業遠銷國內外,拓展市場渠道,這樣有望極大地增加農民的經濟收入。
3.5 大力發展林下經濟
結合核桃示范基地建設,因地制宜,著力推廣林藥、林菌、林菜、林草等種植模式,開展復合經營,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林農經濟收入。充分發揮核桃林及林下經濟自然景觀優勢,發展鄉村休閑旅游業,依托林下經濟示范區建設農文旅融合發展的新業態示范基地。
3.6 加大技術推廣和培訓力度
加強科技指導和培訓,組建核桃技術專家團隊,結合科技推廣項目,對核桃主要產區實行分片包干進行技術指導。進一步加大基層技術人員培訓力度,培養村級鄉土技術能手和專業技術服務隊,提升核桃經營管理技術水平。
3.7 做好品牌宣傳
充分利用融媒體等不同媒介載體的優勢,圍繞迪慶地方核桃品牌、企業產品品牌加大宣傳,積極推介。充分挖掘迪慶核桃經濟、生態和文化價值,展示迪慶核桃發展歷史、地方人文、民俗、科技、旅游、康養等特性,全方位、多渠道講好迪慶核桃故事,提升核桃美譽度,壯大消費群體、擴展消費市場,不斷提升迪慶核桃的市場影響力、競爭力。
3.8 加強產業發展保障
州級有關部門結合職能職責、研究制定核桃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措施、形成產業發展有效推手,縣級領導要親自抓,制定具體措施;積極爭取國家對木本油料基地建設支持,加大資金投入、以貸款貼息、以獎代補等方式強化政策支持,挖掘發展潛能。
4 結 論
迪慶州的核桃產業雖有亮點但在實際中也有不容忽視的問題,通過不斷采取對策,核桃產業有望成為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林產業,加之國內外市場對核桃產品的需求日益增多,核桃產業在今后的發展中仍會持續升溫,核桃仍會是迪慶農林產業中富民的朝陽產業。
參考文獻
[1]? 康洪良,陸斌,王曉軍. 泡核桃早實豐產栽培與林牧復合經營技術試驗初報[J].林業調查規劃,2013(1):58-59.
[2]? 曹麗芬,李基平.云南省核桃種苗質量管理及檢測情況淺析[J].林業調查規劃,2013(2):97-99.
[3]? 郭華.塔城鎮核桃產業發展對策[J].迪慶科技,2014(1):9-12.